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16章

十国千娇-第416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一听,确实有道理,反正大家都饿不死,能严重到哪去,难道不是这个理?大伙儿当下便拜道:“陛下英明!”

“今日议政,没别的事散了罢。”郭绍当即挥了一下袍袖。

郭绍离席至书房,便见京娘正等在那里。

京娘走上前来,从一个布口袋里掏出一块金属疙瘩来放在桌案上。郭绍不等京娘开口,便伸手拿起来观摩,很奇怪的一块东西,好像是矿石,但又明显是融过的金属。他一时间愣是没认出来。

“这是银。”京娘道。

“银子?”郭绍有些疑惑,觉得非常不像,因为银子至少是白色的吧,而这块东西灰不拉几。

京娘道:“兵曹司的人从东岛带回来的东西,购自东岛山阴道。甲坊署官吏看过之后,说它是银,不过是粗银。里面有银、铅、铜以及别的东西混融在一起,使其成色不佳。可能是因为东岛山阴道之民尚不能精炼白银,以至如此。”

郭绍听罢恍然,又问:“那个什么山阴道这种矿很多?”

京娘神情微微尴尬:“我也不知道。”

郭绍又沉吟道:“连银都不会炼,肯定开矿技术很差,却能弄出成块的银矿,必定是露天银矿。若我朝再加以深掘,必有收获。”

郭绍把玩着手里这块东西,一时间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了一道白茫茫的光明!

他对日本国有银矿深信不疑。后世资讯发达,他不知哪里就看到国日本国有金山银山;而在此时,古人零星的打探又再度验证了这个信息。所以郭绍觉得可信度更高了。

郭绍道:“你亲自见见那些去过东岛的细作、商人,然后向我禀报。除了贵重矿物的消息,还有东岛的国政、军事、人口、船只等诸事,只要能打探到的都禀上来。”

京娘抱拳道:“是。”

郭绍站起身,在屏风后面来回踱着脚步,双合在一起搓了几下。他顿时心情有点浮躁,被引诱得心心慌慌的……正是穷得叮当响的时候,忽然发现有金山银山;这种感觉就好像一个饿了三天的人,看到了一只香喷喷的鸡腿,怎么也克制不住。

钱、方便运输的现钱!可以解决郭绍非常多的问题!

特别是禁军那帮兄弟,郭绍当然不会听一部分文官的主张,削减待遇。两个原因:一、那帮兄弟被自己鼓动为国为民,带着各种光明崇高的大义九死一生打下江山,郭绍实在忍不下心亏待他们。二、他实行的募兵制、强干弱枝政策,需要朝廷中枢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因为不能给人分封,就要给人别的好处。

哪来的钱?发纸币是万万不行的!历史上宋代的胶纸、明朝的大明宝钞,都用失败的超前灵感,证明了没有专业的金融体系,纸币没法玩。建立信用也是个问题,一开始所有人都不接受一张纸的价值;等投入大量努力建立纸币信用了,以现今的落后制度,破坏起来又轻而易举。反正是一件费力不太好的事。

用贵金属,金银铜来铸币,就能解决一切副作用。它本身就有价值,千百年来本身就让世人接受了它的价值。

郭绍眼睛里仿佛看到了黄灿灿一堆堆的金铜币、白花花的银币从作坊里批量出来,直接运国库内库,财大气粗,以后的方略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想用兵就用兵!

他的情绪渐渐变得激动,虽然面子上还很平静的样子,但在那里走来走去,做一些琐碎的动作,已经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郭绍转身道:“来人,召韩通觐见。”

宦官的声音道:“奴婢遵旨。”

钱财的力量还是很大的,一下子就能直接影响整个大许朝的军事大略。郭绍现在觉得辽国、河西都不是最急迫的对手,就算是超级大国辽国现在也不敢主动惹大许,一来幽州之战刚刚战败,二来平夏之战也威慑到了他们。可以暂时缓缓……而去抢金山银山,却刻不容缓!

