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08章

十国千娇-第408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绍站在这高处已经观察很久了。

一个前营军府的官员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郭绍随口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那官员忙道:“妙极!”

不料郭绍却摇摇头,遥指道:“朕来选,便选东边那片山坡。”

众人立刻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时间鸦雀无声,正琢磨着那地方有什么好处。只见那是一大片山坡,但坡度非常平缓,在这山沟里,那地方都不叫山,算是比较平坦的地方了。

郭绍当即解释道:“若以常理战阵来看,占据脚下这座高山更有利,敌兵仰攻坡度大。但对火炮来说就不太妙了……”

他用折叠在手的马鞭在空中划了一个抛物线,“炮弹是这么飞的,火炮可以负仰角,但角度无法太大。这座山坡度太陡、山太小,炮弹会直接打下山,飞下去,几乎是垂直砸在地面上。咱们的铜炮,靠的是小角度弹跳,垂直角度太大,一砸一个坑能有什么作用?”

郭绍沉吟道,“所以坡要长,陡不陡倒在其次。另外,坡缓才让对手更有信心进攻,而无需咱们先攻。”

反正皇帝是最高统帅,他说选缓坡,便选缓坡。三军当即对那片区域部署各营营地。

郭绍又下令史彦超前锋,广散斥候察探周围情况、监视联军动向。

……

沿无定河南边三十里,正是曹彬部近三万卫军的所在,即平夏军第四军团。

他们留下了三千多人在无定堡防御,与数万民夫继续修筑堡垒。因为无定堡设计需要驻扎七八万大军的营房和仓库,所以占地依旧不小;城防工事内满员防御就需要两千多人,人马不敢留得太少。

曹彬部原在距离中军二十里地外行军,得到军令后,后退了十里做出姿态,然后停了下来找高处设营驻防。

第三天,中军快马传来消息,敌军马队人数不详、但超过一万骑,已从东部山区向后军靠近。

曹彬立刻下令戒备!

部将问:“曹公,是否下令备战?”

曹彬却淡然道:“不急。这股敌骑不会随便进攻咱们。”

部将疑惑道:“那他们前来……”

曹彬道:“消息是说超过一万,没说超过三万或五万,那便不是来强攻我部。他们的目的,是想等咱们去增援中军时再寻找战机……你们都懂,步军行军为成阵时,才最好破阵。”

诸将拜服。曹彬又下令斥候摸着方向过去打探清楚。

……卫军诸营没有布阵备战,继续就地布设工事。

俞良也在带着手下三十几个兄弟在挖沟。他是有苦说不出,大老远走路到了无定堡,修筑堡垒,在冰天雪地里干了一个多月苦力,然后继续在山沟里成日跋涉走路,继续干活!

他的手已经开裂了,握着?头用一次力就疼一次。虽然带着麻布手套,但挡不住石灰水腌开裂……在无定堡修堡时,石灰水让他受不了。

夯土的材料是石灰水、黏土、泥土混合,并没有什么传说中的糯米汁,中原没那么多粮食。石灰一见水,很长时间都发热冒泡,加上混合土堆放在烧着炕的室内,倒不会在运上去之前冻硬……只是人就不太吃得消了。

俞良干了那么多苦力,脑子浑浑噩噩的。当年在家读书,十指不沾阳春水,何曾干过这么多苦力?这是何苦来哉?

这时脑海中又仿佛听到了一个声音:赵虎是英雄。

俞良一开始不断找徐二娘,着实是有点听从了红莺的建议,考虑徐二娘是女御医陆岚亲近的人,那陆岚可是个贵人!但后来发现徐二娘很特别……说不上来,反正和红莺完全不是一路人。

徐二娘几乎不识字,但显然不笨,她似乎也感觉出了俞良与她来往,不仅因为感激岭南时的照顾……俞良出征前见她,向她表明了心迹;徐二娘拒绝了,不过也提到:有机会时,会向陆娘子说起他。

俞良被拒绝,又听到了那个意思,当时感觉很羞辱,心里有气。“难道我就是那样忘恩负义,专门想依靠女人之辈?!”

