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18章

十国千娇-第418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人便面对面地在屋子里跪坐下来。

“那么……”小野好古沉吟片刻道,“二位贵使此番到我国,便是大许皇帝为册封日本国天皇之事?”

听到“日本国天皇”,赵洪和张寅的脸色都是一变。本来好好的气氛,立刻变了,赵洪正色道:“天无二日,天下只有一个天子,那便是大许皇帝。日本国称帝便罢了,岂能称天皇?”

张寅也不高兴了:“天下法理皆是如此,贵国深受中国(中原)礼法,岂不知?”

小野好古皱眉道:“日本国天皇乃日出之处天子,中原皇帝乃日落之处天子。我国君臣承认大许皇帝为天子,尔等为何不予同等尊敬?”

张寅道:“小野将军能说汉话,通礼法,应知断无两个天子之说。”

小野好古冷冷道:“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日本天皇亘万世而不革,岂需受他人之封号?尔等若持此念,便请回罢!”

说罢起身拂袖而去。

赵洪与张寅面面相觑。赵洪道:“刚才那厮下了逐客令,咱们就这样回去?”

张寅毫不犹豫道:“就算无功而返,此事也断不能退让。况无君臣之义,朝廷正式往来以什么名分?日本国太过狂妄了!我朝对大辽可汗也只称国主,岂能称东岛国主为天皇?若是他们朝见纳贡,在大许称国王,在国内称天皇,一如辽国,事情或许还能商量……像而今这样,日本国主以天皇名分给朝廷递国书,朝廷诸公岂能接受?”

及至下午,又来了一个肥头大耳的人,身体胖得不行,门都进不来,大伙儿只好在院子里说话。他自称藤原朝成,还夸耀了一番自己很能吃,能吃水饭七八盂、吃鱼几十条。他先说了一通小野好古的不是,说那厮是武夫见识不行,冒犯了贵使云云。

这厮虽然长得又丑又胖,但说话就中听多了。还夸赞了大许皇帝征伐幽州、平夏的战绩,表示敬佩。

张寅听起来,大致猜测:日本国内也不是一个态度,政见有分歧。这个藤原朝成虽有酒囊饭袋之嫌(太能吃),至少对许军的战绩有所顾虑。

他当下便问:“小野将军无礼逐客,藤原公又以礼待我,我们究竟应该听谁的,如何回禀日本国的态度?”

藤原朝成一本正经道:“当然听我,贵使只用想想当朝摄关大臣姓氏,便知谁说的话管用!”

张寅听罢竟不能质疑,太有道理了。

张寅又问:“摄关大臣赞同日本国主受我朝皇帝册封?”

“这……”藤原朝成低声道,“你们也知道了,诸事成不成还要看摄关大臣的意思。册封之事恐怕不好办。但我国一向仰慕中原,可以摄关大臣的名义朝见纳贡。”

此话咋听还是很有诚意的,也是解决争执的一个妥协方法。但实际赵洪等人却不能完成使命,他们的使命是试图商量册封日本国主之事,建立君臣关系……这样一来,大许在自己的藩属国办事,名义上和方便上都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为了将来进一步在日本国立足铺好道路。

他们到平安京已经快十天了,基本没多少进展。张寅这才感觉立功艰难,而前来的这个国家看似仰慕中原文化,实则并不是那么恭顺,他也把自己的看法写到了准备上奏的卷宗里。

第七百九十五章行省事略

大许使节在平安京等地逗留一月,返回抵达海州(连云港),下船回京。其中过程曲折,但他们回国时,立刻被大许朝野认为是一次失败的邦交尝试。

日本国国书以摄关大臣的名义书写,答应择吉年月日到大许朝贡;但是他们没有马上派出使节朝贡,这个择日却不知是十年后还是二十年后!加上使节赵洪等人回朝后说起日本国称帝不恭,一时间朝廷诸臣愤怒,李处耘等功臣上书对日本国开战,先以武力威慑,再谈邦交。

不过也有大臣认为蛟龙军海船很少,大船未成,海路遥远,兴师动众不能急成。他们建议,可以民间通商的形式,与地方官结交,再缓图之。

高丽使者听到了大许对日本国不满,大喜,上书进言皇帝先占对马岛,再伐日本国。不知为何,只要中原想征讨日本国,从来都是高丽喜闻乐见的事。

大许文武异常愤怒,这是十分微妙的心态……如果是辽国拒绝称臣叫爹,大伙儿不会有啥反应;但一个他们看不起的弱国小邦不恭敬,就是不能原谅的事!

