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114章

十国千娇-第114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又叮嘱李处耘多派斥候出去,盯着那萧思温人马的动静。

李处耘道:“北方虏骑,比南边诸国难对付,咱们就算能打赢他们也不易凑效。虏骑打不过就跑了,追也追不上;虎捷军两千骑全部追出去,又要被反攻,所以不敢追出去……能诱萧思温进城就好了。”

郭绍听罢又想起李处耘出的主意,诈降诱敌,不禁沉吟道:“李兄所进之策,想法不错,只不过路子差强人意,可能萧思温不会上当。”

……

拒马河南岸周军大营,斥候同样打探到了固安县辽军出动进逼涿州的消息。时柴荣的行宫设在雄州(瓦桥关),众将纷纷到大堂上聚集,议论纷纷。

却不见皇帝来见,大堂公座两侧只有几个宦官。

有人议论道:“大周军可再次渡拒马河,增援涿州、并威慑南院大王萧思温部,进而迫使契丹主南下决战。战场若能预谋到涿州城下,内外夹击或许尚可一战!”

铁骑军大将石守信道:“现在急着出兵,萧思温恐怕就退了。除非等契丹主率辽军也到涿州,咱们再作势增援涿州,可在城下决战。”

站在前面的张永德和赵匡胤反而一言不发。

因为皇帝都没有来,现在说什么也没有作用。

皇帝柴荣正在内堂,他的额头上沁满了细汗珠,宦官王忠正拿着热毛巾小心地在他脸上蘸着,动作非常小心。王忠道:“官家,要不让御医进来看看罢?”

柴荣若有所思地摇摇头,说道:“你去外面听听,文武都在说些什么。”

“喏。”王忠忙轻放下毛巾,走到门口,叫另一个宦官进去服侍。

柴荣趁王忠离开时,从袖子里摸出一张手帕来,那手帕捏成一团隐隐有血迹。他径直把帕子丢进了旁边烧水的泥炉子的火里。

前几日在幽州南部决战失利,他非常失落、生气,后撤时骑马颠簸数十里,内外两厢折腾更让他的身体吃不消;今天一口闷气没有缓过来,竟吐出一口血。但柴荣一时还不想让任何人知道……一旦身边的人把他身体有恙的消息走漏,必定会影响军心、只能退兵了。

柴荣不甘心这样放弃北伐。第一场决战虽然不顺利、不像取得三关五州(包括易、涿)一般轻巧,但主力未损。他想休整之后另择良机再战,现在需要的是鼓舞起士气、得到更多将领的支持。

可是他发现自己的身体有点熬不住了。

于是目前柴荣的心情非常犹豫。一方面,他感觉自己需要调养,已经到了不能逞强的地步;另一方面,自高平之战后,当皇帝数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取得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功业,一件事渴望了几年时间、惦记了无数的日夜,并为之准备了那么多,现在有了挫折就轻易放弃?

周军硬拼实力略有不如,主要是因精锐骑兵人少,但柴荣认为还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可以凭借其它努力弥补这点差距。

若非身体实在垮得不是时候,以柴荣的意志力是不会像现在这般犹豫的。

不多时,王忠又回来了,上前禀报了一番大堂上的情况和议论。柴荣听罢,过了一会儿才说道:“叫别的人都下去罢。”他的声音很低沉也有点无力。

白胖宦官依言屏退左右。这时柴荣招他附耳过来,沉声道:“去把孙御医叫进来给朕瞧瞧,并且告诉他,暂时不得泄露朕的病情。”

王忠领旨,急忙出去找御医。然后不动声色地带着一个提药箱子的老头从小门里进行宫、行宫便是被征用的雄州官府。事儿做得很无声,但完全保密是很难的,来往时总有少数人会留意到。

孙御医躬身进屋,先切脉,又请罪观察柴荣的脸色和五官,问了一番话。柴荣如实说气急攻心吐过一口血,还描述了一些其它症状。

御医跪请道:“陛下最好以龙体为重,先班师回朝,养好贵体才好。”

柴荣皱眉道:“朕得了什么病?”