不过出征两个月来,俞良倒渐渐不气了。寻思回忆,觉得徐二娘就是好心,并无羞辱之意……她若存心羞辱,又为何还要帮他?

俞良一面回忆着东京的红颜,一面埋头在这山沟里刨土。

赵虎算是什么英雄?他一个小卒,战阵输赢与他有多大关系?何况赵虎那次还没赢,反被契丹人干死了!

俞良情绪复杂,咬牙忍着手上裂口的疼痛,猛地又挥了一下?头,从军这一年多,忍耐力倒是越来越好。

就在这时,一员武将的吆喝声惊了迷糊的俞良一下。俞良抬头看时,见那厮骑在马上,趾高气扬的欠抽样,拿马鞭指着挖沟的兄弟们:“谁修得沟墙谁蹲!看好后面,也有沟墙,尔等认为在这里顶不住、能盯着铅丸箭雨往回翻过后面沟墙,那便尽管跑?”

那武将明显比俞良这个十将地位高得多,俞良心里骂了一句你娘的比,却不能吭声,只顾埋头干活。

不管怎样,俞良此时甚至很期待来一仗痛快的,在这山沟里这么折腾,早已受够了。世人就是欠抽,党项人这么耗着好过?何不大家摆开了来场痛快的,反正最后总得分个胜负!

兄弟们似乎和他差不多的感受,有人嚷嚷道:“狗日的,早点来,爷爷们等不及了,杀个痛快!”

第七百七十五章十面埋伏

宁静的夜晚,但郭绍知道敌兵已经靠近,预计明天早上就将出现在附近。

没当值的将士都早早歇息了,此时连中军站哨的亲兵也或站或坐。郭绍从敞着的帐篷看出去,见一个亲兵士卒正坐在火堆旁边,埋头拿着针线,默默缝着身上的衣裳。那士卒长得很壮实,但特别年轻,看起来也就十几岁。

郭绍伸手揉了一下脖子,继续在简陋案板上的纸上写写算算。

平射的铜火炮刚造出来不久,就有炮表。所谓炮表,就是规定火炮尺寸、装药量、铁丸重量了之后,利用抛物线公式,经过计算和测试,制作一个表格,对照每个仰角的射程。

但是,这个炮表是基于平地的表格。现在郭绍就是在临时计算在坡度十几度的情况下的炮表,因为时间紧迫,今天才刚刚扎营,以至于天黑了他还没算好。

……当初的平地炮表是在东京校场制作的。

首先算出重力加速度,原本公式里的数据不能用,因为找不到单位米、秒与现实计量的对照换算值。方法是重新实验。时间的测量是带刻度的沙漏,以弹指(约等于秒)为单位;长度单位是丈、尺、寸、分、厘、毫、丝,当然后面的所谓精度单位可以不用管,以现在的火炮工艺和测量工具,太小的单位压根无意义。利用铁球从浮屠上丢下去的时间和高度测量,反复多次取平均值,就能算出重力加速度。

接着就是仰角下产生的初速向量计算,也很简单。仰角用木制量角器,三角函数值只要照角度画一个三角形建模,用各边图形长度乘除就行。

如此方法制作的炮表,不仅有简单对照表,还能设定公式;临时发现炮表上没有的角度,可以当场快速套公式计算。

……当实际战场有坡度时,也能用运动学基础公式进行推算,形成新的炮表。

而关于战场射程长度的测量,郭绍大概记得近现代是用炮镜;而现在显然没有这个玩意,也做不出来。他的法子就比较笨了。

两个法子,一是选那些距离感比较强的人用眼睛估计,比如以前守城时、在城墙上替抛石车观测远近的人。二是在战场上用绳子量出整数距离后,钉木桩,开战时就根据那些木桩为参照物。

现在前面的坡上就有很多木桩,白天时钉的,稀稀疏疏。估计敌军不知道干什么用的,因为没有丝毫防御效果。

就在这时,一个人靠近过来。郭绍在陌生的地方本能地比较警觉,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个穿圆领绿袍的书吏端热茶过来。

他便没有理会,俄而又恍然想起什么,抬头问道:“你会识字算术?”

