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239章

十国千娇-第239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宪忙道:“王上,你是整个南唐国最有权力的人,没有人敢逼你。”

李煜拼命摇头,眼泪鼻涕一起冒了出来,蹭在了周宪的裙子上。他哽咽道:“没有用!周军马上要打进来了,我要亡国了……下面的人没有人听我的,他们都表面上虚以委蛇,内地里各有打算,只等我从王位上滚下来就翻脸报复……他们憋着一口气,等着那一天来羞辱我、嘲笑我、践踏我!我马上要失去一切了,没有任何我值得信任,娥皇,我只剩你一个人了……”

……周宪听到这里,不劝李煜,她也愣在了那里。

她本来消沉和麻木,忽然间有了点自觉……她不禁想,当一个人完全没有了可以在意和关心的人,那还剩甚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当初和李煜的山盟海誓,那些相互依靠的往事纷纷涌上心头。周宪忽然变得非常温柔,清纯洁白的脸上,明亮的眼睛充满了怜爱和纵容,她伸出颤抖的手放在李煜的脸颊上:“夫君,我懂你的感受。”

李煜激动之后,情绪稍冷,愣了一会儿,说道:“我知道你还记恨我……”

周宪道:“人都会犯错,我原谅你了。你能原谅我的……那次不忠?”

李煜这时从地上爬了起来,说道:“我还计较那种事做什么,我的情况……娥皇知道的。”

“我都说过在意的不是那种事,只要我们把心中的裂痕弥补回来。”周宪的情绪也起了波动,抓住李煜的手掌,看着他的脸道,“王上,你不是郭绍的对手,南唐国的境况没救了。你投降罢!”

李煜瞪圆眼睛:“投降?”

周宪道:“没有办法了,现在投降,或许能得到周朝廷的宽容,你看蜀国主孟昶都没事……咱们不做君王,不要权势了!”

李煜伸手拍了拍袍服,坐到了椅子上,不动声色道:“那我还剩什么?”

周宪追上去,说道:“你还有我。我知道你想什么,觉得没有权势了也留不住我。你放心,那郭绍的为人我还算了解,他不会强逼的,也犯不着;否则之前就不会放我回来。只要我坚持,绝不会弃夫君不顾……你相信我吗?”

第四百四十二章声东击西

林仁肇连夜奔出江宁府,单骑南下欲去往闽国旧地。西边是周军活动区域,东边是吴越国地盘,金陵真是有八面埋伏的形势……果然出了状况。

次日一早他刚到丹阳湖东岸,就遇到了周军斥候。追逐半个时辰,再度遭遇周军游骑,马被射死,人被逮住。

林仁肇很快被周军武将猜出身份来,因为他背上有纹身。于是他被五花大绑,带到了采石渡口周军大营。

前后一番折腾,到地方时天黑了。旁边的周军小将用北方口音说道:“你们看住了,我进去禀报。”一个士卒笑道:“这厮被绑得粽子一般,身在大营,想跑恐怕不容易。”

林仁肇完全没有挣扎,他已心灰意冷,早知如此,何必废力逃出金陵?左右都是死,死在南唐国大牢也省得被仇敌白白羞辱。本来就是郭绍的手下败将,战场上败了还不够……还要被他知道自己“畏罪潜逃”,然后上门送死!

除了羞愧难当,他也有点好奇,那个人究竟是什么样子?虽是敌人,但林仁肇确实输得还算服气,总算没败在一个让他瞧不起的人手里……周军主将用兵步骤很灵活,而且各次时机抓得非常准确。

林仁肇在门外等了好一阵,那进去禀报的小将仍旧没有出来。就在这时,便见一个梳着发髻没戴帽子的年轻人走了出来,好像走得很急,整个人打扮就像是刚刚从卧房里出来那样,连靴子都没穿,蹬着一双木屐。

“我就是郭绍。”那年轻人径直说道。

林仁肇愣了一下,他确实没料到周军主将是这么一个模样,而且如此年轻。也没感到羞辱,或许人们见客时衣冠不整比较失礼,但此时此景,倒让他想起周公吐出吃进去的饭之类的事。

他还没想着怎么说话,郭绍又道:“这人不是林仁肇,是冒充的人。我在淮南之役时见过他的样子。”

林仁肇被误解刚想辩解,又想到途费口舌有什么用?便琢磨淮南之役何时与郭绍有过交锋……

他连一声都没吭,接着就被带进了行辕。

“赶紧为林将军松绑!”郭绍一进厅堂就急道,“久仰林将军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有英雄之气。”

林仁肇脱口问道:“郭将军方才何以说我是冒充之人?”

