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34章

十国千娇-第434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扭扭捏捏地挑了个长得最好的,鸨儿要五十文,俞良大方地先把钱付了,便坐在木楼下喝茶等着。张大叫他一块儿,俞良摇头道:“我对这里的娘子无甚兴趣。”

不出一炷香工夫,张大便出来了,却有些闷闷不乐地和俞良离开。二人走在东京城外人口日渐稠密的城厢街巷,俞良问道:“张大,不乐意?”

张大这才骂道:“刚一进去,那娘们就催赶紧的,就想着钱……五十文,买粮都得买多少!可惜哩!”

俞良哈哈大笑:“既然是窑姐,不想钱还想甚?”

就在这时,张大忽然有点失落,喃喃道,“美子挺好的……”

俞良不动声色地转头看了他一眼,仰着头瞧着路边绿幽幽的柳枝,问道,“从军前,你觉得怎样才舒坦?”

张大摸了摸脑袋,愣愣道,“吃饱。”想了一下又道,“穿暖,冬天哩屋子不漏风,晚上偶尔想娘们。”

俞良笑道,“这里的窑姐便是为了这个。不过每个人都不能容易满足,连你这厮目不识丁也会得陇望蜀。现在你知道为何有窑姐一夜能值一贯了么?”

张大一脸迷糊,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

就在这时,忽见望春门外的驿道上许多人在围观,二人便快步走过去瞧稀奇。便见一队筒帽皂靴的官差胥吏护着几架大车从驿道上经过,随行的还有拿着节杖的日本国使节……那东岛官吏的装束乍看与汉儿有几分类似,但也很容易分辨,难怪百姓们觉得稀奇。

大车上的人更让人们感兴趣,一车车穿得红红绿绿的娘们!那些女子也不害臊,敞开车厢四周,好奇地东张西望。

俞良瞧了一会儿,便道:“必定是日本国进献给皇室的歌舞姬。”

张大等在东岛呆过好几个月,顿时说道,“俺瞧着东岛妇人也不咋。”

俞良笑道:“你不懂,官家图的就是远道送来这回事,要的是四方宾服的威仪。”

话音刚落,忽然听张大脱口喊道:“美子!”

旁边的人纷纷侧目。

俞良循声看去,果然认出一辆马车上正兴高采烈的女子,不就是美子!美子听到喊声,转头也发现了两个熟人,脸上兴奋的笑容僵在那里,她神情复杂地看着他们。周围很吵闹,俞良和张大也无话可说,默默地目送那辆马车而去。

良久后俞良才哼哼道:“这日本国朝廷送的都是什么玩意……”

张大却有些纳闷,“美子不是在大森小城,怎么能被选中?”

俞良道:“那娘们拼了命想尽办法要来大许,谁知道她用了什么手段。”

……

不久后,金祥殿三日大宴。这次大宴分外不同,诸文武、诰命夫人观赏到的节目更加丰富了。有来自数千里海外的日本国歌舞,还有上次高丽使者进献的美女,还有归义军进贡的西域胡姬,除此之外一度比较荒废的中原皇室教坊司也新增了不少人,急着排演了歌舞杂戏。

大殿上丝竹管弦,一派繁华。

文官上表大吹特吹:今上威服海内,四方来归,开盛世,兴太平,强胜大汉,远迈大唐……

除了歌舞姬,赴宴的还有各国使节官吏,高丽、日本都派遣了人,甚至还有“驻东京大辽驿馆”的使节,吐蕃诸部、河西西域回鹘、党项等等,大殿上奇装异服,什么人都有,叫东京贵族贵妇大开眼界。

皇帝郭绍和两位皇后分别赏赐了韩通以下诸文武马鞍、绶带、袍服、玉笔等物,肯定他们在东岛立下的战功。至于在场的日本国使节什么感受,那便顾不得了。

郭绍一脸笑容,兴致勃勃的样子,这让辛苦准备大宴的无数官吏宫人十分欣慰。

等东岛舞姬上台表演,果然郭绍对她们的来源毫不在意,只要有地方特色就成,看个稀奇罢了……反正他也不懂。

郭绍对各国甚至大许的艺术都懂得不多,但他觉得自己天生善于观察,看了一番节目,大抵能分辨出各国进献女子的优劣来。勤于训练的歌舞姬在细节动作上的精妙是不同的,日本国献的女子显然比不上高丽国,或许是刚刚发生了战争他们还不太服气?

