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时空之门1619 >

第196章

时空之门1619-第196章

小说: 时空之门1619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还记得那个在西王山上立寨子的蓝窜天不。当年蓝大王不还来过咱们村子,据说是三老太爷的亲戚,三老太爷还在村里给他们摆过酒呢吗!”

“我怎么不记得!那个老王八仗着自己和蓝大王沾亲,不还借着蓝大王的名义讹了咱们村每家一斗粮食吗。那老王八死的真是好!”

“就是他了。这回复兴党的老爷可给咱们报了仇了。我在县里可是亲眼得见,蓝大王也被复兴党的老爷们给抓住了,在县里的北城门那儿给吊在杆子上了。”

“那这就怪了,复兴党打县衙杀官老爷,他们应该和蓝大王这等人是一路的啊。可是怎么他们还要杀蓝大王他们呢。这抓土匪,不是官老爷的差事吗?”

听了侄子问出这话,蓝桐树带着一种了然的笑容对他说道:

“要说你还是年轻。你知不知道,这大明朝开国的朱皇帝,当年还是和尚的出身呢。他不还是走了造·反好汉的路数,之后打了天下才有了大明朝。这大明朝有了之后还不照样杀土匪杀造·反的好汉吗?要我说啊,这复兴党也是这个路数。当好汉打天下,坐天下杀好汉。现在复兴党的老爷们可是坐了这京山县的天下了。”

毛老人家说每个中国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孙大圣。造·反这种事情,其实从来都是过不下去的百姓干的。所以中国的百姓不仅不会畏惧造·反,反而对造·反这事情都熟悉无比。说句实在话,要不是日子勉强还能维持,没到马上就会饿死的境地。造·反这样的念头,十个人里有九个都在脑袋里转悠过。

更何况这京山县自古就是个造·反频发,好汉遍地的地方。要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农民起义绿林起义,可就是在离京山县几十里地的绿林山发生的。

“照二叔这话说,复兴党的这些老爷们不就都是反贼了吗?这可不好,咱们家的孩子,我和我家的婆娘,可都是和复兴党签了长契的。二叔你也当了复兴党的差,这不成了从贼作乱了吗?朝廷追究起来怎么办啊?”

听到侄子说自己从贼作乱,在外面见过世面的蓝桐树气得半死。他有点恼火的对蓝大槐说道:

“说你傻,你还就开始流鼻涕。人家复兴党说自己要造·反了吗?再说了,这蓝家湾这几百户人家,家家都把孩子送到了复兴党那里,家家都和复兴党签了长契。你听说过哪个造·反的会雇工,还给工钱给月饷的不成?”

听了这话,蓝大槐也觉得这种想法不着调。自古这造·反的事情,只听过大王们抢老百姓的钱粮的,从来没听过哪个大王会给老百姓发钱粮的。不过话说回来了,就是复兴党真的造·反,跟着这样的大王造反也未尝不可啊。

看到蓝大槐不说话了,蓝桐树继续对蓝大槐说道:

“我说这些,也只是说复兴党的老爷们不一般。至少按照复兴党老爷们的势力,人家没必要对咱们这些老百姓这么客气。就是人家真要造·反,这打天下的事情也用不到咱们。你当人家的鸟铳兵是吃素的不成!”

第362章建设新湖北5

像蓝大槐这样的,不过是个普通的老百姓,过的是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说不得某一天就会被灾荒或者地主老财的高利贷之类的给弄没命的人会关注国家大事的情况,还是非常少见的。

在封建农业社会里,或者说在通讯科技和大众传媒没有发展到如今这个水平的一切时代里。陶渊明写的那篇《桃花源记》里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情况才是老百姓对于外部世界的正常认知。

当然了,像蓝大槐这样,也主要是因为他有个蓝桐树这样能够在县城里做小生意的叔叔的原因。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人肯和他谈谈皇帝姓朱这类的事情的话,像蓝大槐这样的人,甚至都没办法知道如今的皇帝是谁家。

不过这也和蓝大槐自己的经历有关系,他毕竟是到过永兴镇这样的市镇工作过的。

其实不说在封建农业社会里,就是在今天,在湘西不也有那种不知道国家主席是谁,然后询问怎么称呼人家的事情发生吗?