郭绍道:“虽在周军大营,但外面毕竟人多嘴杂。曾闻林将军是个重情重义的实心人,很看重家眷;万一太快传出去你被大周军所俘,恐对你的家眷不利。”

“这……”林仁肇瞪眼看着郭绍。一时间他真有点感动,想起自己在金陵遭遇的种种险恶,现在的感觉确实不太一样。

林仁肇是个壮实魁梧的大汉,很粗旷,他也确实没有太多花花肠子,但是糙汉子也是有感觉的。他立刻答非所问道:“我是郭将军手下败将,而今又被俘,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我是不会投降的,多说无益!”

郭绍只是微笑看着他没接话。一时的沉默,让林仁肇觉得好像被看穿了一样……郭绍这个人,刚见面一会儿就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打量了郭绍一番,此人乍看长得很普通,肤色被太阳晒得有点黑;但是稍微留神,会发现此人非常整洁……身体各部位都很匀称,脸被晒成铜色但是面部光洁,穿着一身灰不拉叽的袍服,不过很平整干净。还有更多的细节林仁肇没注意,就是凭一种感觉。

林仁肇心里琢磨,郭绍的眼神富有野心如同猎人,打仗的目标非常明确,所以才能毫不动摇地执行既定的战术;他又是个心思很细致的人,所以才能将时机把握得十分准确,步骤也就十分清晰。

“我在乎家眷?郭将军这也知道?”林仁肇有点好奇地问。

郭绍道:“南唐国是大国,有武将千员,但是真正值得咱们下工夫的人并不多。林将军的底细我早就一清二楚,现在大周军军府还留有你的卷宗存档。”

“我倒有点意外……”林仁肇皱眉沉吟道。此时此刻,他感觉很奇怪。被俘后完全没有羞辱感,反而偶然间觉得很有脸面!能参透名利的人并不多,名却是排在利之前……当忽然被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特别是身居高位的人另眼相看,表现出敬重之意,真是想不愉快都很难。

……郭绍道:“我并未劝林将军急着投降,咱们何不先结识一番再说?”

林仁肇道:“败军之将有什么好结识的?”

郭绍笑而不语,从林仁肇第一次强调败军之将时,他已看出这个人是很要面子的人……也许越是标榜自己磊落大丈夫的,越看重脸面。

林仁肇这个人确实有本事,不仅战阵上勇猛,对战争战术的理解也有不小的见识和敏锐的判断;他固执己见想去当涂城,在战术上很有眼光。当然,如果他没本事,郭绍绝不会放下身段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但林仁肇此人可能比史彦超还难控制,有一天他要是违抗军令也不会让郭绍意外。很不好用的武夫,李煜就用不了,所以用了他适得其反。

不管怎样,他有弱点,却也有真本事;皇甫继勋那等人没本事,郭绍就没兴趣……况且如果一个没有弱点的能人,重用起来同样会压力很大。

“天色已晚,林将军就在此处歇息。”郭绍道,又吩咐部下不得亏待了他。郭绍开口闭口都是林将军,尊重之情溢于言表,林仁肇当然不会被无礼对待,更不会像在金陵一样拖进小黑屋不问青红皂白毒打。

这时李处耘史彦超等几个大将听到动静都来了,郭绍本来想睡觉,这下只好和他们再坐一会儿说说话。

史彦超似乎也很看得起林仁肇,坐下来就说:“那厮有两下子,兵荒马乱的战阵上能挡得住我,还能跑掉,有身手还很狡猾。”

郭绍笑道:“能让史将军看得起的人还真不多。”

李处耘等听罢面面相觑,颇有揶揄之味地苦笑了一下。

史彦超朝旁边的人哼哼了一声,转头看向郭绍:“江宁府那边南唐国主震不住场面,内斗得厉害,咱们何不直取江宁城?”

