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强国梦 >

第23章

乱世强国梦-第23章

小说: 乱世强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兴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章士钊的手臂,压低声音说道:“我知道,此不足为外人道也。”

章士钊被弄得满头雾水,苦笑了一下,抱歉地说道:“克强兄请稍坐,小弟去去就回。”

黄兴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不用管我,既端人家的饭碗,就自然要把事做好。”

章士钊告罪一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直接去找肖志华。

“行严老弟回来了。”肖志华停下笔,笑着打招呼,“看你满面春风,定然是说服枚和兄了。”

“呵呵,正如志华所说,枚和兄确实答应了。”章士钊在肖志华对面坐下,将在监牢里的情形大致说了一遍,末了还补充道:“枚和兄平日就有三分疯癫,想来这事应该没有问题吧?”

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谨慎地说道:“也不尽然,装神经病其实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我就怕枚和兄演戏演过了头,反倒弄巧成拙。”

“应该不至于吧?”章士钊不太确定地说道。

“呵呵,行严不必太担心,就算此事不成,枚和兄也不过在牢里多呆一些时间,谁让他充英雄来着。”肖志华一边安慰,一边将两张纸递给章士钊,说道:“行严老弟辛苦一下,这是明天要见报的。”





正文第五十八章铭刻历史的会议

章士钊,字行严,笔名黄中黄、烂柯山人等,湖南长沙人。~~~~1901年离家赴武昌,寄读于武昌两湖书院,在此结识黄兴。1902年3月,入南京陆师学堂学军事。次年进上海爱国学社。1903年4月,拒俄运动发生,上海各学校学生罢课,章士钊率陆师同学三十余人赴上海,加入蔡元培等人组织的军事民教育会,任军理教习。并因此结识了章太炎、张继、邹容,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历史上,也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他与黄兴由上海赴长沙,开始华兴会的筹建工作。

“对不住,对不住,还须让克强兄再稍等片刻。”章士钊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再次向黄兴拱手致歉。

“行严,不必如此客气,你忙你的。”黄兴喝着茶水,正聚精会神看着报纸,随口答道:“这《苏报》越办越有特色,即便在湘地,也阅者众多啊!”

“那是好事啊,办报就为启迪民志,阅者是越多越好。”章士钊坐在桌前,一边工作,一边说话。

“行严,这《理想中国》虽然文笔粗俗了一些,但写得相当不错。”黄兴说道:“然却有一大疏漏,为何国体不加说明,是君主立宪,还是共和民主,让人颇费思量。”

“国体不重要,重要的是制度。”章士钊落笔如飞,头也没抬地回答道:“当然,这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这点我却不敢苟同。”黄兴摇头说道:“难道满清朝廷真的实行君主立宪,我们汉人还要拥护一个鞑子皇帝不成?”

“能使国家富强,能少流点血,也就少伤些国家的元气。”章士钊说道:“而且满清朝廷立宪改良必然失败,因为他们既无力阻止变革的运行和深化,又无法有效应对变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闸门一旦打开,再要试图回归到传统的统治秩序中去的话,那就是自寻死路,加速灭亡。”

“哇哈,行严,你的见解竟然深刻到如此程度?”黄兴不敢置信地睁大了眼睛,接着问道:“你还记得我们以前商讨过的事情吗?组织一个革命团体,以‘驱除鞑虏,复兴中华’为宗旨。”

“当然记得。”章士钊抬起头,深深地吸了口气,情绪也有些激动起来,“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克强兄的雄姿和壮怀,小弟岂能忘记。”

“记得就好。”黄兴轻轻长出了口气,说道:“收到你的信,我便与钝初等人匆匆赶来,皆为行严信中所说,要在上海成立革命团体,有救国救民的绝大要事相商,望行严莫要让我等失望才是。”

章士钊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克强兄,你还是那副急性子。不过,小弟自认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今晚就带大家去参加一场群英会。而且钝初等人也来了,这实在是太好了。如此,我湘人的气势便不会落了下风。”

“群英会?”黄兴迷惑之中带着三分兴奋。

“呵呵,克强兄稍安勿躁,晚上便能知晓。”章士钊故作神秘地眨了眨眼睛。

…………………

华人社区的一所不起眼的别墅的地下室里,灯火通明。蔡元培、吴稚晖、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章士钊、陶成章等堪称一时人杰的人物正聚集于此,热烈讨论着革命团体的纲领、纪律等文件。

“蔡先生,你应该多在上海找些江浙名士,以壮声势才是。”陶成章突然贴近蔡元培的耳旁低语道:“你看,这湖南人占了多数,倒显得我们……”

“说什么呢?”肖志华耳朵尖,一下子便听见了,不禁推了陶成章一把,说道:“都是中国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何分地域、民族、性别?我们以后还要招收成员,拉帮结派可不是好事。”

