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第3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支撑的。自从变法开始之后,大宋的财政收入一直是呈上涨趋势的,今年怎地入不敷出呢?
抱着怀疑的心态,赵顼查了三司的账目,发现了一个让他惊讶的事实。去年的赋税收入,根本没有预期的增幅,只是与上一年勉强持平,没有下降已经算是不错了。
怎么会这样?
赵顼没有想到,随着青苗法的推行,在官府强制百姓高利息借贷青苗钱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百姓支撑不住了,出现了历史书上所谓的自耕农破产现象。自耕农是封建王朝纳税的基础,他们一旦破产,赋税收入下降几乎不可避免。
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大户,富有人家兼并。虽然有方田均税法,但是执行很不彻底,相应的赋税并未得到补充。以至于出现了税收下降的情况,再加上这两年大宋花钱太猛,本来丰盈的国库也开始逐渐亏空。
可是情况,赵顼并不知晓,他一直笃定变法可以富国强兵,从不认为变法会为大宋带来不利影响。上次的流民饿殍图,是因为旱灾造成的,罢免王安石实属不得以。既然变法没错,前两年上涨的赋税却下降了,那么……
似乎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主持变法的人不给力,才导致了变法效果不如往年。在有心人的引导下,赵顼更加笃定了这一点。
具体来说,就是如今的参知政事吕惠卿不如王安石。
赵顼有体会,吕惠卿此人不错,办事还算利落,也很会迎合帝王心思。如今正是用得上的时候,尤其是他与赵昭有深仇大恨,二人水火不容,他本人也有些能耐和诡计,正是对付赵昭的利器。
但有个事实却不得不承认,吕惠卿主持新法远不如王安石。这一年来,新党在朝中的地位和话语权大大下降,变法的成效也在下降,如今连赋税都不达标了。充分说明,在主持变法政务方面,吕惠卿确实不如王安石。
如今要对付赵昭,需要集中身边的核心力量,新党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身为翘楚的吕惠卿,无论是威望和能力,都无法彻底凝聚,并且壮大新党。能做到这一点的,或许只有王安石。
赵顼不禁动了心思,兴许是时候让王安石回来了。
听说他从汴京离开回江宁的时候,曾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可见他雄心壮志犹在,是想回来的。他有能力,有威望,可以统合新党的力量,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同时,他与赵昭之间不睦,在对付秦王之事上,也是可用的人才。
当初罢免他,不过是因为旱灾之故,如今时隔一年,一切都已经过去,重新启用也是可以的。
已经是四月间了,春风早就绿了江南岸。赵顼在考虑,也许是时候让明月照着王安石回汴京了!
吕惠卿这几天一直很郁闷,林昭莫名其妙就成了赵昭,如今又成了秦王。
此事对他的冲击非常大,着实让人难受。
愿意将黑龙与他儿子联系起来,引起皇帝赵顼的猜忌,然后就可以置他于死地。却没想到,赵昭突然多了一重皇叔的身份。
一时之间,哪怕是赵顼也不能将之奈何。最主要的是,赵昭根本不害怕赵顼,他所谋者甚大,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势。
自己的一切努力与布置全都白费,报仇再次落空了。黑龙降世不仅没有危害到赵昭,反而是帮他做宣传。以至于很多百姓暗中传言,秦王世子降生之时,黑龙从秦王府冲天而起,岂非说明秦王世子乃真龙天子?
如此一来,百姓对秦王更加的崇敬和爱戴,赵昭的威望更高了。
吕惠卿这叫一个郁闷,不过很快意识到,兴许这也不完全是坏事。
传言之中,秦王世子乃是真龙降世,这句话若是传入当今官家赵顼耳中,会是什么结果?吕惠卿很清楚赵顼的为人,必然不会容忍的。
赵昭公开了身份,猜忌已经没有意义,赵顼现在更多的肯定是忌惮和恼怒。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除掉赵昭的,这就是自己的机会。
否则即便自己是参知政事,是副宰相,却也无法与秦王处在同一层次,又何谈报仇呢?唉!吕惠卿几乎绝望,兴许这就是命运,拍马紧追,却始终追不上赵昭,彼此之间的差距愈来愈额大,直到今日彻底追不上来了。
自己报仇是不可能了,唯独借助赵顼之手。如今也不单单是报仇,更是为了自保。试想一下,若是赵昭上位,自己还有活路吗?
