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25章

十国千娇-第425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昝居润也收起笑容,正色回礼:“而今行伍,上下同心同德,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张建奎听罢,沉声道:“昝侍郎尽管放心,张监军(张寅)虽已殉国,但我等必能尽分内之责!大许将士,从未在外寇面前屈膝求生,末将必将血战到底,以报皇恩!”

昝居润松了一口气,又好言道:“只要等我朝大船建成,朝廷援军就会到来。咱们并非死路一条。”

一行人已检查了仓库,火药弹药是此前几个月优先海运的军需,储备充足;又劫掠了两个郡司、几个庄院,许军人马少,军粮已比较充足。

土堡至今差不多建成,不过拓深三瓶川河床,连通大海的工程依旧未能完成。高崎被杀后,这个工程因为太缺人力,基本已被军府分司官吏和武将放弃。

堡垒建在一处低矮山丘上,地基坚实。北距海岸三里余地;西距三瓶川河岸不足一里,东边大片是山林……据称那些含银的矿石就是从那片山林的后面山里挖出来的。

整体是“六花堡”模样,几乎就是无定堡的缩小版。城墙全是泥土混黏土、石灰夯筑,又低矮,没有条件包砖,所以看上去就是个形状怪异又简陋的土寨子。

墙修得不高,但六角和相连的弧形结合城墙都是非常厚实的实心土墙,十分坚固!六角上部署有铜炮共四十余门;皆挖有炮阵工事,工事半埋在土里,上面以木梁毡布掩盖。

城墙下方没有设工事阵地,城防步卒部署的地方在城墙半腰;半腰挖有藏兵洞,修有近人高的女墙,仿佛栏杆一样的格局,上面还有从藏兵洞门口延伸出来的毡布遮挡。

城内的地方并不宽敞,全是低矮坚实的土房子。其中有指挥衙署大堂、兵营、仓库、马厩,除此之外便没有更多的场地了。

房屋修得很粗糙简陋,但大伙儿主要图个实用。土墙房屋的屋顶是木梁和毡顶,然后糊上厚厚的一层稀泥防火,每日都要浇水让稀泥保持湿度。

石见堡全部人数共五百余人,包括将士、官吏、郎中等身份的人。

张建奎和昝居润等人又检查了水井、排水渠等设施。

张建奎第一次独自负责这样的军事驻扎,有时候他感到很头疼,因为从工事构造到诸部防务,比起通常统率一个指挥的人马行军布阵复杂多了;还有各式各样的卷宗。

幸好有昝居润等文官在,这些案牍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小事。

昝居润一开始来这里和张建奎没啥话说,文官武将实在很难相处。但或是昝居润无意中逃得一命,在一起的时间也长了,倒与张建奎很处得来。

昝居润巡视了一圈,用开玩笑的口气道:“张指挥能统领石见堡,才能足以统帅一个军的兵力了。”

张建奎忙摇头道:“不敢,不敢当。”

昝居润笑道:“若是张指挥在东岛的差事干得好,统帅一军并非不可能。”

第八百零八章遥远的海面

东京禁军驻地,郭绍带着两个皇子,与一群文武正在营署大堂里。皇帝随便指了一个士卒,询问军职、最近三个月领饷几何,钱财实物的数量都问得十分详细。

郭绍听罢心里琢磨了一下,微微点头。他对禁军一个士卒应该得到多少利益,心里有数。通过一个普通士卒的情况,他就能判断禁军内部的管理。

这时郭绍又当众说道:“东岛局面恶化,朝廷已有两个对策。其一,朕已经常催促江宁船坞日夜赶造军舰,准备以大许正规军增援石见堡的将士兄弟。其二,礼部、客省使已与高丽国使节商议,争取高丽水军能尽早对石见堡张建奎部增援。”

一个武将当即拜道:“陛下亲力为一指挥人马操劳忧心,臣等有愧。”

立刻有内阁辅臣轻轻说道:“工部昝侍郎也在东岛……”

郭绍听罢朗声道:“禁军将士为朕而战!别说是数百人之众,便是有一人深陷敌国,但凡有办法,朕也会用心尽力增援营救。

若是自家人也坐视不顾、见死不救,往后我大许勇士谁还能安心上阵?”

