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33章

十国千娇-第433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将俞良循声望去,竟然在这里遇到了熟人:美子。他顿时也是一喜,经过了那段艰苦的九死一生日子,在这异国他乡遇到任何一个活的熟人,都感觉更加亲切!

俞良忙走了过去,抱拳道:“美子,别来无恙?”

美子个子比较矮,看俞良要仰着头,当下又左右看了看,说道:“进来说话,被人瞧见了不好。”

俞良也没多想,径直就走进去。美子急忙把门关上了。

俞良寒暄道:“这边打了几个月仗,美子过得怎样?”

美子端着一只粗碗过来,用不太流畅的汉话道:“总算是结束了……我们这等草民,一点也不愿意看到两国交战,早点言和的好。之前那些来打仗的武士,到处劫掠,又有一些骗子浑水摸鱼。”

俞良听罢心道:那些武士与我们是敌人,可不管怎样,却也是为了日本国流血作战。

但俞良读诗书明交际,显然不会在一个日本国女子面前说这等话,平白让人尴尬。

美子又道:“我为了自保,已经出嫁了,这房子就是夫君家……他是一个武士。”

“哦!”俞良听完屁股往上一抬,有种坐不住的感觉,这他娘的要是被那武士撞破,还不干起来?孤男寡女和他妻子呆在一个屋里,还关着门!

不过他马上又沉住气了,因为想起自己人刚刚战胜,这片土地已经属于许军管辖!

俞良抱拳道:“恭喜美子大喜。”

美子却撇了一下嘴,“没甚恭喜的。”

“你不满意?”俞良不禁问道。

美子低声道:“看到现在这个夫君,我忍不住会想起张寅恩公……汉儿知书达理,身材高大,又勤快努力、爱干净,对人很有诚信,一颗赤子之心,忠孝仁义信全有;性情温和,可在危急时却分外勇敢,张先生临死还让我先走。可现在这些男人,邋遢粗鲁,什么信义忠勇全挂嘴边,盗贼横行,遇事欺软怕硬,只知欺负良善毫无担当。”

她越说越伤心,还撩起袖子给俞良看伤,后来忍不住说道,“我一介小女子顾不上国家大义,只愿周围的人能好一点。难道日本国人生来就是这样?”

俞良答不上来,唯有好言不痛不痒地宽慰几句,因为他没法说,毕竟美子也是日本国人,她可以骂,俞良作为她的好友要是连东岛人一起骂,就有点侮辱人了。

他完全不关心日本国人如何,在这地方,他只对美子还有点兴趣。当下便随口安慰道:“两国虽曾有芥蒂,不过想来东岛人亦能自强罢。”

俞良虽在石见堡被围攻丢了半条命,但并不仇恨日本国人……他和兄弟们不远千里跑来占别人的土地,虽然受了不少罪,但似乎也无理由恨起来。

但俞良心里忽然有点看不起美子了,妇人便是头发长见识短。这石见国守着一座银山,本可以富庶无比,现在被许军强占了,何必那么感激许国人?

殊不知,许军将士干净体面的衣甲、壮实的身体,都是朝廷花大量军费养起来的。大许皇帝想方设法来抢钱,不也是为了本国利益,否则哪来这一切?

俞良想到这里没头没脑地随口道,“诸将士甘为圣人而死,皆因今上以诚心为国家谋。”

俩人坐在一张破木桌前,短暂的冷场,一起从破旧的窗户望出去,外面是尘土飞扬凹凸不平的脏乱街道。唯有明媚的阳光,为这里增添了几分颜色。

美子喃喃道:“我听商人说,许国东京到处都是亭台楼阁,街巷上铺着平整的地砖,到处都干净整洁,人人都穿戴体面、有礼有节……”

俞良笑道:“乍看着实比大森好多了,不过每个地方都有穷困饥寒之人,不过所有人都过好日子。”

美子忽然道:“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去许国学歌舞。”

俞良道:“你没见过大许歌舞,怎么知道好坏?”

美子看了一眼俞良身上穿戴的锻造精良细密的衣甲,微笑道:“只要是许国的东西,想来一定是好的。”

俞良大笑道:“大梁的月亮也比东岛圆,哈哈!”