“这……”御医道,“臣一人不敢妄断,还是回朝请御医们一起会诊比较妥当。但以微臣之见,陛下的贵体……咳咳,不能再在外面操劳拖延。”

柴荣听御医语焉不详吞吞吐吐,顿时恼怒。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明白身体什么状况,只是有点不甘。见御医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这才让柴荣醒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忽然柴荣想到了死亡!

若是驾崩,后人会如何论断自己?还有留下的基业,该何去何从?

就在一瞬间,一些意识猛地灌进柴荣的心头,他忽然感到恐慌起来。

柴荣想了想,声色俱厉道:“尔等不得泄露朕的身体状况,否则定不轻饶!”

御医和宦官王忠急忙跪伏于地,叩头应允。

……王忠忽然想到了皇帝最年长的皇子柴宗训,实岁才四岁多!然后是柴宗训的“母后”符氏,他一时间感到背脊发凉,怎么官家说不行就不行了呢?

王忠左思右想,觉得将来的事儿还不好说,但皇后也不是省油的灯,至少不能太得罪了。当下悄悄写了一封密信,想要送到东京去借机在皇后面前立个功。但送信必须要最亲信的人,于是找来自己的干儿子宦官王继恩,叮嘱王继恩偷偷回京把密信亲手交给皇后。

王继恩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宦官,长了一张大饼脸,脸上的肉很松好像是肿的一样,脸很宽阔、五官却都挤在了一起。平时忠心耿耿的,但这会儿拿到密信,他不马上回京,却先去了赵匡胤大营私见赵普!

赵匡胤很快回了住所,三人看着放在桌子上的密信。

只见那信用烧漆封着,沾得很稳,一动肯定留下痕迹。王继恩束手无策,说道:“老货王忠叫杂家回东京给皇后送信……此前杂家看见孙御医进行宫,难道这信是说官家有恙?”

不料就在这时,赵普忽然拿起密信,很粗鲁地随手撕开了。王继恩大急,瞪圆了双目,伸出手想抓时,已经晚了。

赵匡胤却淡然看向王继恩道:“难道你还真想把事儿报回宫里去?”

王继恩听罢无言以对。

赵普看了一番密信,然后才递给赵匡胤说道:“王忠这宦官真是脚踏两条船,现在要为自己考虑了。”说罢看一眼王继恩。

王继恩道:“杂家并无它意,只怕王忠察觉杂家没送信,杂家处境便危。”

但事已至此,信已撕成那样,实在没法再送。

……

不过符氏也很快听到了风声,她没有从王忠那里得知最准确的消息,但大臣王溥还是让家仆回京透露了一些事儿。主要有两件,郭绍被调到涿州守城,皇帝数日不见人、可能身体有恙。

符氏得知消息之后心里十分不安。

这阵子东京下暴雨,又是风又是大雨,风雨飘摇中她只觉得好像高大巍峨的宫城都要被掀翻了一般,电闪雷鸣叫人心惊肉跳。

皇帝身体有恙?那应该快退兵了。这种消息可能还没有扩散,连宰相王溥的人都语焉不详;不知道王溥会不会透露给郭绍。

不过郭绍现在别管皇帝怎样,得想办法回东京!

符氏还牵挂一件事:皇帝的身体有恙究竟到什么程度?希望皇帝能挺住,至少先回京来!不然十几万大军、周朝最精锐的军队都在外面,皇帝一驾崩,那些军队该听谁的?

万一到了那个地步,赵匡胤会不会在郭绍毫不知情下、矫诏把郭绍召到中军伏杀……就算不好伏杀,在涿州的虎捷军左厢也不是周军主力的对手。

符氏立刻叫来宦官曹泰,让他立刻传郭府的京娘到宫里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猛虎一样警觉

涿州中军行辕挨着官府衙门,日夜都能听到衙门里传来的哀嚎和呻吟。这个时代没有抗生素一类的药物,躯干受伤感染后的伤兵只能慢慢等死、四肢感染就只能锯掉,十分残酷。

中军这地方的选址、当时就顾着周朝军队的形象不扰民,见官府门前的地方很宽敞,就立了藩篱驻扎;实则非常吵闹。

郭绍在大帐内坐着,一面听着时不时传来的悲催哀声,一面听着部将们在下面议论纷纷……萧思温部已经进抵涿州。

……郭绍有点走神,不知为何忽然“心有灵犀”似的想起了皇后符氏:皇后的耳目很厉害,他是见识过的;他被下旨驻守涿州,皇后应该知道了罢?

