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十国千娇 >

第473章

十国千娇-第473章

小说: 十国千娇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用细致的目光打量着萧绰的身体,对自己的念头丝毫不掩饰。

自古在权力和财富集中的地方,从来不乏美女,郭绍此时并没有多少欲望,但他依旧保持着怜香惜玉之心。就好像一个从忍饥挨饿中走出来的人,哪怕每天都有大鱼大肉,看到倒掉食物时依旧会觉得可惜。

郭绍沉吟片刻,看着萧绰直截了当问道:“你想要什么?”

萧绰沉默片刻,说道:“家父想留在东京,请陛下开恩。”

“哦……”郭绍恍然,果然如同自己猜测的一样,萧思温无法给他惊艳的意外。

郭绍道:“燕燕,朕不能那么做。”

“为何?”萧绰一脸哀求之色,脸上一红,眼睛依旧大胆地看着郭绍不回避,“只要陛下答应这件事,燕燕愿意答应陛下的要求……任何要求!”

一个十几岁的小娘能拿什么什么交换?郭绍用脚趾头都想得出来……甚至这种时候可以更放纵一点,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诸各种荒淫的物什,甚至想象眼前纯洁带着稚嫩的小娘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与外貌反差的事。

郭绍的眼睛没从她身上移开,手却下意识端起几案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茶水,打湿燥热的嘴唇和口舌。

他很快意识到金盏在同一个院子里,思绪略有些混乱。他想起自己的山盟海誓,从来没觉得眼前的想法是对的……只是诚挚的感情,也不能完全压制那些面对诱惑时的本能欲望。

“燕燕。”郭绍的声音很轻,“朕就算是皇帝,也不能单凭个人喜好来左右国家大事。”

他无须对一个十几岁的小娘解释其中关节。

萧绰一脸失望,又道:“那……陛下还能见家父一面么?”

郭绍深吸一口气,又呼出来,道:“这个要求对朕不难,可以。你出去时见到随便一个宦官,便说是朕的意思。”

萧绰听罢屈膝告退。

郭绍没挪地方,在水榭里等着。果然没等多久,便听见开门的声音,郭绍把目光从湖面上收回来,转过身,见萧思温和宦官王忠站在门口。郭绍挥了一下手,王忠退出了房间。

郭绍不动声色,看着萧思温反手把木门掩上。

忽然萧思温“扑通”一声跪倒在前面,“萧某对以前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及,求皇帝陛下留一条生路!”

萧思温这么痛快,完全出乎郭绍的意料。因为在郭绍的印象里,萧思温是个很在意脸面尊严的人。

看着对手羞愧的红脸,仿佛忍受着极大的痛苦。郭绍忽然觉得胸中一口气豁然了,他久久未语,仿佛在品味着此时的彻底胜利、至少是对一个特定的人的胜利。

“萧使君,朕怎样放你一条生路?”郭绍缓缓道。

萧思温道:“以前契丹人投效中原王朝者不少。罪臣悔不该与陛下作对,现在败得心服口服,已然走投无路,恳求皇帝陛下不计前嫌,留罪臣以效犬马之劳!”

郭绍直着身体站在窗前,眼睛小瞟,俯视着跪在脚下的人,面无表情地说道:“萧使君乃辽国使臣,与我国签订盟约。如果现在你背叛辽国,留在东京变成大许之臣,那合约……同左手与右手相互签约何异?”

萧思温抬起头,神情复杂道:“陛下此举,难道不是为了设计让罪臣背黑锅,真为了两国议和?”

郭绍叹道:“萧使君,你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他顿了顿又口齿清楚道,“与辽国的和平,符合我朝的好处;议盟首先是国家战略,顺带回应萧使君以前的下作作为!就算不考虑这些,萧使君一旦叛逃,就不再是辽国北院大王,朕留你有何用处?”

萧思温听罢羞辱不已,他的牙齿都快咬出血来,胸襟一阵起伏,双手紧紧握成拳头;郭绍只是冷眼看着。屋子里冷场了好一会儿,萧思温低声道:“陛下对罪臣手下留情,燕燕至少不会怨陛下……”

郭绍笑而不语。

萧思温的脸色已变得如同猪肝一样,又道,“如果放我回去,我并不会马上就死。我在大辽仍有人脉,陛下不怕我设法破坏盟约?”

