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1909-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人中,十之有九,出自叶开门下,足见其权势之重。
封赏过后,新内阁也走马成立,虽然总理是载泽,但新任阁员中,几乎都和叶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首相,载泽,兼度支部大臣,副相,叶开,兼陆军部大臣。邮传部大臣,盛宣怀。农工商部大臣,张謇。司法部大臣,戴鸿慈,海军部大臣,载洵,民政部大臣。。。。
经过了一轮洗牌后,如今的内阁,基本可以叫做“叶氏”内阁,当然,这些人中,还是可以看到一两副的新面孔的,比如学部大臣,蔡元培。
。。。。。
紫禁城,文华殿。
在进行完的新内阁成立仪式上,二十几位阁员刚刚见过了面。
刚当上总理,载泽自然满面春风,但稍微弄明白后,他又觉出不对劲儿来,内阁的大臣皆是事先任命,并非正常的总理提名,也就是说他这个总理其实名不副实,这算什么事啊,正想着,身旁突然传来一声笑声。
“泽公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总理大臣,可喜可贺。”
“良大人”
载泽闻声转身,来人正是叶开。
“泽公位极人臣,我瞧着你怎么闷闷不乐的?”
“我。。有么?”被猜透了心思,载泽忙掩饰道:“是啊,摄政王信任,让我当上了总理,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啊,如何能轻松啊。。。”
“原来是这样”叶开点了点头,道:“泽公,今年的资政院马上就要开了,咱们不光要为摄政王服务,更要对资政院服务,切不可出现上一届内阁府院之争的闹剧。”
“当然,当然”
不知怎么,载泽突然觉得,在叶开面前,自己就像觉得矮了一头死的,连说话也低声哈气起来。
“那我就先行一步,泽公请便。”
“赉臣慢走”
看着叶开渐行渐远的背影,载泽心里突然涌上来了一股酸滋味,可不是吗,人家已是世袭郡王,副相,又手握军权,即便自己是总理,也不能对其指指点点,而在内阁,他看似是一人之下,但背后有摄政王撑腰,他这个“下”又能“下”的哪去?
“这叫一个什么事啊!”
载泽猛地摇了摇头,嘴里唉声叹气不止,直到现在,他都不清楚蔡元培是谁,只晓得他是个东南地区的教书匠,还是个被通缉的革命党,良弼啊良弼,你怎么把这么样的人也召进了内阁?
一路上,载泽都闷闷不乐。
第三百二十七章最后的对话
(第三更)
从宫里出来,韩春儿已经备好车驾等在外面,见到自己,他远远地就大喊,“爷!爷!”
韩春儿之所以如此神气,无非是自家主子的地位一跃千丈,在午门外满朝文武众多的座驾中,韩春儿排在了第二位,仅次于泽公府,如此煊赫地位,是个人脸上都会增光。
“都当舅舅了,怎还是这副猴样儿。”上车前,叶开忍不住的啐道。
韩春儿嬉皮笑脸的道:“都是沾了爷的光,要是没有爷,韩春儿屁也不是。”
“这么说倒怪我了。”叶开含着笑骂道,随即摇了摇头,又道:“春儿,你这次南下,记得要把你姐姐平安带回来,可不能出一点差错。”
“爷,你就放心吧,我保准把姐姐,哦,还有我那小外甥平安带到。”韩春儿拍着胸脯保证。
自从韩翠儿生产后,身子骨一直不好,调理了大半个月,基本上陆陆续续也能活动了,她一个人不能久在上海,而韩春儿这次南下,就是要把她们母子平安带回来,让一家人团聚。
韩翠儿生产时叶开没有守在身边,心中始终有一份愧疚,特别是听说生产时险些酿成大祸,他更是后怕不已,要是真出了什么意外,他必然后悔莫及,几天里他心里反复念叨着,以后说什么也要好好补偿,决不让这样的冒险再次上演,当然,韩翠儿为良府诞下了一个儿子,家里的地位也会跟着水涨船高,今后也没有人在拿她丫鬟的身份说事,不过,叶开清楚,韩翠儿在乎的不是这些,一家人和和睦睦,才是她最大的期盼。
为了这个目标,叶开暗暗下定决心。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要料理好一件事,一件悬而未决的事。
“春儿,去军谘处。”
叶开吩咐,轿车随即向南驶去。
。。。。。
宫变结束仅仅半月,军谘处便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仍旧日夜不停地忙碌着,仿佛一切都未发生,只有树干的某些部位,还能看见几个斑驳的弹坑,足见几天前那次惊涛剧变的些许踪影。
情报厅,滴滴答答的声音昼夜不停,今天,也不例外。
“大帅!”
