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扬帆大明 >

第88章

扬帆大明-第88章

小说: 扬帆大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圣进行加封,这样好平复西北军将士的情绪。”刘立洋作为一个武将向朱显波,确切的说是向满朝的文官阐述了带兵打仗时遇到这种问题可能有的苦衷。

这是朱显波想听的,不是给自己解释,而是向群臣们解释。“徐大人,你的意见呢?”

“微臣以为斩杀俘虏确实过于鲁莽,但并不能因此完全掩盖李大人和姚启圣的光芒。臣赞同刘大人意见。”徐光启这么一表态,群臣们也不好沉默,纷纷表示希望皇上三思。

既然群臣的意见还是要奖赏两人,朱显波也只好顺水推舟,不过不能按奏章所述,这样会引起蒙古各部落的反弹。何况李承宗已经是从一品了,再升,朝中的一品多了反而不好办事,他一把年纪了还是银元实惠。

“既然各位爱卿认为这两位还是功大于过,朕以为赏李承宗一万银元,官阶不变。姚启圣升兵部郎中,不再封赏。”

“吾皇圣明!”

朱显波摆摆手示意群臣,自己还没说完“朕以为,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斩杀俘虏都是意见残暴的事情,为了让姚启圣得到教训。朕决定罚姚启圣从明日起去京师大营烈士公园为那些为大明牺牲在战场上的将士们守陵一月。”

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惩罚,也算是朱显波能想到的比较好的办法,将来蒙古各部族责问起来,这姚启圣既杀过神也念过佛了,功过相抵。大臣们对于这个惩罚当然同意,这样既不伤姚启圣,也让皇上留个好名声。

“吾皇圣明!!”

“谢皇上隆恩。”姚启圣当然要谢谢了,皇上当着满朝文武并没有过分追究自己斩杀俘虏之事,虽然封官低了一级,但也算是留在京城做京官了。只是这刚回来,又要去守陵,只怕那小惠郡主该急了。想起郡主,姚启圣也觉得自己惭愧,当然含情脉脉的送自己去西北,没想到自己总算有机会立功,却同时也闯了大祸。

这皇上也是,处处偏袒自己,今日朝堂之上,要不是皇上授意,只怕刘大人、徐大人也不会如此替自己说好话,还有那李承宗,当时那么愤怒,奏章中却只字未提杀俘虏之事,自己命这么好遇到了全是好人贵人,归根结底还是遇到了皇上这个明君。姚启圣从心里暗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逮住机会报效朝廷。小惠郡主那边只能等守陵结束采取看望了,这郡主亏欠的也不少。

求红票、收藏支持

第197章赐婚

朱显波这边捻走姚启圣,那边小惠就找上门来了。这丫头也不知道从哪听说,姚启圣在西北打了胜仗,押着犯人回京了。于是跑来朱显波这里打探消息了。

“皇帝叔叔,小惠给你请安。”

“免了吧,什么时候学得这么乖巧了。说吧,找我什么事情?”

“您忘了啊,是您嘱咐皇后娘娘和我娘教我礼仪的啊,如今我给您行礼了,您怎么不表扬啊?”小惠还是那么任性,这皇宫里没其他大孩子,她属于孩子王了。平时除了看望皇后娘娘就是和那些公主们在一起打闹。

“呵呵,你要不说实话,朕可要去忙了啊。”

“别,皇帝叔叔。那姚启圣是不是回京了啊?”

“是的,怎么啦?”朱显波明知故问。这下小惠没办法了,脸红了一大片。

“您忘啦,您不是打算。。。”

“打算什么啊?”朱显波知道这丫头肯定是为了指婚的事情来了,人都女大不中留,这小惠也不例外。

“皇帝叔叔,您怎么健忘啊?”小惠憋红了脸还是没把指婚的事情说出来。朱显波在一旁乐了。

“姚启圣回是回来了,不过又犯了事,朕罚他去京师军营守陵一个月。”

“啊。。。”小惠脸又僵住了。

“你看你,好歹还是个郡主嘛,这姚启圣又不是被朕打入大牢了。这一年多都等了,也不差这一月两月的啊。再说,你要真想他,可以去陵园看他嘛。朱显波的最后一句话倒是提醒了小惠,是啊,又不是很远。自己可以像上次探牢一样去看他。没等朱显波说完,小惠人已经跑了出去。

