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389章

十国千娇-第389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妹轻声道:“我去看看翃儿,晚上来陪夫君。”

郭绍微笑道:“去罢。但你不能太宠他了,孩儿长大应该有他独立的日子。”

二妹的眼睛向上一转,似乎没明白郭绍的意思,笑了一下,悄悄说道:“晚上我再给你怀个小公主,我有一儿一女就满意了。”

说罢向郭绍递了个揶揄的眼色。郭绍也“嘿嘿”笑了声。

他对符二妹非常满意,无论前世今生,若有一个性格温柔的“白富美”陪伴,大概也是人生一大幸事。但金盏对他……反正不能以条件来衡量。

……郭绍在一张案前坐下来,从怀里掏出一叠卷宗,再度审视即将到来的兵制革新。这是他和几个枢密院大臣、内阁辅政一起设计的方案,明日一早就要拿到议事殿去与诸将商议。

立国后最重要的一件事,所以郭绍整天都在想这事,已经思考了无数遍。

此事就一个目标:给爵位和丰厚俸禄,买兵权。希望与诸将达成一致。

因为国库没有那么多土地和钱,无法一次性奖赏、“购买”禁军兵权,所以郭绍君臣的方案是:将好处平摊到以后的朝廷支出。

首先,给禁军所有中级以上的武将进封爵位,公、侯、伯三等,统称大许朝贵族。

开国新封的贵族,有国库给予的实质好处。(以前封的爵位只是一个名分,俸禄实质利益聊胜于无。)

好处最大的是六个国公:李处耘、史彦超、杨彪、韩通、高怀德、罗延环。分别是开国公、镇国公、辅国公、靖国公、奉国公、护国公。

这六个国公,爵位世袭罔替,只要大许朝一日存在,他们的后代就能一直继承爵位,军功最大的一个儿子继承爵位。在台面的说法是“开国功臣与皇室同享天下”。

赐免死金牌和圣旨,除了起兵造反,无论犯多大的罪,国公不会死,爵位也不会取消,最多只是传位给子嗣。

俸禄也很丰厚,每家大抵相当于一个州的两税收入。

本朝初期封的侯爵,统称“开国侯”,主要是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这批人。世袭三代,三代以后如果本家对国家有较大的军功,再传三代。

同样有丰厚的俸禄。

军都虞候、内殿直、外殿直、诸班直的武将,以及部分有军功的指挥使,封伯爵,可传儿子。

……但爵位不是白给的,朝廷将收回所有兵权,进行兵制改革。这些中级以上的武将兵权,将被全部收回。

殿前司、侍卫马步司衙门解散;五军都督府改大都府,解散其中建立的调兵军,统兵军,钱粮军,甲械军,传报军等“五军”。

原来的乡军改名“卫国军”。今后的中央军就包括禁军和卫国军两类,将掌握全国绝大部分的武力。

国家主要武力从以前的枢密院、两大司掌控的局面彻底改变,转变为枢密院、兵部、大都府、军器监四个衙门分权。

枢密院掌握调兵权,兵部掌军饷钱粮,大都府掌统兵权,军器监掌甲胄、兵器、火器、战马的存放和管制。

……如此一来,没有战争时,实际上军队最大的单位便是五百人指挥,统军指挥使还不能调动军队,不能发放军饷军需,不能掌握武器。

军一级的统兵武将已经没有实权,由“军司”来统领,军司主要有各衙的文官组成。

厢一级的建制不复存在。

发生战争时,主将的权力也受多个衙门牵制和监督,会临时形成一个“前营军府”来建立兵权系统。传令兵和官吏军令系统,会成为本朝军队最重要的地方。

下一步,朝廷还会对边军进行类似的变革,除主将的决策权外,四个直属朝廷的司取代主将的兵权。

……郭绍前期试探过武将们的态度,似乎没有什么不满。因为除了兵权之外,新的兵制下,他们得到的好处实在远远大于以往;之前的武将只有不多的一点俸禄,或是等着皇帝赏赐,实际利益很少,也没有长久的承诺。

兵权的作用除了获得实际利益和地位,便是可以造反!如果不要好处,却向皇帝要兵权,他想干什么?

