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164章

十国千娇-第164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范质道:“为何一定要禁军,调地方节镇增援晋州不行?”

“调谁?”王朴毫不客气地问。

范质想了想道:“折德扆(折从阮之子,折从阮已去世)。”

王朴面有恼色,直言不讳道:“范相公,你是怎么做上宰相的!折德扆的堂弟和殿前司都指挥使李处耘有过节(其堂弟折德良和郭绍也有点不是根本利益矛盾的小矛盾),你现在叫他不顾自己的地盘,带大军去晋州!他奉旨后动不动?就算动了、猴年马月能走到晋州!”

郭绍心道:还有更严重的问题,西北节度使本来就是有点半独立性的藩镇,用起来很费力;你再给他圣旨节制更多的藩镇兵马,是怂恿他趁机坐大实力么?

符彦卿倒是个好人选,但符彦卿都六十岁了,而且离晋州太远……郭绍不得不想起符彦卿最后一次在北汉忻州的战役,符彦卿指挥、仗打得稀烂,确实是该退休的年龄了,再叫他带兵打恶仗有点强人所难。

就在这时,范质也生气了,说道:“我无才做宰相,好,好!我现在就请辞。太后……”

“范公不必意气用事,你是文臣,在军务上和王使君说不到一起,实属常情。”符金盏没好气地说道。

就在这时,郭绍转身说道:“如果向拱(最近一次上书时改了名字,避讳)守住了晋州呢?”

王朴愣了愣:“只有李继勋攻打,他当然应该守住。但若时间拖延太久,李重进部到达晋州,叛军总兵力可能会达到六万。向拱那点人,而且他到晋州不久,部下和当地人言语口音习俗不同,是不是能同心同德也难说……要是向拱被李继勋、李重进合攻丢了晋州,也情有可原。”

王朴又道:“郭将军攻寿州的法子,赵匡胤也知道的。以前赵匡胤乃先帝心腹,谁也料不到他会叛乱。”

郭绍沉吟道:“龙捷军左厢张光翰部应该快到东京了,不过侍卫司要重组也很费事,几乎要把龙捷军、铁骑军余部重新部署;不仅要重新登名造册整编建制,还需要时间相互熟悉。倒是虎贲军准备日久,现在基本完成整顿,半个月内就可以动用。”

王朴道:“虎贲军倒是有三万多人,如今算是禁军最精锐的人马,但郭将军想全部带出去?”

“我只带一厢!”郭绍道,“关键时刻,我不能让向拱失望,让他被围攻袖手旁观。”

王朴愣道:“郭将军眼下之意,想用一万六千人打李继勋、李重进六万人?”

郭绍道:“控鹤军和诸班直也能抽调一部分兵马……而且我并非一起对付二李,李继勋先到晋州;然后再对付李重进。各个击破。”

第三百零三章老奸巨猾

深秋季节,旁晚坐在外面很冷,不过好处是完全没有蚊虫了。四下里十分静谧,连夏天那等虫子叽叽的聒噪都没有……唯一的声音是不知何处远远传来的钟声。

郭绍手掌里握着符二妹光滑的玉手,正看着湖泊两边的风景发怔。

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一个属于自己的女人,屋子后面要有一个小小的花园,每天忙完了就和她坐在门口说说话。很早以前的梦想了,现在呢,那点小小的愿望对郭绍根本不算个事,他甚至可以抬手之间就满足别人的这种愿望。

但他此刻的心却平静不下来,无法放松,心里还惦记着外面世界的事。

计划编入侍卫司的近两万铁骑军余部,现在基本处于组织混乱的瘫痪状态,因为陆续抽走了小半的兵力;武将也因为清洗有断层。侍卫马步司在东京实际只剩二厢兵力,虎捷军左厢改编走了、龙捷军左厢还没到达东京……

侍卫司剩下的两厢也没法打仗,否则就会让侍卫司的整编计划停顿;从而影响铁骑军余部重新组织成军的日程。让铁骑军的人马长期处于瘫痪状态慢慢失去控制,绝非好事;整编必须马不停蹄持续下去。

