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199章

十国千娇-第199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用,王昭远那么多人都挡不住半天,咱们这点人马就是去送死。”高彦俦道,“大事不济,不如你们取了我的头颅,送到周军营中,求条活路。”

高彦俦苦笑道:“反正我是活不成了,荆南的李景威,就是上次写信向咱们求援的南平国大将。他便是因力主抗拒周军,江陵府一破,立刻被杀了以儆效尤。诸位好好活着,不必无益送死;我先去一步,与其被敌军辱杀,我更愿意死在兄弟们手里。”

周围人听罢无不凄然。

忽然一个幕僚说道:“倒不是没用,周军入蜀,一路招降纳叛,蜀人叫天下人都耻笑!今日,在下等愿追随高将军,开城决一死战,以彰我蜀人之勇气!”他又沉吟道:“蜀国大势已去,我等将死,百姓还要活。若是咱们一点反抗都没有,倒可能让周朝廷觉得蜀人好欺负,以后可以肆意欺压!诸位,我等多年食百姓之脂膏,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以死报国的时候到了!”

众人听罢纷纷附和,有人大声道:“咱们蜀军多年不识烽烟,有的人甲胄都生锈了,战力是不行,但气节尚在!休要被天下人看扁了,兄弟们雄起!”

“雄起!雄起……”周围无数的将士附和着大喊起来。

高彦俦动容,紧握着剑柄大笑道:“我自从伍,便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马革裹尸战死沙场,今日终于可以如愿了。”

刚才进言的幕僚道:“在下手无缚鸡之力,唯有笔一支,愿为高将军向周军下战书。在下带着战书去周军大营宣战,先就汤镬。”

高彦俦当机立断:“下令各城守将到中军行辕议事,下午即聚集人马,从东门出城,与周军决一死战!”

“得令!”众将抱拳道。

幕僚当即在城楼里的公案上,挥笔如行云流水,一篇言辞激昂的文章从笔下成章。

第三百六十九章好说好商量

“夔州必定能攻下;既然已经打开蜀国门户,就算多打十天半月也不是问题。”郭绍坐在太阳下的一条糙木板凳上,手里拿着一根树枝,“问题是夔州的三十万斛军粮!蜀国经营此地不计代价,囤积了大量粮草物资,如果拿下这些军粮,我部此战还担心补给么?”

王溥听到这里,急忙道:“郭大帅无论如何也要拿到那些军粮,从下游运粮上来太不容易了,十艘两船过无数的险滩能剩五艘,而且逆水行舟,有的地方纤夫拉船在石头上都踩出了脚印。”

郭绍道:“我作为东路军主将,必要考虑军粮补给,当然也很想得到这批粮食。现在我担心,高彦俦要是一条道走到黑、决意与我大周为敌,见事不济,一把火把粮烧了,我们有何办法?”

有部将道:“王昭远是高彦俦的上峰,叫他回去劝降?”

郭绍摇摇头:“王昭远被俘后就大骂高彦俦,这俩人不和,王昭远没法说服高彦俦投降。”

就在这时,一骑跑过来,在远处跳下马奔跑而至,抱拳道:“大帅,蜀军放吊篮下来,派使者出城了。”

“快快有请,只要高彦俦愿意主动谈,一切都好商量。”郭绍喜道,又叮嘱周围的人,“一会儿都好好说话,别误了大事。”

就在这时,便见一个最多不到三十岁的年轻人被带了过来。那年轻人五官端正,身材匀称,穿着长袍头戴幞头,一看就是文士。文士被带到郭绍面前,瞧了一眼周围的人,对中间的郭绍作揖道:“敢问,阁下就是周军主帅郭将军吧?”

“正是。”郭绍面目和善应道,想先听听此人怎么说。

文士双手捧起一份信封:“在下奉夔州节度使高将军之命,特来下战书。想来郭大帅不会拒绝,午时后两军在东门外摆开决一胜负。”

郭绍听得一怔,他实在没料到高彦俦这么个光景了,却还要出城决战……心道,或许他觉得守城也守不住,不如来个痛快?但痛快之前,会不会把粮烧了“报效皇恩”?

