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13章

十国千娇-第413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堡两个,无定堡、夏州堡,各驻二千人,余者小堡各驻一指挥人马。

折公别觉得人少。就算夏州反叛,他们肯定攻不破这些堡垒。而堡垒又延伸至内地,朝廷调兵增援有足够时间,也能沿堡垒群得到屏障和补给。

朕还会派一个长史、一个转运使协助折公在夏州大堡设定前营军府,共同治理平夏地区军政。”

折德扆神情严肃,道:“陛下运筹帷幄,臣拜服。”

郭绍看了他一眼,“平夏地广,朕寄予厚望。折公不仅要用汉官管理各州,还要拉拢当地党项大族,授以官职。前期不能盘剥太甚,以仁政稳定地方。择良吏,教那些党项贵者孔孟之道,礼部会授以功名。愿意迁到内地的党项人,分散安置,给予种子农具。愿意到横山购买耕地的汉民,也要支持;被朝廷流放的汉民,一开始给予官地耕种。

等这地方同化,行在省就不复存在了,依内地设州县。”

郭绍又道:“折公若能不负朕望,来日归朝,朕必不亏待。”

折德扆执军礼道:“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郭绍道:“朔方镇诸将士,朝廷也会厚待。良者选入禁军,余者在关中、陇右授以耕地钱粮,编军籍,属卫国军管辖。”

折德扆沉吟片刻,说道:“臣有一事禀奏。臣与党项李家有世仇。”

郭绍点头道:“朕早已知道。你若抓获李彝殷及其家眷,朕定有封赏。”

第七百八十五章风景

东京皇宫,李贤妃已知道夏州党项战败,因为整个宫廷都在庆贺。宫里比平素更热闹,唯独李月姬呆在自己的卧房里不出去。

今天是众嫔妃去滋德殿拜见二符皇后的日子。她宫里的宫妇宦官来提醒了两次,她也不去。

反正到了滋德殿也没人理她,过去白白受气。而且现在她也不怕被惩罚,平夏被灭,她的父亲生死不明,现在的身份叫她觉得活不下去了。

李月姬是来联姻的,如今已不用联姻,人们都觉得她的贤妃封号很快就会被废。

李月姬想到了死,这些天一直在琢磨这事。宫廷里没有兵器、毒药,想来想去只有上吊比较省事。挂在房梁上的事,来来回回在她脑子里浮现了无数遍。

昨夜她把两件衣服剪开,搓了绳子,什么都准备好了,但真正要实施却并不容易。不知为什么,一个人寻死原来如此之难,特别在她情绪低落却比较冷静的时候。

她为自己找到了借口,想知道李彝殷的生死,再寻死。

……一番蹉跎,滋德殿内一众嫔妃女官已向上位御塌上的符二妹屈膝告辞。

尚宫张氏和杜氏二人留在符二妹的身边,等人一走,杜氏立刻提醒道,“李贤妃竟然没来。”

符二妹道:“兴许她心境不太好,她是党项人。”

张氏与杜氏对望一眼,轻声道:“这是对皇后不敬。皇后可曾经正大光明地问罪,让别的人也看着皇后的威严。”

符二妹皱眉道:“她是夏州人,在东京无依无靠,如今娘家又遭难,我再欺负她,是不是太过分了?”

杜氏道:“正因如此,皇后惩罚她,不会有任何人替她说话。”

张氏也道:“她既然是大许皇帝的妃子,这么久了养不熟,心还向着外面。再说,御下之道,重在尊卑有序。”

符二妹十分犹豫。

就在这时,便有人道:“大符皇后娘娘回来了。”

不多时便见符金盏在前呼后拥中进殿来了。她穿着紫色的圆领官服,头戴幞头,刚从前廷办公回来,没戴首饰,装束十分简单,一副男子的打扮。不过那圆领绫罗本来就软,被那丰腴的胸脯撑起来,更显眼;淡妆素裹的肤色玉白,帽子下面的鬓发更显乌黑。

“大姐!”符二妹唤了一声。

张氏等人则将手抱于腹部,屈膝蹲下去,“奴婢拜见皇后娘娘。”

一屋子的女子,个个长得如花似玉,或站或半蹲,款款有礼姿态不一,在这华丽明净的宫殿中,确是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金盏轻轻一拂袍袖,“免了。二妹还能应付后宫之事么?”