当然了,只能是借助赵顼之力,办法还是要自己想。也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皇帝信任,才能有功劳可言。
在家苦思冥想几日,吕惠卿终于有了一点眉目。赵昭那边或许没办法,但是另辟蹊径,从别的地方下手,未尝不可啊!
哼哼!吕惠卿正兴致盎然的时候,家人来报:“王元泽公子来了。”
王雱来了?
吕惠卿眉头一皱,自从王安石罢相之后,他努力想要淡化其在新党中的影响,对他儿子王雱自然也是多有疏远。哪怕昔日是看似亲密的兄弟,在利益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吕惠卿大手一挥,不见!
第六二零章做贼心虚
赵顼在为赋税的事情发愁时,赵昭已经动身前往永安了。
此番谒陵,随行人员有三千人之多,礼仪周全,隆重程度空前。
赵昭摆开秦王仪仗,从汴京出发,身后浩浩荡荡跟随有三千多人,队伍绵延,声势浩大。
沿途有不少百姓围观,每到一地,都有不少人前来拜会秦王,起到的宣传效果当真不错。更多百姓知道秦王的存在,其威名和功绩也广为传送,如今更多了仁厚孝顺的美名。
由于百姓太过热情,两百多里,队伍走了七八日才到。四月初五出发,四月十三刚好赶到永安。次日四月十四是宋仁宗生辰,正好扫墓祭祀。
宋朝皇陵的选址十分特别,是在嵩山以北,黄河以南的一块黄土岭上,基本地势南高北地。这与华夏传统坐北向南,北高南低面阳的传统有些区别。
选址此地,据说是太祖赵匡胤的决断。他曾经想要迁都洛阳,却遭遇弟弟赵光义和群臣反对,最终未能成功。开宝年间,太祖在洛阳举行郊祀大典,返回汴京时,途径埋葬父亲的永安陵时,感慨万千。对大臣们表示,生不能居西京,死后定要安葬此地。
所以太祖的永昌陵便选址此地,继而成为大宋皇陵所在地。邵雍曾经告诉赵昭,皇陵选址此地是有缘故的。
邵雍称皇陵所在地正是风雨所会,阴阳所合,天地的中心位置,是帝王所居之地,嵩山的峻极峰正是天和地的中心。
同时。唐宋时期正好流行五音利姓的说法,即姓氏与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对应。赵对应的是角音,要求在都城的西方选择陵墓,还要求东南地穹,西北地垂。
巩义附近正好符合这一要求。背靠嵩山,面对黄河与洛水,也符合角音需要山之北,水之南的要求,从而出现了历史上独一无二的陵寝地势。
宋真宗景德三年,朝廷从巩义、偃师、登封三地划出一部分土地。成为永安县。县域之内不允许放牧、樵伐、耕种,目的就是为了保护皇陵。
永安县除了驻军和负责祭祀的官员侍从外,大部分都是柏子户。顾名思义,就是在陵区种植柏树,也有些许松树。每个帝王陵区之间则用橘子树加以分隔,绿化与维护都相当不错。
如今这里已经有宣祖、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和英宗六座陵寝。每一座陵寝都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一眼看过去,是一连串高大的地面建筑,地下则有规模更大的地宫。
赵昭感慨的同时,也想到了修建之不易。宋朝与前代不同,以往的帝王登基开始便修造陵墓,连续修建数十年之久。但宋朝皇帝生前并不修陵,驾崩之后立即动工修陵。因为太祖永昌陵用时七个月,从而形成了“七月而葬”的传统。
七个月时间,要修建这样放大的地宫,还有如此恢宏的地面宫宇建筑。在没有先进机械设备的古代,绝对是艰巨的工程。不知道要花费多少民力,听说也会累死不少的民夫,多少有些残忍。
赵昭在想,如果将来有一天,自己登上九五之位的话,似乎也要修筑这样庞大的陵墓。看似是极为尊崇高贵的。可是赵昭心里却有种别样的忧虑。
从古至今,帝王陵墓遭到破坏的很多。宋朝尤其是如此,北宋灭亡之后,陵寝被金兵大肆盗掘,破坏严重。好多皇帝的遗骨直接暴露野外,惨不忍睹。
想到这里,赵昭心中的责任感就更强烈了。不为别的,单单是为了祖宗和自己能入土为安,陵寝不受破坏,就得让大宋一直强大,不受北方游牧民族入侵。这个目标,赵顼做不到,原本的历史已经是明证,尤其是他的儿子宋徽宗,更是不堪。
靖康之耻绝对不能重演!
