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276章

十国千娇-第276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拿着钱在东京买了宅子、铺面,在开封府买了一块耕地,既然已经有钱了,从军上战场还可能会死,所以当时就不想干了。这不刚刚提出要解甲归田。

可是,这时姚二牛却“唉”地叹息了一声,模样颇不高兴。

第五百一十七章战争的痕迹

西陲的太阳从巷口照进来,地面上一个影子被拉得很长。姚二牛耷拉着脑袋往家走,看着地上的影子,神情落寞。脑海中又闪过战阵上斗志昂扬的呐喊,激动人心的冲锋;那喧嚣的气息,热血奔涌的勇敢心情,在这破落的巷子里渐渐又随风而逝,仿佛在遥远的地方。

姚二牛回到家,表妹就迎上来,兴奋地说着铺面的事。他都没听进去。

他回来就把表妹娶作媳妇了,还办了酒席……以前姚二牛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有钱了,回来娶分别时送他荷包的表妹,然后让家里的人有饭吃。现在什么都满足了,有铺面有地、还剩了钱,家里这些要吃饭的嘴至少不再担心挨饿;但他不知道回事,仍然高兴不起来。

这时一群人在堂屋里七嘴八舌地说起话来,商量怎么找佃户、怎么收租,铺面做什么生意。

表妹碰了姚二牛一把:“你想在做点什么买卖?”

姚二牛愣了,他忽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干,便随口道:“俺会耕地……”

表妹摇头道:“种地收成少,不如在东京做买卖。做买卖还轻巧一些,看着铺面不用下力。”

姚二牛不吭声了,他不知道自己会什么、能做什么,也觉得成天守在铺子上没啥意思,十分迷茫……想当初在军中,俺们干的是攻城灭国的大事,敌国皇帝都在俺们的马蹄下胆战心惊;再想想现在,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用。

“俺不想离开禁军了!”姚二牛忽然说道。

表妹愣在那里,片刻后忙劝道:“咱们家有地有产,战场上多险,表哥何苦还要去卖命?”

姚二牛一本正经道:“没那么容易死。虎贲军左厢两万人,在江南大小打了多次仗,一共也没死多少人,二十个人也死不了一个。禁军军饷高,俺一个人的军饷,比做买卖收地租要多,还没算奖赏!”

过得一会儿他老娘、姨娘都上来劝,却劝不住他。姚二牛担心拖延时间、辞职的名单会被报上去,赶着就要去军营。

……营寨守门的守卫认出姚二牛,便把他带到营署,营署门外还有一二十个衣衫褴褛的人被看管在那儿,姚二牛不知是些什么人。进了屋子,一个魁梧大汉正坐在上面的位置,便是指挥使张建奎,旁边还有些部将和三个褴褛的汉子。

张建奎转头看过来:“姚二,你啥事?”

姚二牛闷闷道:“俺想留下来,做个杂兵也行……”

张建奎顿时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从军就是卖命,你想明白了?”

“想明白了。”姚二牛点头道。

张建奎便不再理会他,转头看向一个壮实的年轻人。那人一身又脏又破,头发上还沾着灰土和碎草,一股怪味儿扑鼻而来。张建奎问道:“哪儿的人?”

壮汉道:“易州。”

张建奎又问:“易州何处?”

壮汉道:“赵树原。”

张建奎又问他叫什么名,他说叫赵虎。张建奎便叫他把上衣脱了,那汉子顺从地扒掉脏衣服。张建奎的目光打量了半裸的身体,点头道:“底子不错,胸大膀圆、腰细,看样子也是能干活的人。门槛那里有块石头,你举给老子看看。”

赵虎二话不说,大步走过去就抱那块石头,“嘿!嘿……”喊了两声没抱起来。

“哈哈……”几个部将笑出了声。

赵虎一脸难堪,红着脸道:“这石头我肯定抱得起来!不过我们从河北步行到东京,沿途要饭,实在饿得没力气了,将军给我一张饼吃饱了再试!”

