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宋王 >

第227章

宋王-第227章

小说: 宋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笱浚紫嘣痢�

什么天朝上国,以德服人,务实的人听到之后心中都嘀咕着责骂增相公迂腐。可是公开却不敢说什么,有谁敢轻易去掠首相的虎须呢?尽管他已经是个垂暮老者,可是威势仍在,让人忌惮。再者,人家后面特意提到春耕的事情,这是爱惜百姓。“民以食为天”,“民为重,社稷次之”,这可都是先贤教诲,谁敢反对?

只是眼神之中难免会有些许克制不住的不屑,曾相公虽然没有回头,却都了然于心。老夫说自己的话,随你们去想吧,说老夫迂腐,那是你们愚蠢。

堂堂首相,说出这等冠冕堂皇的话那自然是有原因的。前次他建议出兵西夏,除了确实有利于大宋朝之外,也是他重新确立首相地位的一种方式。而今战事已经有了初步的结果,进行的还算比较顺利,大顺城一战歼敌五万,并且俘虏了西夏国相梁乙埋,这可是数十年来不曾有过的功勋了。

这就足够了,将好不容易获得的一点功勋消耗殆尽,然后再遭遇什么失败,可就不好了,有时候当真得见好就收。国家的利益周全了,曾相公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官家似乎也是这样心思,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继续的呢?难得西夏人自己主动提出来,那就更得珍惜了。

停战。和谈!

同时曾相公亲自出面,也是向皇帝赵顼表明一个态度,我只是强调自己的位置,并无意与王安石争权夺利,对你也很忠诚。至于那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是个明白人都能听懂。至于那些无知之徒,曾相公才懒得理会他们……

王安石也不会反对。他们之所支持出兵反击西夏。是多方面考虑的,有宏图大志的因素,也是因为李复圭导致了西北动荡,与自己大有关联,出于公心表示支持。

而今战事很顺利,李复圭已经伏诛。消息传回汴京,王安石只是轻叹一声。对于王韶和林昭直接将其斩杀在战场一事毫不在意,王雱得到消息之后还庆幸许久,连声赞叹王韶会办事。李复圭要是活着回到汴京,那张嘴里还不知道会说出什么,说不定又是一场轩然大波。如此处理,自然是最好不过。

李复圭伏诛。王安石了却了一桩心愿,加之梁乙埋被俘,他很满意这样的战果。加之辽国出兵施压的局面,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至少在目前,王安石的重点还是变法,他也希望朝廷的注意力能够从对外战争转回到变法上来……

又是两位宰相异口同声表示支持,这样的局面当真是少见。不过如此一来,事情就算是板上钉钉了。其他的臣子反对也就变得毫无力度。

赵顼见状也是一喜,顺水推舟道:“好,既然如此,那就且和西夏谈谈,展现我天朝威仪与胸怀……”

皇帝都点头了,群臣还有什么好说的?

只听赵顼疑问道:“只是派何人前去和谈呢?”

群臣面面相觑,这个人选确实是个麻烦事。和谈是要负有重大责任的。需要有气魄,并且机敏精明,口才要好,还是对局势了如指掌。随时可以做出应变……

还别说,一时间还真没有合适的人选,尤其是西夏虎狼之地,并没有几个人愿意主动前往。

见鸦雀无声,赵顼只好沉声道:“礼部,太常寺,鸿胪寺还有什么建议?”礼部与鸿胪寺本身就有份外交事宜,太常寺掌管礼乐,西夏名义上是宋朝臣子,既然是和谈,这方面必然也是有份参与的。

礼部侍郎张宗益不动声色,眼下正是他上位礼部尚书的关键时期,故而不想接这等有风险的差事。至于鸿胪寺那边,柴啸年纪大了……而且来之前已经有人知会过,现在不是讲话的时候……

倒是太常寺那边,刚刚从越州通判任上调回汴京,担任太常寺少卿的曾巩建议道:“陛下,臣推荐一个人选!”

“哦?曾卿推荐何人?”赵顼本身很欣赏曾巩的才学,加之他又是欧阳修高足,故而十分看重。

曾巩沉声道:“大顺城指挥使林昭!”

