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统天下-第2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巴图蒙克和阿喇哈青森两人已经决定退兵了,便不会再出现其他的波折了,当下巴图蒙克告辞回到自己大营,然后立马召集鞑靼所有将领颁布命令大军收拾行囊返回草原。
虽然鞑靼将领普遍对于此时撤军感到不理解,但是巴图蒙克命令之下,没有人能够明目张胆的违抗,不得已,各个鞑靼将领们只能回去满是牢sāo的吩咐士兵们开始收拾东西撤军了。
而那一边阿喇哈青森那里就简单的多了,本来他们早就开始准备撤军的事情了,现在只不过是正式确定了下来而已,在将之前发生在巴图蒙克和他之间的所有的事情告诉了手下们之后,阿喇哈青森便也吩咐大军加快了速度,争取明rì就能够撤军。
从昨天开始,为了时刻观察蒙古人的动静,刘大夏就一步没有离开过这里的城墙,看到蒙古人的动作之后,刘大夏心里略微思索,“密切关注蒙古人的动静,一旦有异样立马jǐng戒。”
“还有,”刘大夏朝所有属下吩咐道,“今天晚上加强戒备,以防止蒙古人在晚上袭城。”虽然看到对方的动作刘大夏心里猜测蒙古人这是要撤军了,但是他却不能不防备着巴图蒙克,谁知道对方这是不是用来迷惑明军的呢。(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三章大肆庆祝
第五百二十三章大肆庆祝
以前这种虚晃一枪的事情巴图蒙克没少干,但是这一次他却没有这样的心思了,在清晨的号角声中,巴图蒙克再一次凝望了那高大的京城,他看到了城墙之上的刘大夏,这个和自己纠缠了数十年的老对手,从自己驰骋沙场的时候起,他便是自己的对手,现在自己终究还是没能够打败对方,或者说自己没能够打败站在他背后的那个人。
“京城,难道你永远不属于我们蒙古人了吗?”这里曾经是他们蒙古人的骄傲,但是此时此刻,不管心中有多么不甘,巴图蒙克也只能下令大军返回。
蒙古人来的时候浩浩荡荡,来去如风,走的时候确实士气沉沉,整支大军数十万人几乎没人说话,而再在城墙之上的刘大夏看到那最后面的伤病,心里未尝没有一丝的感慨。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刘大夏心里喃喃。
不管怎样,蒙古人真的撤军了,刘大夏心里最大的一块石头也放下了,“先不要打开城门,等我去禀明了皇上再说。”
说完,刘大夏便走下城墙向皇宫走去。
而此时此刻,蒙古人已经撤军的消息确实随着刘大夏的命令迅速出现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蒙古人撤兵了?”
“真的?”
“当然是真的了,我刚从城墙上下来,漫天遍地的蒙古人都走了,而且刚才兵部尚书刘大夏也亲口承认了。”
“哦,太好了。”
“太好了,挨千刀的鞑子终于走了。”
大街之上,无数个从担惊受怕了一个多月的男人和妇孺幼儿们高兴的迈出家门在大街之上和邻居们疯狂的庆祝。
小孩子们挣脱父母的束缚兴高采烈的去寻找自己一个多月没有见到的小伙伴,而此时此刻家长们高兴之余也顾不上他们了。
几乎萧瑟了一个多月的酒楼和红楼等各种尝试仅仅在半个时辰之内便挤满了客人,美酒佳肴之下,张口便离不开笑声与轻松。
蒙古人,这个压在京城百万民众心头之上的大石终于在今早消失了。
奉天殿之中,孝宗和大臣们正在进行朝会,当蒙古人退兵的消息传来之时,整个奉天殿立马变得无声无息,不过下一秒确是众人几乎喜极而泣的庆祝,而且几乎每个人的口中都不停地说着皇上英明这句话。
奴儿干四十五万大军兵发瓦剌的事情昨天晚上所有的人都已经知道了,但是他们心里却存在着怀疑,现在蒙古人退兵的消息便告诉了他们原来一切都是真的啊,原来皇上真的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了,原来皇上早就做好了必胜的准备了,就像刘健所说的那样,论从容大度与运筹帷幄,当今世上确实是没有能够比得过当今圣上的了。