郭绍每天都在缺钱,要照他个人的意愿,他肯定想下个月就把“山阴道”占了,先从金银山里挖些出来解燃眉之急。不过只是想想而已,还是需要时间准备的,关键是东岛对现在的中原来说,太远了,东海宽阔、惊涛骇浪,不是打不赢,是够不着。

但郭绍内心里已经有了决定,想办法也要去挖矿。

第七百九十一章爷爷的竹枪

旬月后,南汉人梁邈受前“宰相”卢琼仙书信,挟木兰舟图及木模船至京,立刻得到了郭绍的亲自召见。

诸文官都称知道木兰舟这回事,但文官们对其构造一无所知。郭绍听闻这种船排水量能达到一千五百料,顿时如获至宝。

郭绍又与蛟龙军统帅韩通、客省使李信、南汉人梁邈以及江宁造船坊的官员一起琢磨这艘木模,想弄明白能不能改进放上舷炮。

韩通细看之后道:“臣以为可以放一层炮。此船龙骨横面为锥形(‘V’),应为牢固船体之用,远航禁得起风浪。但船体中部细小,故炮仅能置于甲板之下第一层。”

郭绍从兵曹司那里听说东岛军备较差,当下也不想有太高要求,有一排舷炮足够对付他的海上敌人了。郭绍便下令造船坊借鉴大食船的船帆等结构,把木兰舟改造成主力战舰。

不久高丽使节再度从海路到了大许,郭绍叫礼部侍郎卢多逊接待,因几番与高丽人来往都是卢多逊结交,可能更有经验。

卢多逊见过高丽人后回禀:“高丽国请旨陛下对辽国东北用兵。臣闻高丽国迁人口经营西京(平壤),对渤海国旧地早有觊觎,必为此事而来。使臣请许军占领营州,便准大许国在耽罗郡(济州)建造港口驻军。”

郭绍不悦道:“这是在与朕讨价还价?”

卢多逊沉默片刻,拜道:“恐怕正是如此。”

郭绍翻出根据细作、商人的消息画出的粗糙地图,恐怕有些岛的形状都不对,但大概的距离环境应该差不多。以他的判断,耽罗这个地方比较重要,应该首先占据。

高丽灭耽罗国不久,那地方应该比较荒芜,但是既然曾经是一个国,必定有粮食、淡水、牲畜等补给。蛟龙军从江宁港出发,一则可以在大海上有个中转休整补给的据点,二则在距离日本国较近的地方有个立足点,进退从容、情报更易得。

郭绍只是说道:“暂时不能对辽国开战,财政负担不起……”

他当即又叫卢多逊举荐两个使臣,分别去高丽、东岛。去东岛的使臣一面可以重新建立起中原和东岛的官方来往,一面也能更详细地了解对方的地理人文军备。

郭绍忙活着与各衙门官员见面商议,一直到傍晚。他实际着手策划挖矿之事时,发现这事儿并不容易,似乎是远水,而目前遇到的问题却是尽渴。

这让郭绍心里有些焦躁。他看着放在桌案上的船模良久,渐渐平静下来,那美妙的船体和风帆,仿佛是一件代表希望的祥物。

酉时过后,郭绍才离开金祥殿,乘车去后宫滋德殿。

刚过正殿,便看到了他几岁的儿子郭翃,幼小的身体却拿着一把铲子在那铲土。郭绍顿觉稀奇,走过去问道:“郭翃,你在作甚?”

郭翃抬起头,一脸花黑的土,瞧着郭绍带着稚气地唤了一声道:“父皇!儿在种树,母后说等儿长大,树也长高啦!”

郭绍听罢若有所思,他忽然想起自己在江宁府时也种过一棵树。当初他一时兴起,说它是“帝国之树”,说了一番道理宣扬自己的抱负。

他摸了一下郭翃的脑袋,笑道:“树确实长得慢。天快黑了,明天再来挖罢。”

郭翃似乎还在兴头上,一脸不情愿的样子。

郭绍也没呵斥命令他,当下便一脸笑意道:“翃儿,跟爹来,我给你做更好玩的玩意。”

郭翃一听,果然径直把铲子一扔,拽着郭绍就走。一高一矮两个人从廊芜里向后面的院子里走,周围的宦官宫女都侧目观望。

郭绍叫宦官去拿了一把柴刀过来,在一丛竹林里便亲手砍了一根竹子,在那里忙活起来。郭翃则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瞧着他在做东西。

不一会儿,符二妹听说后也到这院子里来了,她远远就问:“陛下在做什么?”