“志华说得对,拉帮结派真的不好。”蔡元培笑着拍了拍陶成章的手臂。

陶成章受教般地点了点头,心中却不以为然,暗自想着:等伯荪、未生到了,江浙人的声势未必比湖南人差了。

蔡元培、陶成章是江浙人,历史上光复会的主要著名人物;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章士钊则是湖南人,历史上华兴会的主要成员。肖志华、宋耀如则是海归派,但没有肖志华的拉拢和努力,这两个不同的团体也聚集不到一起。或者说肖志华就是这次成立革命团体的发起人,也是两伙人的联结钮带。

看着满堂的历史名人,肖志华感慨万千,也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多半年的奋斗终于有了成效,如今他终于有了根基,有了能与他们平起平坐的声望和资格,甚至在革命理论的领先和创见上,众人颇有高山仰止的尊敬。

这个大会是肖志华组织发起的,住处是肖志华提供的,纲领等文件是肖志华早已拟定好的,之后的行动计划也是分工细致、目的明确,肖志华在大会中的主导地位已经牢不可破。更重要的是,现在这些人都还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潜力虽然巨大,但还处在成长阶段,比较容易——那个,按肖志华的话讲,就是容易忽悠。不过,放眼中国,在革命理论和行动方法上能超过肖志华的,嘿嘿,还真没有。

“推翻满清政府,创立自由民国,何不改成驱除鞑虏,复兴中华?”长桌对面的黄兴突然开口问道。

“我是这样考虑的——”肖志华微笑着解释道:“驱除鞑虏,听起来声势很壮,但却把全部满人包括在内,打击面太广。更为严重的是容易使日、俄侵占满蒙寻得借口。既要造反,却又不能不讲民族团结,满州既处日、俄势力之下,蒙古向为俄人范围,西藏也几乎成了英国的囊中物。我们要振兴中华,就不能不将眼光放长远,既要看到眼前,又要兼顾将来。”

“志华的思路我稍明白了一些。”陶成章补充道:“他的意思是说:打倒满清只是手段,而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最终目的是使中国摆脱封建和列强的双重压迫,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雄踞于世界民族之林。”





正文第五十九章中华革命复兴会

争论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人的认知和思想都是不同的;争论也是十分必要的,大家把分歧亮到明面进行商讨并想出解决办法,这便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也没有十全十美的方案。肖志华庆幸自己不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以他做出了让步。驱除鞑虏,现在来讲,也的确是最能起到号召和团结作用的口号,而且它所起到的负面作用,也确实不那么大。

两天后,徐锡麟与龚宝铨应陶成章之邀,也赶来与会,由于他们还禀持着恢复汉室的旧观念,于是本已基本讨论完成的纲领又不得不再次付诸公议。

统一思想是必要的,但肖志华没想到会这样不顺利。于是,他又费了好多口水,而且陶成章也站了出来,一番讲解劝说之后,终于使两个人同意了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创立民国,耕有其田。

接下来的会议顺利了许多,首先将这个团体的名字定为中华革命复兴会,对外面则只称复兴会。然后通过了复兴会总理的产生办法以及复兴会内部的主要章程,即领袖必须经全体会员投票公举产生;暂设一个总部,四个支部,上海总部由蔡元培负责,两湖支部由刘揆一负责,江浙支部由陶成章负责,南洋支部由龚宝铨负责,东京支部由黄兴与章士钊(黄兴去过日本,熟悉情况,而章士钊由于苏报案的影响,为了以策安全,也将赴日本东京暂避,苏报主笔位置由吴稚晖担任)负责;总部设立常务委员会,共设六位委员,分管财务、组织、档案、宣传、军事、内务……

哇,僧少粥多了,一共十二个人,每个人头上都要顶上头衔,才勉强够数。。但问题是要人尽其才呀,而且好几个人都表示自己不能留在总部。陈天华坚持要去日本发展留学生,徐锡麟则非要与陶成章一起去江浙发展会党。对此,肖志华早有预料,可他始终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与会者可都是他选定下来的。

经过商议,大家决定先选出几个主要的代理领导,使团体能够先运行起来,然后慢慢调整或增加人员,一年后召开全体大会再正式定编定岗。于是,复兴会第一届领导班子就此诞生了,代理总理蔡元培,代理财务委员宋耀如,代理宣传委员肖志华(谁让他理论水平高,又把着苏报呢),代理组织委员宋教仁,同时这三人又各自兼着一个部门,肖志华兼了军事,宋耀如兼了档案,宋教仁就只好把内务的担子也挑起来了。

短暂的小插曲并没有影响与会众人的意气风发,他们年轻、充满活力和梦想,热血、不畏艰难和困苦,执着、忠诚勇敢而不怕牺牲。

这将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也注定是一个要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华革命复兴会宣告成立了。一个目前只有十二人的小团体,从此将迈向艰辛奋斗的道路,为了富国强兵的理想,为了千千万万国人的幸福,他们将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自立的大潮。

“我,###,谨庄严宣誓:即使成功远在天边,也要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即使失败就在眼前,也要坚守信念,矢志不移……驱除鞑虏,复兴中华,创立民国,耕有其田,我们自愿承担这项义务,毫无保留,不畏牺牲,为执行我即将承担的任务而鞠躬尽瘁。”