这套兵制一旦施行,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情况,会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但因为细分兵权,要调动军队打仗牵涉甚广,突然起兵造反几乎不可能,便保障了皇权不受内部武力的反噬,增加了安全性。

诸臣都认为在幽云关键地盘收回来后,举国的大战可能不大了。利、弊不能兼顾,在此时的大势下,采用稳固政权的策略更合时宜。

而且能让郭绍下定决心的原因有二:其一,目前的禁军武将和士卒经过多年的战争,就算临时让某个武将带兵,也能获取士卒的信任,因为从皇帝和大将都在武夫里很有名。至少在这一批人里,兵制的变化对战力影响不会太大。

其二,火器的问世,组织形式和战术会逐渐发生变化。

……郭绍心事重重地过了一晚上。

次日一大早,西殿议事殿,照几年来的习惯,朝廷最有权力的二十几个文武大臣前来聚一聚,说说近期的大略,没事就散伙。

简单的礼仪罢,诸臣娴熟地在找到自己坐习惯的椅子。

这时魏仁浦走了出来,他带了一把剑!天子面前带剑,十分奇怪,但他就一文官,大伙儿谁也没吭声,只是瞧着魏仁浦要干什么。

魏仁浦拿着剑在大伙面前挥了挥。

这时史彦超忍不住了:“你比划个什么?也不看看在什么地方,脑子碰坏了?”

“哎哟!”魏仁浦忽然装模作样地握着手指,眉头一皱,“这剑没鞘,不小心要割到自己!”

他说罢目光从李处耘等人脸上扫过,李处耘一声不吭。

史彦超道:“你拿副鞘装上不完了?”

魏仁浦看了史彦超一眼:“史将军说得没错。咱们暂且不用这剑,若是就这么敞着,容易割到自个,还可能碰到什么东西让剑锋生锈了、卷刃了,甚至断裂,实非上好的法子。这时却不是把剑扔掉,指不定什么时候要用,最好的法子是拿一副精美贵重的剑鞘装上,平素再擦擦油。诸位以为如何?”

文臣们大多知道魏仁浦的意思,武将们则若有所思地点头附和。

接着魏仁浦便把剑放进了剑鞘,放回一张桌子上,抱拳先向郭绍作礼,然后“进言”,把他和王朴的主张当众说了一遍。

郭绍和众将默默地听完,郭绍便转头看向右边,“你们都是与我并肩作战的兄弟,觉得魏副使的主张何如?”

李处耘道:“臣附议,魏副使‘宝鞘存利剑’之说甚有道理……”

话音刚落,史彦超却异常兴奋道:“官家还用问么?这下,郭家世代都是皇帝,咱们世代都是国公!哪里找这等好事?不枉兄弟们愿意把性命交给官家,官家厚恩,末将等谢恩!”

顿时大将们纷纷赞成,一个个都十分高兴。

场面的顺利有点出乎郭绍意料,特别是六个国公,脸上都兴奋得红了,丝毫不像是装的……这时郭绍才回过神,自己的封赏确实很大方,要名有名、要地位是贵族公侯、要利有利,确实大将们没有不愿意的道理;之前郭绍的顾虑实在多余了。

在场的武将,在此时的大势下,恐怕着实没有多少想做皇帝的念头了。有的东西,跳起来都看不到,就不会想。

如此念头下,做世袭罔替的贵族,比手里拿着兵权稳当!因为手里有兵权,还存在危险,现在安稳地坐享一切,有何不可?

这简直是一次皆大欢喜的“分赃聚会”。武将们的脸都笑烂了,郭绍留心观察,发现李处耘好像长松了一口气一般,十分惬意的样子。

史彦超看向王朴道:“想不到你们还会替咱们武夫说话。”

明明是魏仁浦进言,他却对王朴这么说,大概是因为魏仁浦提出是他们二人主张的原因。

王朴微笑道:“诸位也是大许功臣,同朝为官,老夫与你们无冤无仇,怎会有失公允……老夫也有点懊恼,早知如此,当初从伍了,岂不得来世代富贵?”

众人哄堂大笑……不过文官们现在还有权力,自然不需要“赎买”。

杨彪道:“官家还没同意,大伙儿是不是高兴得太早?”