“林昭?”朝堂上微微有一丝小骚动!

“是的,林昭曾出使过辽国和河湟吐蕃,口才与机智自不必说,有勇有谋,据理力争,表现出色。前两次都很成功,相信这次和西夏和谈,他也会表现很优秀的。再者,他现在人就在西北和西夏作战,对西夏以及战况局势多有了解,可以随机应变,也方便与西北大军紧密联系,相互配合,故而臣以为林昭是最佳人选。”

曾巩很诧异,他不知道为什么老师欧阳修为何未卜先知料定了会和谈,并且嘱咐让他推荐林昭。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特别之处吗?曾巩很是好奇,可是欧阳修并未告知只言片语,只是告诉他事关重大,务必要守口如瓶。师命难违,加之曾巩本身和林昭私交不错,故而便遵照吩咐,讲出了一个很贴切的理由。

要知道,曾巩当年曾与林昭一同出使辽国,对林昭这方面的才能多有了解。他提出如此建议,并不显得突兀。

那边礼部侍郎张宗益突然回过神来,这当真是个绝妙建议,林昭本事他是知道的,由他出面肯定可以马到成功的。当即附和道:“陛下,臣赞同,当年林昭出使辽国表现优秀,辽主都为之折服……上次出使河湟吐蕃,赞普董毡也落于下风,林昭负责和谈,确实是上佳人选!”

鸿胪寺的主事人是柴啸,曹国舅那边已经知会过他,虽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过既然是林昭和曹国舅府上要求,他这个伯父自然不能拖后腿。

“林昭出使,诸位以为如何?”赵顼沉声询问,对于这个提议,至少他并不反对。

片刻之后,以翰林学士身份新任开封府尹的赵捲尥溃骸氨菹拢终讶肥凳歉霾淮淼娜搜。鞅庇泻ё颍鞒执缶郑终迅涸鸷吞福嗟靡嬲茫 �

如此一来,林昭无疑是与西夏和谈的最佳人选!

第三七五章期待精彩

曾巩实际上代表了他的老师欧阳修,柴啸则是林昭妻家伯父,赵捰肓终阎湓蛴屑氐墓叵担抛谝嬖蛲耆俏扌牟辶�

正是这样丝毫不会让人起疑心的组合,有意无意之下,却很巧妙地共同促成了一件事,一切都顺利成章,十分偶然却也合情合理。甚至他们彼此之间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故而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怀疑。

于是乎,林昭众望所归,成为与西夏和谈的最佳人选。

对于这一点,赵顼并不反对。林昭有出使辽国和吐蕃的经验,能让辽主耶律洪基赞叹,吐蕃赞普董毡折服,西夏国相梁乙埋吃瘪的人,他能差劲吗?林昭的本事自然没的说。

舌灿莲花,辩才无双,聪明机敏,稳重大方,方方面面都是搞外交的好材料。何况他而今就在西北,对那边的情况更为了解,更方便随即应变,与边军的配合也更为紧密方便。再者,梁乙埋是他俘虏的,让他来处置也算是善始善终。赵顼也相信,林昭能够妥善处理此事,对此他很有信心。

他并不知道林昭的爱妻在静州被俘,更不知道林昭的私下里与西夏人已经开始有交易,更不知道诸位臣子看似不经意间的推举,却包含了特殊的目的。

庆州的王韶也算仁义,并未将此事禀报赵顼,故而西北一些特殊的局势,一直都特刻意隐瞒。一切都很自然,整件事情幸运流水,没有一丁点的人为痕迹。

于是乎,赵顼很痛快地批准了,林昭以兵部侍郎的身份主持与西夏和谈。北宋体制,枢密院主管军事,兵部完全就是摆设。不过好歹给个侍郎衔提升一下身份,一个小小的指挥使前去和谈,根本拿不出手。还会被说是故意怠慢西夏人。