但郭绍没有表现出任何态度。他先在西殿召见了正副使,亲自听正使赵洪的陈述。

赵洪躬身道:“禀奏陛下,日本国内有人认为全然不必理会我朝,有人敬畏我朝武功国势,表面恭敬却欲在尊卑礼法上敷衍过关,不愿激怒我朝。”

副使张寅也在后面趁机拜道:“微臣附议。日本国君臣如此姿态,应有两个缘由。其一,他们不知我朝是为矿山实利,以为我们只是为了炫耀威势,中原若为虚名远征日本,以千百年的经验看来可能不大。其二,日本国君臣自持海阔路远,朝廷鞭长莫及,有恃无恐,与中原来往与否、孤悬海外与否,他们可以从容度之。”

“咦。”郭绍听到张寅的一番言辞,顿时留意了他,开口第一句话是:“哦!朕想起来了,你在平夏时,帮朕算术过。”

张寅忙道:“微臣鞍前马后乃分内之事。”

赵洪听到这里,面有不悦地悄悄转头看了张寅一眼。

这个细微的动作连郭绍也看在眼里,张寅却不自知,他面带红光一脸激动,迫不及待当着赵洪的面双手捧上一叠卷宗,将东西举在头顶,道:“微臣此番出使日本,沿途见闻感悟诸事,皆记于此册,请陛下过目!”

郭绍轻轻递了个眼色,宦官曹泰上前接过卷宗呈上来。

郭绍随手一翻,见里面以蝇头小楷写满了字,还有图画,洋洋洒洒好几十页之多。他当即说道:“尔等出使,并不虚此行。”

二人忙拜道:“谢陛下不罚之恩。”

他们告退后,郭绍对张寅进献的东西兴趣极大,当即就开始翻阅。

日本国,郭绍当然一点也不陌生,后世打开电视,电视剧比较多……但是,对这个对手了解有多少,郭绍一想竟十分片面。

于是对他来说,这是个熟悉又陌生的对手。郭绍以前最感兴趣的是女优,现在最感兴趣的是银山。

郭绍开始试图了解它,正如他对待所有的敌人。

大致翻了一下,张寅在卷宗中似乎没有写日本军队,大概是没见到的原因。翻开第一页,并非郭绍猜测的“天皇”和重要大臣,却是“神道”。

张寅在开篇写道,佛法在日本国大行其道,寺庙随处可见,但也信神道,大多习俗颇有神道的影子。神道有很多神,一说几十万,一说数百万。

郭绍当即从御案角落的书架上抽出封面写着“东岛行省事略”的册子,提起毛笔翻开先写上神道,然后写没有唯一的至高神。

但很快他的看法微微有些变化,里面有至高神称为“天照太神”,代表太阳,而天皇是天照太神在人间的后代,也没有姓氏。郭绍忽然有点理解日本国王不能公开称臣的原因了,这样似乎会动摇他们的信仰价值体系。

大致看完了张寅对神道的描述,郭绍记录了自己个人的看法理解。

郭绍认为,神道相比佛法局限很大,也不完善,特别缺少哲学普世性的核心内容,揉搓了儒家、道家、传说、历史等诸多内容。所以从宗教角度,郭绍觉得它是比较糟糕的宗教,因为地方性太强,所以狭隘难以像佛法、大食教那样有扩张性。

但郭绍认为佛法是消极处世的本质,神道却不同,那个天照太神,对凝聚其人心有一定作用。

等他看到“勾玉”的图案时,郭绍的这种想法便更强烈了。张寅的描述,这种勾玉在中土古墓也有,应是日本国学去的东西。但到了现在,中原极少见到这种形状的玉,郭绍就没见过;而在神道里,勾玉是天照太神身上的饰物。