符二妹顿时道:“正有一件事不知该怎办才好。”

金盏一听,微微侧首,身边的宦官宫女纷纷执礼道:“奴婢告退。”

符二妹遂把李月姬一声不吭,不来面见皇后的事说了一遍。

金盏听罢立刻说道:“前几天刘仁瞻不是派人进贡了一盒东北人参?你派人送两根过去,让李月姬调养好身子,安抚一下。她不来问好,是因身子不适。”

张氏等人一脸不解。

金盏微笑道:“陛下征平夏回来,李月姬还是贤妃,不会有何变化。

平夏之战很顺利,以陛下的性子,正该是拉拢党项人的时候了。李月姬本来就是贤妃,这不是表明态度的最好法子么?”

几个宫妇恍然道:“原来如此……”

符二妹道:“刘仁瞻不是平州大将么,我只道禁军将士敬重大姐,连边关大将也讨好起大姐来了。”

金盏笑道:“他不是讨好我,是因为陛下封了折德扆夏国公,又不敢送金银财宝,怕我不收失了脸面。”

符二妹沉吟道:“不知陛下何时能回京……”

……

宦官宫女捧着红绸包着人参来到李月姬的宫里,把金盏的话说了一遍,要李月姬将息身子。

李月姬身边的宫妇特意问:“请问公公,是大符皇后的懿旨,还是二符皇后的旨意?”

宦官道:“二位皇后都在,她们是一样的话。”

宫妇感谢了一通,送宦官出门。

很快宫妇回来,说道:“皇后娘娘都是厚道人,奴婢原以为这事要遭了。要是在前朝,贤妃娘娘现在这光景,定要被拿来做给猴儿们看……”

李月姬“唉”地叹了一声。

宫妇好言劝道:“贤妃娘娘,天无绝人之路。您这相貌身段,就算不靠娘家,也有机会,何况二位皇后都没有对付您的意思。”

李月姬忍不住说道:“你要是像我这般,整个部族都被武力征服了,就会明白我的屈辱。周围的人看我,就像看丧家之犬。”

宫妇道:“有些事您可能意会错了。别人待娘娘不好,并非因你是党项人,而是娘娘不得势。”

李月姬皱眉道:“哦?”

宫妇道:“奴婢真得说几句哩。这妇人哪有一直在娘家的?不论什么地方,嫁出去的女子就是人家的人,皇室才是你的归宿。一个妇人,不好生经营在婆家的位置,还能去哪?”

她凑过来,在李月姬耳边悄悄说道:“我听一个宦官说,连大符皇后也给官家缝衣服、服侍穿衣膳食。您见过大符皇后的,她多厉害呀!就算是皇帝,也和别的儿郎一样,自家女人待他好,照顾他,他心里能把你当自家人的。”

李月姬不动声色道:“你懂的挺多呀。”

宫妇有点不好意思道:“实不相瞒,奴婢入宫前嫁过人,夫君死于战乱。前朝中原还一团乱,宫廷选宫女规矩也不严,最爱选寡妇,又能顺便接济处境不堪的百姓。连前朝皇帝的嫔妃也很多寡妇。”

李月姬的注意力被转移,好奇道:“还有这样的事……”

宫妇道:“没什么不好。经历过事儿的妇人,知好歹,懂疼人。像贤妃娘娘这般大家闺秀,福享惯了,好日子也嫌……”

她说到这里,忽然回过神来,急忙伸手轻轻打自己的嘴:“奴婢乱说话,该死!”

李贤妃不动声色,也不责怪,这妇人话多,又不是第一次。

第七百八十六章不会有尽头

起伏的草原上,郭绍骑在矫健的黑马上,一大队骑兵追随着在尽力地奔腾,重重的马蹄一片轰鸣。西边的太阳,已经还有半个圆挂在山顶上。

郭绍极目望去,前方的夏州城已在视线内。他大声喊了一声:“一鼓作气,回城吃晚饭了!”