门口的守卫向叶开集体行礼,再前面就是警卫局的秘密审讯室,那里自然是重兵把守。
“大帅,您来了。”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背后响起,警卫局局长李广本踏着步子出现在叶开面前。
“嗯”
叶开点头,随即问道:“他最近怎么样?”
“许是觉得没多少活路,什么也不说,但吃喝拉撒,一切正常。”李广本答,显然知道叶开所问何人。
叶开没有在说话,场面一下沉默了不少,寂静中,有人却听见了大帅低低的叹息。
“开开门,咱们去看看他。”
叶开的吩咐,李广本自然照办,一抬手,招呼人打开监狱的铁门。
房间内光线严重不足,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清楚,但借着外面的灯光,还是能依稀看见那是一位手铐脚镣的犯人,灯光打开的那刻,那人下意识的捂了捂眼,浑身的覆盖的黑暗泥沼也快速褪去,如同迷途知返的幼鹿。
叶开的左膀右臂,原情报厅厅长,舒清阿,昔日的堂堂情报头子,如今却成为阶下囚。
当然,没有人知道他身在何处,他的突然离职包括宫变前的突然失踪,都严格保密,知道内情的,也只有眼前这几个人了,换言之,他的存在,是个秘密。
舒清阿抬了抬沉重的眼皮,眼里虽然浮出了一丝波动,但仍然黯淡无光。
直到所有人都被叶开请了出去,他才有了一丝说话的力气,起身坐在了叶开的对面,两个人四目对望。
“大帅,你来晚了。”
舒清阿突然笑了起来,低沉中带一两声凄厉,那种笑令人感到由衷的绝望,紧接着他的泪水奔涌而出,脸上花了一片,“大帅,你要是早几个月来,卑职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是啊,我应该早来,能臣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家兄弟手中,乃人生一大耻,你让本王何尝不心痛?”
舒清阿的泪水止不住的往外溢,他自是清楚,这条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十个月,才十个月,没想到就这十个月,人心就变了。”
叶开仰头大喊了一声,目光中同样带着无限的悲悯与痛惜。
十个月前,奕劻借请愿运动夺权,一举登临*****叶开审时度势,当即自请隐退,他还记得,在那个剧变发生的晚上,他把蒋志清和舒清阿两人叫到了面前,嘱咐他们各尽其职,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后者的心思发生了巨大变化,连大帅都“失势”了,他还有尽忠的必要吗?
舒清阿找不到答案,同时也看不到希望,在苦闷彷徨中度过近半月后,一个人意想不到的人找到了他,并且伸来了橄榄枝。
袁世凯,他曾经的老上司,当时正从美洲直接渡船,经檀香山,直奔国内,而舒清阿的手上,正好有一条炙手可热的情报。
刺袁!
几番考虑后,他决定把刺杀的消息“兜售”出去,而自己的前途就是那个价码。
袁世凯问询大喜,答应舒清阿一切他想要的高官厚禄,同时让他继续坐镇情报厅,为将来的夺权做准备。
从私底下蝇营狗苟,到明面上的情报输送,舒清阿的彻底堕落,用了大概三个月。
“清阿对不起大帅。”
舒清阿止住了哭声,摇了摇头,深知死到临头,说什么也无济于事。
“大帅何时知道我就是那个内奸?”