郭绍作思虑状稍许,接着便道:“今天早上,朕就与萧使君说了,很期待你的应对之策。萧使君不如回去,让朕等着刮目相看如何?要是还有什么起伏浪子,一定十分有趣。”

萧思温听到这里抬起头来,神色简直丰富复杂得如变幻的云彩。他“腾”地站了起来,但郭绍依旧站着一动不动,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萧思温站了片刻,以手按胸鞠躬道:“大辽使节告退。”

郭绍挥了一下手:“免礼,送客。”

……萧思温回到礼馆,见剩下的两个副使正在收拾行李,准备次日离开澶州。

一个副使见到萧思温,完全没有了尊敬的表现,冷眼相看,嘴里“哼”了一声。萧思温手脚发凉,已顾不上在意副使的态度。

这时杨衮却上前见礼招呼,开口道,“许国君臣没什么诚意,不过是设计羞辱大辽使节。”

刚才的副使忍不住说道:“杨副使,他已是大辽罪人,难道你还不明白?”

杨衮道:“宴席上羞辱萧公的事,有何凭据?”

副使冷冷道:“过不了多久事儿就会传开,还用什么凭据?”

萧思温听到这里,忍不住用感激的口气道:“不想到头来,唯有杨将军是知己。”

杨衮叹道:“萧公救命之恩,下官没齿难忘。况下官与萧公认识那么久,还不了解萧公的忠心么?”

行馆里安静下来,杨衮等两个副使不开口了,萧思温也无言以对。这座古朴的建筑里,好像一下子就陷入了死寂。

之前萧思温获知自己被迫要出使许国,心里已明白十分糟糕,充满了各种恐惧和绝望,感觉十分恐慌……可是真正的死期可以预见了,反而有点麻木了。

他此时居然没什么强烈感受,只是不知身在何处,仿佛看到了前面深不见底的深渊,黑暗得没有一丝光,仿若永不会天亮的长夜。

真正的绝望大概就是这样,并不是害怕得拼命挣扎,而是屏住呼吸,等着那一刀降临,所有的心思和注意力都在那一刀。

第八百九十五章无声的挣扎

“王枢密使、辽国使节到!”

“唰!”一个青壮武将拔出剑抬起手臂,三列整齐的甲兵一齐提起樱枪,军容十分整肃。

王朴便与萧思温并肩走在前头,后面是杨衮、卢多逊等人。一行人走到门前,便闻得横吹、鼓声奏起了许军的军乐。

一行人越过方阵队伍,见一大队披坚执锐的铁骑护着一顶马车等在街道中间。禁军武将杜成贵从马背上翻下来,抱拳道:“末将内殿直都指挥使杜成贵,奉旨护送辽国使节回国。”

王朴道:“杜将军决不能大意。”

“得令!”杜成贵道。

一个许军武夫拉开大马车侧面的木门,道:“请辽国使节、副使上车。”

萧思温一言不发,昂首上了马车。没多久,便听到外面喊道:“启程!”

在此之前,行馆内外增加了守备,无数层侍卫守卫,整个澶州城更是防守得如铁桶一般,因为许国皇帝在澶州。而现在萧思温挑开车帘一角,马车周围全是铁骑。

萧思温不觉得在许国自己还有丝毫折腾的机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许国官吏的安排按部就班,实际上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人马过了黄河浮桥,萧思温观太阳方向和行进的路线,认为马队会先穿过河北、辽西走廊,从辽西地区进入大辽边境。

一路上天黑就住驿馆。许国境内的主要道路,几乎全都由驿道和驿馆连接,据说这是保障朝廷控制整个国家重要桥梁。

有一晚大伙儿在驿馆住下,另一个副使去如厕,客房内只剩萧思温和杨衮。

萧思温便小声问:“杨将军上次从高丽国去日本国,后从石见战场独身逃跑,竟想办法回到了大辽。我还没问过杨将军具体是怎么做到的。”

杨衮愣了愣,沉声劝道:“萧公还不到那一步。许国用戏子羞辱诬陷萧公,并不能成为诸部贵族在朝堂上指责萧公的凭据……下官本想,萧公一定有了应对之策。”