她一定很担心。

饶是郭绍完全没经历过高层权力斗争,但皇后告诉他一定要回京,也大概想得明白她的布局。

等皇帝柴荣驾崩,如果支持皇后的军队在外镇,两万人就真的不算什么,随便几个地方节镇都都能凑够两万军队;更何况涿州离东京实在是太远,一千多里……但若是在东京,用法就大有讲究了!这两万人一旦有了执政者、枢密院的支持,力量就会无限扩大。

哪怕东京有十几万精锐,但那些兵平时是分散的,要动员起来很费事、动静也会很大。武将在东京完全没有调兵权,什么部队驻扎在哪里、驻扎多少人,全凭枢密院说了算……而如果皇后摄政、又真正信任郭绍,两万人集结在一起,在东京简直是绝对优势力量,可以从容分化各军。

郭绍十四岁加入禁军、今年二十二岁,已经在禁军里干了八年,他太了解禁军的情况。

各军分驻在城中多处,而且一半以上的人是完全分散回家休整的;只要有人擅自动用某一部军队,立刻就是谋逆罪、实实在在的把柄,他来不及集结大军就会遭到皇后亲信部队的围剿打击……双方谁赢谁输暂且不论,枢密院肯定几道调令下去、调集其它军队一起群殴反叛者;其他的武将就算摇摆观望,枢密院的军令要不要听从了?不听的话就是抗命,事后与反叛没任何区别,那便不是观望而是选择。所以没有立场的武将,定会习惯性地遵守枢密院的军令。

谁在东京直接武力反叛,只要不出意外就会遭到整个禁军的群殴。除非他能把禁军四大主力的将领全部换血,至少绝大部分换成支持他的武将……影响力若是有那么大,那便什么制度都不管用。

所以郭绍必须要回到东京去,还要带着自己的“嫡系”虎捷军左厢回去,这样才能最快速度地帮助皇后控制局面;不然皇后没兵,干什么都提心吊胆,没有武力威慑根本不敢动那些骄兵悍将。

……帐中的诸将议论了一阵,现在正在抱怨。董遵训道:“突然叫咱们守涿州,城中军粮也没有事先准备。现在粮道被袭,涿州如何久守?”

罗彦环也附和道:“那萧思温的大股马兵离开固安,紧逼涿州。咱们的骑兵打不过他,只能让那帮游骑袭扰粮道;岐沟关的龙捷军马兵按兵不动,也不送粮来。这状况真是蹊跷得很,官家难道要坐视咱们在涿州不顾?”

又有人道:“若是这会儿契丹主率大军南下围困涿州,该当如何?”

李处耘镇定道:“辽人围不住涿州,分兵围城便不够兵力和大周主力决战。除非官家在据马关南按兵不动,但丢掉禁军一厢精兵那是不可能的事。”

沉默了许久、不知在一个人琢磨什么玩意的郭绍,忽然开口道:“我有法子了,召集指挥使以上将领,安排一下兵力。”

……

萧思温大股人马距离涿州十里立营观望,这种追逐戏他已经感到厌烦。

先是涿州南部的轻骑被涿州骑兵驱逐包抄,被追得到处跑,然后他便率军来对付涿州的周军骑兵;结果周军又退回城池里去了。萧思温退也不是攻也不是,也毫无办法……攻城显然没用。

萧思温手下契丹、奚兵万余骑出来,野战已是进退自如的兵力,可攻城还是不行;契丹人攻城本来就不得其法,一万多骑连涿州围都围不住,如何攻?

“守涿州的周军将领不知是谁,倒是不急不躁。”萧思温道,“没法子的话先撤了岐沟关附近的轻兵,回固安等一阵子再说。”

他正烦闷,忽然一个亲兵进来说道:“喜哥把南边的一个村庄屠了!”

萧思温顿时大怒,说道:“我们正出征打仗,他没事去干那鸟事?那汉儿怎么惹着他了?”