这丫头,朱显波原本只是敷衍下她,让她再熬熬,一个月时间又不长,如今看这架势估计明天就会去看姚启圣去。这样也好,结婚前两人熟悉熟悉说不定更加恩爱呢。

于是朱显波仍旧通知如烟和周涛给他俩准备婚礼,同时派人去绍兴老家接姚启圣的家里人。同时让周涛出面派人在京城买了个大宅院,算是郡主府。其实朱显波做这么多,一来确实疼爱小惠,另外对如烟也算一种弥补,最主要的还是想笼络住姚启圣,这个人才,朱显波想在不久的将来榨干他,让他替帝国卖命。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宫廷时间呆长了,朱显波的权术玩得越来高明了,有时候自己不喜欢这种感觉,却又一次又一次的使用在朝堂之上。

一个月得时间过得也很快,姚启圣倒也不无聊,一来郡主隔三差五的去看他,陪他。二来军营有好事者听说了姚启圣西征的事迹,纷纷来看望偶像。姚启圣自己觉得也没什么,杀了那么多俘虏皇上只是罚他守陵一月,还升官一级。自己连累了李承宗大人老觉得过意不去。

朱显波当然不会忘记姚启圣,就等着他回京办婚事呢。时间一到便下旨赐婚,同时后宫娘娘们早已准备好婚礼各种俗事。姚启圣再次进宫面圣时,朱显波一改上次严肃的表情,笑盈盈的对姚启圣说到“起圣啊,你的家里人我都派人接到京城来了,也派人京郊买了座大院子,你的家里人都住那里,呆会让王永胜派人带你去。不过朕要告诉你,那是朕给郡主的。等郡主嫁过去,那才算是你的府邸。郡主是朕看着长大的,今后你要宠着她,让着她点。”

“皇上。。。”姚启圣看着朱显波,又要掉眼泪。这个皇上对自己太好了,自己也沾郡主的光了。

“什么都不要说,郡主嫁过过去后要对她好点,小惠的母亲现在也是孤身一身。你们还是把她接过去住。”

“是!”

“下去准备准备吧,顺便问问周皇后,给你们定的日子是那一天。”

“谢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

送走姚启圣,朱显波总算了一桩心思,郡主嫁给姚启圣,今后他就是皇家的人了。徐光启说的对,现在是水师缺人,也许加以栽培,姚启圣能成为一个号提督,替大明带领一支舰队。

时间很快来到1641年得冬天,腊月初六是姚启圣和小惠大婚的日子,尽管姚启圣刚刚被皇上罚完,但明眼人都知道,如今皇上宠着他,另外也为了巴结郡主,巴结皇上。朝中大小官员,要么亲自到场,要么实在抽不出身的就派家属前往。总之,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加上以前朱显波每次册封皇后、嫔妃之类都十分低调。如今大明日渐富裕,朝中文武百官总算又逮到一个这么一个喜庆娱乐的机会。

郡主大婚,皇子、公主们也有机会参加热闹,宫里那些嫔妃们也被允许前往,好多老女人、老宫女也趁此机会到宫外呼吸下新鲜的空气,总之皇宫内外喜气洋洋。只是苦了那些禁卫们,这么多达官贵人出场,保安工作量十分巨大。

场面上,郡主大婚当然得摆足了,何况朱显波的国库不缺钱了,光是送嫁的队伍都排出几里地。这一方面显示皇家的气派,另一方面也是做给朝中官员们看的,皇上是如何奖赏立了大功的姚启圣的。不说奢华极致,反正京城应该好多年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场面了,这也难怪,朱显波这么年轻,皇子、公主们都还小。其他大臣们前些年在朱显波艰苦奋斗的思想指导下都是厉行节约。

朱显波当然不会缺席这场婚礼,作为证婚人的他也并趁机鼓励了下朝中那些年轻的进士们要努力抓住机会报效朝廷。为了让小两头过得安宁,拜堂成亲之后,朱显波就回宫了。至于那些什么回门啊满月盘啊统统交给周涛去处理,这样也可以减少郡主府邸保卫登基,让周围百姓沾沾喜气。