“蒋志清第二次失手后,我就怀疑到了你头上,但那时我还不敢轻下断言,后来李广本奉我命回北京,接替蒋志清的局长一职,在外人看来,那是我气急之下做的决定,其实是我一次试探,蒋志清去职的消息只有三个人知道,你,李广本,和他本人,消息一旦泄露,势必内奸就在你们三人之中,而其余两人李广本,蒋志清都没有这么做的必要,所以,剩下的只有你了。”叶开道。
“原来如此。。。”
舒清阿恍然大悟,脸上的表情不知是佩服还是绝望。
蒋志清秘密回北京后,潜伏在军谘处内,利用从前的关系网络,逐步掌握了舒清阿的动向,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摸清了袁世凯打算夺权的计划,当然,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对方具体动手的日期,所以离政变即将开始的三天前,果断决定秘密逮捕舒清阿,并且连夜审讯,最终撬开了他的嘴,知道这些,也不难理解叶开为什么“料事如神,安排有方”了。
“有的时候,卑职的确佩服大帅,即便身临陷阱,也进退自如,如此胆魄,果然非常人所能及啊,但清阿不同,重刑之下,什么都招了,别人的威逼利诱,也终究耐不住,说到底,清阿只是一个普通人啊。”舒清阿叹气道。
“常人?非常人?清阿,不要那这样的笑话搪塞自己,什么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什么良禽择木而栖,都是屁话,自古至今,那些圣贤之辈,你以为他们都是不食人家烟火的神人,非也,都是常人而已,进一步讲,不过是一个个心中有星空脚下有泥土的常人而已,蒋志清与你同为我的左膀右臂,他为何没有叛我?或许在他心中也曾有一刻想过,但终究没有越过雷池,人在世,有些东西是万不能逾越的,甚至要拿命来交换。”
舒清阿听罢,久久无语,随后惨然一笑,“大帅或许说的对,但这些教诲清阿以后听不到了,大帅打算什么时候取清阿的性命?”
叶开摇摇头,“我杀掉了你,杀得灭人心吗?清阿,我要你活着,用眼睛看着,用耳朵听着,我是怎么一步步完成我所说的。”
叶开转身,重重关上了门。
第三百二十八章称帝
辛亥宫变之后,起初,社会的反应极为火热,此事在《申报》《泰晤士报》上占据了几个星期的头条,各界议论纷纷,与此同时,外国大使馆也倾巢而动,调动一切关系,搜取关于清廷最高权力嬗变的情报消息。
不过很快,这些事就不怎么新鲜了,新的政局尘埃落定,在叶开强有力的主持下,新政权的基础比任何人想的都要稳固,总体来说,这一届政府百姓还是拥戴的,反应也是趋于利好。
一来是因为奕劻搞出的皇族内阁实在给他掉分,而叶开上台第一时间就到了资政院的支持,也就是立宪党人,二来,在现有立宪体制不变的情况下,谁要打皇帝的主意就等于捅了马蜂窝,从这个角度上,载振死的不怨,第三,在新成立的内阁中,满汉大臣,数量各半,延续了此前近三百年的微妙平衡。
有些出人意料是,在政变之后,海外的革命党暂时停止了对清廷一贯地的攻击与谩骂,在它的内部居然也有些许赞同的声音,原因嘛,或许是因为内阁中有一位革命党教育大臣,或者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当然这些臆测,真想未可知。
叶开可没闲工夫留意社会上的种种杂音,这几天,他把所有精力都投出到统一全国军权上。
晚清七十年,经太平天国起义,对英战争,对法战争,对俄战争,对日战争,若干次中外大战之后,国内的军制极其混乱,新军,旧军,旗军,团练军。。。并且,地方军权由督抚掌控的传统一直沿袭,这也导致民国后军阀遍地的现象屡禁不绝。
这些都是顽疾。
思来想去,叶开决定先拿最有战斗力的新军下手,经载沣批准,军谘处升为军资府,由哈汉章充当首任军资府大臣,李广本被提拔第一副大臣,兼情报厅厅长,蒋雁行则重掌警卫局,排名第二,重组的军资府等同于后世最高参谋部,也一举成为和陆军部,海军部并行的三大军事部门。