鸿胪寺主簿、市舶司提举官、钱塘县令、礼部郎中、大理寺少卿、再到今日兵部侍郎,林昭不过弱冠之年,提升速度非同一般,青年一辈之中绝无仅有,是首屈一指的青年翘楚。不过官位越高,责任也就越发的重大,与此同时。权力也会越来越大,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祖父,官家已经同意让东阳主持和西夏和谈?”国舅府,曹建轻声询问。明里暗里,林昭的辈分都比他高,可实际年纪却相差不多。尤其是以前,都是以平辈论交的,故而提及名字时,曹建隐约还是有些难为情。

曹国舅点头道:“没错,曾巩得了欧阳公的嘱咐,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然后赵捄筒裥ニ窃俅优酝撇ㄖ健J虑榫统闪恕!�

“主持和谈,这可是一件重大差事!”毕竟和谈使可是代表皇帝,代表大宋朝的,关乎到国家的未来以及攸关利益,非同一般。

曹佾轻声叹道:“是重大差事,东阳前去历练一番倒也不错,只是多少有几分凶险……若非折夫人被西夏俘虏,也不至于如此……”

汴京朝堂上的这场表演正是出自于铁面宗主之手。自从得知折文芯被俘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开始营救了。只是正面营救全无可能,只能从另外的角度想办法。有时候,暂时的营救无可奈何,采取一些其他准备总是没错的。

当时铁面宗主便意识到一件事,西夏人的目标很可能是林昭手中的梁乙埋时,就注定了林昭会参与其中。

铁面宗主虽然没有和林昭有过直接的亲密接触。可他对林昭的了解却非同一般,远远超过了许多人,甚至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敏锐地意识到,林昭或许会因为救援折文芯而冲动。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情。

尤其是有了以梁乙埋为交换的说法之后,更是担心。或许林昭可以私自将梁乙埋带走,可是交换能够顺利进行吗?交换之后呢?私自放走梁乙埋绝对是大事,林昭少不得会惹祸上身,在西北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功勋毁于一旦是小,林昭本身若是有危险,抑或者是影响到以后整体的发展规划,那可就麻烦了。

尤其是龙颜大怒,百官弹劾这种状况出现,对林昭未来的发展,以及重大计划将会大有影响。风险着实很大,故而必须要防患于未然。林昭可以不在乎,但是铁面宗主不能不在乎,故而他早早地便开始想办法,希望能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

如果宋夏之间和谈,梁乙埋的事情是否就不单纯的私事了?如果林昭光明正大地介入其中,那么营救折文芯的事情是否就可以更方便,更从容?事情过了以后,是否也不必承担什么责任呢?两全其美最好不过。

铁面宗主想到了这一点,便立即动手开始实施。首先便是通知了赵捄团费粜蓿缂热晃飨恼娴挠幸夂吞福敲此纬獗弑厝皇且幸晃缓吞甘钩嫉摹H绻飧鍪钩际橇终眩敲匆磺械氖虑槎伎梢杂卸猓芩忱芩吵�

欧阳修无法直接插手,他现在是汝州知州,如果贸然上书谈及这样的事情,可就显得太过突兀,容易让人怀疑。这背后可是事关重大,绝对不敢走漏一点消息。思来想去,曾巩正好在太常寺,是与此相关的衙门。

更为重要的是曾巩曾经有过和林昭一同出使的经历,他来推荐人选顺理成章。所以欧阳修直接授意,曾巩虽然满心疑惑却也没有推辞,按照老师吩咐照做了。接下来便是柴啸和赵捯怀缓停撇ㄖ健V劣谡抛谝嬖蛲耆俏扌牟辶舱且虼耍攀沟酶鞣矫媾浜系奶煲挛薹欤疃詈笤猜晒Α�

“没想到东……公子如此厉害,歼敌五万,还俘虏了梁乙埋,当真是……”曹建而今对林昭是多有佩服,已经从之前出于对其身份的敬畏,转为真心的佩服了。

曹佾也很是欣慰,说道:“公子在军中有作为是好事,将来……将来……”话说一半,曹国舅便停下来。不过曹建也大概能明白言下之意,心中都在思索,盘算着许多事情。

“曹建啊,上次说了让你多与狄咏亲近,你可照做了?”曹佾沉默了片刻,问起了另外的问题。

“是啊,谨遵吩咐。祖父。前几日清河郡主举办宴会,孙儿便在受邀之列,曾见到过狄郡马!”曹建有些好奇,好好地怎么和禁军将领扯上关系?这似乎不是曹家的风格,即便狄咏是郡马,却也没有多少交集……

曹佾点点头。似乎很是满意,说道:“很好,那么让你进入殿前司,在狄咏手下做事,你以为如何?”