众将士听罢大为动容,纷纷拜道:“末将等为陛下效命,实乃殊荣!”

郭绍并非说的面子话,他着实每天都在亲自询问东面诸事进展。

回到皇宫后,卢多逊觐见,说道:“高丽使节并未拒绝派军,却一直与朝廷讨价还价。高丽人的意思,是大许要承认并出兵帮助他们获得渤海国旧地,高丽军便与许军结为联盟,出兵东岛。”

郭绍问道:“怎么出兵帮他们?”

卢多逊道:“正在谈。”

郭绍皱眉道:“高丽人打得好算盘,辽国最难对付,咱们出兵远征要费多少钱,现在从东岛什么好处都没捞到,拿什么来帮他们?何况东岛局面恶化,这战争难以避免……”

卢多逊躬身道:“臣以为,高丽人与日本人一向不和,喜见我朝对日本国开战。不过,高丽人想要的是辽东广袤土地,一时并不图日本国;更何况他们明白打下日本国,也是咱们大许的好处。故趁机与大许讨价还价。”

郭绍道:“继续找他们商议,便是高丽人不愿出兵,如果能调动船只,帮我朝运物资去东岛增援,也可以适当妥协互利。”

卢多逊拜道:“遵旨。”

郭绍又道:“日本国先杀我官吏,又袭击我军舰杀我禁军将士,全然没有把大许朝廷放在眼里,恶劣之极。此事决不能退让!传旨遣日使节,通知平安京朝廷对此事作出解释、承担责任,否则大许朝廷便将平安京夷为平地!”

卢多逊听罢神色一凛。

郭绍完全不想与日本国妥协,而观之日本国也与以前的南唐、蜀等国也不相同,也没有妥协服软的意思……谈不拢只有战争解决。他观史书,古今战争大致都是这么发生的;而且不让对方看到无法承受的代价,也很难谈拢,古代政治家就说过“以地事秦”的后果,得寸进尺、利益最大化似乎是强人们的本能。什么道义,是有制约、权衡利弊才讲的东西。

在没有核武的时代,如果没有武力为基础,想要保存帝王的脸面,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要是打不过却说别族野蛮不讲道理,十分荒诞可笑。

……

东岛石见堡,张建奎站在城头,向西眺望着远处的海面,久久沉默。

旁边传来一个声音:“张指挥,末将看援军恐怕一时半会来不了。”

此时此刻,张建奎心里确实有点不安稳的感觉。

他循声转头一看,原来是十将俞良。张建奎认识这里的所有武将,而对俞良的印象也更深……因为此人在整个指挥数百汉子里,也算长得最俊朗的人。

张建奎呼出一口气,故作轻松地问俞良:“那个日本国小娘,送了你什么定情之物?”

俞良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张建奎笑道:“别急,禁军军法里没有禁止将士嫖宿一条。”

俞良汗颜道:“末将也算不得嫖宿,那娘们不是窑姐。”

张建奎哈哈大笑:“本将可听说那娘们在接客。”

俞良见其表情,松了一口气闲扯道:“张将军有所不知,她们的习俗与中原不同,没咱们那般看重贞洁。那天她怎么说来着,许多武士家穷,讨不到媳妇,或只能讨丑陋的小娘为妻,养不起漂亮的小娘;可长得好的小娘不甘心过苦日子,同时与许多武士来往,接受他们的馈赠并无不妥。武士们也不必独自承担娇娘的花费,因此要求女子贞洁毫无益处。”

张建奎笑道:“他娘的,一介妇人还能说出一番自圆其说的歪理来。”

俞良也陪笑了一阵。

刚说到那娘们,便见美子向城墙这边走来了。张建奎站在那里不动声色地瞧着,一旁的俞良也没吭声。

不多时,便有士卒上前禀报:“张将军,营里那娘们求见。”

“让她上来。”张建奎站在墙头道。

美子便从斜坡土阶上爬上城墙,款款屈膝道:“妾身拜见张将军。”

“罢了。”张建奎转头看了一眼俞良。

美子沉吟片刻,便道:“妾身今日有事相求……想张将军准妾身离开这里。”

张建奎一听不禁问道:“美子小娘嫌将士们没钱?”

