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368章

十国千娇-第368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遵诲正色道:“主要袭击哪些地方?”

郭绍站起身,墙上就有大图,拿巴掌在上面一拍,又换了个地方一拍,沉声道:“粮道。辽军若聚集兵马南下攻我防线,大军决战,辽军十几万人、至少二三十万匹马,雪天雪地什么都没有,朕不信他们随军带的粮草够吃!幽州是辽国经营的地盘,这回他们没法靠劫掠,兵马集中后,能劫掠的地方也太小。”

董遵诲道:“末将明白!”

郭绍又忍不住道:“到时你一定要警觉,辽军骑兵很多、机动也快,万勿被合围……时机也很重要。”

郭绍说罢便沉默下来,低头按佩剑剑柄,目光又被系在上面的红缎吸引,他仿佛看到了一双温柔的玉手。念头一闪而过,他稳住了心思。

现在郭绍也不去前线实地巡查了,因为眼睛能看到的范围太小、战场摆得太开,就算到了前线,大部分东西是看不到的,也只能听各地的人叙述。

或许在旁人看来,郭绍成天没干什么,也几乎不出行宫。但有些事,和看起来忙不忙没什么关系……他连吃饭睡觉都在想,忍不住要想,这种压力和难以休息的心境,或许比忙活更辛苦。

郭绍踱了几步,心道:我已经尽努力重视情报了,但实际上这时代对敌情、敌方策略的掌握,还是很难很慢,很多东西真的只能靠提前去猜!

第六百九十九章皮大衣

天空的云层压得特别低,低得叫人担心会掉到霸州城的阁楼屋顶上。

空中的小雪花被风刮得横飞,仿佛晚春的柳絮,又似丧事上的纸钱,平白添了几分悲凉的气息。屋子倒是热乎忙碌。

行宫前院堂屋里坐着几个大臣和一干官员,两边的厢房里也有许多军府官吏。人们十分忙碌,二十几万大军的粮秣、军备、工事、情报等都要报到这里处理,前营军府还要负责下达军令等诸事,事儿是挺多的。

这里似乎只有一个闲人,就是郭绍。

他时不时在堂屋上位听左攸等人禀报重要的消息,然后在那里坐一会儿;时不时又起身回签押房看图。反正具体的事不用他办,一整天都几乎没做什么事。

偶尔又到二堂后面的院落里走走,也没什么好走的,只能在一条长走廊上来回走动,外面下着雪,他也没想到雪里去。

总有些心神不宁的感觉。

这时魏仁浦进来了,郭绍回头看到他,便在走廊上停步等着。王朴这次没来,在东京留守,主持前营军府所有分司的人就是魏仁浦。魏仁浦很卖力,起早贪黑十分用心,毕竟这几年王朴实在太得宠了,皇帝无论什么大事都会先问王朴才作决定。

魏仁浦上前见礼,随即便说道:“陛下,从兵曹司细作、前线斥候陆续报来的消息,臣觉得可以肯定辽军主力在桑干河、津州北面,几乎全部人马都在那里。”

郭绍的脑海里顿时浮现出雪原上营帐不见收尾的宏大场面,耳边仿佛听到了马蹄踏在雪地上厚重沉闷的声音。

他沉声道:“津州被攻打了么?”

魏仁浦道:“还未被进攻。”

郭绍抬起头看着空中乱飘的雪花,沉默了一会儿,抬起手道:“派昝居润去津州视察,他回禀的奏疏信件径直送朕的签押房。”

魏仁浦道:“遵旨。”

魏仁浦忍不住又道:“辽军会不会主攻津州?流经此地的河流连通幽州城南,位置比较重要。”

郭绍继续看着天上的雪:“这种天气,不适合进行十万人规模的大战……”

“是,冬天实在太冷了。”魏仁浦附和道。

郭绍又皱眉道:“辽军真的会强攻津州?”