大殿上其乐融融,郭绍时不时与大臣举杯祝词庆贺,时不时侧头与两个皇后笑着谈论。

符金盏转头从容地微笑道:“吐蕃、回鹘这些人,以前从不来中原朝贡。而今陛下的声威已远传四方,妾身以为他们现在很担心陛下继续向西征伐。”

郭绍赞道:“皇后颇有见地。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朕倒觉得这远方的朋友有兴趣前来,无非两样,一是有利可图,二是感到有威胁,不然就没劲了。”

符金盏拿团花绫罗宽袖轻掩朱唇,眼睛笑得如月亮一般。

舞台上最大气的舞蹈,反是大许朝廷教坊司的舞姬,宏大的编钟鼓声中,那羽衣长袖如同大片的云彩,又如春天绚烂的花瓣奔放地盛开。

大臣们祝贺时满朝的“万寿无疆”大呼,都让郭绍真正感受到国势皇权的膨胀!

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他觉得自己的力量还没有完全释放!大许还有更多的欲望和活力需要扩张,一时间郭绍心中浩荡,忽然有点理解当年秦始皇为何非要寻长生不老之药,因为太多的霸业还未完成!

……宴席一连三天,当天晚上暂时停歇。

高丽诸赴宴使节回到“驻东京高丽驿馆”,驿馆官员催促刚到东京的使官,上书朝廷让大许履行承诺,进军东北。

使官却颇有些犹豫。灯下的房屋充满着高丽风格,使官沉声道:“诸位有没有想过日本国离大许有多远,大许征服日本国又用了多久?”

几个人面面相觑。

使官一脸忧色道:“本官个人以为,许军势力至辽东不一定是好事,恐怕是驱虎引狼之策!”

众人大惊,这种言论着实还没听过,驿馆主官道:“高丽国与日本国不同,我国一向未对中原有不敬敌对之举。”

使官冷冷道:“许军进辽东,好处是牵制辽国,但局面已今非昔比!当今四面扩张者已非大辽,恰是大许,如果他们的势力扩至辽东,你们以为中原真的会大方地将渤海国旧地拱手相让,坐实高丽国壮大?”

使官所言有几分道理,那驿馆里的人又问:“兄台何以有这等想法?”

“今日本使观之,赴宴者有河西、吐蕃、西域来的人,私以为连远至西域的人都嗅到了危险气息。开京诸臣竟如此愚钝,在虎狼卧榻之侧,还想着虎口争食!”

有人道:“我国历代国君想恢复渤海国旧地,前后经营准备了数十年,一时间要前功尽弃着实难以接受。”

那使官长长地叹息一声,望着窗外的院落,装潢得仿佛高丽院子似的,屋檐下的灯笼和值守的侍从服饰让人有他乡似故乡之感。夜色已深,不过驿馆外面的灯火通明,还隐隐传来马蹄哒哒哒的声音,宵禁也难以掩盖东京的繁华,相比之下,高丽国开京已相差甚远。

他转身说道:“高丽国向来不弱,但若不幸与大许开战,必然不敌。我国应避免与大许冲突,寻找更恰当的求存之道。”

第八百二十五章茶水代酒

充满各种植物的清淡香气的院子里,郭绍忍不住问道:“还不能把出脉象么?”

坐在对面的陆娘子脸上泛红,手指很不稳,皱眉道:“陛下莫急。”

郭绍只好闭嘴,便见陆岚深吸了一口气,微微闭上眼睛,指尖按在他的手腕上良久,终于说道:“换一边。”又过了一会儿,她眉头轻蹙:“陛下的脉象有些许凌乱,至今已月余,不能再拖延,定应好好调养才行。”

郭绍道:“陆娘子没给朕开药,如何调养?”