可见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程度,在绝对意义上决定了人类对于事物认知的能力。

因为生存问题,因为认识水平的问题导致的差异,一方面对复兴党开展工作是有好处的。老百姓不在乎谁当家,老百姓不关心谁做主。在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管理国家的人是张老爷王老爷还是赵老爷,他们都不在乎。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对于复兴党的出现,表现的是一种麻木的淡然。

面对这样容易被控制好被摆弄的老百姓。王书辉作为一个现代人的个人情绪是怒其不争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复兴党人来说,这样的老百姓倒是有利于他们开展工作。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讲的话,想要向这样的老百姓宣传道理,想要让这样的老百姓认同复兴党,支持复兴党,又是个比较麻烦的事情。

目前在复兴党内有一种思想就是,现在的这些老百姓,特别是四十岁以上的那些“老年人”,建设新中国的任务,获得自我解放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是指望不上他们了。即使他们通过扫盲教育能够获得一定的知识和文化,可是他们的思想都已经固定了。所以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他们身上。

不过复兴党内的人也都知道,他们的老师王书辉对于人民群众的看法可不是这样的。在王书辉老师口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是复兴党服务的对象。所以像那种对老年人不报希望的想法,大家也只是在私下里想一想,说一说,在明面上,没人会公然的持这种论调。

王书辉知道人民群众当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但是问题是,王书辉这个现代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发动群众,怎么开展群众工作。他所处的时代里,人民群众是作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被统治阶级存在的。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那个时代,他可没有经历过。

所以像一切现代人一样,满脑子革命理论的王书辉,采取的是一种不那么革命的办法来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也就是说,王书辉要用被很多人视为修正主义的“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来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目前阶段上来看,王书辉领导的复兴党在这方面的做法似乎很见成效。

比如说蓝大槐的妻子蓝赵氏就对蓝大槐的“精分”感到非常的不满。

在发现从外面回来的蓝大槐变得神神叨叨之后,蓝赵氏对蓝大槐说道:

“当家的,当初三太爷被吊死的时候你不还说过吗,给谁家扛活都是扛活。怎么这一会儿你就变了个样子。和新东家的长契都签了,你还七想八想的干什么啊?”

拿起像棉被一样厚实的棉大衣,蓝赵氏边发出啧啧声边对蓝大槐说道:

“要我说啊,这新东家可真是好心肠的大善人。我也活了半辈子,当年在娘家的时候,我爹我娘也是给赵太公家扛了一辈子的活,可是我可没见过赵太公给我爹娘过一个铜钱,发过一块布头的。咱们如今也是命好,遇到了个有善心菩萨般的新东家。你要是七想八想的,把这个福分给弄丢啦。我可跟你没完。”

大家都觉得在古代社会里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不过实事求是的说,对于普通百姓家庭来说,和男人一起下地干活,支撑起家庭大部分责任的劳动女性,其实在家庭中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比如说像蓝赵氏这样,敢于和自己的男人叫板,警告他不要瞎折腾胡思乱想的情况,其实就是很常见的。

蓝大槐听了蓝赵氏的话,心里当然会感到不舒服。虽然“女人家就是没见识”的话就在他嘴边上,可是当年自己去永兴镇呆了三年,一分银子也没拿回家不说,家里的活儿,家里的孩子,都是自己的老婆一个人撑下来的,这就导致了他在蓝赵氏面前硬不起腰杆子了。