亲兵道:“不知。”

萧思温喝道:“把喜哥叫回来,叫他到我跟前来说清楚!”

就在这时,又有部将来报:“涿州马兵出来了,正冲咱们来。”

“咦?”萧思温立刻把喜哥的破事抛诸脑外,忙问,“多少人?”

来报的部将道:“一千五,或许有两千。”

萧思温听罢面露笑意,立刻点兵,下令一部人马向北迂回、一部向南,准备抄周军的后路。然后自率主力拔营正面迎战。这时部将喜哥也回来了,萧思温只顾打仗,没有计较他的事。

不料那周军骑兵出来跑了一趟,可能发现了辽军意图合围的动静,又掉头就跑。萧思温率军追至涿州城下,发现周军马兵还在城外。当下便下令南院重骑为前锋,直接冲锋拼杀。

霎时间,似乎双方都还没如何准备,前边就杀了起来。两军各路来回冲杀,打得难解难分。

萧思温策马上前时,只见那城下交战马群像漩涡一般成股地乱跑,平原上马蹄轰鸣犹如闷雷,杀声震天作响。他便令更多的部将率军从左右包抄,直击周军两侧。

等到两边的大股骑兵刚刚出动,忽见城门洞开,周军后方鱼贯向城内退走;后军一走,前军立刻动荡,不待辽军援兵上去,周朝马队便被杀得大败。

这时萧思温旁边的部将说道:“周军临阵开门逃跑,辽军铁骑定要趁机尾随入城……莫非这便把涿州攻破了?”

萧思温道:“前面那么多人,现在去传令叫他们回来也来不及了。再说,我们为何不能进城?”

众将谁也说不出为啥不能进城,怕被伏击?那事儿倒是稀奇,在场的辽军将领从来没遇到过守城的、会主动开城门放大军入城“伏击”,那不是拿城池闹着玩儿吗……汉儿经常都守城,辽军与各朝各代交手几十年了,几乎一睁眼就把这事当成常识:攻城,突破了城墙等于就攻陷了一座城池!

就在这时,一员小将道:“万一周军在城中准备了伏兵,咱们要吃亏的。”

萧思温听罢转头道:“从城墙里面上墙,如履平地。汉儿怎么伏兵?”

小将道:“末将三年前在河东潞州一个叫武讫镇的地方,就被暗算过。那时也这么想,见那镇墙破败以为很轻松,不料冲进门里,发现汉儿在镇里又修了工事……真是活见鬼了,我们从来没见过守城不守墙,反而在里面修工事的。我率部遭了围攻,死了好几十人才侥幸得脱。”

众契丹将领听得也稀奇,确实没见识过守城不守城门和城墙。整片大地上,老是修城来守的就是汉人;契丹人攻城也几乎是攻汉人的城,从来的见闻,汉人都是在城墙和城门上无所不用其极,五花八门的守墙法子叫人眼花缭乱……什么拿粪水烧开的“金水”,拿稀泥糊城门防火。但恰恰就是没见过开了城门放别人进去再打的事。

萧思温拈了一下嘴唇上方的胡须,想了想便道:“派人上去找到喜哥,让他提防汉儿奸计、谨防伏兵。告诉他,契丹人要像老虎一样,凶猛而有警觉。”

此时城门口已乱作一团,契丹骑兵和周军乱兵混在一起一边厮杀一边冲进了城门。那城门内外到处都是兵,哪里还关得住?谁去动城门就被契丹骑兵射成马蜂窝或者敲成肉泥。

萧思温的亲随找到了喜哥,周围惨叫声、马蹄声震天响,他只好大声说道:“大王叫我来告诉将军,提防汉儿用奸计!大王让将军像猛虎一样有警觉!”

喜哥骂骂咧咧道:“什么虎啊兽的?城都破了,我还是第一回撞见有守将‘用奸计’把自家城门打开的事儿!”说罢根本不顾,拍马便走,远离了南院大王的亲随,他才和身边的人说道:“大王越来越胆小了。”

喜哥跟着大股骑兵鱼贯而入,一面派人下马沿着城墙的石阶攻城楼,一面追赶向城中中轴大道上乱跑的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