他在这比较安静的地方,费尽心力在拼命捕捉一些直觉。军府幕僚团的推论方略已经够多了,郭绍现在不需要这个,需要的一种难以言表的如同灵感的东西。

没有可靠详细的情报,常常真需要一些玄妙的直觉和嗅觉来进行判断。

整盘“棋”看起来纷繁复杂,却不能手忙脚乱,郭绍在追寻与辽军默契的一种张弛度和节奏感……因为这种情况下,郭绍没有“设定规则”的主动权,主动权在辽军手里;但他不能摆好了死棋,让辽军从容来破局。

郭绍的脑子很乱,他甚至想到了许多齿轮在旋转。它们在咬合、在匹配,也在运动。

所以要跟上节奏,并且反过来通过咬合力制约辽军的动力。决不能被辽军牵着鼻子走!

……数日后,雪晴。郭绍一大早进签押房,便见一众大臣武将在那等着,桌案上放着几份奏章,前营军府、昝居润都同时急报津州遭遇大股辽军围攻的消息。

大员们议论纷纷,见到郭绍先行礼,接着又说起话来,气氛有些焦急。有人在商量派多少人、哪支人马去增援了。

郭绍仔细先仔细看了昝居润的奏报,又转头看魏仁浦:“确定没有堡垒被攻陷摧毁?”

魏仁浦道:“暂未有乡军的堡垒被攻破。”

郭绍道:“津州大小城堡虽防范严密,但若辽军铁了心攻打,还是容易攻破的,毕竟乡军将士近战肉搏实在欠缺。”

诸将听罢顿时附和:“陛下言之有理,守城难免拼杀,何况乡军堡垒修得不高。”

郭绍又道:“这奏章上面,没人提到辽军用了投石车、云梯等大型器械;辽军既然攻打工事,连攻城器械都不用?”

魏仁浦沉吟道:“辽军选择的战场不在津州?声东击西之计?”

李处耘道:“辽军会攻何处?涿州?增援涿州确实最远,可是涿州的作用……似乎犯不着辽军下血本。”

又有人议论道:“咱们有防线,可也有弱点。兵力太分散,到决战之时不好聚兵!”“倒也无妨,四个城都有重兵防护,就算哪个城外面的几十个堡垒被拔光了,辽军想一时半会攻下城池也难!”

史彦超回头看着别人哼哼道:“带骑兵的,谁他娘和你面对面决战!老子冲阵也捡弱的地方下手。”

郭绍的目光从史彦超脸上扫过,停留在董遵诲的脸上。董遵诲抬起头来……但郭绍什么也没对他说。

就在这时,宦官王忠从门外走进来了,见到这么多人在房间里。他便弯着腰走墙边上,默默地走到郭绍这边来。

郭绍转头看王忠手臂上挽着一件毛皮大衣。王忠便小声道:“这几天越来越冷,奴婢听说河北有好皮子,就叫人照陛下的身材缝制了一件皮裘大衣。”

“咦,看起来不错。”郭绍道。

王忠听罢脸上一喜,便上前道:“陛下试试大小合身不。”

郭绍便把手臂伸出去,让王忠给他穿上,伸手一摸领子上的毛道:“这毛还挺软的,一点都不蜇人。”

郭绍问道:“是什么皮子的?”

王忠道:“狐狸皮,还有羊皮。”

郭绍点点头,回头看众臣:“你们都很用心,朕很欣慰。不必担心,咱们都事先安排好了的,朕瞧你们各自都很努力,心里便踏实了。沉住气就行,太慌反而容易出错。”

一众人纷纷拜道:“陛下英明。”

能站在这里的人们,和郭绍都比较熟悉。他们完全了解郭绍以往的战绩和能耐,上次随手一箭射死了那夏州党项人,可事儿却是最恰当的。众人见郭绍屁事没有的样子,反倒放松淡定一些了。

郭绍起身道:“各司其职罢。津州暂时没事,别被辽军十几万人就吓唬到了,咱们有三十万人也没吭声,尸山血海打下江山、是吓大的?”

忽然史彦超“噗嗤”一下笑出声来,见周围人纷纷侧目严肃地看着他,他才收住笑容,拉着脸站在那里。

众人执礼道:“恭送陛下。”

郭绍走出签押房,默默地走到了走廊上,慢慢向前踱着步子。

辽皇耶律璟,以及萧思温、耶律休哥等人,郭绍从来不曾见过,但从以前的交手之中,却在渐渐地了解对方的思想;也许这一次过后,郭绍会更加理解他们。

有句话说得对,最了解自己的是敌人;当然了解的目的是要让他死!若只陷入仇恨,不冷静用心对待敌人,或许更容易自取其辱。

……天气晴了好几天,不断有津州的消息报来。郭绍照样没有动战线上的部署,只要霸州中枢没下军令,诸部都在原地照军府事先的军令执行。

就在这时,忽报津州辽军往西去了!其大股人马在不远的地方动作,周军的消息倒是十分及时。

霸州行宫的文武长呼一口气,纷纷议论。

“幸好陛下沉得住气,不然等咱们把主力聚拢津州,此时又要调动去涿州?”