郭绍只有殿前司的人马可以用,其中虎贲军是嫡系部队;他宁肯留下一部分保障东京内外的安全,震慑威胁禁军其它人马、以及外镇兵马,也不愿意全部调走……然后从控鹤军抽调军队补充出征的兵力。

“我明天送二妹去宫里,和太后在一起。”郭绍道。

符二妹勉强地露出一个笑容,点头微笑道:“嗯,我也好久没见大姐了,正好和她说说话。”

“唉……”郭绍轻叹了一声,“刚刚才重逢,我又要出去了。”

“夫君只管安心做正事,不用管我。”符二妹轻松说道。

郭绍捧着她的手:“不过写信的时间总会有的。”

符二妹笑道:“哎呀,夫君空闲下来了,我教你练练字罢。”

“我会留下李处耘,进言太后让他领东京巡检。这样一来我便放心了。”郭绍道。符二妹小声说道:“李处耘就是你提过的李圆儿的爹吧?”郭绍道:“就是他。”

符二妹笑道:“那你可不敢辜负了李圆儿。”

郭绍好言道:“在娶二妹之前,我就认识她了;认识她的时候,我还不认识二妹。她是个很好的小娘,不过我还是会先征得二妹的同意,看你计较不计较;无论多好的人,在我心里的位置比二妹还是差点。”

符二妹轻轻问道:“若非我爹是卫王、我大姐当时是皇后,你应该会娶李圆儿的罢?因为当时我对你来说,本来就是个陌生人。”

“不提以前了,现在我最在意二妹。”郭绍忙道。

符二妹轻笑道:“没关系,不是都说了,那时候你都不认识我,还能怪你不成?我就是忍不住想了解夫君的心。”

郭绍干脆地点头道:“是那样的,不过世上的好女子多得是,我不能看到谁就喜欢谁吧?当时我对李圆儿真没多少心思,恰好她看上我罢了。”

符二妹又问:“夫君信任李处耘么?”

“谈得上信任。不过……”郭绍看着她的眼睛,“这世上,真正能完全信任的人,有一两个就相当不容易了。普通百姓人家或许更容易信任别人,是因为他们没机会被更大的诱惑考验,背叛的筹码不够大。先帝(柴荣)非常信任赵匡胤,赵匡胤在机会成熟时会怎么做?”

符二妹幽幽沉吟道:“夫君意下,不信任李处耘?”

“不,我信任他。”郭绍摸了摸后脑勺。符二妹“噗嗤”笑道:“我是不是很笨,叫你说半天都不明白。”

郭绍耐心又温柔地说道:“我还没说呢,说过的话二妹都懂了,二妹很聪慧,只是以前接触得少……得这么说,大部分的关系不能简单用是和非、黑和白来分别。

我现在是非常信任李处耘的,因为他现在根本就没机会。做到殿前司都指挥使像平步青云一般扶摇而上,没有根基、没有威望;他只有靠我才能保住地位。客观上他就不可能有二心,而且李处耘的品行和忠诚度还是非常好的;我对他有知遇之恩,在战阵上、危急时刻都曾并肩作战。患难兄弟一样的人,我干嘛不信任他?

我不是非常信任他、也不会放心让他留在东京坐镇局面,让太后在关键时刻有靠谱的人可以用。

……但是,在我麾下所有亲信的高级武将里,李处耘是唯一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而且见识不浅的人;他在西北投靠折公时,就经常和当时名士来往,和文化人都很谈得来。在我和他相处的几年里,也发现他的谋略眼光十分独到。

这等人物,一让他羽翼丰满、有了一群党羽和根基,又有了威望,他就可能变成先帝的赵匡胤。在机会成熟时,他会忍不住去想得到一些东西;他不想,别人也会帮他想。”

郭绍叹了一口气道:“所以我得早早就防着他变成另一个赵匡胤,这样反而对他也有好处……战争是提升威望地位、实力的最快捷径;你看这些年来,几年就可以塑造一个大将甚至一个皇帝,就是战争。我让李处耘尽量少地带兵打仗,给他高位和兵权,他的实力也起不来;用他的时候,他的才能也还在。李处耘没有根基和威望,没走到那一步,他就不会去想不该他的东西。