那书吏忙躬身道:“回陛下,小人会。”

郭绍立刻招手过来:“你来帮朕算。”

那书吏小心翼翼地走上前,瞧了一眼案上鬼画符一样的东西(有各种符号和阿拉伯数字),脸上一副要哭的样子。

郭绍抬眼瞧了一下,“别急,朕教你用计算过程,你只要照过程算数就行。”

郭绍与他交谈了一会儿,书吏渐渐恍然,果然只要把特定的数进行加减乘除就可以。书吏又告辞出帐篷,稍许拿了一副算盘来。

很快中军帐篷里就响起了娴熟麻利的“啪啪”声,那书吏算得非常快……算盘如同古代版的计算器,效率比笔算高多了,郭绍深为佩服。

……一夜无事。天刚蒙蒙亮,郭绍便在军营外的熟悉的鼓号节奏醒来,起床穿衣披甲。一众亲兵内侍照顾他。

郭绍问:“敌军到了?”

昨夜帮他算术的书吏道:“回陛下,其前锋如期到达,占据了西边的高山坡。”

郭绍伸展开双臂,宦官和男内侍便忙把带着青盐洗涤清香的干净里衬给他套在身上。郭绍神情平静镇定,目光沉静却锐利,精神调整到了最佳状态。

他显得十分淡定,还问那书吏:“对了,昨夜忘记问你了,你叫什么名字?”

敌兵靠近了眼皮底下,皇帝还有心情关心一个小吏,他的从容感染了所有人。

书吏急忙答道:“回陛下的话,小人叫张寅,西蜀人士。”

郭绍道:“你的官话说得挺好。”

郭绍很快在众人帮助下,把精制的板甲披上,深紫色的斗篷也系上。他在战阵上不算黄色的,太鲜艳,在特殊情况下容易引起敌兵的照顾。

黄金扣的皮带系上腰间,郭绍提起剑佩戴上。然后才洗漱吃个半饱。

他一身整洁地走出帐篷,先站在坡上观察了一会儿。此时天色更亮了,初春的清晨,山沟间还笼罩着乳白色浅浅的薄雾,郭绍抬头看天,今日天气很好。

西面山顶却没有舞,郭绍眺望,能看到上面有旗帜,还有人影站在上面。

战前站在高处往的人,多半都是联军的统帅大将。昨天郭绍还去过那里,或许脚印现在都还在,显然猜测着李彝殷可能也在那里,郭绍心里有种很近的感觉。

不同的人站在同一块土地上,立场也会不同,而今李彝殷在想什么?

郭绍眺望了一阵,武将们陆续来到了中军。禁军以往多年的战阵习惯,依旧保留了不少,先到主将跟前来,最后再部署一下战阵。

来了近百人,指挥使以上的武将几乎都到了。众人一面观看对面的战阵,一面等着郭绍下令。

“昨夜已军前议事,一切照原定部署。”郭绍开口道。

这时众将便陆续安静下来。

郭绍道:“阵前照实情,诸将可合理地临机决断。不过,未经允许,不得使用铜火炮及火绳枪!诸位记清楚,用火器的讯号是《十面埋伏》;反击的讯号是《将军令》!”

众将嚷嚷着纷纷应答。

郭绍顿了一下。心道,像这种摆开了决战,是双方你情我愿才能发生,若是党项契丹联军不愿意,他们能把军队集中到这里来?这是个机会,郭绍盯住的是联军的骑兵……特别是辽军铁骑,因为在他眼里,只有辽军精骑才算得上合格有组织性的骑兵军队!

需要引诱辽军精骑上来了,战争才能真正开始。

郭绍神色变得肃然,又道:“禁军是九州最精悍的儿郎组成,装备吃穿,都是最好的,是无数汉人百姓的民脂民膏!”

这话顿时很严重了,众将敬畏地站正了身体。以民为本,是唐朝时就有了思想,郭绍这话还是很接地气。

郭绍朗声道:“儿郎们翻山越岭来到这里,不是为了出丑叫人耻笑,是为了汉家的脸面,勿负朕与黎民百姓的殷切期待。为尊严,为保国安民,为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国土,愿诸位戮力杀敌!”