美子一听脸上顿时尴尬,低头道:“实不相瞒,妾身觉得这地方越来越危险了。”

张建奎不动声色道:“何出此言?”

美子道:“日本国兵马会进攻这个小城寨吧……何况几百男子挤在一起,就妾身一个女子,万一、万一出点事,妾身哪里受得了?张将军看在美子帮你们办过事的份上,放妾身走吧!”

张建奎寻思这娘们不太像奸细,毕竟原是高崎家的人,便宽容地挥了挥手:“你并非囚犯,要走便走。”

俞良忍不住问:“美子要去何处?”

美子柔声道:“先在大森找个熟人,或许留在大森,或去迩摩郡城里。”

俞良道:“美子有容身之处?”

美子低声道:“俞将军且放心,我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说罢向张建奎等人拜别。

过了一会儿,俞良也向张建奎告辞。张建奎猜测这厮会去送那小娘,不过没有管他。

周围的山林十分宁静,鲜见人迹。但此时张建奎从各种迹象中已嗅到了硝烟的气息,连一个小娘都很确定发生厮杀的危险了……

他独自在城墙上站了良久,周围安静非常。附近只有许军当值的士卒站在那里,虽然外面有斥候,但土堡内的将士都比平常更认真了。那站哨的几个士卒瞪着眼睛,仿佛没动,但目光一直在移动,静静地观察着东边远处山林的动静。

张建奎留意士卒们值守用心,放心走下城墙,来到指挥衙署内,见昝居润正在那里奋笔疾书。

“咱们的兵力太少,只能收缩至堡垒内,放弃外围。”张建奎开口道。

昝居润抬头道:“张指挥继续说,本官马上写完了。”

张建奎便在一条粗糙的木凳上坐下来,说道:“守城得防备敌军日夜轮番进攻,因此末将以为在兵力部署上得再修改。”

“哼。”昝居润发出一个声音,表示在听,手下的笔依旧未停。张建奎也不知道他在写什么玩意。

张建奎道:“除去文官书吏,全堡将士共五百一十六人。末将有两个想法,其一,若遇敌日夜合攻,便把这些兵力分作三班,每班约一百七十人;战时两班当值,守军三百四十人,轮换当值;剩下一班歇息预备,若防守危险时,则紧急上城增援。

其二,日本军或许不能六面一起围攻,因此我守军在布防时应保持机动,预先准备调动规矩章法。”

昝居润虽然埋着头,这时却抬头赞道:“张指挥此法甚妙,颇有长进,本官就说你不止指挥之才。”

张建奎趁机道:“在昝侍郎帐下,颇得栽培,末将着实有所长进。”

昝居润听罢意味深长地道:“本官可管不了禁军,也不甚通兵法战阵之术。”

张建奎沉默了一会儿,见这里没有别人,便又道:“上回咱们抓的那个小娘,怕兵祸危险,已经求着离开了,看来这场仗是铁板钉钉的事儿。”

昝居润愕然道:“张指挥是沙场老将,还怕打仗?来了干就是!”

张建奎忙道:“战阵冲杀末将轻车熟路……不过实不相瞒,末将自入行伍以来,还是第一回独当一面,这才发现职责很大,不仅靠勇猛便能行。”

昝居润把毛笔放在砚台上,拍了拍面前大汉的肩膀:“张指挥已经办得很好,没辜负陛下委以重任。”

张建奎一听到陛下,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紧张的原因,因为驻守这个堡垒是皇帝亲自下令。他正色抱拳对着西边道:“不敢有负皇恩!”

昝居润点点头:“今上这样的君主,并不多见,正是你我建功立业之机。张指挥不必太过担心。”

第八百零九章旗开得胜

山间几条土路汇成一处,那里矗立着一道牌坊。披甲执锐骑马的武士们奔过牌坊,大批轻足成群结队跑步跟随其后。土路上尘土成片,阵仗不小。一员武将中气十足地长啸一声,众军随之齐声呐喊:“嚯!”呐喊在山林间回响,回音许久不歇。

杨衮观之,觉得自己未亲眼见识之前,有点偏见,轻视日本军了。单从战斗士气,杨衮认为日本人比高丽人更有血勇之气!

