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290章

十国千娇-第290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金盏红着脸不答,左顾而言他,又正色道:“有我在东京,你那些妻妾不会有事。可如果你不顾安危,万一有什么闪失,你可得想想这些妻妾最后会是什么遭遇,会被谁占去。”

郭绍听罢眉头一皱。

符金盏不动声色道:“那个张太贵妃和你有什么事吧?她可是太祖的嫔妃,太祖的嫔妃现在也得如此,陛下以为二妹、娥皇等人会如何?”

郭绍无话可说,但是心里明白,符金盏这么说,其实是为自己好……内心里是担心自己的安全。郭绍哪能感觉不出别人的心思?他心里暖暖的,觉得在这世上本来无亲无故,但金盏待他和亲人一样好。

此时滋德殿外的路灯全都被宫女点燃了,夜幕已经降临。但郭绍仍旧磨蹭着舍不得走,因为符金盏说这阵子都不能单独见面了。

“时间不早了。”符金盏轻声提醒道。

郭绍觉得屁股好像被粘住了一般,就是起不来。他有点贪婪地看着符金盏的脸庞,符金盏伸手放在自己的脸颊上,婉转地道:“怎么了?”

郭绍说不出话来,只是看着她。她的肌肤很白净光洁,额头光滑圆润,脸美艳而匀称,整体像鹅蛋形,不过下巴略尖、在大气的气质中显现出些许秀气(但根本麻衣道人说她的下巴代表劫数),明眸皓齿,美丽非常。她的身材饱满,经历男女之事后更加不同了,胸脯很实沉、大而自然匀称,衬得腰身更加柔韧。

最美的还是她的大眼睛,那善意而温情的笑意,能叫人觉得世上全是美好的东西、到处开满鲜花,连心境都不同了……这种类似纯真美好的笑,在某些妇人脸上会因为无知而单调,不耐看;但金盏不同,她的温柔美好里,带着一种难以言表的妩媚,自然地散发一种风情,叫人怎么看都看不够。郭绍此时回忆起见识过的大部分美女,相比之下真的觉得她们不怎么样,好像缺一种灵魂。

太过美艳的女子,就算只有一个好皮囊也能叫人迷恋,古有妲己、今有各种一掷千金博佳人一笑的人……更何况,金盏这样的居然对自己那么好,从郭绍还是个低级小将时就实心待他。

郭绍忍不住喃喃道:“金盏身上有五彩之光,象征的是阳光,不应该是在角落里的人,你等我!”

第五百四十四章神火都

郭绍收到兵曹司河东分司的奏报,北汉国石、汾、宪、忻等地援军陆续到达晋阳城汾州北岸,辽军北归。此时辽州那一片战争频发,河东分司的驻地已经秘密设在东面的邢州,虽然离北汉边境更远了,但也更加安全。

他看完奏报,转头对京娘说道:“你以兵曹司的名义下令河东分司,凡有关于北汉国内军情的消息,直接抄送一份到符昭序大营。”

京娘把破玉接了过去,抱拳一拜。

郭绍又看了一份军器监昝居润的奏疏,当下摸了摸腹部道:“是该活动活动了。”

这两天郭绍才蓦然发现,自己肚子上的肌肉竟然不太摸得到了,却长了一些比较软的肉,心下有点郁闷。他才二十四岁,但感觉这样下去可能要发福!如果成天坐着办公,又生活优渥吃得好,长肥肉是难免的;甚至以前肌肉越多的人,越容易长,这便是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很容易发福的原因。这个时代的武夫是不在乎身上长肉的,但郭绍自己不太喜欢发福,这几个月体重增加,总觉得无论干什么都没以前轻松灵活了。

他决定出皇宫转转,顺便去汴水河边的作坊城看看。

行程临时决定,有亲兵马兵护卫,出皇城的门也是随意选择,然后马不停蹄直奔出城。这种临时选择的随机路线和随机时间,就算有刺客也难以抓住机会……况且以这个时代的间谍水平,就算有奸细,要在皇城司内务局的监视下、得到皇帝出行的消息,郭绍觉得可能性不大。