与此一来,叶开构想中的军谘官制度也有了落实的可能,经过初步考虑,他决定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国三十六镇(实则十七镇)新军中推行这一制度,并且下令只有检验合格的部队,才能重新给于番号,首批完成检验的六镇新军,被给予了陆军第一至第六镇的番号,他们自然是原来的北洋六镇。
新军之后,自然就是轮到旧军了,这一力量主要握在各地提督的手中,叶开以陆军部的名义下令,裁撤十九省陆路提督,其中,最有实力的是江北提督雷震春,他手下的有近万人的部队,治地在苏北,同一天内阁下令,雷震春以参与辛亥政变为由,被革职拿下,而此前就被叶开抓住的张勋,也被以同样的名义关进了大狱,三天后,二人齐齐在狱中“畏罪自杀”。
有了这两位前车之鉴,想来之后的工作不会有太大阻力,裁汰提督一职后,这些人有的被任命为新军的统制,有的被调到了陆军部任职,有的则干脆被强制退休。
军队里的大清洗,这还只是第一轮。
正当一切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陆军部突然收到了紧急情报。
喀尔喀出事了!
1911年,四月十九日,在沙俄策动下,喀尔喀蒙古四部大汉参与,在库伦(今乌兰巴托)拥戴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帝,建立大蒙古国,年号共戴。
同一时间,哲布尊巴丹下令,驱逐清廷驻库伦大臣三多,其余各地附属官员也一并押送出境,在即位诏书中,哲布尊巴丹痛斥满洲人施行“削丁减种”政策,残害喀尔喀蒙古部众达两百年之久,同时,他号召漠南的内蒙古诸旗,共同抵抗清人的暴政,“不食清粟”“复我河山”,乃至建立蒙古人完全之独立国家。
拿到这份情报,叶开几乎是冷笑了一声,这些不知死活的喀尔喀人还是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他清楚哲布尊巴丹的突然称帝不会是心血来潮,背后的筹划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库伦大臣三多上任后,力主在蒙地开展新政,直接动摇了喀尔喀贵族的世袭****权力,再加上京城刚刚挫败政变,新政权立足未稳,以及镇守蒙古的北洋二镇回调京师,这才使喀尔喀人的胆子大了起来,当然,俄国人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
十九日下午四点,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摄政王载沣亲自坐镇,会议上,叶开力主出兵收复外蒙古,并亲自率大军直捣库伦,擒拿伪帝哲布尊巴丹。
载沣的全力支持,再加上叶开的声望,武力收复得到了一致认可,尽管有那么一声反对之音,但叶开完全置之不理。
回到陆军部,叶开即刻召来了禁卫军三将,哈汉章,孙传芳,蒋雁行,以及军资府七厅厅长,共同商议接下来的军力部署,考虑到俄国人可能会出兵干预,傍晚时候,叶开拿定主意,作出了最终战略部署。
他决定兵分两路,东线以禁卫军一镇,二镇,陆军二镇为主力,沿热河内蒙古入喀尔喀,这一路由叶开亲自率领,除了消灭驻守在蒙古东部的蒙军外,还要防范来自哈尔滨的增援俄军。
西线则以禁卫军第三镇,陆军三镇,六镇为主力,由孙传芳率领,经山西,绥化,内蒙古入喀,直扑库伦,同时还要防范可能由西伯利亚增援而来的俄国军队。
两军最终会师库伦,叶开这套部署,基本上是遵循了徐树铮的进军路线。
这份作战计划当然是绝密中的绝密,之后,叶开宣布散会,各回各部做最后的战前动员,五天后,大军正式开拔前线。
十万大军,即将黑压压的踏上远北边疆的土地,荣耀与光荣之路,这一次,中国人决不允许失败。
中土虽大,概无半寸多余之地。
第三百二十九章平边靖寇大将军
(第二更)
“大夫人,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