由于姚启圣在京中呆得时间不长,也没什么知己,所以大部分人喝喝喜酒热闹热闹也就散场了,倒是皇室成员们久久不愿离去,几个大一点的公主都舍不得小惠,平时里听她谈琵琶讲宫外的故事,习惯了有她的日子。

郡主府一连几日张灯结彩,大摆筵席,姚启圣从绍兴来的家人也有十几个,见到如此情景真是恍如隔世啊。早前听说姚启圣杀人被下狱,如今一年多时间居然娶了郡主。纷纷告捷姚启圣要思报效皇恩,姚启圣连连点头答应。其实不用他们提醒,姚启圣也早已暗自下定决心。

成亲之后,朱显波又给姚启圣放假一个月,过完元宵,调令下达。调姚启圣前往北海舰队报到。姚启圣倒是很兴奋,终于又有机会建功立业了。小惠一百个不愿意,无奈圣命难违。其实不是朱显波绝情,为了早日攻克南亚,大明的舰队还缺大量人才,舰船不断的造出来,水师不断的训练出来总得有人去带。

尽管姚启圣是五品,朱显波还是给北海舰队去了封信要求对姚启圣严加训练,从水手做起,争取早日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舰长,朱显波知道姚启圣生长在绍兴,会不会水就难说了,反正肯定得吃不少苦,这样才能磨练年轻人的意志。和海战比起来,沙漠根本算不上什么困难。

五十万字了,可以杀了!

第198章新疆设省

皇上赐婚给姚启圣的事情,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其实他们不知道,就算姚启圣不立功,朱显波还是希望用郡主拉拢住姚启圣的。经过层层演绎,当然皇上对边疆忠臣的褒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消息传到巴彦淖尔,袁承志坐不住了。自己是一代名将之后,如今跟随洪承畴镇守蒙古。姚启圣已经抢先平定叶尔羌,如今大明周边只剩下吐蕃和准噶尔了。

于是袁承志也请求洪承畴上疏朝廷,准许北征大漠,收复准噶尔。西北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朱显波当然也不想马上又挑起另外一场与蒙古人的战争。而且准噶尔和叶尔羌不同,准噶尔西北面是沙俄,东南面是大明,东北角是茫茫雪原西伯利亚。逼急了会跑到西伯利亚或者直接投降沙俄。

眼下最要紧的不是北征而是确定哈密总督的人选,朱显波心里知道李承宗确实是一员大将,但毕竟年事已高。同时面对准噶尔和沙俄两个强敌,必须要有一个年富力强的总督才行。思来想去,朱显波觉得安南的李自成是最佳人选。一来李自成足够强硬,甚至残暴。二来李自成有雄心壮志,最主要的是年轻。沙俄人要是胆敢侵犯,依照李自成的脾气估计能打到彼得堡去,活捉沙皇。

而安南,由于马尼拉等地已经属于大明,东南亚时刻保持着两支舰队巡逻力量,应该不会有大事。打定主意,朱显波便找来几个大臣商议,说是商议,无非是看看李自成的人缘,和几位近臣的真实想法。

“诸位爱卿,朕想在西北设行省,名字为新疆,管辖哈密、嘉峪关、吐鲁番以及刚刚收复的叶尔羌等地。你们看如何?”

“吾皇圣明,西北疆域辽阔,为了更好的治理,理应设置行省。”徐光启也许早有这个想法,只是没能抢到朱显波前面上奏。

“嗯,那李承宗大人虽勤勤恳恳,无奈年事已高,朕以为西北面临沙俄和准噶尔两个强敌务必派一个年富力强的总督前往。你们可有合适人选?”

“这个。。。”徐光启为难的看看其他人,几个尚书平时都有计划,按照五年大纲在执行呢,那有这时间考虑,突然被皇上这么一问,个个面面相蹙。最主要的是还没揣摩透皇上的心思,一个个不敢冒然进言。

“既然你们没合适的人选,朕推荐一个你们看如何?”朱显波笑眯眯的看着几位重臣,这样被朱显波突然袭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还显得那么紧张。“安南总督李自成,善于用兵,而且是封疆大吏里面最年轻的,你们看如何?”

