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的能耐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王朝的未来。如果是秦王执掌大宋……文彦博动过这样的心思,在赵昭身上可以看得到希望。
对内,对变法之事他十分谨慎,不惜为了与王安石决裂对立,也要说实话。保障百姓的利益。治理黄河,为了给枉死的百姓讨回公道,他不惜得罪韩琦等诸多权贵。爱惜百姓,敢做敢为,这是极为可贵的品质。
对外,他有着非凡的军事才能。不过一年时间,便为大宋开疆拓土数千里,还成功收复了兰州城。这可是过去数十年,根本不曾有过的壮举。按照这个节奏,西北还能有更大的边功。
也许将来的某一天,燕云十六州这块中原百年伤痛可以抚平。燕山屏障还有重回大宋的可能,一雪昔年太宗高粱河惨败之耻。
如果有这个可能,也只有赵昭能够做到,今上赵顼是无能为力的。收复燕云,在一定程度代表了大宋的未来,一个富强的希望……
尽管心里这样想,但文彦博不敢贸然行动。在局势还不明朗的时候,早早站队是不明智的。他虽然有心大宋未来,但做任何决定都要考虑自身,考虑文家的利益。走到他这个地步,完全不顾及个人和家族那是不可能的。
还是等局势逐渐明朗,再作打算。哪怕是最终做出决定,也要低调行动,力求稳妥。
可麻烦的是,儿子去了长安围观,使他早早牵涉进来。思前想后,文彦博采用辞官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保持一个超然的处境,观望之后从容选择。
可赵顼却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看到朱笔批复,文彦博笑的很无奈。想要努力离开漩涡,官家却非要将他推进去,身不由己啊!
第六二七章开府建衙
文彦博很无奈,看着朱笔批复,嘴角的笑容有些苦涩。
赵顼的拒绝了他为儿子辞官的请求,表示要让文及渊一直待在长安,并且接近赵昭。最终的目的,是要成为他在长安的一个耳目。
一句话,就是要让文及渊来做秦王身边的奸细,帮他打探消息。
文彦博连声苦笑,真不知道该说什么。
今上多猜忌,在他手底下为官当真是不容易啊。
这哪里是需要在秦王身边安插耳目?分明是要置自己和儿子于不义,同时也是一种试探。答应了,那就等于是上了贼船,不得不为他做事。
若是不答应,那就等于是投向了秦王一边,至少赵顼会这样认为,此前所做的努力也就全部白费了。
若是答应,将来秦王一旦得势,自己和儿子的下场可想而知。
何必如此逼人呢?不就是想要从漩涡中心离开,避开暂时的疾风暴雨吗?何以非得这样步步紧逼,非要让自己陷进去呢?
当真是人在庙堂,身不由己啊!
面对这个事与愿违的结果,文彦博有些苦恼,该如何应对呢?完全倒向某一边?这样早做出选择绝对是不明智的。
关乎王位,任何的立场都相当于是押宝,代价就是全家的身家性命,如何能不谨慎呢?
在两边都游刃有余?先不说能否做到,骑墙派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最终要是闹个两边不讨好,才是最糟糕的结局。
为难啊!