郭绍看着李处耘,面有询问之意。

李处耘沉吟许久:“恐怕还有风险。史副都说南唐国混乱没说错,但直到现在他们的实力还算不上伤筋动骨,只不过局面失利形势不好;而我大周军的问题是东京和北面牵制了不少兵力,无法用出全力,导致用于南唐之役的精兵不足。

而江宁府有大量兵力,周围的润州、京口、江面仍在南唐军重兵控制下;西南大片南唐国土上的实力也威胁我腹背。所以末将以为此时尚非攻城之时,还急不得。”

郭绍点头径直说道:“我认为下一步的目标,应该是京口南唐军水师。”

他回顾几个大将,又道:“咱们目前取得的最大战果,是占稳了采石,打通大江天堑;而占领的地盘、灭掉的南唐军实力并不多。要稳固采石、再图进取,眼光依旧依旧要以采石为根基……”

众将听得频频点头,郭绍见状继续道:“湖口大量南唐水军始终威胁采石、可能与京口水军一道对李处耘部水师造成前后夹击之势。咱们决不能轻视南唐水军的战力。一旦丢失采石水军,咱们将失去大江江面的控制,被阻断退路和粮道。大江控制权事关重大。

但京口敌军也有被前后夹击之危。攻守之势只在谁主动,谁抓住战机……所以我认为下一步应尽快部署围攻京口水战。”

李处耘道:“大周军于岸上也可进逼江宁府,佯作直取敌国都城。兵临城下,南唐军可能会调动重兵回防,以为声东击西之计。”

郭绍以为然,当夜就先发出几道前期军令。命令王朴将中军幕府迁到采石;又令罗延环率留守池州的龙捷军右厢一部北调,周军战线向东北面收缩,以缓解兵力不足的境况。

接着又派人去吴越国,让曹彬催促吴越国出兵,向润州(镇江)方向进攻,配合大周军作战。

第四百四十三章风雪中的腊梅

下雪了,江南的雪因为气温不够低,带着点湿润,小小的雪花不是在空中飘荡,却是簌簌往下掉,看起来就没那么悠扬、显得急切又急躁。

王朴刚过长江,此时正站在郭绍的身边,两人默默无语地观赏着空中的雪、路边的腊梅。但两人都没有什么诗情画意、闲情逸致的心情……身在敌国,一天接一天的战争环境下,好像谁也难以产生什么逸趣。

郭绍特意观察着路边的那丛腊梅,小小的白里透红的花瓣,看起来十分娇嫩,还没完全绽放就在风雪中落到了路边的泥泞中。他的视力很好,看到了花中的蕊、花瓣的颜色、以及它在寒风中微微的战栗,眼前的景象就好像一部微距相机精心呈现出的模样。

这么多年来,他确实没有这么仔细地看过一枝腊梅、甚至别的花草;何况在现在这种急躁的心情下。以前同样如此,郭绍要关注更多的东西,现实的、事关生存生活的东西,而梅花确实不能对他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最多偶然间看见时觉得:咦,这花真漂亮。如此而已。

梅花让他想起了一个人、一些事。于是他莫名地陷入一种淡淡的情绪中。

而那个人,很快就能见到了吧?会在怎样的场景下重逢,又应以怎样的身份和姿态去面对?