“呵!”史彦超忍不住满脸轻蔑地冷笑一声。

郭绍转头看了史彦超一眼,目视他,史彦超还算有点知趣,当下便没吭声了。郭绍叫人接了战书,拆开送到自己手里,当下默默地看了一遍。

文士昂首道:“我的使命完成了,请就汤镬!”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郭绍忍耐下来,没办法自己想要别人的东西,总得想点法子,“你放心,大周军乃王师,我不会连这点气度都没有。如何决战?这战书上却语焉不详,咱们到后军营帐里商量一下对决的细则如何?”

“东门。”文士道,“多说无益,我只求一死!”

郭绍把战书交给左攸,叫人牵马过来,径直带着文士离开战场。路上又说:“就算是各为其主的敌人,介绍自己也是一件很有风度的事,先生尊姓大名?”

文士笑道:“郭将军的心意我领了,但我是不会投降的。况且我军出城决战,也是郭将军愿意看到的事罢?我一时没想明白您这是……哈哈!”他忽然一拍脑门,“对了,夔州不是还有几十万斛粮食么?”

郭绍脸上一黑。

刚到中军大帐帐门,忽然见满头银发的白姥从旁边的帐篷里走了出来,喊道:“姚濂贤弟,你怎么到这里来了?”跟着郭绍的蜀国使者瞧了一番白姥,过得一会儿才恍然大悟:“李夫人!你又怎会在此,你的头发……”

白姥一脸喜悦走了上来,站在使者的马前,问道:“你见着我夫君了么?”

“还在成都。”使者黯然道。

使者回过神来,见郭绍正一言不发瞧着这边,便道:“她的……前夫李良友是我的同窗,咱们一起到成都科考,李兄考上了进士,我没考上,但有幸遇到了高节帅赏识,便投其帐下做幕友。李夫人……这个,当年她到成都府找她丈夫,人生地不熟十分窘迫,我想着和李兄同窗一场,稍稍帮了一把。”

“那大家就算还不是朋友,至少是熟人嘛!”郭绍笑道。

一行人走进中军大帐,先不说军务,倒叙起旧来。

“李……白夫人,李良友后来娶的就是王昭远的女儿,王昭远不是被周军俘获了?”姚濂道。

连郭绍也听得诧异,这关系扯得越来越近了,有种前世在酒桌上和人称兄道弟时、怎么扯也能和刚认识的狐朋狗友扯上点关系的感觉。

白姥道:“她是谁的女儿,我不关心,我只想再见到夫君。当初被人栽赃你我通奸,倒是连累姚贤弟了。”

姚濂道:“行得正站得直,我不后悔收留白夫人,只悔遇人不淑,交错了一个友,那李良友品行太坏、还良友,良友个屁,专门坑好友。”姚濂又一番牢骚,“朝廷尽让这种人上位,难怪将士不用命,一触即降!像高将军这样的英雄好汉,却要受制于小人之下……”

白姥和姚濂以前的事,郭绍和白姥又如何扯上关系,大伙儿说了一通。郭绍对他们那点私事兴趣不大,心里挂念着高彦俦午后就要出城负隅顽抗的事……但也只好耐下性子,仍由他们把气氛缓和一下。

等说得差不多了,郭绍才吩咐道:“张英在哪,派人去把他找来说话。”

过了一阵,便见一个圆脸披甲武将走了进来,干脆地单膝跪地,抱拳道:“末将张英奉命拜见主公。”

众人都不知郭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郭绍淡定问道:“张英,你为何要追随我打蜀国?”

“这……立功了不是会赏钱升官么?”张英疑惑道。

郭绍的嘴微微抽搐,轻轻提醒道:“汉儿绝不为奴。”

“当然不止为了赏钱!”张英立刻挺起胸道,“俺是幽州人,郭大帅说了,打完南边,有了钱、粮、地盘和人,正好找契丹算账,把河北都收回来。俺等着追随郭大帅打幽州,把受奴役的乡亲都救出来!把本来就是咱们的故土拿回来!”

郭绍听罢十分满意,转头对姚濂道:“张英是我麾下的一个武将,不认识几个字,但他的想法很实在。姚先生饱读圣贤书,一定比他懂得多,现在我问你,你们拿命抵抗周军、烧掉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为了什么?”