郭绍头也不回道:“一会就好,简单的玩具,不费多少工夫。”

他先削下一截硬竹筒,一头是开口、一头有竹节;然后再用硬竹削一条发条一样的篾条。

在竹筒上开三孔,第一个孔在尾部较小,篾条强塞进去固定,如铆钉一样的原理。第二个孔在中部,长孔,便于篾条前后活动。第三个孔在长孔底部,篾条一头从长孔放进去,从第三孔伸出一截,如同枪的扳机一般;不过这扳机不是扣动,是往上面顶。

郭绍一炷香工夫就做完了,然后捡了一块石子放进竹筒里,食指一顶,石子就被篾条弹出去,弹了十几步远,发出“啪”地一声。

郭翃见状高兴得蹦蹦跳跳,伸手上来:“我也要玩,我也要玩!”

郭绍便递到他手里,把石子再放进去,说道:“手指放在这里,瞄准,放!”

“啪”地一声,石子打中了树干。郭翃高兴得不行,玩得不亦乐乎,什么种树全忘了。

郭绍看着小孩在院子里找石头乱跑的身影,脸上的笑意渐渐淡去,他恍惚之中,仿佛看到了儿时的自己。这竹枪的做法,是爷爷教给他的……

他转过头时,见符二妹眼睛红红的看着自己。

郭绍疑惑地问道:“怎么了?”

二妹抬头看着小孩的身影道,“叫宦官看着,让翃儿先玩。新鲜的玩意,一时半会他丢不下。”她抿了抿朱唇,“夫君从早忙到晚,累着了……”

郭绍随口道:“我应该做的事。”他又喃喃道,“朕只是想把自己应做之事,做好。”

二人在院子里的一座凉亭里坐下来,一面看孩子玩耍,一面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这事天色渐渐变得黯淡了。

郭绍看着符二妹美丽温柔的脸,忽然觉得此情此景十分惬意。

二妹柔声道:“夫君已经做得很好了,我经常听人称颂夫君是雄主贤君。”

郭绍一笑置之,在自己的朝廷里,难道还有人敢当众说君主是暴君昏君?他沉吟片刻道:“朕平素大部分时间着实花在了公事上……不过,有时候我做梦会做到死掉的兄弟,以及衣衫褴褛的百姓。于是心里实在过不了那个坎安心享乐,很多人为了朕的功业抱负而死,很多人节衣缩食的劳作收成被拿走,朕……不能全为自己而活,无法心安。”

二妹道:“夫君应以国事为重。”

就在这时,便见郭翃一溜烟就朝院子外面跑。符二妹喊道:“翃儿,要用晚膳了,跑哪去?”

郭翃大声道:“去找哥哥,让他看我的竹枪!”

说罢,人已跑出了院子。符二妹顿时站了起来,随即又颦眉坐下,看了郭绍一眼:“兄弟俩合得来本是好事,可这下翃儿拿到贵妃那里炫耀,贵妃心里怕又会觉得陛下偏心了。”

“咦?”郭绍忍不住打量了二妹几眼,笑道,“二妹有时还是有心思的嘛。”

符二妹小声道:“姐妹间相处,我哪能什么都不懂?”

郭绍道:“明晚我去贵妃宫里,也给璋儿做一副。”

他微微叹了一气,用手掌握住二妹的小手。二妹的手没动,脸上却泛出红晕轻声道:“大庭广众的,宫人看见了。”

郭绍笑了一下不以为意。

天色更暗,院子里草木间的蚊虫嗡嗡叫声更是明显,郭绍便与二妹一起进屋去了。夏季渐渐来临,此时宫闱之间的窗户上也装上了纱窗,里面的铜鼎里焚着香驱蚊,比呆外面要好得多。

很快便有两个女子端茶进来,其中一个是玉清。郭绍那晚和玉清睡了,此时便不禁抬头看了她一眼,她的脸上依旧挂着一层纱巾,此时也在偷偷瞧郭绍,二人目光一触,玉清的脸“唰”地变得绯红。