而且蓝大槐这人也是个讲道理的人。按照他对世界的认知,蓝赵氏这话也没有半不对的地方。所以他从门槛上站起身了,躺到床上装睡觉去了。

蓝大槐想息事宁人,蓝赵氏可没有这样的打算。她一边整理着手里的东西,一边继续对蓝大槐说道:

“当家的,我可是和复兴党的老爷们打听了。人家说啦,凡是有手艺的人,会专门安排其他的活计,不用跟着大伙一起种地。我一听这个事情,立即就和那几个小老爷把你会木匠活的事情给说了。人家可都说了,会手艺的会被重用。你这下子可是遇到好事情了。”

听了这话,原本躺在床上装睡的蓝大槐一下坐了起来,他急扯白脸的对蓝赵氏吼道:“你这女人怎么嘴就这么快!你知道复兴党是什么路数?二叔说了,他们复兴党破怕是些造反的大王!你要让我从贼不成!”

听了复兴党是造反的这样的消息,蓝赵氏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脸上居然慢慢的现出些充满了嘲讽的冷笑。她用一种蓝大槐从来没听过的语气对他说道:

“当家的,虽然我是个妇道人家,可是我也活了这么多年,山里的大王们是什么样子的,你当我没见过吗?抢你,杀你这才是大王们的本分。给你发钱,给你发衣服,跟你签长契,这可不是大王们的路数。”

说完了这话,蓝赵氏的脸色变得让蓝大槐更加的陌生了。她用一种带着冰碴子般的冰冷语气对蓝大槐说道:

“蓝大槐,你也是个爷们。说出去也是个几尺的汉子。不说人家复兴党的老爷们是不是造反的大王。就是他们真的是,能过上这样的日子,你又有什么舍不出这条命的。只要能过上吃的饱穿的暖的日子,你当老娘我这个妇道人家不能当个扯旗造反的女大王吗!”

第363章建设新湖北6

“天下苦秦久矣。”

这话虽然是经过统治阶级加工的,带着明显的统治阶级立场的,提醒封建统治者治国道理的话,可是这话还是有着相当的道理的。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孙大圣为什么这么得中国人民的喜爱。那就是因为每个中国人心底,都藏着个敢于奋起千钧棒的孙大圣。

作为一个最最普通的劳动妇女,蓝赵氏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向往美好的生活,努力的实现美好的生活,这是刻在人类的遗传基因里的东西。越是没有受到意识形态束缚的老百姓,他们就越知道,为了实现美好的生活,造反也是一个正常的选择。

所以说,在王书辉的领导下,复兴党的群众工作虽然不够革命,具有明显的收买的味道,但是这样的方法还是对路子的。

最直接的证明就是,整个蓝家湾,除了极个别的像蓝桐树那样见识广的,或者像蓝大槐这样的想得多的人以外,所有人都对成为复兴党的治下一民,感到满意和高兴。

半年的时间过去之后,在新成立的复兴党永兴农场里,已经成为基建大队中的一名建筑工人的蓝大槐也不再对成为复兴党的治下一员而感到忐忑不安了。

早晨五点钟,农场的汽笛声一响,蓝大槐和蓝赵氏就从刚刚分到不久的房子里起床了。

虽然目前复兴党的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年产一百二十万吨左右,可是复兴党仍旧没富裕到可以使用钢筋混凝土造房子的程度。蓝大槐夫妇住的永兴农场的宿舍,还是那种红砖混凝土的结构的。

刚刚住进农场宿舍的时候,蓝大槐还有点不适应。你别看老百姓过去住的是那种土质或者木质的四处漏雨八面漏风的破屋烂房,可是从居住面积上讲,复兴党提供的人均十五平米的住房面积,还真的就给这些老百姓一种狭小憋屈的感觉。

现代中国的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据说是三十平米。当然了,这样的事情听听也就算了,要是真当回事那就太那啥了。

