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统天下-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续这样下去的话,同伴的刚才就是自己的结局,其实他们心里面最想的就是赶紧撤离这里,但是没有巴图蒙克的命令他们却真的不敢,他们可以没有巴图蒙克的命令而开战那时因为明军率先开火,但不管哪种原因没有巴图蒙克的命令胆敢后退半步那可就是临阵脱逃了,这种罪名在战时必死无疑,擅自逃回去也是死,还不如在这里光荣的死在这里呢。
可是当巴图蒙克撤退的命令传来了之后,他们却不想死了,上面的士兵飞快的开始往下面走,下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不少的人为了节约时间直接从半空之中跳了下去,索xìng这里已经不算是太高了,在地上踉踉跄跄的站稳之后他们迅速的来到后面拉着抛石机往后面退去。
“砰……”“砰……”接着又是两炮。在他们撤退的途中。还是有两拨倒霉鬼被火炮集中,虽然大部分的人都在抛石机倒下之后的大火之中活了下来,但是却几乎都身上被砸伤或者烧伤了。
城墙之上的明军自从第一次发shè火炮成功的摧毁了蒙古人的吕公车之后就已经欢声不断了,随着再次摧毁了两架抛石机,等他们想要再次调整距离的时候却发现下面的蒙古人已经跑远了,剩余的抛石机也都离开了火炮的shè击范围了。
不得已在巨大的遗憾之中,众多明军们才停了下来。
“好,很好,今rì你们当记首功。”在火炮听了下来之后,刘大夏分别走到负责摧毁对方器械的两拨人旁边看到他们遗憾的表情鼓励的说道。
“还是大人厉害。竟然能够想到给火炮加上两个轮子,要不然咱们还在为蒙古人的进攻上愁呢。”在旁边一个跟在刘大夏身边的人顿时朝着刘大夏拍马屁说道。
“呵呵,”虽然已经一把年纪了,但是对于这种吹嘘的话刘大夏还是很受用。不过他还是明白人的,“空有火炮没有这些人他们让老夫自己也发不出去一发炮弹啊。所以该记首功的还是他们,老夫已经命人去向皇上禀报去了,相信马上诸位就可以得到皇上的奖赏了。”
“哦,哦,……”刘大夏的话很快的再次鼓舞了士气,而之后呢果然和刘大夏说的一样,没过多久得到消息的朱厚照心里大喜之下亲自前来对这些人进行了一番夸奖,当然必要的物质奖励也是少不了的。
今rìrì出之时的这一战对整个战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蒙古人的两架吕公车、超过三分之一的抛石机被完全摧毁。在最后就连那些城外墙也没能够幸免。抛石机好歹是可以移动的,在受到打击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迅速撤走,但是城外墙就不行了,高达数丈、长达数里地的城外墙只能是立在地上不能动的死体了,在抛石机被拖走的同时,城外墙上的那些蒙古士兵也迅速撤离,不过他们可是没办法将城外墙带走,最后在看到蒙古人走远了之后,明军才慢腾腾的调整距离将这四座被抛弃的城外墙给一并轰塌了。
吕公车、城外墙还有抛石机的摧毁对于蒙古大军的打击不可谓不严重,首先就不说那些因此而死伤的士兵以及被打击的士气了。就说少了一半的器械的蒙古大军在攻城的时候威力就小了许多,更为关键的是既然明军有了可以快速移动的火炮了那就代表着那些留下来的抛石机也不可能起到作用了,要么将他们留下来,要么投入战场之后保管被炸毁。
受到士气大跌以及器械大损的影响,本来原计划今rì发动更猛烈进攻的巴图蒙克不得不下令所有大军原地返回。今天的进攻看来是不得不取消了。
而明军此战的收获却不少,同样的首先也是受此影响之前几天因为战事不顺而造成较为低落的士气有了极大的回升。更直接的好处还是今后蒙古人攻城的能力就大为削弱了,这也让刘大夏守住京城的信心大增。