赵顼父子做不到,那就只能自己来做。赵昭更加坚定一点,必须夺取皇位,富国强兵,让四夷臣服。
希望能够成功,祖宗保佑啊!赵昭心中默默祈祷。
四月十四一早,秦王赵昭前去永昭陵扫墓,祭祀亲生父亲宋仁宗。
诸多的僧尼,内侍婢女,礼仪乐手全都到位。陵寝入口在地势较高的南边,当先的正是负责四时祭祀的下宫。皇帝死后,依旧要享受和生前一样的待遇,这里有官员、内侍专门驻守,负责一年四季的祭祀。
永昭陵的下宫侍者已经坚持了十年了,有的是从皇宫出来的仁宗生前侍从。听闻仁宗皇帝有亲生子到来,早早前来迎接,态度恭敬。见到秦王出现的时候,一个个更是热泪盈眶,有伤心,更多则是激动。
仁宗皇帝血脉留存,这是天大的喜事啊!今日是仁宗皇帝的生辰,秦王前来,他在天之灵一定会很欣慰的。
赵昭站在门口,目光向北看去,父皇的陵寝地宫就在前方地势较低处。因为宋朝皇陵独特的选址,在这里没有帝王高高在上,俯首仰视的感觉。
不过即便是在地势较低处,高大的陵台依旧很显眼,大概有十五米高,占地面积偌大。犹如汉陵庞大的封土堆一般,占地很大。加之上好的维护,分为三层的陵台用夯土筑城,外表用红泥涂抹,更显得庄严恢宏。
那里就是父皇埋骨之处!
赵昭也心生感慨,哪怕灵魂与宋仁宗没什么关系,哪怕素未谋面,但是这具躯体是因他而来,是血脉相连的父子,亲情便割舍不断。
赵昭在赞礼官的引导下,进行各项祭祀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宗正卿赵宗晟一直跟随左右。哪怕心里有太多的不痛快,都要对这位堂弟客客气气。同样是亲王,但人家秦王的身份就比自己的濮王尊贵很多。
谁让人家是皇帝的儿子,自家老爹只是个王爷呢?更何况赵昭身后还有庞大的力量,掌控西北局势,岂是自己一个所谓的宗正卿能比的?
其实,最大的差别在意,赵昭有登基的可能,而自己则永远没有。
说实话,赵宗晟心里有些发憷。毕竟那日的刺客是他派出去的,赵昭母子能轻易躲开行刺,还把死士给抓住,充分证明人家是有备而言。甚至是故意挖好了坑等自己跳下去,结果赵昭轻松赢得一局。
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会猜不到刺客从哪里来的?说不定赵昭调查之后,连铁证都有了。虽说高滔滔才是幕后主使者,可毕竟是自己负责执行的,赵昭心里能痛快吗?听说他在西北战场上杀伐果断,对一个想要刺杀他的人,肯定也不会客气。
那日将几个刺客当即斩杀,其实就是一种警告,也是一种蔑视。赵宗晟拿捏不准,赵昭什么时候会找自己麻烦?