“那可不好,被牵着鼻子跑来跑去,影响士气。”董遵诲道,“诸公知下面的将士,字识得不错,可牢骚也不少,他们会抱怨上头的人。”

魏仁浦一面听着大伙儿议论,一面心道:圣心难测。

他面上却淡然道:“陛下的皮裘很合身。”

众人也附和了几句,现在涿州又受威胁,但大伙儿似乎没之前那么担心忧惧。

杨彪道:“进去见官家罢。”

郭绍在签押房见了诸臣议事,有人认为辽军虚张声势了一次,就可能有第二次。宰相李谷今天也在,却道:“辽军那么多人跑来跑去也得费粮草马力,这次或许真会打涿州。”

郭绍没表态,他自己也吃不准辽人究竟要怎么做。只要辽人不发动实质性的进攻,郭绍也就不慌,反正耗着,冰天雪地人马都要吃粮食、看谁耗得过谁。

真要打起来了,辽军怎么打?郭绍心里琢磨着可以先看看摸一下脉,然后才能找时机切入双方的角逐。

郭绍拿直尺在图上一量,说道:“骑兵主力先去固安县。”

大伙儿顿时屏住了呼吸,史彦超向前走了半步。

郭绍微微侧目:“史彦超为骑兵主力前锋……”

史彦超大喜,朗声道:“得令!”

郭绍又回顾周围,对李处耘道:“李都点检还得为主帅,节制禁军精骑主力兵权,平常照军府军令行事,临机可权宜先行。”

李处耘道:“臣遵旨,定不负陛下重任!”

几次下来,李处耘除了打南唐比较激进,对辽军的作战很保守谨慎,郭绍还是放心他的。

郭绍看向董遵诲,说道:“董将军和虎贲右厢马军留霸州护卫。”

董遵诲也没多言,十分顺从地抱拳道:“末将遵命。”到现在为止,董遵诲究竟要干嘛,连中枢大臣们都还不知道。

此时,郭绍隐隐有些直觉,大战可能真的在接近了。

第七百章涿州之急

“辽军主力逼近涿州!”

天地之间有一种沉闷的隆隆声,并不大,但仿佛从天上地下冒出来的无孔不入,无论什么角落都听得见。

原野上,积雪在阳光下白得刺眼,黑压压的一大片人马缓缓向这边靠近。

涿州外围的堡垒里,人们都上了墙,瞪着眼睛看着逐渐逼近的人潮。各堡上的火光闪动,烽烟在空中被风吹得像俯冲的长龙。

晴天白日朗朗乾坤,辽军这么多人大摇大摆地过来,涿州早已准备好了迎敌。土堡群后面,成方阵的精锐步兵阵容整肃,在涿州城外聚集。

良久后,两军正面隔着一里余地摇摇相望,辽军中央的速度愈发缓慢下来。

涿州禁军主帅韩通骑马奔到了前方,径直叫一个堡垒放下吊桥,带人进了土堡。他不顾众将的劝说,亲自登上了一座简陋的木头箭楼。

大将罗延环好心劝道:“韩大帅乃全军统帅,不可轻易涉险。”

韩通瞪着眼睛硬生生地大声道:“本将若死,全军听从罗将军军令!”

罗延环愕然。

站在箭塔上,和地面上看到的情形已不相同,地平线似乎有点弧度。今日天气很好,雪晴之后,天上幽蓝一片,空气特别清新,视线也极为开阔!

辽军仿佛完全不怕被周军看到军情。就用眼睛看到的,起码也超过十万人!韩通职业带兵,凭经验就能从人群的规模估计大概兵力,眼前辽军诸路靠近,规模是十几万,叫人感觉十分震撼……实际动用兵力超过十万的大战,韩通不是没经历过,但要把十万人摆在一块儿的场面,确实很少见!