这一天巴图蒙克取消了进攻,而在千里之外的奴儿干,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在巴图蒙克的大军前来之前,周述忽、亦思马因、亦卜剌三人带着自己的部落还有还剩近五万大军的郑萼千里迢迢的离开了此时正是风调雨顺、风景秀丽的大草原转而来到了穷山恶水的奴儿干。
从踏入奴儿干的第一刻起,众人便觉得这里和蒙古草原相差实在是太多了,走了数百里几乎没有见到一条大路,随处可见的茂密丛林,偶尔可能会碰上几个还用毛皮覆盖全身的野人部落,不过在看到这么多人之后却又迅速的逃离。
随着逐渐的深入,碰到的部落反而多了起来,特备是在一段时间之后又数不清的人进入了奴儿干的消息得到了疯狂的传播,造成每一个大军还有部落众人所到之处,当地部落都会派人前来联系。
这也不怪郑萼他们声势太大,这也没办法控制啊,周述忽、亦卜剌还有亦思马因三人的三个部落加起来人数就几乎达到了一百万之众,这么多人一起进入奴儿干能不引起疯狂的传播那才是怪事呢。
第四百九十四章林中野人
林中百姓,一个很模糊的民族称呼,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在世界历史之上有过重要影响的民族。在蒙元之前的林中百姓主要指的是在中部草原之外的那些还处在在森林之中靠着原始的打猎为生的野人部落,那个时候他们主要分布草原的东部、北部也就是此时的西伯利亚以及西部靠近中亚的地方。
他们严格来说不是同一个民族,林中百姓只是对他们这一种落后的草原民族的称呼。他们分布甚广,相互之间几乎没有来往,在成吉思汗崛起之前他们大多按照自己一如既往的生活方式不断的与大自然进行着抗争,在那个时候落后就代表着野蛮,同样也代表着勇猛好斗,在当时他们的敌人成吉思汗的眼中他们除了是自己部落的威胁之外也是自己征服天下的重要手下。
在成吉思汗的崛起过程之中林中百姓逐渐因为分散以及落后开始在和对方的对抗之中落于下方,直至最后大部分的林中百姓为成吉思汗所收编并为他的征服天下而卖命。
成吉思汗时期是林中百姓这个模糊部族的崛起时期,通过成吉思汗的这个媒介他们开始被动接受外来的文明以及技术,开始逐渐的离开密布、寒冷的森林来到更加广阔、温软的草原之中,同时伴随着的便是实力的逐渐强大。
不管怎么说才一下子从几乎是野人状态过度到蒙古的奴隶社会的他们还是相当程度上保留了祖先们的野蛮的,那个时候他们残忍嗜杀。勇猛好斗。林中百姓相对于成吉思汗极其部族来说其实就相对于那些草原部落相对于汉家王朝一样,该犯的错误都会出现的。
在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那些草原部落都会选择臣服,而这个时候历代的中原王朝们都会选择对他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帮扶,不过就向很多现在的人总是对祖先的民族政策大加抨击一样,中原王朝在历代草原部落之上所犯下的错误在成吉思汗极其部落对于林中百姓所犯下的错误几乎一样。
因为成吉思汗林中部落才大部分摆脱了野人社会转而变得更加文明与强大,但是成吉思汗绝对想不到自己竟然会为自己的后代子孙培养出来了一个强大的敌人。
草原部落一般在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都会选择反咬一口,同样的林中百姓在蒙元的衰落之后咬的更加凶狠。
林中百姓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很是陌生。也不明白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厉害呢,况且自己也没在史书上看到过林中百姓的影子啊。
林中百姓很多人不熟悉,但是如果说另外一个民族那么估计都会知道的。那就是瓦剌。