标志、象征,这些都是能加深本族认同感的东西,产生独特的文化。

……接着“本家”、“领家”的描述也让郭绍了解了一部分日本国的社会构架。领家和本家都是土地占有者,可以称作地主;领家把自己的土地进奉给本家,以寻求保护。大致是:本家是大地主,领家是中小地主。另外还有皇室、寺庙、公卿的庄田形式。

郭绍觉得日本国才更像封建制,而现在中原王朝在后世称为封建时代,实际是中央集权,根本没有分封了。

不过日本国现在的封建制很微妙,领主们并未实际控制土地,他们很多住在平安京,因庄田的供奉而享受荣华富贵;脱离了实际基层权力的贵族,因此造就了平安京的文化繁荣。

庄田的管理权、保护,是在另一些人手里,庄官和武士首领。

郭绍顿时觉得,日本国若无外在干扰,他们的问题并非“外戚专权、大权旁落”,恰恰是下面那些实际管理地方田园的庄官和武士。军阀割据的土壤已经形成。

……郭绍不知不觉瞧了一上午,等到午时的鼓响时,他才回过神来。

不过这时正读到他煞有兴致的地方,日本国曾经最受推崇的美女歌者的诗歌。郭绍便随口对侍立在一旁的宦官曹泰道:“念给朕听。”

曹泰忙上前拿起卷宗,顺着郭绍指的地方,先清了一下嗓子,便大声念道:“前佛已离去,后佛还未至。生于梦幻中,何者是现实。吾身乃诱惑浮萍之流水,吾身诱惑浮萍,浮萍不来,哀哀欲绝。含露水之细梗胡枝子,只落英散尽,比不过吾身飘零……”

郭绍踱着步子认真听着,便听到“噗嗤”一声,转头一看,只见左攸等人满面通红,憋着笑的样子。

郭绍愕然道:“有何好笑。”

左攸忙拜道:“诗赋不好笑,由中官摇头晃脑读来好笑也。”

郭绍这才转头看曹泰的模样,曹泰一脸无辜地站在那里。

辅臣黄炳廉拱手道:“臣感东岛之诗赋,靡靡之音,哀哀切切,无病呻吟。”

曹泰停顿了一下,站在那里很尴尬,但大臣们在那里说不好听,皇帝却没说。他便继续念了几首,都是咏樱花的,很美很短暂、凋零云云,无一首不哀。

大臣们显然不喜此风格,大加贬斥。

但郭绍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只是文化审美不同。说清楚为何,或许是多山林多雨地理气候原因,反正他感觉东岛以悲为美。

郭绍摩挲了一下额头,不管许多了,准备先吃饱了午饭再说。便指着桌案上的卷宗道,“吩咐抄录三份,枢密院、政事堂、内阁各留一份。”

曹泰忙道:“奴婢遵旨。”

朝廷里一些文武认为法礼这等事不能妥协,开口就主张攻伐惩戒,反正这么说是尊皇没什么错。但郭绍和王朴等决策制定者不能轻率,他们会了解推论,再制定方略。

皇帝离开书房,几个辅臣也去膳房吃饭,大部分京官都是在公家衙署里吃,中午不回家。有人随口提起皇帝对东岛的态度时,卢多逊只轻轻说道:“御案上有本册子,我送奏章时无意中看到,名‘东岛行省事略’。”

别的三个人听罢顿时一脸恍然,便不再说这事。

左攸一脸揶揄地看着卢多逊道:“那和歌让宦官唱来着实不好听。”

卢多逊不明其意,疑惑道:“要请歌妓来唱?”

左攸一脸笑意,摇头道:“卢侍郎若再弄个东岛女子来,岂不甚好?”

昝居润等人顿时侧目,明白左攸是调侃卢多逊出使党项时,弄出李贤妃联姻的事。

卢多逊听罢脸上涨红,干那种事有献媚之嫌,毕竟不太光彩。他强辩道:“若对国家有利,又何必拘泥小节?”

他与另外三个辅臣一道去吃饭,一边走一边岔开话题道:“日本国便是以摄关大臣的名义朝贡,也算官方来往有了名分。偏偏他们只是说说罢了,不知何时来朝贡。朝廷总不能马上又派使节去催促罢?”