这也是我此次不留杨彪,留李处耘的一个考虑。杨彪是我兄弟,他那德行,好坏恩怨分明、根本不懂妥协,不似人主。”

符二妹若有所思,笑道:“我怎么突然觉得,夫君真是老奸巨猾啊……哎,你可别气。”

郭绍笑道:“我养着这么好一个老婆……妻子,国色天香人间绝色;在这等乱世,我也是被逼出来的,要是没点手段能耐,那不是帮别人养的么?被抢去了怎办?”

符二妹柔软的胸脯靠在他的膀子上:“夫君其实很好,这些事儿,我要是问我爹和哥哥,他们早就不耐烦了,你却会慢慢和我讲……不知道为甚,单单是和你在一块儿,和你说说话,我心里就很美。”

“我也是。”郭绍柔声道,“但此时确实是个战机,不能为了厮守轻易失去。若是太早,李继勋站着泽州太岳地利,易守难攻,啃的是硬骨头,战争可能反而因此耗很久;太迟,怕晋州丢了,让李重进和李继勋会合……而现在正是时机,李继勋为了进取晋州、防御空虚动摇,又没和李重进合兵壮大。所以我不顾禁军诸事未成,就急着要出兵。”

……

旁晚的李府,李处耘也和家人在一起。

“出征前,你不能私自去见郭都点检!”李处耘严厉地对女儿说。

李圆儿一言不发,低着头。

李处耘回顾夫人,又语重心长地说道:“男子要忠诚,女子要忠贞,无论什么世道,此乃安身立命之根本!你不能轻易委身于人,也绝不能轻易弃主。当初在邠州,那折德良对我如何,还上书诬告我;我背弃折公了么?最后不到万不得已,折德良那厮竟然用下三滥手段对付我家眷,我才忍无可忍!

看现在郭都点检,对我如何?李某就是个做事做人都靠得住的人,哼……

你读了那么多经史诗书,三国是乱世罢?知道那三姓家奴吕布么,吕布不可谓豪杰,打仗几无人能敌,但他最后什么下场,又可曾被人真正信任并重用?这便是经史给世人的教训!”

夫人王氏也帮着劝道:“圆儿,爹和娘都那么疼爱你,平素对你千依百顺的。你爹说的是道理,你也听听他的。”

“嗯。”李圆儿一脸无奈地说,“我当然会听爹娘的话,你们放心罢。”

王氏叹道:“唉唉,你犯得着这副样子么,都那么久了。你倒上心,那绍哥儿上了多少心?娘都替你不值!”

李圆儿目光有些失神:“不用娘说,我又不傻、当然感觉得出来……可有的人,很久才能见他一回,短暂的相处就叫人忘不了。也不是因为他对我多好,单单就是想看见她,愿意和他在一块儿。全然不像以前见过的那些公子衙内,我看一眼就厌恶,连一刻都不愿意多留;有时候我就想,要是叫我和那样的人成天在一块儿,再高的地位、再多的钱都很难受。幸好没有。”

王氏转头看向李处耘道,“心肝似的养了她二十年,长大就被人把魂儿勾去了,迟早也是别人家的……还是养儿好,(李)继隆长大了总不会不认爹娘。”

李圆儿上前拽住王氏,红着脸道:“谁说不认你们了?”

李处耘捋了一把大胡子,微笑道:“各有各的好。”

第三百零四章兵临城下

晋州,久战之地。史彦超也曾在这里血战过,现在这座城头站的是向拱。

向拱昂首挺胸,左手按剑,翘首在风中深深吸了一口气。风中似乎传来了战争的气息,但眼下还什么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慕容延钊会不会悄悄开城投降?晋州军全在他手里。”张建雄轻轻说道。

气氛已经很紧张了,李继勋的前锋人马距晋州已不足二百里;向拱有兵权,封“河东、河北前沿都部署”,节制从河东到河北的所有边军,但他手里只有镇安军两千人才是自己的人马。