陆岚的小鼻子嗅了一下,“别喝酒了。”

郭绍沉吟道:“最近几天朝廷大宴。”

陆岚抿了抿小声道:“陛下高高在上,便是把酒换成茶水,又有谁知?”她沉吟片刻道,“不能太过操劳,夜晚……夜晚……”陆岚说到这里脸上唰地一红,声音变得仿若蚊子扇翅膀一般,“不要临幸嫔妃太过频繁……”

郭绍掏出一张手绢捂着嘴,隐忍地咳嗽了一声,便听陆岚立刻打住了话题。她提起笔,认真地写起药方来。或许,她认为郭绍是在暗示什么,然而她真的误会了。

看着陆岚红扑扑的脸蛋,认真的表情,郭绍不知怎地,忽然想起了几年前的李圆儿。当她第一次如在春风中绽开情怀,应该不会想得太多,但是等她发现那个男子内心最在意的人不是自己,会介怀的罢?

等陆岚嘱咐了随行来的宦官王忠,郭绍便淡定地离开了这座院子。他乘坐御辇,径直前往李贵妃宫中。

贵妃的宫中有一种树,春天的叶子也是红色的,夹杂在绿色的树木中分开漂亮,但不是枫树,郭绍知道枫叶要秋天才会变红,但他一直没问究竟是什么树。每次看见时好奇,但转眼就忘了,毕竟常有更多让他关心的事。

皇帝的到来,让贵妃非常喜悦,她率领整个宫殿的宦官宫女前来迎驾,热情惊喜的气氛十分强烈。

一番礼仪之后,李圆儿又叫宫妇把郭璋带过来拜见父皇。

郭绍伸出粗糙的手掌摸了一下儿子的脑袋,并未问学业,只道:“璋儿喜欢春天么?”

郭璋初时有点惧怕父亲,听到这里立刻点头。郭绍又问他为何喜欢,郭璋兴致勃勃地用稚气的声音道:“桃花很好看,还可以和皇弟一块掏鸟窝!”

“哈哈……”郭绍听罢大笑,连李圆儿和宫人们也不禁莞尔。

李圆儿责怪了小孩几句,又道:“出去玩罢!”

郭璋还有模有样地抱拳道:“儿臣告退。”

郭绍见状又是哈哈大笑,心道:要是翃儿肯定如释重负一溜烟就跑。

他转头对李圆儿道:“朕以为孩儿最重要的并非学业。”

“哦?”李圆儿饶有兴致地看着郭绍,一张圆润的脸很是期待。

郭绍沉吟片刻道:“最重要的是让他喜爱这个世上的万物,对人、对所有东西在内心深处怀有善意。”

李圆儿听罢柔声道:“孩子们张大了定能如陛下一般胸襟坦荡。”

郭绍看着窗外新芽之间粉红团花似锦,心下也似有一阵春风拂过,感到十分惬意,觉得世上美好的事物很多。只是忽然被如此美妙的景色和佳人感动,竟觉有点感怀,他转头又见李圆儿盘起的秀发,而今已为人母,早已不是当年情窦初开的美丽小娘。

那些最好年华的等待,那含蓄又大胆的话语,那雪中的楼阁上依依不舍的眼神,一幕幕涌上郭绍的心头。

他忍不住小声道:“圆儿,朕觉得对不起你。”

李圆儿听罢神情一变,看着郭绍抿了抿朱唇:“陛下待妾身很好,何出此言?”

郭绍低头沉思。这时李圆儿又柔声道:“唯有陛下,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郭绍呼出一口气道:“朕这些年忙于征战,对你们着实冷落了些。”

李圆儿微笑着摇摇头:“陛下万民之主,自当以国事为重。”

这时郭绍伸手从袖袋里掏出一只丝绸袋子来,亲手把袋口上系的红绳解开,放在桌案上往前一推:“朕给贵妃带了些小礼物。”

“谢陛下恩赏。”李圆儿高兴地打开袋子,从里面拿出一串白色的钱币来,好奇地拿在手里摩挲片刻,又忙抬起头道,“哎呀,妾身每月都有内库拨的花销,原不须陛下再行赏赐……”

郭绍淡定地说道:“银产自东岛日本国,这批银币是第一批,贵妃也是第一个花销这种钱币的人。”

李圆儿听罢有点受宠若惊的表情,她白净的手指摸索着那钱币,惊叹道,“上面的花纹和字铸得真是精细……一圆?”