几个人点头附和,“不能再派人去了,礼仪道理上说不过去。”

第七百九十六章交易

东岛之事看来比较棘手,郭绍非常缺钱,这时他想起了一个人:陈佳丽。她虽一介女子,却号称富可敌国,到处开商铺并非主要的生财之道,在蜀地获得盐业贩运权才是最赚钱的地方。

不过这也是她应得的回报。当初郭绍还未掌权,处于危险境地时,她的帮助无疑是雪中送炭。郭绍对有恩的人都厚道,在他的心里,恩报不仅是道德,也是一种公平诚信的规则。这次郭绍也不想让她吃亏,只是想再做一笔交易。

但是陈佳丽并非皇室和朝廷的人,在前殿直接召见太招眼。于是郭绍当晚便留宿在周宪宫里,便授意她安排她的表姐(陈佳丽)见面。

周宪派了个宦官去传信,那宦官回来说,沈夫人的排场比皇妃还大,他虽是个宦官、怎么也是宫里的人,过去却连人都见到,只得到奴仆传出来的回信,明日进宫拜访。

周宪嘴上说表姐就是那德行,只要愿意来就行了。心里却只犯嘀咕。

次日陈佳丽果然乘坐华丽马车来到西华门,拿着内侍省的书信进宫。她穿了一身浅色襦裙、青红披帛,头上还以帷帽遮掩,不过转身之间,那耳朵上宝石耳环分外闪亮刺眼。

在宦官的带引下,陈佳丽来到了周宪宫中,这才取下帷帽,头上饰物并不多,却在素雅中尽显贵气。她的头发挽在头顶,已嫁夫人的打扮,虽没名位,但那样子却胜过贵妇……果然有钱就大不相同。

“许久不见表姐,你也没说来看看我,还要我派宫人去请你。”周宪口气有些埋怨,却亲热地说。

陈佳丽拿出一只小盒子,笑道,“皇宫大内,我一介民妇,岂是想来就来的?不是给妹妹写过信么?”

她把盒子轻轻放在茶几上。不料周宪连瞄都不瞄一眼,根本视若无睹,好像对俗物一点兴趣都没有样子,虽然可能非常贵重。

陈佳丽笑道:“一点小玩意,妹妹不要嫌弃才好。”

周宪轻轻道:“表姐何必那么客气,还带礼物,我都不知道回赠你什么才好。”

陈佳丽心道在男人面前装清高便罢了,在我面前做这模样有何意思?但她也不得不承认周娥皇的姿色,陈佳丽自觉也是美人,无奈看到周宪就……这人也奇怪,都长了同样的眼睛鼻子,但长在周宪脸上的感觉就完全不同。

容颜白净秀丽,身段修长,偏偏还有种说不出的圆润之感,仿若天人,别说男人,就连陈佳丽看着都觉得非常美。

陈佳丽每次在周宪面前,都矫情不起来了……陈佳丽觉得女子的美貌是比出来的,假如好几个妇人在一起,最漂亮的那个受到的对待肯定不同,像太阳的光一定会压住星星的光一样。

周宪的清高,让陈佳丽情绪复杂地脱口道:“妹妹长得如此可人,可得今上宠爱,就没给你封个夫人?”

周宪的目光顿时微微一变,声音却依旧柔软温和:“昨夜陛下下值后就在我宫里。”

“哦……”陈佳丽点点头。

周宪又柔声道:“倒是表姐,门前容易生是非,可得留意别人说三道四。”

陈佳丽顿时脸上火辣辣的,像被扇了一耳光似的,周宪也太过分了!不过之前她和六公子到东京避难之事,周宪可能还觉得陈佳丽对不起她,所以并不太客气。

陈佳丽一生气,很想用“红杏”来讽刺她。但想起之前自己对她使的手段确实不太光彩,一下子就底气不足,又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当下只好把气吞了。

她当下依旧含着笑回敬道:“我虽守寡,可养着儿子的。”又轻轻道,“表妹莫生气,我没别的意思,咱们可是亲戚,变不了的,姐姐是真心愿你能地位尊崇,让你误解意思了?”

这句软话似乎让周宪有点糊涂了,她的美目在陈佳丽脸上轻轻扫过,眼神大不一样。陈佳丽心里的气也忽然消了不少,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