他随口应付几句,兴趣不大地想找借口离开,便道:“若是你夫君忽然回家撞见,怕有误会。在下先行告辞了。”

不料美子道:“他随庄官去国司了,一月两月不见得能回来。”

“哦?”俞良忽然想起了张大在石见堡说的话,说什么不该放日本国小娘之类的。当下便不动声色道,“美子,在下给你引见一个好友何如?”

美子微笑着点点头。

俞良大喜,当下便从后门溜出去,追上运粮的人马。将士们见他回来,“嘿嘿”揶揄地笑起来,俞良不管他们,径直喊道:“步卒张大!”

“小的在!”魁梧的一个大汉走了过来,执军礼道。

俞良小声道:“听上头说石见堡要换防,咱们要回东京了,老子本来是想回去再兑现承诺,不过眼下有不要钱的,今后别怪老子有好事不想着兄弟。”

张大听罢似乎明白啥意思了,顿时涨红了脸。

“走!杵着干甚?”俞良喝道,“过了今天没机会出堡垒工事了。”

第八百二十三章忧伤飘荡的雪

破旧的院落中,三十余岁的庄稼汉张大闷头胡天黑地。以前无数个独睡的夜晚,他无数地想过这事儿的滋味,真正尝到时却有点不一样,反正很激动,浑身的血液都已沸腾,却不知道为何激动,也记不得过程便结束了。

美子笑吟吟地起来,给他烧水沐浴。张大泡在水桶里,从门缝里见她正在捏饭团,这时才想起,真的是饿了。

等美子将饭团烫热,走到桌案前,跪着将木盘放在桌子上。

张大何曾被人这般侍候过?他心里非常高兴,无奈嘴笨愣是不知说什么好,只好抓起饭团便狼吞虎咽,也没尝出啥味道,似乎有点酸咸的作料。

这时美子开口道:“大郎,美子的款待还算周到么?”

张大急忙使劲点头。

美子便小心翼翼地轻声道:“你把我带回大许东京,我天天这么服侍你……”

张大伸着脖子把一大口饭咽下去,说道:“俺回去问问,就是能否带人。”

“你同意了?”美子喜道。

张大闷头道:“得先问问准不准。”

美子道:“大郎别忘了我,我等你。若是准许,大郎便来接我。”

张大在美子依依不舍的相送下,天黑才回到土堡营房。他急着就去找俞良……士卒一般找十将,毕竟在都头和指挥使面前都不方便说话。

张大目不识丁,说话也简单,几句话就把事儿直说了。

俞良听罢瞪眼道:“你把她带回去怎么弄,做媳妇?”

张大点点头。

俞良骂道:“你这厮没出息!那美子和窑姐一样的妇人,现在还嫁人了,你就娶这样的妇人为正妻?”

张大却道:“俺在大许不过是个破落户,年纪又大,能娶到女人就成。”

俞良摇头道:“以前你是破落户,现在是大许卫军士卒,何况一回朝的赏赐必不会少,还是破落户?”

张大立刻问道:“能有多少赏赐?”

俞良想了想说道:“照禁军以往灭国之战的报酬,像咱们这种在要害之地立功的人马,普通士卒至少不低于百贯之赏。”

“百贯?!”张大的眼睛都瞪直了。

俞良笑道:“我这是往少了说,怕夸口大了,万一没那么多你们问老子补足!”

他见张大还在发愣,便不动声色道:“恐怕你也知道行情,买一个黄花闺女也就八九贯。”

张大道:“我不嫌美子。”

俞良又劝道:“当你是兄弟,我得告诉你实话。那日本小娘可不是看上了你,她只是仰慕大许国而已,欲借你之帮助去往大许地盘……她以前是下职司高崎养的小妾,并非安分之人,肯定不会织布、持家。”

这下张大立刻就开始犹豫了,大约是俞良所言不会持家,脱口便道:“那除了生娃,还有啥用?”

俞良也道:“我也想问你这事儿。何况回国水路遥远,军中有军法,上头准你一个士卒私带妇人?”