林中百姓是一种不太正式的称呼,明朝时候的人喜欢称呼他们为野人,就像称呼野人女真一样叫他们林中野人。但是现在的史学家们一般都喜欢把他们称之卫拉特人。
卫拉特人,由无数的林中百姓慢慢演变而来的一个民族,他们主要形成于成吉思汗之时,在成吉思汗之后他们是蒙古部落之中最大的两大部落其中的一个,也是大多数人眼中蒙古的两大组成部分。
而所有人都知道的瓦剌就是卫拉特人建立起来的一个国家,对于瓦剌的发展历程估计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他们最强大的时候是在也先时期,完全奴役了成吉思汗的后代鞑靼,差点打败了大明。就是在现在瓦剌也是蒙古最强大的两个部落之一,瓦剌的首领也正在举全族之兵和鞑靼的巴图蒙克一起侵略大明呢。
在进入奴儿干之后郑萼他们所遇到的第一次危机就是源于林中百姓。
前面说过。林中百姓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族,他们是古代对那些在草原外围还处在以靠打猎为生的草原部落的一个称呼。在成吉思汗之后,草原的北部、西部以及已经没有林中百姓这个词出现在中原王朝子民的口中了,因为在那之后被成吉思汗收复的部落他们都已经有了新的称呼,而仍旧没有被收复的则距离中原实在是太远了。他们的消息也传不过来。
但是在北面和西面已经没了林中百姓了,在一个地方却仍旧存在,那就是东面。
纵观大明一朝,在末期女真人崛起和沙俄东进之前林中百姓一直都是存在的,他们居住在东北的奴儿干,一直以来都是过着狩猎的生活。那一片地方现在已经成了蒙古和俄国的领土了,但是在明朝,他们还是大明的领土。
他们之所以没有被成吉思汗慢慢的带进更加先进一点的社会是因为他们的地理位置,他们居住在东北距离蒙古人传统的势力范围有点远,虽然在蒙元时期他们也被征服过,但是他们距离蒙元的中心实在是太远了让蒙元都有点力不从心了,以至于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被蒙元所忽略,想要迈进新社会自然就困难了。
一直到此时明朝中期,林中百姓还几乎过着和几百年前一模一样的生活,虽然在他们的部落之中偶尔也会出现从中原贩卖过来的生活用品。
在奴儿干的最北部,几乎相当于现在中国一个省份那么大的地方几乎全都是林中百姓,至于在他们更加北方的地方,对不起明朝的地图没有确切的疆域,在他们的地图之上都是不断的向北延伸,然后就突然消失,至于再靠近北面的地面就不会出现在上面了。
受到近几百年来来自蒙古和大明的慢慢影响,虽然这里的林中百姓没有发展处什么先进的文化,也没有建立起什么文明的标志,但是他们毕竟已经慢慢的发展出来了松散的部落联盟了。
面对残酷的自然与外部环境,他们也知道单靠一个个小的部落是不行的,所以慢慢的也联合在了一起以增加生存的几率。
虽然他们这些所谓的联盟比刘备与孙权的结盟更加松散,但他们也是有了统一的组织了,现在他们共同推举的一个首领就是林中百姓之中最大部落之中的首领豁尔赤剌。
林中百姓比较落后,他们的部族几乎没有自己的名字,豁尔赤剌这个名字还是每过几年奉命进入奴儿干巡视的大明官员根据他们音译所再结合蒙古人普遍所使用的名字自己给他们取的。
豁尔赤剌,一个正值壮年的魁梧大汉,此时正是人生最为巅峰的豁尔赤剌是一个极其具有攻击xìng的人,所以在听到有大批的蒙古人从西面而来之后豁尔赤剌便有点坐不住了。
消息在传递的时候往往就会失真,更可能在几乎没有什么完整语言的林中百姓这里,传来传去对于此次迁移而来的蒙古部落的具体消息豁尔赤剌根本就不知道,在听到的第一瞬间他还以为是西面的哪个部落来这里避难了呢。
草原之上相对于大明来说很是贫瘠,但是奴儿干相对于草原来说更加的贫瘠,虽然这里看起来物产丰富但是对于这些古人来说是无法利用的,这里极度贫瘠,自然的一般情况下也没人来这里,更不会有大批的部落主动进来,除非是来逃难的。