张建奎的目光下移,见赵虎的脚上是一些干草破布拿绳子系着的,便抬手做了个手势,亲兵便去拿吃的去了。张建奎又转头沉声道:“把张英叫来。”

张英便是幽州都的军使(都头),先帝北伐至涿州附近,张英带着一伙汉儿趁机抢了契丹人的牧场马匹,跑来投奔了周军。他的手下陆续收了很多河北北部籍贯的士卒……易州在几年前也是属于辽国的地盘,张建奎想让张英查查赵虎这些人的身份来历。

不多时,一个圆脑袋大汉就进了营署,一问那赵虎是赵树原的人,张英顿时一拍脑门:“末将有个亲兵说他老家的地名叫赵树原,叫过来问问。”

等那亲兵走进来,没一会儿就和赵虎热络地聊起来。“你们那村东边不是有个池塘?”“对啊,几年前有个新媳妇,才过门没几天,洗衣裳掉进去淹死了……”

张建奎笑着听了一会儿,便对张英道:“那些人就交给你了,照规矩安顿好了登名造册报上来。”说罢便不理会屋子里的人,起身离开。众人忙抱拳执礼,那新来的汉子赵虎也跟着抱拳。

张英见状微微点头,便道:“你们来了二十几个人,底细能说清楚有人作保的先留下;过阵子军中还会送你们回当地,找乡里亲朋作保,在地方官那里签押名册,所以不要说谎……咱们虎贲军是大周最精锐的人马,不收作奸犯科的逃犯和游手好闲的青皮无赖。

所有人先做杂兵,身子骨好、悟性高的人,学会了规矩和基本武艺,很快就能升战兵;不行的人,会被淘汰去下营屯田。”

“哎!”赵虎使劲点头。

“咱们虎贲军左厢在南唐国折损了一些人,正要补充兵员,你们正碰上好时候,不然平时想进虎贲军比较难。”张英道,“方才你说从河北要饭到东京从军,所为何故?”

赵虎的脸上顿时露出了羞愤之色,牙咬得“咯咯”直响:“契丹人毁我家室、杀我老父,还凌辱我的……从军杀契丹人报仇!”

“哼!”张英没有附和,却冷冷道,“禁军不是给你报私仇的地方,必须得听从军令!你要是不听号令,上了战阵以为自己很凶、只顾乱跑,趁早滚!”

赵虎愕然。

旁边还有个瘦一些的武将,眉目也没那么凶神恶煞,这时开口好言道:“赵虎,你既然身负深仇大恨,为何不去找辽人报仇,反到东京来投军?”

赵虎皱眉道:“我打不过契丹人,大周军有人有兵器,只有从军才打得过契丹人。”

瘦武将道:“若是大周军也打不过辽军怎办?”

赵虎:“……”

瘦武将不慌不忙道:“要是军令不中用,军纪松懈混乱,便是乌合之众,肯定打不过常年弓马骑射的辽军。”他转头看向张英,面有尊敬之色,“张军使是幽州都军使,手下的人大多是幽州附近的汉儿,没少受辽人的罪。不过,咱们打了蜀国,又打南唐,几年也没急着对付辽国,将士们依旧拼命,你又知何故?”

赵虎一脸茫然。

瘦武将道:“当今天子此前便是咱们的主将,告诉了将士很简单的道理。若是朝廷不义大局为重、不先解除后顾之忧,就抽不出全力对付辽国大敌。咱们要报仇,要收复失地,便要打得赢,若是打不过莽莽撞撞去送死,有何意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矣。”

张英道:“本将先说清楚,尔等何去何从早点想明白。军法无情,若是尔等违抗军令,谁管你有什么深仇大恨,六亲不认一律严惩!”

这时赵虎抱拳道:“草民愿效命虎贲军!”

“想明白了?”张英问道。

赵虎道:“张将军一席话,我认定禁军能打,这正是我要投奔的地方。”

张英笑道:“倒是个长了脑子的人。”

这时有士卒搬吃的上来了,张英便叫人招呼外面衣衫褴褛的汉子们进来。一时间大伙儿半句话不说,拿着饼端着汤就是一顿狼吞虎咽。

……

金戈铁马入梦来。宁静的蓄恩殿内,郭绍刚小睡一会儿,人便在榻上频繁翻身,脸上表情一点都不平静。

也许算不上战争后遗症,但好几年的征战给郭绍留下了太多记忆。他时不时就会在梦里听到马蹄声、听到厮杀声,哪怕在静谧安全的东京皇宫里,每天握着毛笔作息,但心仍旧平静不下来!