不过大伙儿几乎能猜出来,这等大事肯定是郭绍亲自谋划的,纷纷侧目。

郭绍开口道:“魏副使这个‘宝鞘存利剑’,会成为千古佳话。”

众将听罢纷纷起身叩拜谢恩,高呼万岁。史彦超道:“官家待臣等很厚道,哪像戏文里的汉高祖,得了天下就把老兄弟们一个个弄死!”

殿上顿时冷场,大伙儿面面相觑。

第七百四十一章叫声爹

汴水两岸,杨柳在湿润的风中摇曳,清澈的河水映衬得亭台楼阁秀丽多姿,两岸车水马龙十分繁华。

虎贲军新晋王指挥被几个好友一番恭贺,已有些飘飘然,他拍着胸脯道:“今日哥哥带你们尝尝好滋味!”

几个汉子立刻揶揄地笑起来,有个人道:“王将军好哪口,俺们还不知道?”

王指挥道:“今日不同,哥哥掏钱,让兄弟们品品醉红楼的头牌秦惊鸿的温柔滋味!”

“好,好!”众人一番附和。

一行人当即兴冲冲地直奔汴水边的醉红楼。刚入前厅,几个人都是幞头袍服打扮,鸨儿却一眼就把王指挥认出来了,上前陪笑着热情招呼。

旁边的兄弟打趣道:“王兄果然是常客!”

王指挥笑了笑,问鸨儿:“秦娘子可在?”

鸨儿一愣:“您说惊鸿娘子?哟,不巧得很,她这两天正巧身子不适,怕是……”

王指挥道:“咱们这好几个人,就是叫她倒倒酒,唱唱曲儿,不干别的。”

鸨儿小声道:“王将军不如另挑一个嗓子好的……不吉利哩。”

王指挥听到这里便有点犹豫了。

不料就在这时,王指挥一抬头,便看见一个婀娜的小娘跟着一个男的从小门出去。王指挥顿时脸色就变了,指着前面道:“那厮不嫌不吉利?”

鸨儿一脸难看,“这,这……”

王指挥道:“那厮是谁,干什么的?”

鸨儿道:“不太清楚,听惊鸿娘子道是开封府当官的,姓陶,出手大方,娘子愿意陪她。陶郎君先来……”

“他娘的!你这妇人还想蒙老子!”王指挥大怒,“老子手下五百号兄弟,惹恼了带入把你这楼整个砸了!”

“使不得,使不得。”鸨儿忙摆手道,“您可得体谅我的苦衷啊,都是客,谁也得罪不起。”

王指挥招呼几个人,“走!过去瞧瞧。”

“哎哟!”鸨儿一跺脚,快哭出来,“要出事儿!”

旁边一个龟公道:“俺去把家丁叫来!”

鸨儿道:“顶什么用,你还敢让家丁打他呀?他是禁军的武夫,武夫天不怕地不怕,咱们百姓谁惹得起?赶紧报官!”

王指挥带着几个人气势汹汹地循着那道门出去,一进去是个宽敞的院子,中间竟是一个池塘。池塘里种着莲藕,养着鱼。水里飘着许多画舫,丝竹管弦、女子的唱音在水上飘荡,一派欢愉的景象。那雕窗船内,欢客们或一边饮酒一边观赏女子唱曲,或与小娘窃窃私语,好不风雅。

王指挥却一肚子火,一艘艘船看过去,终于寻到了秦惊鸿的身影,她正含笑着与对面的汉子说话。王指挥顿时从岸上跳将上甲板。

船头剧烈地荡漾起来。里面的男女吃了一惊,女子皱眉看着他。

男子开口道:“船外好汉何许人也,找我们何事?今日在下做东,进来喝一杯酒道来何如?”

那厮说话倒还客气,语气也很镇定。王指挥的火倒发不出来了,他走进船舱,却见佳人一脸嫌弃的样子。而那汉子也十分装模作样,故作风雅。

“老子看你装!”王指挥顿时恼羞成怒,上去一把便抓住了男子的衣领。

那厮大急:“有什么话好好说不成?我与兄台无冤无仇……”

女子急道:“哪里来的粗野汉子!?”