姚濂愣了愣:“我们是大蜀皇帝的臣,当然为了忠。”

郭绍又道:“那你想想,你们‘大蜀皇帝’都干了什么,提拔王昭远这等人为宠臣坐享其成吗?周人、蜀人都是一个祖宗的,咱们为何要在这里厮杀、拼死拼活?”他叹道,“我也不想杀蜀人,所以从未在内战中杀俘兵,问题是,咱们不用武,蜀国主会乖乖停止分裂集中资源对付异族么?”

第三百七十章晚了

郭绍抬头看帐篷外面越来越高的太阳位置,他的细微动作已经暴露了他的内心,说话时很严肃:“要是高彦俦烧了军粮,我一定会很生气!”

姚濂似乎在琢磨面前这个手握兵权的年轻汉子生气起来会干什么。

郭绍表情复杂。他当然可以在愤怒时报复,叫高彦俦等人都付出惨重代价以泄愤,但有报复之后呢,又什么意义,能得到什么?所以他不会去做。

他忍不住问:“蜀国大势已去,高彦俦为什么还要顽抗?”

姚濂便道:“高将军情知夔州必不可守,只要叫天下看看蜀人的气节和勇气!”

“有这等勇气,为何不去北方打辽国铁骑?在自己人后面拖后腿,有什么气节可值得称道?”郭绍盯着他的脸。

姚濂一语顿塞,竟无法反驳郭绍。

郭绍脸色不虞,缓缓说道:“你们不好活着,却要无益送死,自古内斗中死掉的人、还是失败一方的人,你翻翻史书,能得到好名么?就算你们不想活了,别人却还不想死!”

可能因时间紧迫,郭绍又费了不少口舌,心里莫名生出一股戾气来。有了大权之后,很少有人敢和郭绍对着干,所以他真正动怒的时候很少;但到了这个位置,一动怒,哪怕只是不露山水的两句话也相当吓人。

仿佛有一股杀气在帐篷里急速弥漫开来,其实只是一种错觉,是他冷意的表情影响的气氛、以及帐外灌进来的风让布帘子在荡。

哪怕是已经准备好不要命的姚濂,也震住了。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姚濂不得不多想,他又不了解郭绍。

……连本来觉得很无趣的史彦超,此时也欠了欠身,十分关注地看着郭绍,变得十分有兴致。

忽然之间,史彦超感受到了郭绍其实比杨彪那种人更可怕。平时相处得最多的武将杨彪,长相凶神恶煞,说话从来都不中听,好像别人欠了他钱,但史彦超时间稍长看出来杨彪虽然样子可怕,其实性子还是比较直率的;这等人只要当场没干起来,又没有深仇大恨,基本就没事了。

但郭绍不同,史彦超不禁想起了赵匡胤失败后势力被斩草除根的事,过去并不久。

史彦超一言不发,十分期待地等着结果。他不是期待郭绍大开杀戒,而是想看看他究竟会怎么做。

史彦超虽然时不时就挖苦郭绍妇人之仁,但对他的妇人之仁并不反感,特别让史彦超心服的,是郭绍对阵亡将士的丰厚抚恤……这是以往的行伍都没做到的事。史彦超以前认识的人、有数的被他视作兄弟的人都死了,一个个地死在自己面前,于是他觉得别人的命和自己的命都已不要紧。但是若能补偿战死的兄弟,他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慰藉。

……就在这时,使者姚濂垂下头道:“高将军不投降,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李景达的事。”

“李景达?荆南的大将。”郭绍沉吟片刻,顿时恍然,又从姚濂这句话里感受到了谈判的成果,当下露出了笑容。他的笑容很真诚,立刻就将刚才阴冷的杀气气氛驱散了,“咱们大周朝和蜀国的做法不同,我不会过于徇私、更不会因个人好恶来决定一个人的前程,咱们看的是功劳,看的是为大周军作出了多少贡献,看的是他做了什么。力求公正,所以将士才会用命,不拼就没法出头。

所以你让高将军只管放心,他投降献出军粮,便是大功一件,我不会杀立功的人。高将军和姚先生,将来还可以凭借今日的功勋,入周朝为官。”