这次完全没有皇帝仪仗,郭绍其实也不喜欢那排场,他有时候性子还是急,觉得慢吞吞地装模作样是浪费时间。他披上了一副板甲,结合部是精制的锁子甲,这一副甲很重,超过了六十斤;但郭绍还是径直翻身上马,表现得十分矫健。

一队铁甲骑兵从西华门出城,然后走御街跑马南行。

出得东京城,再往南跑马半个时辰,在汴水河边的一片建筑群便是作坊区。此时的作坊,已经扩建成了一座小城,规模愈大,但和一般城池不同,这座城没有平民居住,甚至方圆之内都设置了藩篱和巡逻,不准平民靠近。

连火器制造的工坊都建立在此地。里面有分开的作坊区、驻军区、工匠居住区,有试验军器的校场,还有种菜的耕地……每天从汴水河上还会有军器监官吏召集的人手从汴水上水运用度进城。此地俨然一个没有机器的工业区,因为郭绍掌握着国家的资源权力,弄出这么一座城并非难事。

郭绍还没进城、就听到了炮响,听说从虎贲军左厢选了一些人正在校场训练火器,当下便带着侍卫和官员直奔作坊城校场。及至校场的空旷地上,听得噼里啪啦的铳声,硝烟在四下腾起,数百人正在那里列队训练。

当时是,“龙啸炮”稍作改进的地方只是,发现不会炸膛后炮管加长,已经铸造出了百门!另外还做了一个炮耳,这炮耳不是拿来瞄准的,而是标记高度(中间在特定位置垫高,就能调整炮口的倾斜度,从而调整射程。)

这种炮构造十分简单,炮身就一个厚壁生铁的粗短炮筒,底部钻个小孔(放引线);然后有木头的底座和固定炮身的木桩等等。铸造起来技术含量不高,会铸钟的工匠就会铸炮,也就是要注意把一些砂眼实在太大太粗糙的淘汰重铸;因为炮管又粗又短,口径很大,气密性不佳,所以生铁管壁就算不太光滑精细、也不会炸膛。

限制铸造龙啸炮的效率不是铸造环节,而是它们太重需要大量原料,运送铁料的速度跟不上,才限制了规模。

附近还有一个百来人的方阵,正排成三列站在那里,边上有一面绣虎的旗子,上面还有字:神火都。

昝居润在一旁说道:“军器监和殿前司大将李处耘联络过,叫殿前司派人过来训练、接手火器。李处耘亲自来了一趟,看了火器的威力和用法之后,便派来这么些人,大多都是殿前司今年才招募的兵员,不会弓马武艺……”

“反正拿火器的会射箭也没用。”郭绍随口道。便策马上前观看,昝居润劝诫郭绍远离五十步,怕误伤了……因为这种火铳的有效射程只有四十步,对于披甲者的杀伤甚至只有二十步。

一个都百人,分三列,一看他们战术就是三段击轮流齐射,这个在郭绍还没火器的时候,用弩就使用的战术了。一个都的建制也根据战术变化了,一都只有三个队,每个十将下面管三十余人(原本的一队是二十几人)。

那些士卒个个穿的是板甲四件:头盔、肩甲、胸甲、臂甲。因为这些部位都是可以在造甲坊批量锻造的东西,比锁子甲省人力。除了要害部位,其它地方的防护就只有皮甲了。

他们身上还挂着很多绳子系着的小竹筒,这时侧面的一个武将举起手来吆喝道:“第一步!检查火罐。”

所有的士卒都从腰袋里拔出一个铁罐来,那铁罐周身缠着湿布;大伙儿拔开有出气眼的木盖子,看里面的木炭。有的熄灭了,就赶紧抬起手示意,排首的副将和十将就赶紧提着一个陶瓷容器过去,拿火钳夹木炭给士卒换上烧红的木炭。

接着那武将又吆喝道:“第二步!装弹药”大伙儿便从身上斜挂着的竹筒串里扯下来一枚竹筒,然后忙乎着把堵在竹筒口的草纸拔掉,将火药全数从粗短的青铜铳口倒了进去;竹筒并不扔掉,而是塞进腰间的布袋里。顺手又从布袋里摸出一枚裹着草纸或破布的铅丸,从铳口塞了进去。

“第三步!用木条。”士卒们从腰间抽出一根木条,把裹着纸的铅丸捅进去,小心压实。这些步骤是郭绍授意军器监设计的,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有所改动,但郭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铅丸裹着纸就比较大,需要木条捅进去;却能比较紧地填在火铳底部,火药和弹丸都不会轻易被倒出来。

“第一排做第四步!”大伙儿拿出引线来塞进了后面的小孔里。

发号施令的武将这时拔出腰刀来,大喊道:“准备!”