他做噩梦了,不知道在什么战场上,也不清楚究竟发生过什么。看到的东西一片血色,血红的残阳挂在山顶,到处都是血。

残旗在不远处耷拉着,他看到一双鼓圆的眼睛,啊……那人在惨叫,充满恐惧。他看到了血肉上的刀口,暗红色软软的,叫人心里一阵抽搐,腥味叫人反胃……

郭绍猛地醒了过来,心里还怦怦直跳,缓缓坐起来长吁了一口气。便听到了纱窗外“叽叽”的虫叫,到了盛夏时节,哪怕宫中的植物比较少,墙角里仍然有些虫子在鸣叫。然后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味,青铜香鼎里飘出来的气味。

郭绍拿袖子擦了一下额头,才发现自己汗水都出来了,今天太阳晒了一天,旁晚也挺热的。他起身到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这时便有人端茶进来。他转头一看,是董三妹,便问:“玉莲呢?”

董三妹道:“玉莲姐做针线活去了,让奴婢照看陛下。”

第五百一十八章报恩

郭绍端起茶盏抿了一口,顿时被烫得伸了一下舌头,吸了口气,然后味儿也不太对,没留神眉头稍微一皱。他并不是个讲究茶道的人,也完全不挑,不过喝惯了的东西,猛一下感觉不对还是察觉得出来。

这时董三妹的声音怯生生地说道:“陛下,是不是太烫了?”

“没事,凉一会儿就好。”郭绍好言道,又随口提了一句,“烧开了水,最好别马上泡茶。”

郭绍听到她小声应了一句,便不理会,拿起桌子上的一个布袋,把里面一大叠纸张掏了出来。然后坐在那里随意翻阅。董三妹见状,便小心地退出书房,不敢打搅他。

这些纸是攻灭南唐之战时留下的军令。并非中军军令,而是“江南前营军府”派到各级建制里的文官书吏记录的重要军令。郭绍在对将士论功欣赏时已经看过一遍了,不过他只看了个大概,主要是王朴等军府幕僚仔细研究、以便评军功。

这个“指挥系统”,是几年前郭绍捣鼓的传令兵系统的发展进化版。南唐之战时,郭绍发现挺好用……与前期的制度比起来,从枢密院派遣官吏组成“江南前营军府”这个融入军队各阶层的幕僚团之后,下达军令更加正规、大量的书面材料保留,更是便于战后赏罚管理。

不过,兵权本质并没有任何改变。决策者依然是主将,幕僚官吏、传令兵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主要是一个有效传递、备案的管理完善,也能起到监督的作用。

……现在郭绍又有了新的设想。如果对幕僚团系统、武将进行权力分化,有军事才能的武将掌决策权,幕僚团掌执行权;部下只遵从幕僚团的正式军令,那么武将的兵权不是被限制削弱了?

郭绍急忙在纸上记录这个设想。甚至可以进一步完善权力分配,将幕僚团的执行权、军法赏罚权、兵器甲胄管理权、军需钱粮调度权等等各个分化,隶属于不同部门,战时再整合。如此一来,某一方势力想要单独控制军队、并发动战争是几乎不可能的事。

甚至对中央野战主力的军队,平时统兵、组织训练的武将,和出征带兵的武将都可以分开。等武将掌兵权出征时,部下不是主将平时拉拢的人,更难以簇拥武将谋逆。

……但郭绍很快又意识到,这种方法至少不适合眼下的形势。

他想起了一个典型的武将,史彦超。史彦超的骑兵在战阵上非常厉害,一向都是禁军的一把尖刀刀刃;但是,如果没有史彦超带兵,还是那些骑兵将士上阵,战斗力肯定是大打折扣!