韩通聚精会神地观看着辽军的动静,他心里绷得很紧。

这种场面人太多、地方太大,无论步骑运动都显得很慢;但是如同船大不好调头,一旦作出了动静,临时要改变很难很麻烦。

韩通观察了一番,没有下达任何军令,依旧让步军主力在城外集中布阵以待……此时决战,周军兵力不足。辽军两翼展开很宽,韩通认为辽军不会只从正面上来对峙。

果不出其然,辽军两侧开始突出,两翼向左右包围过来。

“隆隆隆……”敌兵的动静十分明显,远处的马蹄声骤然加剧。

韩通握紧剑柄,仍旧让主力步兵在身后按兵不动。

辽军西北方几股人马率先趋近土堡群,一座堡前,众周军将士瞪眼看着前方的场面……一大群男女老少哭天喊地地扛着麻袋和石块被驱赶过来了!

辽军骑兵在后面拿着鞭子甩得“噼啪”作响,惨叫声、哭喊声远远地传来。一个衣衫破烂的妇人被挤到壕沟前,她往下一看,顿时转过身来,边上很多人都转身过来;但是后面被驱逐上来的人群在往前挤,人群越挤越密。

有人丢掉了麻袋,后面的骑兵不由分手,抬手就是一箭。

人群乱作一团。许多人哭叫着掉进沟里去了,有的人被挤倒在地,顿时被密密麻麻的人践踏惨叫。

这时两枚石弹从堡垒里飞到空中,一枚在空中爆炸,一枚掉在了辽军马群里炸开,一团人马向四周惊走。

良久后,两道壕沟竟被填平,里面堆满了沙土袋、石头和尸体,沙石中间时不时有人手伸着,十分恐怖!

辽军的投石车、云梯都陆续上来了。石弹像冰雹一样往土堡里落。土墙上的木桩塌得到处都是,里面士卒们住的房屋也是“砰砰哐哐”地乱响,木板和毛毡一片狼藉。

站在墙上的都头愣愣地看着堡外的景象,被推着缓缓逼近的云梯,抬着木梯子的步兵,以及拿着剑盾、弓箭的辽军人马弥漫过来。

“啊……”一个士卒正躺在地上惨叫,在被砸坏的土里挣扎。墙上许多人蹲在地上发抖。

都头回头看了一番,见周军步兵阵一动不动,自己这边完全没人马过来……他心里一片凉意,这场面能守得住?

但是没有选择,上头没有下达撤退的军令!就算现在跑也来不及了。

“各队!备战!”都头大吼,又指着烽火台下面的几个人,“敲鼓备战!”

箭楼上的弩兵率先发了一矢,堡上站前面的人也纷纷拿弩射箭,辽军弓箭手的箭矢往城上抛射,一时间弦声响成一片,箭矢落在周军的板甲头盔上叮当作响,偶有运气太不好的结合部的皮甲被射穿在惨叫。

周军士卒十分混乱,这边的十将也死了,一时间没人下令。前面的人放了弩矢,后面的便上前放。“砰砰砰……”连铜火铳也开始爆响,此时辽军剑盾兵已冲到了城下,下面倒下许多人。

云梯搭在土墙上,有人慌着便仍了两枚猛火油瓦罐出去,接着那云梯立刻燃起了大火,黑烟滚滚。但更多的辽军士卒拿着木梯直接搭上了堡垒土墙,后面的人马蜂拥而至。

都头见状嘶声喊道:“各自为国尽心罢!杀!”

很快无数的木梯已搭在了土墙边上,另外几架云梯也靠拢上来了,整个土堡周围像被蚂蚁附着满了一样。雪地里火光冲起,空中黑烟弥漫,叫喊声震耳欲聋。

一个周军士卒丢掉手里的火铳,从后面的架子上拔出一枝长枪,对着刚刚爬上梯子的一个辽军士卒猛刺了过去。那辽人急忙拿盾挡,但是在梯子上不好借力,一下掀翻下去,“哇哇”大叫一声。第二个辽军士卒纵身一跳,跳上了墙。面前那周军士卒的长枪够不着,愣了,顿时被那辽军士卒迎头一剑劈了过去,惨叫着捂着脸。那辽军士卒顺势用盾牌将其按翻在地,拿着铁剑对着他的脖子往下猛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