人们纷纷回应。

郭绍听罢也不多说了,下令道:“备战!”

众将大声喊道:“为皇帝效力!”“天佑吾皇,万寿无疆!”

……

漫山遍野都是成队列的军队。杨衮观望着前面的气势,从整肃的军容,便道:“敌人数只是咱们的三分之一,但这是场恶战。”

许军步骑在此地布阵的人数一共才四万多人,而联军约十二万人!

李彝殷道:“许军先到此地,为何不选咱们占的这片山,却要对面那片地方?”

杨衮也完全没看明白,只道:“不过对面开阔,正能痛快战一场!”

联军步骑浩浩荡荡,陆续到达了战场,声势更大,人马众多横向展开更广,渐渐地形势仿佛一个半弧,对许军侧面都形成了半包围状态。

超过十六万人马在这地方聚集,山沟之间喧嚣异常,旌旗如云,场面十分浩大壮观。

双方游骑在两山之间的山沟里已经冲突起来,时见拉弓的骑士身影在远处视线中越过。

联军人数绝对优势,杨衮和李彝殷都决定主动进攻。杨衮建议道:“正面坡最缓,前军步军可靠近结阵,然后从出动步兵进攻。骑兵在两翼侧后护住,按兵不动。

虽有所准备训练,但党项军战马在火器爆响面前可能不适,先以步军对敌步军方阵,最是妥当。”

李彝殷虽是主力的最高统帅,但他也相信辽军宿将的经验,遂采纳了建议。

杨衮又道:“许军人数更少,但军容整肃,一次攻不下,可换人马轮流进攻。”

一番准备,党项步军从山坡上向前移动,他们也是一群群人组成的方阵,衣甲不一,不少人携带弓箭,兵器五花八门,不过一个个却也有股子蛮劲。

横山产铁,党项步军着甲率很高,但显然无力组织铁匠作坊对盔甲进行加工,士卒们穿的甲杂乱不一,都是各自在家里自制的。

李彝殷依旧很有信心,确实战阵上并非穿得好就能打,靠的还是人的勇猛!

大片的步军向山下蔓延下去,就如同黑压压一片的山洪。李彝殷看着这壮观的场面,心情激动不已,又很紧张。大伙儿来打仗,都是为了赢!

山谷之间,鼓声和喊声轰鸣,震动山河。李彝殷紧紧握着剑柄,用力过度指节都发白了。

第七百七十六章无定河之役(一)

远处大量涌动的人潮、旗帜,陆续弥漫过来,一些人停在了原地,前边一些人继续往前,两翼骑兵也在运动。更远处的山坡上,步骑也在照一定章法活动。以十万计的人山人海,仿佛一部巨大的战争机器,正缓慢地活动发出巨大的噪音!

在这个小农经济、游牧为主的落后时代,无数人在战阵上,展现出了时代的最高组织度,也集中了生产力所能及的大量资源。

郭绍站在山坡上,一言不发地观察着薄雾深处的每一片地方。看得出来,联军进攻的节奏很从容……他们把一股骑兵部署在大许军前后之间侧面,监视曹彬部,集中力量在这片山沟间咬住了前军四万余许军步骑,看起来情况确实不错。

郭绍注意观察战场上的木桩,距离许军前线约一千二百尺的地方,联军集中了超过五万步兵,在那里列阵。光方阵就有上百个,组成了横面宽广,纵深很大的大阵。

而敌骑兵主力还在后面更远处,其推进步军两翼的骑兵衣甲不一,有种褴褛的样子,不像是辽军精骑。

少顷,联军前锋步兵不停息地向上坡上持续推进,兵力约莫四千,也可能是五千。山坡下方,鼓声大噪。

“呜……”苍劲的牛角号齐声响起,在风中掠过嘈杂的人群,向无数的山谷之间飞跃。

山坡上一排传令兵左右两只手一致地拿着两色旗挥动,左手红边红心,右手红边黑心。红旗向后,黑旗向前,反复交错舞动。

许军正面各方阵立刻传出了武将们的大声吆喝叫骂声。诸部顿时士卒交错,前面四排拿着长枪的步兵转身,从后面成队列的神臂手间隙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