郭绍微笑道:“每一枚银币记作一圆,重三钱,值铜钱二百文。它们从石见银山到东京作坊,铸造出来后又两个去向,一是进入内库,二是进入海贸钱庄。它们就好像粮食一样,会给整个大许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实郭绍很想把银币比作燃油,而把机构比作巨大的机器。

内库是帝国战争机器的发动机,大许禁军、卫军将士只效忠于皇帝,因为他们的军费和兵饷直接来自内库!进入内库的“燃油”,将发动这部巨大的战争机器,为郭绍实现更大的梦想、荣耀!有了钱,运行战争机器将变得分外容易。

而钱庄的货币,则是发动工商业交易流通的动力,商贸的繁荣必将逐渐带动经济的锐变和活力!

……

可以预见的巨大货币量收入,让大许满朝气氛有些狂热,不仅六个国公等大将积极支持开疆辟土,连文官们的主张也有些转变。

枢密院和政事堂的官员策划了几种国策方略,无不以开疆辟土为主。

但是郭绍对这些方略都不满意!因为无论进取方向如何,几套方略都太过呆板按部就班。

郭绍在议政殿当着二十几个大许最有权势的大臣道:“如果要等慢慢消化新的势力范围,过程太长,动辄以十年计。当此之时,我朝应先放开手圈定一个大框,然后再逐渐经营为时不晚!”

王朴执礼道:“陛下之意,向南要进取大理国?”

不料郭绍摇摇头。

王朴沉吟片刻,瞪眼试探道,“交趾?”

但郭绍依旧不点头,他站起身走下来,在两旁的大臣之间来回踱了几步,众人都纷纷起身。

郭绍走到魏仁浦刚才站的木架大图前面站定,伸出手指着大图最下面的空白处,“马六甲海峡!”

诸文武面面相觑,一些人一脸茫然,显是从未听过这个地名的缘故。

郭绍不动声色道:“大食、以及更西边的蛮夷万国要到东方来贸易,从海路必过此水口。我朝向南控制此关,则将整个东海、南海纳入东方贸易范围,一切规则由大许制定!”郭绍伸手在图上画了个大圈,“西边各国到来,商税、停靠港口,都可以由朝廷权衡各方利弊后制定。”

他一边踱步,一边沉思自己的宏大构想,“纵容大食人到本土贸易,恐有后患。蛟龙军应先在吕宋建立港口,让大许商人到吕宋;大食商人也到吕宋,然后进行交易。

以马六甲为界,东海南海将变成大许皇朝之内湖,势力范围内,无论大理的物产、交趾占城之粮食贸易,都可以与之商议,或以利弊得失说服。”

群臣听罢,不管是否赞同,先是一番称颂。杨彪听得兴起,大声嚷嚷道:“不服陛下,便用刀剑叫他们服气为止!”

郭绍似乎被大伙儿的歌功颂德鼓舞,当下又镇重其事地说道,“吕宋的海港城池,便命名‘马城’。”

众臣正在议论纷纷,郭绍话锋一转,又将目光投向北方,“西边,要完全控制中原到河西走廊的通道,将沿途的土地全部纳入版图,不得吐蕃、回鹘等诸部再威胁道路;通过河西走廊,获得西北、西域的良马物产贸易,将大许的势力进取至西域诸国。

东边,借履行征日战争前的承诺,进军营州,先将兵力延伸至辽西,逐渐扩充至辽东……”

郭绍站在地图前,自己的心情也久久不能平息,这是一个宏大、伟大的企图,如果实现,半个地球将纳入他的势力范围!

马六甲现在连地图都没有,但有什么关系?多次的成功经验让他相信,皇帝的意志超出想象的强大,必定有办法能完成他的目标。

那一片地图上的空白,却并非无人触及之地……大食人能到南汉国沿海,风帆时代肯定是通过马六甲海峡。

这个时代的航海能力有限,但所有国家在海上的实力都很弱,许军只要比别国强一点,就能掌握主动权!

议政殿的大臣们神情震惊,有些茫然。郭绍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接近疯狂,但是,不去尝试怎么知道在此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朕,上天之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只要所知之地,皆应遵循大许皇朝的秩序!”郭绍镇定地回顾左右,毫不谦逊地鼓动群臣的信心。

第八百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