良久后,向拱转头道:“不会,慕容延钊投降谁,我都信;但他恰恰不愿意投降李继勋……因为赵匡胤可能在李继勋军中。”

张建雄可能不太懂大将圈子里的那些破事,但向拱很了解。向拱一直都没在禁军里呆过,最高就做地方节度使,但他自王溥推荐参与攻蜀之战后就进入了东京权力圈子,了解不少事。

赵匡胤上位后,对高怀德、慕容延钊的态度差不多。高怀德被从殿前司踢到侍卫司,慕容延钊是从殿前司到了地方做节度使。中间具体有什么间隙,向拱并不太清楚,但从实际结果上就可以猜测一番过程。

张建雄又无不担忧道:“这一战难呐!主公手里只有两千骑,慕容延钊可能只有战兵七八千、还不知道他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李继勋克日即兵临城下,李重进也到北汉境内了,肯定是冲着咱们来。前前后后加起来攻打晋州的人马得有六万?”

向拱道:“李继勋虽有三城,所有兵马加起来最多两万,他那么大阵仗可能临时裹挟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人;李重进手里的镇兵只有七八千人,主要是有淮南降兵收编的感德军,淮南军战力不差、忠诚度稍差,李重进实力比李继勋稍大。”

“怎么算也是咱们的五六倍兵力。”张建雄叹道。

向拱用很肯定的语气道:“郭绍会来救我。”

“倒是有可能,不过郭都点检刚上位,东京自顾不暇,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张建雄道。

“不!你们都不懂他,郭绍一定会及时增援。”向拱摇摇头,若有所思道,“郭都点检是个很会抓住时机的人,忻口救史彦超叫我印象很深。他也是个很会与同伴默契配合的人……当时在忻口危急、四面环敌,他那兄弟猛不可当,但若没有郭绍在侧早就死千百回了!”

向拱仿佛在说服自己,喃喃道:“我相信他看得到晋州的状况,会默契地配合我!”

张建雄仍旧执拗道:“郭都点检万一没来,我们就彻底完了。”

……数日后,李继勋兵临城下。向拱和慕容延钊闭门自守,坚守不出。李继勋在城西十里地外扎营部署,既不靠近也不围城,围城兵力稍有不足。

除了斥候在野地里时不时发生小规模冲突,两军尚未有交战的迹象。

这时赵匡胤已经来到了李继勋的中军。二人一番唏嘘感叹,只道世道沧桑。

没一会儿,赵匡胤便不再说闲话,忙问道:“李兄,我给你那个方子,让你准备火药,可办好了?”

李继勋道:“已经置办妥当,装满了十二口棺材。木炭很容易,硫磺多了就稍难,最不好搞到的是硝石。幸好离关中不太远,我两个多月前就派人到关中联络贩子用重金购买;贩子从汉中和陇右陆续运过来了一些,来回好几趟总算够重量了。”

“寿州之战,那郭绍立下军令状限期一月破城,全靠这玩意。”赵匡胤道,“晋州城坚,李兄兵力又不足,围攻是下下策。可以一边设法派细作进去联络慕容延钊试试离间,一边准备拿火药炸城,炸开了冲进去李兄的人马就有两倍以上优势。”

李继勋道:“万一攻不破,只好等李重进到来。”

赵匡胤点头道:“正是如此。如果李重进合攻,占据晋州后可一人一半、以为退路;若是李兄独自攻下了晋州,你占晋州,叫李重进去南边的绛州……不过最好还是快速攻下晋州,避免东京来援;攻下晋州后,立刻分兵去东南方加固泽州防务。那地方倚靠太岳,要是防守得当,耗个几个月实属易事。”

次日,李继勋和赵匡胤便有条不紊地开始部署攻城工事。一共超过四万人,但其中只有两万是镇兵;一万多人是各地拉来的壮丁和囚犯组成的乡勇,乡勇兵器尚有不足、每人几乎只有一支长枪或者短剑木盾,完全没有甲胄。剩下都是强拉强征的民夫、甚至还有妇人,运粮干活的。

李继勋部没有打算四面围定。他们先把主力两万人分作三营,在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