这时的场面就十分怪异了,第一排三十几个人把狼牙棒一样的青铜棒子平拿起来,齐腰位置。那“狼牙棒”后面有一根木柄,大伙儿就用右边肘部夹住木柄,右手手心向上握住木柄顶部,稳定火铳。

然后左手拔出腰袋里的火罐,用牙把塞子咬开。左手拿着装着火炭的罐子举着。

武将看了一番,挥起刀指着前方的箭靶,喊道:“放!”

三十几个人用火罐里的炭点燃了引线,便听得“噼里啪啦”一通爆响,一排白色的硝烟弥漫到空中。

武将完全不管打没打中,径直喊道:“换队!第一排到最后去,记得先塞好火罐,别走火了!第二排准备!”

等到三排都打完了,武将便大喝一声:“杀!”,众人提着狼牙棒似的青铜铳,跟着提刀的武将呐喊着向前猛冲,到了一些土堆面前,一群人便争先恐后地双手举着狼牙棒猛揍那些土堆。

郭绍看罢,脸上阴晴不定,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难怪李处耘看了之后就派些新兵和杂兵过来,这火枪似乎挺不好使。

看起来非常麻烦,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用。至少什么武艺都不会的人只要训练好了,还能当远程兵种用,起码能打二十步都四十步远,长枪还没见过有几十米长的……还有一个优点,虽然看起来步骤繁多,不过每一个步骤都是简单不需要技艺的,而且不怎么费体力。

但是可以想象,这种兵遇到骑兵冲近了,或者就算步兵短兵相接了,战斗力恐怕非常之差……狼牙棒是早就被战争淘汰的古董兵器,不太好用。

郭绍一时间还不想装备太多的“火枪”兵,就一个都的兵力拿来实战演练好了。

第五百四十五章厉兵秣马

枢密院奉旨组织“河东前营军府”,大周与北汉的大规模战争已成定局、势不可免。王朴仍为军府总管,便是御驾亲征的迹象。军府照南唐之战时的幕府一样调集官吏分建各司,为中军整理军情、功过,并提供建议,另有成套的军令下达体系;除此之外,准备下派到诸部各级军队收集整理和协助武将下达书面军令的官吏人数最多。

李谷受命掌管军需筹备和调动。

主要是粮草从各地调往晋州、辽州、潞州等地囤积。另外征召工匠壮丁在这些州县附近开采石场,制作圆形石弹。

呼啸炮则预定于明年开春后才调动北上……朝廷选择的大军出动时间是明年年初。因为考虑辽军的援兵;辽军骑兵的马,秋季最肥壮。草原上的草在秋天结籽,能养膘,这个时候草原战马是最有马力的时候,也是游牧军队最强之时,因此历代都有“秋防”之说。大周朝廷主动进攻,主动选择时机当然不选秋天,因中原战马主要靠粮食养膘,几乎没有季节性。

还有火药的筹备,呼啸炮威力远超周军之前使用的抛石车,但利用火药的效率不高,需要消耗大量火药。木炭不成问题;李谷督促昝居润派人监管了河北、河东、山东等地的硫磺矿,另外郭绍也派人送信给陈佳丽,让她们商帮从大理购买硫磺回来储备……内地开采的硫磺大多不纯、品质不高,只能凑合用。此时最好的硫磺是海商从日本国少量进口。