姚濂道:“郭将军今日一席话,令在下醍醐灌顶,明白了大义所在。今番回城,定好好劝劝高将军。”

郭绍点头道:“甚好,来人,把笔墨上来,我给高彦俦写封信。”

就在这时,左攸站出来说道:“下官请出使,定说服高彦俦,不辱使命。”

郭绍立刻说道:“左少卿去不太合适。”

左攸道:“此时军中没有什么合适的人,这等事正是我能做到的。大周灭蜀,诸公各施所长,左某却未立寸功,请主公把这个建功的机会授予下官。”

郭绍沉吟不已,那高彦俦降不降还两说,万一他要什么决战前把左攸杀了祭旗,岂不心痛?左攸到底是跟了他多年的人。

左攸道:“只有我才能向高彦俦说清主公的志向和作为。”

郭绍抬头看着左攸,左攸一脸微笑道,“大事要紧,主公不是拖泥带水的人。”

“好。”郭绍点头,又忍不住叮嘱道,“左先生多保重。”

准备妥当,郭绍派人送左攸和姚濂返城。当下又下令杨彪聚集步兵两千在东门正面布阵,史彦超率骑兵一千在侧翼两里地外准备。

城下一片兵马,太阳正在不知不觉中向中天爬升,郭绍望着城楼等待着。如果高彦俦真要出城决战,这仗是毫无悬念了,不说周军两万大军在城外,单是准备迎战的三千人就能将高彦俦部击败……完全可以想象那种一边倒的战局,正面步兵一交战,史彦超的重骑从侧翼直接就将蜀军碾压,可能打起来半个时辰都不用。

等了许久,沉重城门终于缓缓打开。便见一众骑马的人慢慢走了出来,当前一人身上绑着绳子,自缚于阵前。

郭绍看明白了状况,策马来到军前,便见那个全身捆绑的高大汉子被人从马上扶了下来。汉子单膝跪地,大声道:“败军之将高彦俦,今已封存府库,率部向大周禁军殿前都点检郭大帅投降,但求一死谢罪。”

郭绍从马上翻下来,步行上去,董二等人忙左右追随。郭绍二话不说从腰间“唰”地拔出短剑来,蜀军投降的人无不面有惊色。但他只是上去,亲手割断了高彦俦身上的绳子,然后扶住他的膀子扶了起来。高彦俦看着面前年轻的面孔:“郭大帅?”

“高将军于蜀国,不该承担战败的责任;于天下,无亏于大义。”郭绍想起对刘仁瞻说过的话,看着高彦俦的脸诚挚地说道,“真正的勇士,不是敢于一死百了,而是敢活着证明自己的价值。高壮士失去了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舞台,是为了走上更大的舞台。”

“郭大帅……”高彦俦顿时动容。

郭绍笑着拍了拍高彦俦的肩膀,回头大喊道,“前锋进城,从蜀军手中交接防务,严律军纪!”

……

夔州一失,蜀国东部局势便全线崩溃,开、忠、涪、渝等州主动派人请降。这些地方本来就没多少兵,守将见周军进三峡后不到半个月就破了苦心经营的夔州,没人愿意再死守。

蜀国都城成都府,天空灰蒙蒙的。孟昶听闻消息,惊得差点从龙椅上摔下来,茫然四顾大殿上,说道:“谁说郭铁匠胸无大志,周朝外强中干的?”

“王昭远。”立刻就有愤愤地答道。

孟昶又问:“王昭远呢?”

“在夔州大败,连半天都没顶住,投降了。”刚刚说话的武将不动声色地拜道。

孟昶泪如雨下,用手捶着胸口,哭道:“为何?我待王昭远不薄,他为何要弃朕……王昭远不是卧龙吗……”

李昊道出列道:“陛下,王昭远除了向陛下表忠心、除了自吹自擂,有过什么拿得出手的作为?昔日秦凤成阶之战,四州弃守,王昭远在汉中,嚷嚷着要收复秦凤,进军关中,他收复过寸土吗?要不是高彦俦当年退保青泥岭,周军无心得寸进尺,王昭远别说进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