看到下面疯狂庆祝的大臣,孝宗仅仅是略微尴尬了一下,然后脸上也笑了出来,蒙古人退兵了,大明的江山总算是保住了。
那边的乾清宫之中,朱厚照早早的便起来了,昨天晚上蒙古人便开始收拾行囊打算退兵的消息刘大夏就禀报了朱厚照一个人,得到消息,朱厚照自认也是高兴不已啊,别看他在外人面前一直装的有多么从容大度,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紧张,这是一种自信之中的不自信。
现在好了,蒙古人要撤军了,自己也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
一早上,除了自己之外,朱厚照还将几个妃子一同叫道了乾清宫之中,他要和自己几个心爱的女人一同享受这一份胜利的喜悦。这几个月来自己的几个女人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只有朱厚照他自己心里清楚,可以说她们也和自己一样心头之上一直压着一块巨石。
“皇上,怎么还没有消息啊?”说话的是站在刘良女旁边的雪菊,刘良女和雪菊这两个一直没有出现在世人眼前的女人此时此刻也被朱厚照接到了皇宫之中,要论起付出与牺牲,刘良女和雪菊付出的更多,牺牲的也更多。所以即便刘良女不想进宫,但是今天一大早也被朱厚照接到了皇宫之中。
“雪菊,不用担心,皇上说了蒙古人今天就要撤兵了,肯定不会出错。”看到雪菊紧张焦急的样子,皇后紫嫣出言劝解道,不过察觉到自己手心的汗珠,朱厚照知道其实皇后心里也是万分的紧张呢,一刻听不到蒙古人退兵的消息,她也一刻放不下心来,特别是在这黎明前的黑暗之中最是让人焦急。
朱厚照轻轻的拍了拍皇后紫嫣的玉手,如果不是场合不对,他恨不得将对方抱在怀中好好的安慰一番,自己不吭不响的在外面多了两个女人,朱厚照一直没有告诉紫嫣和其他人。一直到昨天怀着忐忑和愧疚的心情将刘良女和雪菊的事情告知紫嫣的时候没想到竟然是紫嫣反过来安慰了自己,这份大度也一直让朱厚照非常的感动,当时他心里边立下誓言以后一定不再对紫嫣有所隐瞒。
“皇上,捷报,前线捷报。”正在朱厚照和几个妃子都万分紧张的时候,终于外面传来了令他们心头一松的声音。
只见慌慌张张的刘瑾衣衫不整、脚下的鞋子都不翼而飞的飞快冲了进来,然后跑到朱厚照面前九尺远的地方跪下道喜道,“皇上,那鞑子退兵了,退兵了。”
刘瑾的一番话顿时让所有的人脸上露出了笑容,朱厚照更是直接站起来反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皇上千真万确呢,刘大人已经在路上了,老奴得到消息就第一个来向皇上报喜了。”
“好,好。”得到肯定的答复,朱厚照哈哈大笑,然后仰起头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快让刘尚书前来觐见。”
等朱厚照和几个妃子稍微小小的庆祝了一下之后,看到她们也都面带笑容,心里放松了下来了边让她们暂时回到后宫等待,然后自己便重新坐在等到刘大夏的到来。
此时他一扭头看到刘瑾衣衫不整的样子,顿时大乐,“你看你的样子,还有没有一点东厂都督的威风。”
“嘿嘿,”刘瑾尴尬的笑了笑,心里却是万分高兴,“老奴急着向皇上禀报喜讯,就跑的快了点,老奴该死。”说完还有模有样的将右手向自己脸上轻轻打去。这倒是让一旁的朱厚照笑的更加高兴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四章第二次御驾亲征
第五百二十四章第二次御驾亲征
前来报喜的刘大夏仅仅比刘瑾完了一小会而已,正襟危坐的坐在那里的朱厚照终于等来了刘大夏那句话了。
“皇上,蒙古人退兵了,此战,大明,胜了。”在宫殿正中的刘大夏面带笑容,声音朗朗。