“驾……”众骑一阵喊叫。

一大早郭绍就带着一队武将骑兵出去了,回来时太阳已下山。骑着快马跑一整天,但他依旧看不完自己刚刚征服的土地,只能亲眼看到一隅。

到城门下时,酉时已到,但城门专门给他们留着。一员武将喊道:“陛下回来了!”城楼上的将士也大呼“万岁”,纷纷瞧着郭绍这边。皇帝依旧生龙活虎、精神振作,充满活力的气息也会影响全军。

夏州城内的路可不比东京,重骑飞奔踏过,那是尘土漫天。

及至中军大营,郭绍没有继续与将士们在一块儿,径直回了临时设置的行宫。

他走进签押房内,把头盔取下来扔给宦官王忠。这时,看到满屋子的图纸、卷宗,郭绍忽然觉得很累,他的眼睛里也隐隐露出了疲惫之色。

郭绍在公座上坐了一会,一掌拍在一堆卷宗上,心道:这些事是该放手给大将、枢密院的人了。他只需要听回禀。

不过临走前,关键的人、局面建制他得安排一下……郭绍的目光从地图上扫过,眼睛一下子就看到了河西走廊。平夏地区,不仅为了除掉一个威胁,也可以是西征的一个后勤来源之地。

签押房里干些写圣旨军令、传递消息的官吏,默默地关注着郭绍。皇帝的眼睛看着哪里,他们都特别注意。

此时,或许身边的人认为郭绍是精力旺盛、野心勃勃的雄主。

但至少现在,郭绍确实有些累了……只不过,他停不下来。

权力、责任在身,无论是做昏君、暴君、明君,总得要继续下去,而且他不想像耶律璟那般悲催、也不想像后晋那般看人脸色憋屈。

那么人都会趋利。郭绍此时再次证实,人是永远都不会满足的,不会有尽头。手里有了生杀予夺的天授君权,有了火炮火器、精兵、人口,怎能荒废它去获得更多?

……

禁军沿无定河东返,进入中原地区时已是初夏。

一来一返,天地都变了颜色。出征时的素白世界,此时东京草木茂盛,红绿相间,分外秀美。留守文武百官出迎,御街上热闹非常。郭绍从车驾帘子一角观望自己的首都,见亭台楼阁,一派古色典雅。虽然朝廷造出了一些新东西,但主要应用于军事,市面上的景色这些年似乎变化不大。

比乱世那时,更繁华热闹了。

百官、禁卫簇拥着车驾从宣德门正门入内,城楼上钟鼓齐鸣,昭告着全东京,王师凯旋回来。

及至高大的金祥殿前面,宽敞又显得单调的广场上,车驾停了下来。郭绍在马车上先说道:“传旨诸文武,明日中午到宫中庆功宴,今日都散了罢。”

一个文官作揖道:“遵旨。”

郭绍又招宦官王忠到跟前,不动声色问:“大符皇后现在金祥殿?”

王忠跟着车仗一起,也刚刚进宫,不料他对答如流,躬身道:“禀陛下,娘娘在滋德殿。”

郭绍微微一顿,心道金盏虽封为皇后,但理由是“天道”,她似乎并不愿意在人前表现出恩爱。郭绍沉吟罢,便道:“朕有些累,不去金祥殿了。”

他乘车入宣佑门,门内便是后宫,随行只剩下宦官宫女。

刚到滋德殿正门台基下,却见一大群人等候在那里。郭绍从马车里下来,便见一众女子一齐屈身作万福,“恭迎陛下得胜回朝!”

“起来罢。”郭绍走过去,伸出双手作了个扶的动作。郭绍的目光从她们脸上扫过,从人群里看去,发现李月姬也站在两个皇后后面。

他刚从外面回来,身上还穿着甲胄戎服,腰间挂着佩剑。当下先把兵器和头盔取下来交给王忠,然后与众人一起进滋德殿。

金盏克制着情绪,“陛下亲征在外,我们无不牵挂担忧,等听到大许军已在无定河获胜,人心稍安。”

杜氏低头小声道:“大符皇后每天都到三清殿为官家祈福。”

郭绍道:“真是难为了你们,可军国之事,朕不敢大意。”

他又与符二妹说话,不过都说些人前听起来得体的话。这里一大群人,虽都是些后宫的妇人,但郭绍知道她们没一个省事……别看她们此时低眉垂眼很恭顺,可想法是很多的。

郭绍骑马乘车跑了上千里路,此时没什么精神,不过既然遇到了这样的场合,他也只有应付着。

他又额外转头看向李月姬,“朕离京数月,贤妃可还好?”