唯有硝石矿比较紧缺,产量高的露天矿只有汉中才有,另外西域也有但不在大周控制范围内。

李谷先从汉中及各地收集调动硝石,储备上采用的法子是:用粪堆硝。他先在东京城郊的官田庄园里设了堆硝缸,城内出来的粪车会有一部分运送到此处。

李谷采用炼金术的方法,先做一个大瓦缸,用稻草覆盖,然后再把粪便堆积到缸内,混以腐烂的动植物,矿渣、石灰、草木灰,上面再盖稻草。之后每填用尿和水浇灌发酵,稻草上就能刮出一些硝霜。

然后采用郭绍创制的提纯法,把有杂质的硝霜融水,烹煮,晾晒,用筛子筛选,就能得到结晶比较纯的硝石。

……诸事都在准备,郭绍虽然没有亲自操办,但是一直在仔细关注各项事宜的进展。连驻扎在辽州的符昭序做了些什么,和诸将怎么相处的,都有随军客省使的文官密奏上来。

郭绍放下手里的纸,便起身走到墙边去看地图。

这里是蓄恩殿,皇宫西边一处小院子。郭绍对这里不是很满意,因为总觉得周围全是宫殿建筑,在这里很封闭发闷,但他还是选择这里作为经常休息就寝的地方。

因为万岁殿那种大宫殿,郭绍总有一种“公众场合”的感觉。实际上那里的宫女宦官确实就当各处大殿为上值工作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是管理宫殿的财物、清洁,服侍皇帝起居。

所以郭绍选择了蓄恩殿,这小院子最起码还像个私人空间。郭绍忙活一天后,想要回到能够在精神状态上放松的地方。

这时玉莲走了过来,去收拾刚刚郭绍翻动的乱糟糟的桌案。郭绍回头道:“那些东西是有关公事的,明早你交给来接我的宦官,让他送到金祥殿书房密存。”

玉莲“嗯”地应了一声。郭绍住在这里时,一般都让玉莲照顾起居,哪怕不该她侍寝的时候。玉莲识字不多,她不会管郭绍究竟在做什么,特别对国事政务也不太懂……这让郭绍很轻松。而且玉莲是很让他信任的人,一些私人物品也让她保管。

玉莲也不会干扰他做自己的事,她收拾完东西,便拿起茶杯给他换冷掉的茶水。若是有一个人在郭绍面前晃,也不会影响他,那便是玉莲……并非无视她,而是太熟悉、亲近。

郭绍站在书房墙壁上的一副地图前,看着上面的地盘,他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拥有了什么。

此时他的心情,主要不是贪婪,想要更多,而是想要保有、担心失去。他夺得了大周江山,但是江山远远没到稳固安全的时候,他还不放心手里的东西。

比如,河东这块地。自古就没有一个国防安稳的王朝,首都头上悬着一个敌对势力的……从河东长驱南下就到黄河,黄河是唯一的脆弱的天然屏障,何况北汉后面还有辽国撑腰。

郭绍明白,就算自己想享乐太平,现在也不是时候,除非昏庸到一定程度的人才没有危机感。

他的手指在河东那个位置敲了两天,便把手放下来背在身后,在屋子里来回踱了几步。

……

直至十月,东京来了一群操着河东口音的士人和百姓,他们被放进了内城,在御街上聚集请旨,说是无法忍受辽军劫掠,更不满北汉朝廷勾结辽国鱼肉百姓,请皇帝出兵收复失地。

古代的百姓不能随便聚拢在一起,所以一般没有请愿之说(怕聚在一起造反),更何况这些人竟然进了内城……不过他们骂得是北汉,对大周皇帝称圣人,所以并没有被武力驱赶。

当时是,大周和北汉本是敌国又关系紧张,边境甚至一直都有游骑袭扰和小规模战役。北汉派遣了大量斥候细作到大周境内打探消息,虽然不是间谍,却对一些很明显的事儿打探得清楚;各地官府虽抓获了一些,但根本防不住这种细作。

周军频繁调动大批粮草,各镇要动员镇兵参战,迹象也非常明显;而还有一些石场开采打造圆石等也像是用来攻城的东西。

总之,这种大规模战争准备,邻国完全是没法掩藏的事。晋阳朝廷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中。

……晋阳有一件小事,杨业用坐骑换美人的事儿,作为逸闻在武将圈子里当作趣事儿传出来了。因为杨业是北汉名人,容易引起关注。

只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