“皇后娘娘请用茶。”另外个宫女把茶盏从木盘子里端出来。

郭绍也伸手去接玉清递的茶杯,心里微微走神,手便放到了玉清的手背上。“叮咚……”那杯盖顿时抖了一下,撞得陶瓷一响。二妹循声转过头来,此时茶杯已经到了郭绍的手里,郭绍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

玉清却背对着二妹,瞪了郭绍一眼。

郭绍心道:我真不是在调戏你,完全是个意外。

不过在不经意间的微微肌肤接触,竟是心里一动,比那夜更亲近的经历更加微妙。

两个女子微微屈膝执礼,便倒退几步,从门口转身走了出去。

二妹欠了一下身子,靠近一些轻声道:“夫君似乎把玉清……让她服了。”

郭绍无奈道:“皆听从皇后之意。”

“我又没吃醋。”符二妹笑道,“不过觉得夫君着实了得,我那天还有点担心,不想玉清那样的人,你也制得服。”

郭绍不置可否,心道:一个长期居于深宫的小娘,很难似的?

他沉吟片刻道:“皇后可下懿旨,停止再选女子进宫。现在宫里这么多宫女宦官,已足够宫廷之用,不必再浪费人口民力。”

他也有点不明白,古代皇帝为啥一定要一次性搞那么多女人在宫廷里,就算骄奢淫逸,绝大多数恐怕连看也看不到一眼。

第七百九十二章千字文

天黑了郭翃才回来,先是听见外面“哐”地一声,宫女赶紧出去一看,回来禀报道:“殿下发石子把瓷瓶打碎了!”

符二妹急忙起身,皱眉道:“这孩子越大越捣蛋,太不省心了,还没小时候乖。”

她走出去就呵斥道:“给我过来!”

郭绍跟出去时,见孩儿正对着符二妹做鬼脸。符二妹一脸生气的样子,可孩儿就是不怕她。她说道:“看你爹不把那玩意给收了!”

郭绍很淡定,哪个小男孩小时候没干过捣蛋的事?但他往那里一站,并未发怒,郭翃竟是有些害怕地看着他。

奇怪了,郭绍没打过他,可这孩子却不知怎地怕自己。

“是你打碎的瓶子?”郭绍指着地上的碎片。

郭翃先把竹枪藏在身后,嘀咕道:“是……”

郭绍不怒反赞:“很好,干错了敢承认。那你现在把碎片扫了,自己干的事自己收拾,打扫完朕便不揍你了。”

皇子竟然干打扫之事,但这是郭绍的意思,宫人也不敢帮忙。郭翃把竹枪藏在衣服里,便乖乖地从宦官手里拿起扫帚,殿室里终于消停了一会儿。

吃了晚饭,郭绍又问儿子学到些什么东西,宫殿里立刻响起了带着稚气的唱诵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郭绍乐了,又问什么意思,这下郭翃一脸茫然。

等宫人们把孩儿弄去睡了,郭绍才在二妹宫里就寝歇息。

……郭绍回京后,虽事儿较多,但作息渐渐恢复了规律。

皇帝也如同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实际太阳还没出来就要到金祥殿。今日不朝,他先看奏章,枢密院一个官员上奏进言,高丽小邦必不敢与大许为敌,可派水军径直占耽罗岛(济州)建立水军港口。

但郭绍马上就腹排了这个建议。他在围棋盘上的博弈没什么水平,在这种博弈上却颇有些心得经验……耽罗岛只是前进的一个据点,若第一步就迈得这么难看,并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此时的高丽王家和明清时代不同,后世朝鲜国李家完全依附中原,此时却更独立,否则王氏也不会有野心扩张。

当下郭绍一点都不想和高丽撕破脸,没任何好处。首先,渤海国旧地并非争夺的地盘,大许此时连辽西地区都没力气占住,哪能去争根基薄弱的辽东?中间隔着辽国地盘,照古代纵横家的策略:远交近攻,对高丽这种不接壤的国家,不能急着结怨。

其次,大许军力虽比高丽强,无奈从江宁港去耽罗、东岛海阔水远,运输不便。要是和高丽争起耽罗,高丽近、大许远,许军不一定能讨着便宜;将来进军东岛,海路侧翼还有威胁。总之不是明智之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