萧思温一本正经点头道:“老夫确实也有计较,不过人多想想最坏的打算,总不是坏事。现在老夫真正能相信的人,也只有杨将军了。”

杨衮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不堪回事的神情,“简直是九死一生,生不如死……不过下官还好,无论多艰难,总是心存念想,那便是苦日子只是暂时的,只要回到大辽就能从水深火热中脱身……”

萧思温听到这里,脸颊上的肌肉微微一阵抽搐,但依旧毫不犹豫道,“杨将军有机会多说一些经历。”

……一路在驿站歇脚,另外那个副使如厕、沐浴等时候,萧思温便问杨衮逃亡的经验和路线。

许国武将杜成贵把一干辽国人带到大凌河,已有辽国人马等在那里迎接。杜成贵顺利把辽国使者交接,然后返回。

这时杨衮等才得知,王帐军队已轻易地平定了宋王、越王二人的叛乱,回到上京了。现在大伙儿的目的地就是上京。

所有人骑马返回上京,没过几天就到达了那座熟悉的都城。

上京的气息十分诡异,一时间居然没人理会杨衮,皇宫大殿似乎在忙着处理叛乱……上京的叛乱以及生女真的叛乱。

杨衮当天旁晚找到了一个特别的人在北城的帐篷:萧阿不底。

阿不底乃萧思温心腹,以前同在萧思温账下谋事时,杨衮与他认识,但关系并不算亲密无间。所以阿不底对杨衮今晚的到访有些意外。

“喀!”伴随着天空一亮,雨中传来一声响雷,夏季是草原上降雨量最多的季节。杨衮取下头上的草帽,弯着腰走进一顶帐篷。雨水打在帐篷上的声音离得很近,周围一片“哗哗”的声音。

“杨府事。”阿不底疑惑地打量着杨衮。

杨衮以手按胸鞠躬,没有出声。

片刻后,杨衮直起腰上前两步,沉声道:“我今天来,是想告诉阿不底将军,高勋等人正在密谋刺杀萧公。”

“啊?”阿不底的眼睛大了几分,站在那里还有点发懵。

杨衮道:“萧公在许国被羞辱之事,你听说了么?”

阿不底生硬地点点头,俄而又沉吟道:“先帝(耶律璟)遇刺后,高勋等与萧公内外呼应,原是自己人,这时候……”

杨衮冷笑道:“正因他曾是萧公的人,现在才迫不及待。”

“为何?”阿不底脱口问道。

杨衮道:“好与萧公划清关系!萧公现在的处境与国贼无异,此时杀他几乎毫无风险。萧公自身难保,无法反击,朝中更无人为了一个国贼出头。”

杨衮忽然伸手在阿不底潮湿的肩膀上轻轻拍了拍,让阿不底一不留神颤了一下。杨衮又靠近他的耳朵小声道,“萧公一倒,他的人是什么下场?高勋这招是唯一出路,所以他很急。阿不底将军再想想。”

说罢,杨衮转身欲走。阿不底沉声道:“杨将军为何告诉我这些?”

杨衮回头道:“阿不底将军恐怕是萧公身边唯一信得过的人了,而萧公现在仍蒙在鼓里……我的话只能到此为止。”

……晚上大雨滂沱。萧思温的次女冒雨赶来了萧府。

萧思温见女儿浑身都湿透了,忙道:“怎地这么晚还出门,快去换身衣服。”

萧氏却不愿意,迫不及待地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诉,“喜隐(她的丈夫)是被人怂恿蒙蔽才做下错事,特别是那太宗的儿子越王(耶律必摄),因为自身难保,实力又不够,便在喜隐跟前谗言,非要拉夫君下水……”

萧思温听到这里,已是心烦不已,颇有些不耐烦地说道:“谋反便罢了,可是败了!事到如今为父还有什么办法?”

女儿梨花带雨地哀求道:“现在大汗什么都听耶律斜轸的。父亲与耶律斜轸关系甚笃,请父亲去求求耶律斜轸,看在宗室的份上,让大汗网开一面。”

萧思温听到这里差点吐出血来。

这时又见女儿“扑通”跪在地上,十分悲惨哀伤的样子:“如果父亲不答应,女儿就跪死在这里!”