李月姬惊了一下,抿了抿道:“回陛下,挺好。”

郭绍忽然叹了一口气,“本来已成一家人,朕也不想如此。而今兵戈平息,若是李公归朝来,朕念及亲戚之情,定不计前嫌。”

李月姬听罢神色黯然。

就在这时,郭绍发现杜氏用手悄悄碰了旁边的张氏一下,微微侧目看了一眼,便见张氏神情异样,脸一红低下头去。郭绍也不吭声,佯作不知。

符金盏道:“陛下旅途劳顿,先换了衣服歇着罢。二妹好好照顾陛下。”

“好,好。”郭绍笑道。此时他又看一众嫔妃,如果由得他自己选,不去符金盏那里、也是玉莲……并非二妹不好,二妹对他已如亲人一般,也非不关心皇子,而是他着实累了。在儿子面前,自然要有当爹的样子,又岂能完全放松不顾言行?

……一众人执礼告退散去。杜氏追上张氏,沉声道:“姐姐胆子真不小啊!”

张氏默不作声看着她。

杜氏道:“你没发现大符皇后瞧你两眼了!也不看看在什么地方,又当着皇后的面……”

张氏道:“我什么都没说,什么也没做,怎么了?”

杜氏道:“怎么?对了,你一直瞧着官家,魂儿都出窍了,自然不知道别的光景。”

张氏怔在那里。

杜氏笑道:“你自己也不知?刚才姐姐那眼神儿,哎哟,好像一辈子没见过男人似的,瞎子都看得明白啥意思……”

张氏脸上顿时发烫,又羞又有点担心:“这……那……”

杜氏看了她一眼,又松了一口气,“不过也没甚事,你那外甥还在夏州替朝廷办大事哩。”

张氏红着脸急道:“妹妹真的误会我了,曹彬也是武将,今日我见官家穿着甲胄,便念想起了曹彬。”

她忍不住心道:郭绍穿戎装倒是好看,更显挺拔英武。她早知今上是武将出身,不过还是第一回见他穿甲胄。

杜氏撇了一下嘴:“我还以为我俩姐妹亲密无间,你这样说真是见外。”

张氏一本正经道:“做姐姐的真没骗你……我怎敢想那没脸没皮的事,什么身份呀,能在宫里有个立锥之地就好了。”

杜氏低声道:“什么身份,在大许朝不就是个尚宫么?”

张氏不动声色道:“理是这么个理,但本朝和前朝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官家哪能自找那非议麻烦?”

杜氏听罢叹了一口气:“姐姐说的是。”

张氏不吭声了。二人一起走了一段路便分开,张氏仍住在三清殿。

一进殿宇,便听到木鱼声和摇铃的声音。那本是叫人清净无为的声音,此时张氏却听得十分烦躁,心绪更加不宁。

她在蒲团上发了一会怔,转头便看见木窗前那张没上漆的几案,仿佛看见一个年轻儿郎坐在那里,手里拿着棋子。她微微抬头,又看到那木架,一副场面顿时浮现在面前:一罐香油掉下来,浇了她一身。

张氏想到这里,脸上一阵发烫,心慌得很。

……次日便是金祥殿大宴。现在张氏等人是符皇后的人,今非昔比,有这等欢宴她也会跟着皇后赴宴。

张氏天没亮就起来了。

三清殿是皇宫内的道教清修祈福之地,房屋摆设都古朴素净。但就在这家具都没有颜色的房间里,张氏却从柜子里拿出了非常齐全的胭脂水粉。对着铜镜,仔细地打扮。

油灯下,黯淡的光景,铜镜里的脸却是秀丽中带着一丝妩媚。张氏现在的身份只是个尚宫,衣服不能随便穿,但就算是一般的月白罗裙,她也能穿出韵味来,只需要注意料子的裁剪、用料,细小的点缀。

张氏细心端详着铜镜里的红颜。

这世上,鲜有女子不觉得自己漂亮,谁都想过被人额外地欣赏迷恋……更何况她们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