俩人面面相觑,都不吭声了。

东岛指挥张建奎部在大森又驻扎了两个月,直到韩通水师主力要回国时,才让他们换防,用船运回大许休整。

两个月时间不短了,俞良等人再也没提起那日本国小娘。

东岛指挥登船时已到冬季,大雪纷飞。大森城寨的一座小院里,美子伸出双手捧在小嘴前,一面望着街上的积雪,一面往手心里吹了口白汽。

她猜测那个军士不会再来,只是很多日子的等待变成了习惯,每天都要来看看那条路。天气很冷,街道上几无人烟,唯有飞扬的雪花,飘飘荡荡徒增忧伤。

……韩通部班师人马,海路陆路跋涉,回到东京时已是次年(始兴三年)正月底。

众军方至安远门,忽然一声鼓响,大许都城上的钟鼓齐鸣,接着奏响了浩大的破阵乐。将士们颇感意外,便见一群文武在枢密使王朴的带引下,以隆重的排场出城迎接。

一个文官上前大声宣读圣旨,盛赞韩通与诸将士为大许英豪,击败了与天子敌对的贼寇。为天子定鼎东岛,扬国威于海外,宣王道于番邦,名君臣大义宇宙规矩,功在社稷、利在亿兆子民……

当着文武百官无数百姓,极大的荣光加在韩通头上,他的脸色涨红,连几个国公都露出了极度羡慕的目光。

正月的积雪还没化完,天气依旧寒冷,但从望春门到马行街上,简直是人山人海,人们不顾寒意出来围观凯旋的将士和浩大的礼仪排场。有司官吏沿路大声叫嚷着在东岛大获全胜的功绩,东京热闹非凡。

及至宣德门外时,忽然有人叫喊:“官家在城上!”

一时间军民哗然,接连的强盛国势、明显感受到的日渐太平富庶,让大许皇帝郭绍的威望无以复加,御街上热情的万岁呐喊便可见一斑。

站在城楼上的郭绍穿着毛皮大衣……在幽州时宦官置办的那件旧大衣,主要是廉价的羊皮,不过郭绍显然不再需要昂贵的装饰,他穿常服时身上难以找到一件很值钱的东西。

这时宦官大声道:“官家言,朕日夜盼望东岛指挥诸将士回朝,朕有此铁骨忠肝之壮士,国家幸甚,百姓幸甚!”

当着无数官军和百姓,郭绍亲口只提东岛指挥,无形中给予了这部人最高的嘉奖。

郭绍就露了一面,宦官又喊道:“圣旨,宣靖国公韩通觐见!”

郭绍一从女墙离开,宦官急忙拿着黄伞遮在他的头顶,哪怕天上没有下雪。他用右手握着拳头,压在嘴边,忍着小声咳了一下。宦官王忠急忙道:“官家快进城楼,外面风大,可别染上风寒!”

“朕甚么风浪没见过,不会如此弱不禁风。”郭绍笑道。

王忠道:“奴婢还得叫御医署的人给官家瞧瞧。”

郭绍不动声色地说道:“让陆娘子来瞧。”

这时韩通已进宣德门,在城楼下便主动解剑,从石阶上昂首走上来。城楼上还有魏仁浦等一众文武,大伙儿的目光全在韩通身上,魏仁浦大声道:“大许的英雄回来了!”

文官们也纷纷拱手敬佩地作揖。

韩通听得叫一个受用,他的动作有力而僵硬,完全掩饰不住那一份激动。走上城楼就叩拜大喊:“臣韩通奉旨东征,幸得不辱使命,吾皇万寿无疆!”

“平身。”郭绍道。

韩通从地上爬起来,有点迫不及待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块白色金属,双手捧到头顶:“臣有此物进献陛下!”

众官纷纷侧目,一眼就猜出来了,那是白银!

这才是重点,韩通从东岛回来得到如此殊荣,不仅仅是征服东岛的国威和脸面,最要紧的是白银!而这些白银,在场的重臣直接有份,武将的丰厚俸禄能够长久,也与之有莫大关系……

王忠赶紧拿好沉甸甸的一块金属,双手交到郭绍的手上。郭绍也饶有兴致地拿在手里试了试,又细看片刻:“已经炼纯了?”