文彦博知道,赵顼这样做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是心底里难免还是有些许怨怼。他清楚地知道,跟着这样一个多疑猜忌的官家。不会有好日子。这才只是个开始,将来的情况会更糟糕,也许……
一时之间,文相公的心里想到了很多……
其实除此这个缘故之外,赵顼是真有心思想要发展文及渊为耳目。赵昭在西北经营一年多。安插了不少亲信。
长安那边根本就没有多少自己可以信任之人,此时在安排人过去太过明显,很容易就会被察觉。至于策反,赵顼倒是认为有可能,但是选择目标再到行动,需要的时间很长。会耽误许多事情。
如果有现成的人可以用,那自然是最好不过。文及渊是有这个可能的,文彦博如此的态度证明他有可控制性,可以为自己所用。
他也相信,赵昭肯定也想要拉拢文彦博这样的重臣。那么文及渊的衙内身份就显得很特别,其能力和资质也算不错。很有可能被赵昭重用,继而接触到赵昭的核心圈。
即便是打探不到绝对机密,至少可以掌握很多西北的消息,到时候可以通过文及渊去尝试着策反其他人……
赵顼也是一声长叹,如今想要往西北安插人当真是不容易。有秦王坐镇长安,再弄个陕西路宣抚使显然是有些多余了。
即便是派个大臣前往,也逃不过被架空的下场。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寻常的臣子如何能和秦王比肩呢?根本起不到牵制的作用。
若是一位亲王倒还说得过去,可是眼下除了秦王,没有一个亲近的宗室封地在西北。赵顼好生后悔,早知道别给弟弟换封号。当初心血来潮,将弟弟改封为扬王,如此是后悔莫及啊!如果依旧是雍(凤翔)王,那么以协助的名义前往西北,也能起到牵制赵昭的作用。
可惜啊,如今一切都晚了!
熙宁六年五月初五,端午节!
正好是秦王世子赵鸿周岁生辰。距汴京暴雨,黑龙冲天正好一年时间。
秦王赵昭在一日到达长安,履行仁宗皇帝遗旨,掌管西北军政。
再次站在曲江池畔,赵昭长出一口气。
到了长安。终于飞出了汴京牢笼,西北广阔的天空,正是自己施展的大舞台。表演要精彩,对自己这个导演兼主演,当真有些压力。
两个月的时间,曲江池畔的桃花已经凋谢了,果实已经孕育,不久之后就有收获了!
很期待桃子成熟,更期待自己能有大收获。
炎炎烈日之下,杨柳依依,一阵风吹过,杨柳随风而动,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一大片的碧绿的荷叶,随风舞动,如同一群绿衣舞者翩翩起舞。出水芙蓉,或白或红,点缀在莲叶之间,煞是好看。那里就是芙蓉园了,自隋唐开始,就是长安的风景秀丽绝佳之地。
看着眼前的美景,赵昭轻声问道:“于玄,曲池风景如画,王府就建在这里如何?”
“不错,风景宜人,是个好地方。”此番来长安,与以往行军打仗不同,生活方面需要有人照顾。李承主要负责近身保护,以及军报和行动事务。
赵昭的饮食起居,生活方面的事情需要有人照料,用外人肯定不放心。在柴敏言的坚持下,特意带了于玄前来。他与阿云夫妻两人忠心耿耿,是绝对可以放心的,在府上多年,办事稳妥,是个极为妥帖之人。
“那你找人,选址动工吧!”
“殿下,属下以为……”于玄欲言又止,略有迟疑。
赵昭回头看了一眼于玄,沉声道:“说吧,这里没有外人,直说就是了!”
“殿下刚到长安,是来稳定西北边防,对战西夏的,此时人心尚且不稳定……若此时开始修建王府,大兴土木,会不会被人议论?若是被有心人利用,会有损殿下的清誉。再者……”
于玄略微停顿,沉声道:“请恕属下冒昧,殿下心怀大志,长安的王府只是临时居所,殿下的眼界该在汴京或者洛阳,即便是将来有心长安,也该是重建大明宫,而并非修建王府……”
“哼哼!”
赵昭先是笑了笑,随即道:“于玄啊,没让你读书科举,当真是委屈你了。”
“属下不敢当,能追随左右,为殿下效力是属下的福分!”于玄道:“当年若非殿下相救,我夫妻早就命丧黄泉了,再造之恩,永世无以为报!”
“你和阿云是府上的老人,不要见外!”赵昭道:“本王是高兴,你能有如此见识,做事也稳妥,还能够直言劝谏。有思考,有谋略,会办事,很好!”
“多谢殿下谬赞,属下实在不敢当!”于玄连声谦虚。
赵昭笑道:“不必谦虚,原本我还有些犹豫,不过如今看来,这王府长史的人选就是你了!”