“皇上,李自成前番在朝鲜屠杀王室。此次姚启圣更是斩杀四万余俘虏,如果再把李自成排到西北去只怕引起边民不满。”礼部尚书兼国丈王诚恩第一个表示反对。说的倒全是些实话,不过还是有点保守和迂腐。朱显波沉了沉脸不说话。眼光继续在几个人身上扫来扫去。

“皇上,臣以为李自成比较强硬适合在西北驻守,一来可以镇住当地百姓和原叶尔羌汗国蒙古各部落;二来沙俄和准噶尔也会畏惧大明和李自成而不敢肆意妄动。”兵部尚书刘立洋赞成,虽然实现没他和朱显波没谈过这事,但是从国防部长的角度出发,说的也在理。

“微臣以为,西北可调祖大寿或洪承畴。李承宗回东北,闵应元驻守正北。这样三北还是保持稳固姿态。”吏部尚书黄鸣对三边还是比较看重,知道三北对于大明的重要性。

说实话,自从成立政务院后,朱显波的决策基本上集中在这些个尚书手中,如今看来,李自成人缘好像不咋滴。毕竟西北比安南重要得多,谁要是调往西北,免不了要加官进爵。这些好事,尚书们难免有私心,毕竟大明的实力摆在这里,只要有点能力的谁做不是做。朱显波有点为难的看看剩下几个没发言的。

徐光启和范文程醉心科研,对政务不像这几位那么关心。如今廷议分歧颇大,他们俩倒显得关键了。范文陈看看皇上,再看看诸位大人,这里他资历最浅。也不好随意发表意见。他这么一转悠正好被朱显波的余光逮到。

“范文程,你来说说。”

“微臣以为有时候对敌人必要的杀戮是为了减少自己的伤亡。皇上经常教导我们一定要在科技上,军事装备上领先对手。如果单纯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大明的大规模步枪和大炮也是一种残暴。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我们依靠这些步枪和大炮打退了敌人的进攻。解除了敌人对我大明领土的威胁。从这个角度上就是大爱,只有那些顽固不化的人才继续要与我大明为敌,而对于这些人我们为什么要仁慈呢?”

“说的好,虽然李自成和姚启圣的行为都可能引发当地民众不满。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也许他们直接挽救了我们大明许多将士的生命。假如当初李自成流放了朝鲜王室,如果他们逃到东北或者日本或者琉球等地,难免不会朝夕想着复国,想着报复大明。这样一来大明损失的可能更多。”

朱显波接着范文程的话趁热打铁,也许是多年的仁政让这下尚书们中毒了。虽然处理薛贞案时朱显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硬,但在这些臣子们的骨子里还是仁义为重。

“而且,说的狭义一点,既然双方开战,那么能在战场上解决的就不必拖到战后,那样对自己是一种负担,对死去的将士们也是一种不敬。姚启圣做的,朕认为就不错。叶尔羌那些骑兵杀了我大明数万人。轮到我们破城时举手投降,我们还要好吃好喝的供着。既然投降为何不愿意效劳大明,难道还心存复国幻想。就这些人如果我大明战败了会不会释放我大明将士呢?因此不能为了个叶尔羌汗国民众一个交代就无法向我们大明的将士交代。朕惩戒姚启圣只是让他做事别再那么鲁莽,并不代表他完全错了。”

“微臣以为皇上所虑极是。收复叶尔羌后,我大明西北将直面沙俄。北方还有准噶尔,虽然我们已经签订防御同盟,但如果我大明示弱这两个都不是什么吃素的主。臣以为李自成是合适的人选。”徐光启终于明白要做什么了,他这个首辅毫不犹豫的和皇上站在了一边。“另外西北设新疆行省,陕甘总督衙门即可撤销,这样安南的空缺或可让陕甘总督接上。”

“这。。。”先前表示反对的人顿时没了声音,无论是从票数还是从权威来说,李自成调任西北已经毫无悬念。朱显波要么自己没主意的,让政务院这些人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