郭绍长长呼出一口气,抬起头眺望远方,远远的山坡下、朦胧的风雪之中,几条黑色的长龙正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缓缓地爬行。那是周军在陆上的人马,无数的人正向北面的南唐都城江宁府进发。

这片地方有那么多人,却显得寂静而空灵。历史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郭绍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为了自己认识的、能想象到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为了在这里将要出生的、生活的后世人。

郭绍不认为自己是天才、是天资超越世上所有人的人杰;但他有一些超越世人的东西,于是拥有了隐秘的力量。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当他站在了高高的山岗上,总觉得自己有那个责任,为族人指一个方向、一条通向阳光的道路。哪怕这条道路依旧充满了血腥和杀戮。

“我们在做一件大事吧?”郭绍转头看了一眼王朴,终于开口道。

王朴收回翘首眺望的目光,正色道:“足以彪炳青史的大事。”

郭绍淡定地点点头,说道:“这里风大,站久了提防染上风寒,我们下山再说。”

于是一行人陆续开始沿着山路下山,这种天气这种路况不敢骑马,卢成勇走后面牵着郭绍那匹黑马。沿路上郭绍说了一句“王使君慢点,看着脚下的路,下雪有点滑”,俩人倒很像忘年之交的好友。

这时郭绍又提起刚才的话题:“我们在做一件大事,此时却感觉没什么特别,就像今天就是出来走走、看看、说说话;丝毫不像史书记载的那样。”

王朴笑道:“青史是春秋笔法,自然不会写咱们怎么吃饭怎么走路,如何赏梅赏雪。”

郭绍道:“我倒是觉得,青史如同标本,而我们活着是有生命的,所以会有所不同。”

“标本?”王朴面露疑惑。

郭绍忙想解释一番,这时迎面飘来了一片梅花小花瓣,他便敏捷地抓到了手里,伸到王朴的面前道:“这是树上刚掉下来的花。若是把它夹在书里,明年翻出来看它长什么样,就是标本。”

王朴听罢恍然大悟,片刻后又若有所思。郭绍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心道这些能走到高位的文官,悟性是很高的。

一众人下了山,道路宽敞,便上马慢行,先回中军。大路上走军队,平原地区的大路是很宽敞的。左侧是四列步兵、或牵着马的骑兵和骑马步兵;中间行马车驴车,右侧留有空隙用于前后信息快速传递,或是损坏了的车辆暂时停靠,以免影响整个大军的行军进程。古代没有汽车交通规则,但人们还是把人群的组织布置得井井有条。

当时是,一骑就从大路右侧急奔过来,马上的骑士抬头看了一眼中军的高高大旗,勒马缓下来,随即跳下马来,和中军的武将说了两句话,便牵着马向郭绍这边走了过来。

郭绍听到一声“曹将军奏报”,便拍马让到右侧,从信使手里接过军报,拆开来看。

他浏览一遍,便追上中军的一辆大马车,弃马上了马车。不多时,王朴、左攸、李处耘、史彦超等人也陆续上了马车。郭绍将手里的奏报递给王朴,自己从椅子下面的包裹里翻出两张图来。

王朴看完说道:“吴越国主调兵从中吴(苏州)出兵,听从曹彬的建议,以大军沿运河水陆并进,虚张声势,直趋常州;再以精锐部署在东面。南唐国江阴守军果然出动往救常州,半途遭吴越军伏击,大败、全军折损殆尽。吴越精兵趁虚攻占江阴,对常州成围困之势。”

郭绍拿起毛笔在舌头上舔了一下,在图上画上了箭头和圆圈,又在小册子上写下了片言只语。

李处耘道:“常州是京口的南面门户,破常州可沿运河直逼润州(镇江)、京口水寨,势必让润州、乃至江宁府的南唐军震恐。而此前郭大帅定下的‘声东击西’方略便是分散江宁府的注意,对南唐国都施加压力,目标在夹击京口南唐水军。吴越军此番动静对大略大有裨益,末将进言派使者前去吴越军嘉奖其主帅。”

王朴道:“附议李将军的主张,大周军兵力不足,吴越军北上是雪中送炭之举。”

郭绍转头看左攸,左攸道:“曹彬这回没带兵,但他出使吴越的功劳不小。”

郭绍点点头,再次舔笔尖写了两个字,然后又目视史彦超。史彦超看了一眼李处耘,哼哼道:“我有什么好说的?反正上面这些人都是郭大帅的人,你们说怎么办就怎办,我说的法子有被用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