郭绍看着茶盏水面微微摇曳的影子,一时间脑子里浮现出了很多画面来。

他是从小卒、低级武将一步步爬起来的,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战阵,缤纷的战场场面浮上心头。冷兵器战场,面对面厮杀,非常暴力野蛮,勇气和士气的作用很关键。

他仿佛置身于纷乱的战场上,头上尖利的箭矢在飞舞,面前拿着锋利刀枪的疯狂敌军,在人身上乱捅!不害怕、不想躲开逃跑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杀人的敌军迎面冲过来的时候。

枢密使王朴曾经在战役发生之后,到大战爆发的战场上组织人统计过死伤将士的伤口。确认了一件事,虽然有甲胄保护,但弩炮、弓箭等远程杀伤的人数,远比近战兵器造成的杀伤大;可是胜负的决定时刻,却不是远程,而是近战冲杀。而近战冲杀,最考验的就是勇气士气……想想那沉重的战马明晃晃的刀枪迎面冲来,和在马路中间要被车撞了一眼的心理感受,还能稳在那里决定拼命的人,不是随随便便能做到的。

这时候,带领士卒们的武将威望、能力尤为重要,熟悉的良将能给予将士们信任感和安全感。

郭绍现在真正理解“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在冷兵器战场上为何会让战斗力大打折扣了。

所以至少现在不能那么干,也不能把权力太过分散;否则会让军队和武将的行动呆板,缺乏灵活性……为了最大化地保障战斗力,郭绍打算不急着改变兵权结构,只对“传令兵”、“幕府”进行微调改良。

……

隔壁的一间房屋内,玉莲停下手里的针线活,抬头问道:“叫你留在阿郎身边服侍,你又跑过来作甚?”

董三妹不好意思地说道:“阿郎在忙着读书写字,我笨手笨脚的,怕打搅了他,惹他生气。”

“那你一会儿过去,别黏在我这里。”玉莲说了一句,便没有多话,埋头继续做自己的活,似乎对一切都没有什么想法。

董三妹呆了一会,便拿起一块抹布,擦拭房间里的摆设。她干家务也习惯了,干起来十分麻利。

不过还是有很多东西会让她“偷懒”,这时窗户上的两盆花就吸引了她的注意,花盆里绿的红的黄的,非常鲜艳漂亮。她停下来,弯着腰凑近了看其中一盆花,那不是真的花,而是人工做的;却做得惟妙惟肖十分精致,叫董三妹非常好奇稀罕。

细看之下,花盆是玉石雕琢。绿色的叶子是翡翠做成,花朵是宝石,茎枝是黄金!材料贵重,而且雕琢得非常精细……这么一个装饰品,得花多少工夫呀。

董三妹忍不住啧啧赞叹了一声:“真漂亮。”

玉莲道:“再漂亮也是假的。”

董三妹道:“比真的还贵重多了吧?”

“那倒是。”玉莲头也不抬地说,“我发现这皇宫里便是这样,连树也很少,什么都贵重,可稍稍呆久了有点死气沉沉的感觉……不过也只有这种东西,冬天还那么漂亮罢。”

董三妹道:“这么小,我拿什么东西擦?”

玉莲道:“别管那些东西,有专门管这些物什的人。”

夜色已经降临,小院里很安静,其实有好几十人在这里当值。不过没有玉莲点头,那些妇人不能靠近郭绍住的套房,当然也不敢喧哗。

过了许久,差不多是郭绍该沐浴更衣的时辰了。玉莲就支董三妹去干活,叫她一个人服侍郭绍。玉莲道:“我不是欺负你,是给你机会。”

董三妹脸蛋微微一红,低头道:“我知道玉莲姐对我好。”

玉莲忽然又问:“你自个愿意的吧?”

董三妹不吭声,玉莲看了她一眼:“你要是真不愿意,我又不强迫你。”

董三妹沉默了一会,喃喃道:“我自是愿意的……阿郎待我那么好,我一直都想报恩。”

“你倒是会想,想着是报恩。你不情愿,多得是人愿意,我要是把谁送到阿郎跟前服侍,那人不得记我一个大人情?”玉莲笑道,“再说在郭府上时,阿郎好像没怎么理会你,怎么待你好了?”

董三妹的脑海中浮现出几年前在河东时遇到歹人,郭绍捂着她眼睛的那一瞬间,他的手掌粗糙却温暖,至今董三妹还记得那隐隐中的温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