每条路上都陆续有人马前来汇拢,一员武将策马上前,先下马再鞠躬朗声道:“末将筱冢秀拜见小野君!”

小野好古骑在马上神情肃然,上身前倾:“尔等当勇猛向前,勿令天皇陛下蒙羞!”

筱冢慷慨道:“朝廷总算敢于向许军贼寇开战了,吾等当奋力保国!”

小野好古微微点头。

杨衮呆在小野好古身边,身为外邦人,什么也不说,只是仔细观察日军的阵容。

日本国士卒身材比较矮小,除武士有比较正规的盔甲外,轻足装备简陋,但他们戴着一样的凉帽,衣甲也大同小异,看起来军容整齐,比夏州党项人的装备也高了一些。最让杨衮感兴趣的是日本长弓手,战阵之上远程兵器十分重要,他们大量装备长弓让杨衮对他们的战力又高估了不少。

小野好古主动攀谈道:“孙子兵法言,十则围之。此番我部调动兵马将超过五千人马!以必胜之势,全力围攻许军堡垒!”

杨衮道:“预祝小野君旗开得胜。”

……日军避开东边山林,沿海岸较平坦的地方趋近石见堡。

许军斥候早早发现了大股敌军活动,东边山上的多处狼烟已经寥寥升起。石见堡内鼓号齐鸣,全军进入备战状态。土堡六角上绣着虎形的军旗陆续升起,给这灰乎乎的土堡增色不少。

此地最高武将张建奎和工部侍郎昝居润临阵再度巡视各处防务。

大许朝最精良的军械装备,在这里几乎全都有!土堡配备最先进的铜制野战炮四十余门,每瓣实心凸出墙上,都有七到八门火炮,重达千斤的火炮,在掩体工事里露出狰狞的金属光泽。

城墙半腰上的步军工事里,女墙后的步军士卒大部分是虎贲军精兵,披戴造甲坊的制式板皮甲、板锁甲。他们配备全套许军兵器,主要武器是最新制造的火绳枪,另有樱枪、障刀、梭枪、弓箭、硬弩。

大许朝南征北战无数次,由此不断装备军队的武器,都配备到了这座土堡守军里。

土堡外围有三道深沟,已经被水淹了(防止被敌军利用为掩体),远远看去,仿佛三条玉带一样环绕在土堡周围,在阳光下闪动这粼粼波光。

最后几个斥候从策马从吊桥奔进堡内,吊桥缓缓升起。而这时,北面烟雾沉沉,人马隐约可见,该来的总算来了!

张建奎等人来到了北墙上,拿手掌遮着阳光,仔细地瞧着远处的动静。

两边六花角上的火炮装填完毕,严阵以待。墙内的士卒也把火绳枪早早准备好了,大伙儿都在观望远处的景象。

日军在一里地外就停了下来,诸部陆续向两侧展开,对土堡北面形成一个弧形圈子。

“咦?”张建奎感觉有点意外。

他便对昝居润道:“通常对阵,会靠近数百步内列阵,甚至有近百步的要靠弓箭射住阵脚。这日军从未与我交战,怎生知道火炮射程?”

昝居润猜测道:“或是辽人与日本国勾结了。”

二人正有诧异,不料就见日军大部缓缓靠近过来……张建奎笑道:“看来是咱们多虑了。”

大股人马越来越近,大部分是步兵,已进入许军火炮射程之内。但土堡上毫无动静,张建奎还在观望。

不多时,见一骑出阵,向土堡北墙飞奔而来。

那人披坚执锐,骑着矮小战马,手里提着一把长兵器,在最外侧一条壕沟外站定,离墙只有几十步之遥!

“叽里哇啦……”那厮上前就开始嚷嚷起来。

张建奎皱眉喊道:“懂鸟语的人哩?”

不一会儿,一个书吏跑了过来,急忙道:“他大概是说自己叫谁谁谁,乃朝廷参议小野好古手下大将,奉天皇陛下之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