刘大夏身为此次京城守卫战的指挥人,听到他亲自向自己禀报这个消息,对于朱厚照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是啊,大明胜利了,从此之后这天地间便再也没有可以阻挡大明前进的了。”感慨良久,朱厚照终于说了句让刘大夏和刘瑾有点不明所以的话。
不过,朱厚照的心里却甚是明白,虽然蒙古人的几十万大军还在,但是现在蒙古人的退兵却已经标志着大明最大的敌人即将倒下。
这个世界之上除了朱厚照没有人知道这个民族会在将来遭遇多少的挫折,堂堂威震宇内的汉人却在一百多年后被外族所统治,更是在几百年后被更多的外族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他知道,有了他,这个世界之上的满清绝对不会出现,有了他,那些欧洲人也别想骑在汉人的头上。
但是,即便朱厚照有自信将大明建造成一个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但是在这个帝国强大的途中,最大的考验便是那些关外的蒙古人。
巴图蒙克的鞑靼和阿喇哈青森的瓦剌是横亘在大明崛起之路上的最大一块巨石,现在的大明没有建立起可以摧枯拉朽的实力,所以想要打败鞑靼和瓦剌其实并不是想当然的那么那么简单。只有一只稳坐朝堂被正在被无数的大臣所赞颂的朱厚照才知道开战以来大明倒地有多危险。
好了,现在大明已经挺过来了,蒙古人已经退兵了,京城从此无忧了,大明也无忧了,自己也将发兵蒙古草原彻底的大败瓦剌和鞑靼这两个敌人。
没了作为阻碍的鞑靼和瓦剌,从此之后的大明将是无可阻挡的。
没有人理解在大败蒙古人之前朱厚照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就像无数的人总是不理解为什么在大明朝总是有那么多的为了大明总是无所畏惧的大臣一样。就像朝中的马文升、谢迁、李东阳等人一样。
在无数的人眼中,升官不就是为了发财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人何苦和银子过不去呢,宁愿过的孤苦伶仃也不愿意同流合污,宁愿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却还要和天子据理力争。
他们不懂,但朱厚照懂,因为他和他们是一样的人,人,生而不一样,有人不喜欢责任,但是有人却甘愿承担那足以压垮自己的重担。
蒙古人退兵了,满京城、满朝堂之上的人全都在大肆的庆贺着,但是却好像没有人提起追击蒙古人的事情。
难道他们忘了么,朱厚照不知道,不过他没有忘,不把鞑靼和瓦剌彻底消灭,他决不罢休。
皇上要御驾亲征了,这个消息不知道是从谁的最里面传出来的,不过不管是谁先说露了嘴,最起码这个消息已经随着众人庆祝蒙古人退兵的时候传遍了整个京城。
无数的普通百姓们大肆为朱厚照叫好,他们不知道那么多,他们也不会整天考虑朱厚照亲征的风险,他们只知道蒙古人在昨天还欺负了他们,现在他们的皇帝朱厚照要为他们出气去了。所以,他们很高兴。
但是在朝中,却没有一个人赞同朱厚照的亲征。
先是还没有离开皇宫便得到消息的刘大夏第一个跑到朱厚照的面前又是给朱厚照将亲征的危险,又是将亲征的不必要xìng,总之就是不同意朱厚照亲征。
最后,没能够说服朱厚照的刘大夏只能留下一个“请皇上慎重考虑一下。”的话便不敢的离开了。
不过刘大夏未尽的事业会有人去接替的,这不,在刘大夏没走多上时间,朱厚照要亲征的消息便在大臣之中传开了,弄得朱厚照都在背后恶意的猜测是不是刘大夏出去就把自己刚刚才告诉他的要亲征的事情给说了出去了。
不过,朱厚照忙着应付这些聒噪的不行的大臣,哪里有时间去追究到底是不是刘大夏出卖了自己啊。
明朝的皇帝为什么大都不愿意上朝啊,一个重要原因就在这里,明朝文臣的地位太高了,明朝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文臣可以和皇帝对着干的朝代,所以在皇帝面前,这些文臣们说话也就没有那么收敛了。