“砰!”王指挥一拳揍了过去,那厮惨叫了一声。王指挥一把拽住他的手往后一提,那厮更是惨叫得好像杀猪一样,毫无还手之力。外面也传来了尖叫和嘈杂声。那秦惊鸿又惊又怕,缩在船舱的角落里。

“叫声爹,俺放过你。”王指挥大笑道。

那厮一边惨叫一边恼道,“要杀便杀!士可杀不可辱……啊!”

“这厮骨头还硬哩!”王指挥骂道,拧小鸡一样拧起他来,又按着他的脑袋,强行给自己磕了三个响头,然后提起他一扔。“砰”地一声,那汉子的脑袋便把薄薄的糊着纸的雕窗撞了个大窟窿,整个人都飞了出去。

外面“扑通”一声响,那厮落水扑腾起来。

王指挥跳上甲板,指着水里“哈哈”大笑,回头对秦惊鸿道,“你出来看落水狗!”

案上的几个汉子抚掌笑道,“王兄英雄了得!”

王指挥大声道:“不是老子们在河北提着脑袋拼杀,你们早给契丹人抓去来了!还装模作样个鸟!”

王指挥返回船舱,将那娘们拧了出来,一手托住她的腰身,听得一声尖叫,他已跳上岸边。

终于有个兄弟问道:“咱们搞出这一出,不会有事罢?”

王指挥笑道:“又没出人命,有个屁的事。那厮出来寻欢作乐,连个跟班也没,瞧不出多大的官。谁敢动禁军指挥使?大不了赔点钱了事。”

“王将军说得也是,您已是指挥使。”

王指挥拽着小娘,和几个人一起进了池边的一间屋子,找张圆桌坐下来,又起身取了一把琵琶塞在她的手里,说道:“唱支曲,给兄弟们定定神。”

那秦惊鸿一脸苍白,吓得直抖,抱着琵琶哪里还唱得出来?

王指挥恼道:“唱!”

秦惊鸿身体一颤,忙开口唱道:“薄罗衫子金……金泥缝,困纤腰怯……怯铢衣重……”琵琶声随之弹得凌乱不堪,两行清泪已滑落脸上,声不成音。

不多时,忽然门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砰!”木板被一脚踢开,外面披坚执锐的一队士卒涌了进来。

王指挥却神情自若地坐着。

那秦惊鸿看了门口的人群一眼,又看王指挥,继续弹唱。

在琵琶声中,更多的戴甲之士进来了。接着一个青袍文官大步走进来,展开一张纸:“看清楚了,堂尊亲笔签押朱砂牌票!来人,全部拿下,违抗者,以下犯上之罪,杀!”

“哈哈!”王指挥站了起来,在自己的脖子上作了个劈的作用,“来,往这里砍!老子让你杀!”

忽然一枝樱枪捅了过来,王指挥大腿上一痛,血已浸湿袍服。他没有管捅他的士卒,只是用难以置信的目光看着后面的青袍文官,那文官的衣服颜色来看,级别不一定有他高……不过朱砂牌票的签押者确实是个大员。

王指挥吃痛,一条腿支撑不住单膝跪地。

另外几个武夫见状,老实地没有反抗,等着被绑了。

这时,那青楼女子伤感的词仍旧在房中回响。

……此事先是惊动了王指挥所属虎贲军第一军军都指挥使李大柱。李大柱去开封府要人,但开封府要军司另外三人的签押公文,李大柱没法拿到这东西,因为另外三人分别是兵部、枢密院、军器监的文官。

李大柱此时属大都府,既不能调人、也不能调兵;只有一半的统兵权,另一半在兵部官员手里……任命、罢免、处罚中低级武将也不是李大柱说了算,得四人共同商议,其中兵部和他自己二人有直接否决权(统兵);二人不能达成共识,则上奏枢密院裁决。

李大柱与那王指挥熟识,不愿意坐视不顾,当即去殿前司找李处耘去了。

殿前司已经不复办公,李处耘等人正在衙门里清理卷宗,分别存到枢密院、兵部等衙门去。

李处耘当下十分惊讶:“开封府竟能用刀兵伤禁军指挥使?”

史彦超听罢也侧目。

李大柱道:“腿上挨了一枪,径直五花大绑进开封府大牢了。”

在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