“啊?去禁军,在殿前司?”曹建听到祖父如此提议,不由有些惊讶。曹家是军事世家。早年间曹彬可是北宋第一名将,赵匡胤之所已能够一统天下,曹彬绝对功不可没。不过从此之后,曹家人的身份发生了改变,越发的贵重,自然也就不用继续拼杀在战场上。

已经很长时间了,曹建的嫡系子孙很少从军的。一旦身份贵重了,就会有些怕死。故而没有必要涉险。曹建很意外,没想祖父竟然突然有这样的提议,言下之意难道是让自己参军吗?说实话,曹建当真还有些突然。

“不错,曹建啊,你是嫡孙,将来曹家的重担自然是要压在你身上的。所有你必须要多加历练才是。以前有你祖姑母和我在,曹建的地位不会受到影响,是一如既往的繁华。可是我们的年纪都比较大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到时候曹家少不得要衰落。日益走下坡路。所以,曹家的未来还是要靠你的,故而你不能再像以前那般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了。”曹国舅四叔讲出了一个十分有道理,理由十分充足的原因。

曹建心中却微微地嘀咕,军事乃是曹家传统,故而进入军中历练他并无反对。可是如何如此突然?即便是历练,为什么要去殿前司呢?看样子,父亲是想要自己在狄咏手下,难不成其中又有什么关联吗?

曹建十分疑惑,颇为好奇,后来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过了一点信念,适才祖父还一直在关心林昭,此刻突然提及此事,难不成与他有关?殿前司又是什么地方?这可是保护皇宫的重要机构,让自己来这里,难不成是……

一时间,曹建不由自主联想到了许多,甚至想到了最为恶劣的后果,故而不由自主地惊出一身冷汗。一双冷眼满是分惊讶,落在曹国舅身上,很显然是好奇询问。

曹国舅轻轻点头道:“没错,先去殿前司干着吧,官家要是见到你,说不定能想起我们曹家的好。若不然,将来……殿前司职责重要,对你的前程以及我们曹家前程都是大有好处的。”

“是!”曹建似乎略有所悟,隐约才想到一些事情。没想到自己竟然要负责如此重要的事情。虽说些许事情八字还没有一撇,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曹建心中却又一种强烈的期待感,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让曹建进入殿前司,去狄咏手下做事是楚国大长公主赵福康的提议!

此事曹佾思考了许久,直到最近才有一些相对明确的一些答案,最终答应了。

原因有许多,首先一个,正如赵福康所言,曹建已经老大不小了,但实际上却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久而久之便会成为纨绔公子。虽说曹建的情况还算好,收敛了许多,却终究有些太轻浮了。

让他进入军营好好历练一番也没错,磨砺一下性格,也是为事业打个基础,说不定将来就会因此有一番作为。孙子的前程能有个着落,也是好的。

没错,曹国舅这样是两手准备。进入殿前司就一定要有什么别的想法吗?曹建按部就班待在殿前司,安安稳稳,忠心耿耿,想必皇帝见到之后是有好处的,至少短期内曹建的地位和利益不会受影响。

同时,也算是一个长线投资。万一将来林昭那边能有较大发展,成大事的关键时刻,殿前司的曹建可以给予关键性的帮助,那绝对会是惊世的重大功勋。

实际上,从一开始与铁面宗主接触开始,曹家就已经做出了选择。曹国舅只是不愿意让孙子参与其中罢了,毕竟曹建还年轻,万一要是有什么闪失……难免让人担忧。

赵福康的提议之后,曹国舅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