以前有孝宗在前面顶着还不显什么,现在这一波一波的说个不停的大臣可真是让朱厚照体会到了前世自己这位老兄的痛苦了,特别是孝宗皇帝十几年把这些文臣惯得不行,更是说起来肆无忌惮了。
朝中倒地有多少大臣朱厚照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从刘大夏走了之后整整一天的时间前来自己这里劝说自己的大臣就没有消失过,一个不行,另外一个立马进来,要不就是成群结队的。你以为是打架呢,还想来个人多势众不是。
不过现在孝宗已经重出江湖了,朱厚照也不敢把这些大臣给怎么样了,只能和他们辩呗,反正这些大臣呀说的理由基本上都是一样的,你们说危险,那我就说身为皇帝怎能因为一己之安危置大明江山而不顾呢,在然后就拿出成祖的例子,再不行就是自己前几年还亲征来着,这不都是很好的例子吗。
至于说亲征的意义,那更是难不倒朱厚照了,反正说起这个朱厚照可是能够说的没忘没了的,反正没有意义到了朱厚照的嘴上那也是好像不亲征大明就不能中兴,就不能强大似的。
事实证明这些大臣们一旦认准了一个道理真的是多少头牛都拉不回来啊,不管朱厚照怎么说他们就是一样,不赞同。
眼看大臣们耍起了无赖了,朱厚照也装起了无赖,你们不是不让我去吗,那我就自己下旨。
其实明朝的皇帝有一点是其他朝代皇帝真心比不上的那就是明朝的皇帝大都不贪权,他们愿意放权给大臣。虽然明朝大多数圣旨都必须经过内阁和大臣的同意才具有律法意义,但是同时依照律法事关重大事宜以及危急情况皇上可以不经内阁准许便发布圣旨。
什么事重大事宜,什么事危急情况,在这年代不都是皇上一句话的事情吗。所以说其实如果在大明皇帝真的想要干什么事情的话那些大臣根本就没有办法,看看其他朝代的皇帝是什么样的就可以知道明朝皇帝的难得之处了,除了开国的太祖和成祖之外,没有真正贪权的,也没有利用权力穷兵黩武、大兴土木的。
后世每当看到这一点朱厚照都是感慨良多,明朝不得不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奇葩的朝代,他们的皇帝也都奇葩无比,只不过就如本来刚正不阿的陈世美遭人嫉妒被说成了负心汉的代名词一样,本来有无数值得称赞的大明也经过满清的加工成了可以送上骂到下无一值得称赞的唯一一个朝代,果真是世事难料啊。
现在,嘿嘿,朱厚照不得不开始动用一下自己特殊的权力了,既然你们不配合,那我就只能强行下了一道中旨。
中旨,顾名思义,就是皇帝特殊权力的体现,不经过内阁可以直接下发并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特殊圣旨了。
知道你们内个不会批准我的各种调令,那我就自己下旨行了。
很开,在满朝文武惊诧之下,无数道中旨发出分兵送往了兵部和京畿、陕西、山西等数省。
本来以为可以平静下来的大明朝,随着朱厚照的圣旨再次忙碌了起来。
接到圣旨的刘大夏很是郁闷,他不想让朱厚照亲征也是为了朱厚照好啊,毕竟现在朱厚照已经不是当初的太子了,亲征这么危险的事情真的不能让朱厚照干了,这不得不说就是当年英宗的不良影响之一了。
但是现在,你不赞同又如何,中旨已下,除非抗旨不尊否则刘大夏只能按照朱厚照的要求开始去各部协商各种出征的后勤工作。
朱厚照的亲征时间定的很近,三rì之后便是朱厚照离开京城前往前线的时候。
不过在走之前,朱厚照却不得不头疼的想该如何昏过去自己母亲还有几个妃子这一关了。
要说对朱厚照亲征最抵触的还真不是那些大臣们,真的最抵触的还是默默的站在朱厚照背后的女人们。
这不,为了达到人多势众的优势,朱厚照的母后,大明的太后张氏亲自带上朱厚照的几个妃子找上了朱厚照了。
更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