当日在太庙,赵顼当众宣布,赵昭为辅国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再者,堂堂秦王,本就有开府建衙的资格,如今掌控西北,更有建衙配备属官的必要。正好趁此机会,打造出一套完全听命于自己的班底,犹如一个小朝廷。
既然是开府建衙,那么相应的属官都要有。王府之中最重要的官员无疑就是长史,相当于是秦王的秘书长,既是重要幕僚,也替王爷处理相关事务。
这个职位十分重要,一般都要亲信之人来担任,并且要有一定的地位和资历。
于玄在忠诚方面没问题,完全值得信赖。但论地位和资历,他就差远了,毕竟他出身不怎么样。他来西北,本来就打算做个亲随。没想到秦王抬举,直接让他做王府长史。
这些年,于玄在赵昭府上主要处理一些商业和府邸事务,但于玄终究是个读书人出身,内心深处多少有些建功立业想法。原以为永远没有可能了,虽然遗憾,却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没想到,秦王给了自己这个机会,让他有重拾梦想的机会。
一个没有科举的穷秀才,一个险些投河自尽的懦夫,一个家仆出身的小人物,如今竟然有机会成为秦王府长史。这简直就是飞上枝头变凤凰,突然之间身份不知道增长了多少,是前所未有的机遇。
以后在西北这一亩三分地,谁都要给自己这个长史面子?哪怕是在大宋朝,都是有脸面的人,毕竟长史身份意味着秦王头号亲信。
如今赵昭是秦王,但于玄清楚地知道自家主人的能力,将来某一日问鼎九五之尊大有可能。也正是有这样的认知,刚才他才会冒然说出那些话。
没想到正好打动了秦王,今日是长史,那么来日不仅有从龙之功,还是皇帝的亲信,那绝对是前途不可限量。
于玄心中好生激动,这可是光宗耀祖,甚至名垂青史的好差事,当即叩首道:“殿下放心,臣一定尽忠职守,处理好王府事宜!”
于玄没有推辞,这种时候不需要谦虚。他知道,秦王更想看到的是一个自信满满的长史,而且他也有信心做好,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很好,别让本王失望!”赵昭对于玄的态度很满意。
“是!定当不负殿下所望!”
“先给本王找个住所吧!”
于玄思索道:“好的,臣先在曲江池附近找个大户人家,将宅院买过来,作为殿下暂住之所。如此既不铺张,也可欣赏曲池美景,殿下以为如何?”
“嗯,去办吧!”
于玄前脚刚走,李承便过来了。赵昭知道,他肯定带来了汴京的最新消息。
第六二八章春风又绿江南岸
“殿下,汴京最新消息!”李承站在赵昭身后,轻声禀报。
“说吧!”赵昭已经等待很久,轻声询问。
李承轻声道:“对于殿下的离开,赵昭表现的很平静,从我们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并未有暴跳如雷,大发雷霆。至少赵宗晟平安无事,并未受到什么斥责。”
“哦?当真如此?”
对于这个结果,赵昭很是意外,以赵顼的性格,不暴怒才怪?何以他会这般冷静呢?意外的同时也让他有些不安。
赵顼最大的弱点就在于他的性格,一个是多疑,一个是暴怒。他一反常态地冷静下来,着实有些奇怪。
赵昭心里清楚,其实赵顼的能力和资质本身并不差,如果他冷静下来,全心全意和自己过招,必然很麻烦。倒不是说怕赵顼,而是如此一来就没有多少可乘之机。在对阵过程中,就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那永昌陵失火的是如何定性的?”赵昭沉声询问,对此有些忧虑。那日太祖陵寝突然失火,给他制造一个绝好的机会,更从容地逃走了。可如此一来,永昌陵失火就可能与自己相联系,大有黄泥巴罗裤裆里的感觉。虽说及时将罪名安在了西夏人身上,但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毕竟那几个西夏人的出现本身就有些许破绽,显得有些冠冕堂皇,如果赵顼紧咬住不放,再做点什么文章的话,那可就有些麻烦了。纵火焚烧祖先陵寝,这可是不孝的大罪,若是有什么风言风语。必然对声望有所影响。
“西夏人所为!”李承道:“赵顼下旨严查,结果是西夏人所为,还为此声讨西夏人。百姓听闻此事,也是义愤填膺。”
“赵顼真是这么说的?”