韩通道:“回陛下,在石见堡内临时修建个炉子就炼纯了。冶炼白银对大许工匠很容易,银中所混贱物,最多者为铅,以吹灰法炼之则成。”

“甚好,甚好。”郭绍回应了一句。不过心里却琢磨,这银矿从山里挖出来,若是在遥远的东岛提炼,然后周折转运……这过程得“损耗”多少?

建立一些规矩和监督的想法在郭绍心里有了影子。他甚至觉得有了另一番布局的机会……对内监督的情报组织。

后世某朝厂卫的名声很坏,但郭绍坐了几年皇帝,越来越觉得对内监督对巩固统治的好处;只是一时间难以着手……监督自己人,文武都不会痛快。这和枢密院兵曹司不同,兵曹司也是奸细组织,但只对外、且掌握在官僚手里,所以没人反对。

而现在,似乎是默默改变皇城司职能的机会。入手点就是这条白银运输环节和钱庄的经营,这些利益与很多大臣有关,郭绍若此时建立密探进行监督,想来阻力会小一些……

郭绍当即不动声色道:“传旨,禁止以后在东岛精炼金银,此事对朝廷不利。”

韩通听罢微微有些紧张,邀功的激动一下子冷静了不少。

郭绍又好言道:“政令是为以后,这些白银在铸成钱币之前,得周密控制,不能随意流出。东岛矿山只负责采出矿石,然后粗炼之后便运往海州。别的衙门负责提炼,存库、铸币都得有司依律法规矩来办。”

韩通忙道:“陛下英明。”

郭绍又道:“靖国公舟马劳顿,先回家歇息。宫中择良日,设三日之宴为靖国公庆功。”

韩通听罢渐渐又高兴起来,当下拜道:“臣谢陛下之恩。”

“靖国公为国征战,大获全胜,朕心甚慰。”郭绍微笑道。

韩通听罢便执礼告辞。郭绍也随后走下城楼回宫,皇城外的将士,自有枢密府安排诸事,他倒不必过问了。

皇宫宏伟的各处建筑屋顶,还留着白生生的雪,此时此刻,倒叫人想起了韩通进献的白银。雪未化,但冷风中已经隐隐有了春天的暖意。

第八百二十四章盛世太平

枢密院军令,东海指挥解散休整。俞良部诸将士属于卫军,无伤残者交付清楚甲胄兵器、领赏之后便可以回家了,他们原属卫军开封府指挥,家离并不太远,一个月后俞良和张大又来到了东京城晃悠。

“我说话算数。”俞良拍着胸脯对张大道,“东岛那娘们不算,今日便请你去逛青楼长长见识。”

张大嘴上佯作客套一番,但他一个庄稼汉作起戏来实在很容易被看破,俞良已从他脸上看出了兴致勃勃的样子……毕竟寻欢作乐还不花钱。

张大道:“让俞十将破费,俺过意不去哩。”

俞良嘿嘿笑了一声:“成,你要不愿意就算了,反正只此一回,老子的钱也是命换来的!”

“那……那……”张大脸已红了,“那青楼得花多少钱?”

“娘的!”俞良骂了一声,“这倒不好说,内城里的甚么阁甚么楼,一般的也得一贯罢;不过要是找个窑姐,小娘也不过三五十文……那种小巷里的年老丐女十二三文便算了。”

俞良出口成章,显是对花柳之地十分熟悉,这厮从军之前家资就算殷实。

“一贯!”张大使劲摇摇头。

一贯理论上是一千枚铜钱,铜币成色好的也有几百文算的,在大许货币紧缩下,吃个饼喝杯茶也才一二文,一贯钱已属大额。

于是二人直奔望春门外,到城厢寻窑子,此时的东京城墙外也仿若都市,皆因多年没有被攻城围城之故;先是一些富贵人家在城外有庄院,外来百姓附城而居,人口一多,官府便修建道路、设官铺管理治安,时日稍长便繁华热闹起来了。他们一看城外诸铺子应有尽有,难怪很多人搬迁在这里扎根。

张大扭扭捏捏地挑了个长得最好的,鸨儿要五十文,俞良大方地先把钱付了,便坐在木楼下喝茶等着。张大叫他一块儿,俞良摇头道:“我对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