此番陪同赵昭一起前来谒陵,心里却是七上八下,做贼心虚,哪里能坦然?生恐赵昭给自己找麻烦,自己还真没有什么应对之策。
靠高滔滔和赵顼吗?赵宗晟摇摇头。弟媳和侄子是什么人他心里有数,尤其是那个皇帝侄子,那年赵宗咏一家的遭遇就是例子,性情凉薄,根本不顾念亲情。自己如今是有地位,有些用处,对自己还算不错。
倘若自己一无是处,估计根本不会理自己的。一旦出了事情,就少不得要帮他们背黑锅。关键时候,他们不见得会帮自己说话,甚至会迫不及待地补上一刀,杀人灭口。
黑锅要背到底吗?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赵宗晟暗自摇头,不能这样任人宰割,否则以后的日子根本没有安全可言。
没错,赵顼是与濮王府一损俱损,却不见得一荣共荣。以前想错了,现在明白过来也不晚。
这次陪同赵昭就是个很好的验证,若是有点什么疏漏,赵顼肯定会和自己没完的,到时候还不知道怎样受辱受罚。越是如此,赵宗晟的心里越是畏惧。一路上小心翼翼地陪着赵昭,并且看管他,做贼心虚的不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可以说是让他备受折磨。
如今更需要小心,赵昭这个时候离开汴京,绝对不是谒陵这么简单,必定是有什么非常动作,甚至是逃跑。自己负责看管的任务也就越发的沉重,根本不敢松懈。赵宗晟可以预想到,侄子赵顼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会是什么情形?
还是谨慎些比较好,只是这样就一定能够看得住赵昭吗?赵宗晟心里有些打鼓。这位堂弟确实年轻,可是在他身上,却能感觉到莫名的深不可测,还有一种压迫感。尽管自己已经很小心了,可就是怕防不胜防……
如此状况下,赵宗晟的心情也就更紧张了,这几日可谓是坐卧不安。此刻站在永昭陵,也是思绪不宁……
他在想,当年怎么就没弄死林妃,没弄死这个孩子呢?那样的话,今日何来如此多的烦恼?
赵昭活下来当真有几分天不亡我的意思,莫非天意如此?赵宗晟的心里更加的忐忑,不由自主地多了一种悲观情绪。
正在出神,猛然间听到哀嚎声传来。
那边,赵昭正在哭灵!
PS:今日只有一更,待我把后面的思路理清,明日三更!
第六二一章猫、火、历史
扫墓谒陵,祭祀父亲。
赵昭痛哭流涕,父子分别多年,有生之年不得相见,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着实让人伤感。当然了,也有几分做作的成分,好让人看到秦王的孝心。
结束之后,赵宗晟有意尽快返回汴京,但赵昭却表示要为父亲守墓半月。同时拜谒另外几位先祖的陵寝,祭祀供奉。
这个理由很充分,根本无法拒绝。
赵昭除了守灵,隔上一两日就会去谒陵,从宣祖永安陵开始,太祖、太宗、真宗依次来过,一晃十几日的时间就过去的。
赵宗晟越发的焦急了,所谓夜长梦多,一日不回汴京,他就无法安心。尤其是赵昭拜谒真宗永定陵之后,连续几日守在永昭陵不动。
这是一个有些反常的现象,大宋前面几位皇帝的陵寝都拜谒过了,唯独剩下英宗的永厚陵。
赵宗晟很快便察觉了这个微妙之处,前面几位帝王都是赵昭的长辈,拜谒是理所应得的。但是英宗赵曙按辈分算是赵昭堂兄,后来过继给仁宗便可以算是亲兄弟。
弟弟拜谒兄长是应该的,但是从永定陵回来已经四五天了,赵昭却迟迟不动,显然是心里有想法。
当年若是赵昭在皇宫,皇位岂能轮到赵曙?
很显然,赵昭这是有意见。但是不管心里多么不满,表面上似乎都要过得去。不敬兄长,不尊先帝也是一桩罪过,赵昭敢这么明目张胆的不友不悌吗?
赵宗晟拭目以待,在他看来,这是一个明显的讯号。从这一件事上。就能看出赵昭的居心。
这几日赵昭实在故意拖延,他有反心不奇怪,只是要表现的如此明目张胆吗?难不成铁心了不低头?人言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难不成他要反其道而行?
赵宗晟摇摇头,且看他能拖延到什么时候?之前想着尽快离开。但是现在改变主意了。赵昭想要留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