“是的,据说赵宗晟回到汴京第二天。就有了这个结论,速度很快!”
听到这样的答案,赵昭反而更加有些不安了。虽说如此定性是好事,一来可以给百姓有个说法,不至于对自己的名誉造成什么潜在的威胁。再者,如此一来。出兵讨伐西夏也就师出有名了。虽说是个不太高明的借口,但用起来很顺手,西夏承不承认已经没关系了。
可是赵顼竟然如此干脆,两日时间,证明他基本上没有什么犹豫。他为什么不给自己找麻烦呢?为何还要这样帮着自己?
难不成赵顼胸有成竹,他何时便的如此冷静?如此从容?永昌陵失火。即便是闹大了,也不过是个小麻烦。可对手却突然便的谨慎起来,自己却摸不清楚状况,这才是大麻烦。
“殿下,或许是因为民间舆论的缘故;毕竟太庙行刺那日,他们就是将罪名推给西夏人的。你在洛阳那么一说,消息传开。民间本身就有些这样的传言,赵顼兴许也是无可奈何!”李承也觉得有些反常,做出了如此推断。
“兴许是无可奈何,却也有可能是顺水推舟!”赵昭沉吟片刻,说道:“总之,我们必须要小心了,任何时候都不能低估了对手,赵顼或许有什么变化,此事需要弄清楚;还有就是高滔滔,查查此事背后是否有他的身影。这个女人可不简单。”
“是!”李承欣然领命。
“家里可都还好?”
“都好,殿下放心!”李承道:“此刻王妃她们肯定在为世子庆祝周岁生辰!”
“嗯,鸿儿周岁,我却不能在身边。”赵昭多少有些遗憾。
“殿下不必遗憾,大局为重。将来有许多时间团聚!”李承劝慰一句,说道:“西夏入侵,殿下忧心国事,匆匆赶赴西北主持大局。民间舆论对殿下多有称颂,赵顼没有指责殿下的理由,更不敢因此而为难王妃和世子。
不仅没有为难,态度反而很好。几日之前,就将世子周岁生辰的礼物送去,赏赐十分丰厚……”
“哼哼,看来是得小心赵顼了,表面功夫越是到位,背地里就越是有什么猫腻!”赵昭沉声道:“嘱咐狄公,家里一定要小心。”
身在长安,家人在汴京等于都是任职,赵昭特别挂念。此番从永安皇陵离开,心中本身有些忐忑,生恐赵顼冲动之下会苛待家人。如今算是暂时放心了,但是赵顼的反常态度又让他有些不安。更担心他背后暗箭伤人,故而必须小心。
李承道:“殿下放心,明面上有太后和长公主庇护,赵顼不敢轻举妄动。背地里,狄公派出了宗内一等一的好手保护,安全放心无忧。”
“那就好!”
“狄公说他确定能保护好王妃和世子的安危,不过也有个小建议……”
见李承欲言又止,赵昭沉声道:“直说就是了!”
“狄公建议,殿下可以在长安纳几个妃子,再添几位王子,确保无虞!”一番话,李承说的很不好意思。同时小心翼翼地观察着赵昭的神色,唯恐触怒了秦王的敏感神经。
“我知道了!”赵昭比想象的平静,因为他知道,狄青绝对不会因此懈怠,汴京那边还是会全力以赴,如此建议不过是个保险措施。他明白道理,但不见得会采纳!在长安可以纳妃,但绝对不能公开生子。
那样的话,赵顼的猜忌之心会更强烈。他会觉得,身在汴京作为人质的妻儿分量在下降,会影响到他们的安全。
赵昭沉吟片刻道:“我已经任命于玄为王府长史了,开府建衙的事情就交给他来主持。”
“是,我会全力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