奴儿干是很贫瘠,但相对于战乱不休的草原来说这里还是有一定的优越xìng的,所以数百年来也有过草原之上因为战争原因不得不迁徙而来的例子。
这样的情况以前发生过多次,所以豁尔赤剌便将此次前来的郑萼他们给当成了一个可以抢夺的肥羊了,在他想来既然是逃难而来的那实力肯定不会太过强大,自己绝对可以轻松应付,至于他们身上有没有财物,这一点豁尔赤剌倒是不担心,草原之上再贫困的部落也比林中部落要富裕的多了,这是根本xìng的差距。
这不,信心十足的豁尔赤剌召集了部落之中的一万士兵悄悄的来到了郑萼他们继续东进毕竟的道路之上。
最终豁尔赤剌肯定是没有成功的,这是毋庸置疑的。在看到那数不清的骑兵之后豁尔赤剌就在心里有了杀了那个骗自己人的想法了,“尼玛,这得多少骑兵啊这。”
跟在后面的那将近七十万的牧民倒是一个大的不能再大的肥羊了,但是想要将他们吃进去那也得先考虑一下在四周的那近三十万骑兵愿意不愿意了。看了一下自己身边仅有的一万人马,豁尔赤剌果断的撤退。
不过这个时候想要撤退那却是晚了,郑萼他们千里迢迢的来到陌生的奴儿干怎么可能那么大意呢,早在来到豁尔赤剌打算伏击的地方之前他们就已经派出了大量探子打听清楚了所有情况了。
这不,豁尔赤剌还没来得及转身呢便直接举起双手投降了。
根本就没有经过战斗,豁尔赤剌和他的一万大军便成了俘虏了,没办法,看看不知道是自己多少倍的敌军,豁尔赤剌也实在是看不到一点胜利的希望,所以还是早点投降说不定到时候双方还可以好好谈一谈呢。
第四百九十五章木里吉卫
本来在抓到豁尔赤剌之前郑萼他们几个商量着要把他给杀了的,但是当得知豁尔赤剌的身份之后,立马豁尔赤剌转危为安。
没办法,得知了豁尔赤剌的身份,郑萼还真的是不敢擅自动手把对方给啥了,主要是豁尔赤剌的身份太特殊了,一个林中部落的首领没就已经很仍然忌惮了,要知道林中部落的实力那可不弱,杀了他首先就得面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而其次也是最关键的是林中部落部落那可是大明的臣民的,虽然他们不是汉人,但毕竟先帝早就已经通过圣旨确定了他们的身份了。
从这方面来说豁尔赤剌也算是半个明将了,想要杀豁尔赤剌,除非对方直接扯旗造反,不然没有朝廷的命令就是管着奴儿干的辽东都司也不一定敢下手。
而那边的豁尔赤剌在得知了郑萼的身份之后虽然开没有被释放,但是却已经像是个没事人一样用他那不知道有几句正确的汉语和郑萼纵谈起来了,郑萼得知豁尔赤剌的身份不敢杀对方,同样的豁尔赤剌得知了郑萼的身份也一点都不再担心自己的安危了,至于理由吗那还真是和郑萼的一样了。
别管满清统治者怎么对大明进行摸黑,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大明在边疆部落之中那还真的就是拥有这么高的威望。
本身大明就是一个历史上儒家影响最大的朝代,这让他们对外比较仁慈,再加上朱元璋这个主张和平相处的开国君主的友好影响。可以说大明对于这些部落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而且历史上奴儿干在设立的时候还和其他朝代对外的扩张不一样,奴儿干在设立的过程当中大部分都是当地的部落主动前往京城请求册封的,就连奴儿干卫所也是当地部落首领上书之后才开始设立。可以说由于一开始大明没有逼迫过这里的部落,在之后对这里的部落也很不错,所以在奴儿干这块地方,大明的名声很好使,各个部落对大明也极其信服。这一点可以说历史上除了大明之外就没有其他朝代做到过了,可以成王败寇就连朱元璋他们也不会想到大明在灭亡之后竟然会被从头骂到尾。
和豁尔赤剌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