面对着墙上张贴的复兴会宗旨宣誓已毕,众人放下了拳头,热烈握手拥抱,相互勉励,大家都被这庄严的宣誓和铿锵的誓词弄得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的人甚至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才使中国历经苦难而不亡,虽然将会有多少人看不到努力奋斗后的成功之日,但他们的名字将永远载入了史册,人们将永远缅怀这些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为了富国强兵的理想,不惜抛洒热血,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革命,奋斗,救中国!”陶成章突然振臂大呼,然后冲着肖志华喊道:“如此时刻,热血奔涌,豪情满胸,岂能无酒。”

“对,自当痛饮一番,然后直捣黄龙。”

“今日痛饮庆功酒,他日胜利再相逢。”

………………

肖志华哈哈笑着,对激情四溢的众人大声说道:“请诸同志稍候,酒早就预备好了,今夜咱们就痛饮一番,以壮豪情。”

走出地下室,肖志华脸上还带着笑,无比欢畅的笑容。是啊,这是他强国梦的真正开始,一群精英已经聚集在他的周围,为着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没错,他是穿越者,可那又如何,穿越者不是神仙。论组织能力,他不如宋教仁;论艰苦精神,他不如陶成章;论演讲鼓动,他不如陈天华;论文学渊博,他不如章士钊;论革命实干,他不如黄兴。他有的是超越历史的目光,识人用人的明智,对国内、国际大势的精准判断,博采众长的理论知识,精心设计的最有成功希望的道路。

鼓动革命大潮,改变国家、民族的命运,从来就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他需要全民族的共同努力和奋斗。如今,这只是一个开端,虽然路还很漫长,很艰辛,但毕竟大幕拉开了,他们将在这历史的大舞台上绽出绚目的光彩。

“博士,刚才有人送来一封信。”一个别墅保安看见肖志华,急忙上前。

肖志华笑着点了点头,接过信,稍稍皱了皱眉,信封上竟然没有写名字。打开信封,掏出信纸,他眯起了眼睛,这信竟是用外语写的。只读了一半,他的脸色已经变了,愤怒、痛惜、悔恨、无奈,种种复杂的表情交替出现。





正文第六十章革命方略

“查理兄,你带来的洋酒味道如何?”陶成章和宋耀如相伴着走了过来,陶成章边走边说道:“让我先尝尝,要是好喝的话——”

宋耀如笑着说道:“要是你喜欢的话,明日我送你几瓶。象你这样,跟做贼似的,着实让人笑话。”

说着话,两个人走到了肖志华身旁,陶成章伸手拍了拍肖志华的肩膀,调侃道:“说去拿酒,怎么在这里偷懒?”

肖志华缓缓抬起头,脸上的表情吓了两个人一跳。

“志华,出什么事了?”宋耀如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信,急切地追问道。

肖志华叹了口气,晃了晃手里的信,沉痛地说道:“琳娜走了,再不会回来了。这是她父亲让人送来的信,送信人早就到了上海,这至头至尾就是个骗局。”

宋耀如轻轻摇头,也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世俗的偏见竟是如此强大,志华,你不要太伤心,要振作起来,这事以后再想办法。小理”

肖志华苦笑连连,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很大,好象刚从暖屋中走到冰天雪地里的感觉,脑袋里混混的。

“志华,志华,打起精神干些正经的。”陶成章用力拍着肖志华的肩膀,大声说道:“先别把这些小事放在心里,吃亏也好,受苦也好,只要国家有了希望,个人那点点委屈还算一回事吗?”

肖志华蓦地一惊,混沌的眼睛又发出了清亮的光,这个时候,千万不能为这种事情失态。这些人不象自己,他们真的是一心为国的人,一天到头都在想着伟大的事业,根本不把个人的幸福看在眼里。虽然自己认为个人幸福和国家前途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但因此而露出颓废的情绪,难免不被他们所看轻,认为自己没有经受苦难的毅力,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

“对,陶兄说得对。”肖志华将信刷刷撕得粉碎,大声说道:“国家衰弱到这步田地,就是有情人成了眷属,也不过是一对会恋爱的亡国奴。吾辈中人,以救亡图存为己任,岂能困扰于这儿女情长。”

“对嘛,大丈夫何患无妻,就该拿得起放得下。”陶成章很满意肖志华的表现,拉起肖志华就走,“走,喝查理兄的洋酒去。”

宋耀如稍稍落后了几步,看了看落在地上的碎纸,抿了抿嘴,有相似经历的人才知道肖志华心中的苦痛,希望他能尽快摆脱阴影,重新振作起来。

…………………

接下来的三天里,肖志华在众人面前表现得很稳重,很正常,就象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他在缜密地分析了现阶段国内、国际的形势后,拿出了拟定好的《革命方略》付诸大会讨论。

“东京支部除要建立复兴会机关刊物,在留学生中广泛宣传外,主要任务是在东京发展并掌握士官学校毕业的留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