不过和复兴党大部分的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比较起来,复兴党在建设农场宿舍的时候标准还是相对较高的。最直接的证明就是,农场宿舍的卫生间是入户的。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卫生间。目前阶段,复兴军宿舍也还没有这样的待遇。复兴党中央机关的宿舍也就是这个水平。

当然了,在新家里住了不过几天的功夫,蓝大槐就觉得这样的房子要比自家原来的房子好上一万倍了。除了有很好的采光,很干净,很方便以外,复兴党的供暖计划是长江以北地区全部提供公共供暖。

所以即使在四月份里,安装了暖气的永兴镇农场宿舍也温暖如春。蓝大槐对于这个新房子就是因为这个暖气的存在而无比热爱。

蓝赵氏对于房子倒不没什么特别的感觉。那是因为蓝赵氏对目前所有的事情都感到很满意。过去的蓝赵氏作为一个家庭主妇,除了地里的活儿之外,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她自己做。

现在全家成了农场职工之后,因为吃饭是在食堂里,洗澡有公共澡堂,供暖有暖气,这桩桩件件的生活上的变化,极大的节省了蓝赵氏的力气。

现在的蓝赵氏,只需要负责自己家三十平米的房间的打扫工作和洗两口人的衣服,其他的繁杂的事情她都不再需要去做了。被从繁重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的蓝赵氏,现在除了每天要上工以外,还自己主动报了识字班。

精明的蓝赵氏可是算计的很明白。在识字班里毕了业,自己的工资就能长一块了。这样的好事,蓝赵氏可不会拉下。

洗漱好了的蓝赵氏和蓝大槐检查了一下家里的卫生情况之后,就急急忙忙的出操去了。

在复兴党的所有单位和部门里,军事训练是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的。不管是农场的工人还是工厂的工人或是机关单位里的职员干部,所有人早晨起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出军操。除了要走队列和跑步之外,每一周还要进行一次实弹射击的训练。

虽然对于这样的事情很抗拒,但是蓝大槐也逐渐的适应了起来。毕竟基建队的周书记说的那话确实也很有道理,“每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自己保卫自己的生活。”

明白了义务和责任这两个词的意思之后,蓝大槐也对周书记服气起来了。

因为大家都是从不同的村子调过来的。所以蓝大槐两口子对于自己的邻居也是慢慢才熟悉起来的。和左邻右舍互相打着招呼的过程中,整个宿舍楼里的人家渐渐的在路上分为男女两股。大家要到不同的场地集合。

孙老三比蓝大槐要小七八岁的年纪。今年刚刚三十多的孙老三和蓝大槐一起在农场的基建队上班。在整栋宿舍楼里,两个人的关系最亲近。

在去操场的路上,孙老三对蓝大槐说道:

“蓝大哥,周书记说复兴党现在要招纳新人了。我准备报个名试试,你看妥不妥当?”

蓝大槐虽然对于当个复兴党员没什么兴趣,可是他也知道,不是谁都能当上复兴党员的。想要当个复兴党员,那就是必须要通过三项考核(政治、文化、军事)之后,才能当个入党积极分子。这个入党积极分子还要观察个一年半载的,才能成为预备党员。当了预备党员,还得接受个一年半载的考验之后,才能正式成为复兴党。

对于蓝大槐这样的老百姓来说,当个复兴党员也实在麻烦的厉害。他是不耐烦干这样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的。

不过话说回来,好像只有当了复兴党员才能做官。他接触到的基建队的头头脑脑,农场的头头脑脑,都是复兴党的党员。

想到这里,蓝大槐就对孙老三说道:

“三兄弟,你这是想要当官儿不成。这复兴党的官儿可不好当。你也不是没瞧见,咱们基建队的那些头头们都累成什么样了。事事都要当先。什么脏活累活儿都是他们干。这可不是过去的那些官儿老爷们,这复兴党的官儿可是个受罪的买卖。”

“蓝大哥这话我也清楚。可是我就觉得吧,这人得有点奔头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