萧思温两道眉毛都快皱到了一起,但听到耶律斜轸,他的眉头渐渐舒展了稍许,在堂中出神地踱来踱去。

“为父答应你去见耶律斜轸。”萧思温忽然痛快地说道。

“真的?”女儿立刻擦了一把眼泪。

萧思温急道:“为父今夜就去。”

萧氏从地上爬起来,跟着萧思温追了出去。萧思温叫人准备了一辆马车,拦不住女儿,只得同车出门。

他们乘坐马车冒雨来到耶律斜轸府前,萧思温道:“你浑身湿透,这样见人怎么像话,在这里等着,亲眼见着为父去见耶律斜轸,还有啥不放心?”

萧氏道:“父亲一定要说服他。”

萧思温遂叫奴仆上前敲门,雨声中,门口依稀传来要通报的回答。

等了许久,角门打开了,里面的人道:“有请萧公。”

萧思温父女都露出了些许欣慰。

萧思温独自进门,由府上的奴仆带到一间客厅里,见耶律斜轸坐在里面等着。现在耶律斜轸连出个房门迎接的礼节都没了,不过愿意见萧思温,已是很给面子、念了旧谊。

“唉!萧公……”耶律斜轸叹了一口气,又连续摇头。

萧思温上前鞠躬,沉声道:“许国不过是为了报复!毫无议和诚意。”

耶律斜轸继续摇头,说道:“萧公说对了一半,郭铁匠此举确是在报复,但他依旧想议和。”

“何以见得?既然看重议盟,怎会当众羞辱诬陷辽使?”萧思温强调那些戏子是在诬陷。他根本不敢拿耶律斜轸也参与了一些阴谋来威胁,此时让耶律斜轸感受到威胁、是极其不明智的作为!

耶律斜轸道:“副使送盟约回国时,并不知萧公被羞辱之事;这便说明,郭铁匠先完成议盟,再行报复,先后轻重十分明显。另外,我替郭铁匠想过很多遍,许国与大辽继续打下去,他们一点好处都没有……当然,大辽也没啥好处。”

萧思温沉吟片刻,说道:“公担忧者,东西两面同时与许国、高丽作战。辽军只要在东面平定生女真叛乱,击败高丽军,完全可以撕毁盟约……因许国羞辱大辽使节在先!”

耶律斜轸立刻摇头,正色盯着萧思温的眼睛道:“我早就主张与许国和睦共存的国策,至今仍无意改变这一主张。此略与个人得失丝毫无关,是为大辽国运谋!我太不愿看到有一天,契丹人要抛弃太祖建立的基业,往漠北流窜,变成只能游牧的部落!”

萧思温刚要开口,耶律斜轸立刻又语气强硬地说道:“此番议盟虽有不高兴的地方,但终究是走出了实质的一步。萧公,以前我敬你对大辽之忠心,目光长远深谋远虑。但现在你竟为个人得失,完全不顾国家利弊,我感到甚是失望。”

萧思温听到这里已说不出话来,脚下几乎无力站立。更有一肚子愤怒:你娘的!哪一天你性命难保、走投无路时,但愿还能用如此大公无私深谋远虑的口气说话!

至于女儿要求的事,萧思温并没忘记,也没提起一句。

第八百九十六章恐惧

回到府邸后,只有萧氏去沐浴更衣的短暂时间,萧思温得到了片刻的安宁。除此之外,他的耳边都是女人的哭诉。

终于萧思温做下了一个毫无意义的承诺,答应明天继续为耶律喜隐想办法,这才让女儿去睡了。

世间好不容易清净下来了,他回到卧房,唯剩雨声。

萧思温一路回来身心十分疲惫,心慌无力,偏偏又睡不着,脑袋也开始发痛,十分难受。他嗅到了死亡的气息,可精力不济,没有多少精神去品味死亡的感觉。

契丹人信佛,也信萨满教,无论哪种信仰,都认为人死后有灵魂。但真正对这些深信不疑的人都是目不识丁的牧民,越到高位、越思考得多人的人,如萧思温,反而不怎么相信。

有时萧思温想象中一种黑暗中的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