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乱世强国梦 >

第47章

乱世强国梦-第47章

小说: 乱世强国梦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耀如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肖志华,肖志华这才醒悟过来,不由得自失一笑,人是随着环境而变化的,如今小孔同志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历史上那种贪污**的机会,那自己还耿耿于怀作什么?只要把监察制度健全了,这比搅尽脑汁来回想该人在原来历史中的所作所为,小心翼翼地防范每个人更为重要。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这种氛围一旦形成,谁都得小心翼翼。自己可不能因为人家未来可能要犯的罪行,而进行惩罚。

肖志华整理了下思路,开口说道:“此次赈灾,是我们复兴会执掌地方权力以来的头一回,关系到临时政府的形象和声誉,希望大家能充分重视,把它当成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完成。宋先生刚才已经谈了不少,都是很实际的意见,对此我完全赞同。现在,我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请大家进行研究讨论。”

孔祥熙低下头,在本子上刷刷点点地记录着。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位复兴会中的重量级人物,在宋耀如将众人介绍给他时,唯独对自己似乎有一种很特殊的关注,目光不时移注在自己身上,还带着若有所思的表情。

“以往地方出了灾害,满清朝廷很忌讳,而现在,我们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将灾民的惨况公之于世,不仅要发动国内媒体,还要让外国报纸也参与进来,让世界上崇尚正义和公理的民众都看看满清这个腐朽末落的政府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不光是要打满清的脸,提高临时政府的声望,还是争取国际援助的一种手段。是的,列强政府是自私贪婪的,但列强的国家里还有一股民间力量,象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红十字会组织等等,还有无数善良的的民众,他们与那些冷酷的政客是不同的。我们向国际社会求助,请世界所有具有爱心的人,捐出钱款、粮食、衣物,哪怕是祈祷和祝福,也是我们所需要的。”

“这,这近乎乞讨,有损国际形象,是不是有些不妥啊?”一个年轻人犹豫着问道。

肖志华翻了翻眼睛,淡淡地说道:“这怎么叫乞讨呢?这是为民请命,为民求生存。至于国际影响,象满清那样捂着盖着,任由灾民饿死、冻死,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我们需要这样的形象吗?一个真正负责任的政府,为了自己的人民,在力有未逮时向外请求国际援助,这并不丢人。请注意,临时政府现在处于什么时期,在战乱未息、局势不稳的时候,能够首先拿出巨款来赈济灾民,这本身就值得称道。”

“临时政府的口号是执政为民,为了所谓国家形象,官员面子,而置灾民于不顾,这与满清何异?”宋耀如已经有些摸清了肖志华的真实意图,借救灾来提高临时政府形象,再由各国的社会力量来影响列强政府,但他不好说得太透,只好有些模糊地附和肖志华的意见。

。。。。

第一卷第六十一章会议(二)

肖志华最大的优势便是具有穿透力的目光,他往往能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掘出令人惊讶的闪光;更会借势而为,将本不相关的事情联系到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从而将影响扩大,获得最大的收益。

通过赈灾,或许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影响列强的政府行为;当然,贬低满清朝廷,提高临时政府形象,凝聚民心士气,并占据道义高点,打击为富不仁的土豪劣绅,也是应有之义。不过,这些是不能在今天这种级别的会议上说得太透的。至于会议记录,自然会迅速通过电台发给广州总部,从而尽快采取行动。

“满清统治时,是三分天灾,七分**,官员们贪污赈款,草营人命,竟将灾祸当成升官发财的手段。受‘黄灾’最厉害的山东省,那些‘谋差营保’的官僚们,常聚在一处议论说:‘黄河何不福我而决口乎?’因为黄河一决口,他们就可以藉办河工,既私吞工款,又谋取保举,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偷偷地破坏老百姓自筑的堤防,人为地制造灾荒。”肖志华愤慨地说道:“在揭露满清封建官僚和劣绅地主时,我们也要警惕某些人会被钱迷了眼,而犯错误。所以,我建议在每个省政府设立赈灾督察,保证拔下来的赈灾款专款专用,而且,用款账目要对社会公开,赈灾物资的发放也要依据公开、公正的原则,定期公布发放名细,接受媒体和民众的监督。”

宋耀如点头微笑,表示对此很是赞同,赈灾竟然可以让临时政府的威权渗透进各个地方,确实很值得考虑。

肖志华继续说道:“除了政府拔款外,各地方政府也应该向当地富户劝捐,并且积极组织灾民进行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国内、国际的捐助应统一存入各地的中国银行,设立赈济基金,专人管理,账目公开,不使其挪作他用。同时,放开民间慈善资金参与灾区社会受灾群众自救自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得到各类社会群体慈善资金的捐助,以此作为政府财政资金的补充作用。”

众人已经非常吃惊了,新办法简直是闻所未闻,新名词也是层出不穷,殊不知这都是肖志华剽窃于后世的做法。

“以工代赈的范围还应扩大,不只可以组织灾民筑堤修坝,还可以让他们架桥铺路,只要灾民的生活还需要政府救济,那么该地方的基础建设便都可以向灾民敞开。当然,我会建议临时政府除对灾民进行移民安置外,也要对灾区做出一些政策倾斜,实行灾后重建时期减税政策,并鼓励社会各类资金积极参与灾区生产重建工作,在税收上,相关项目可以给予减免。”

“这是否意味着在灾区开办工厂,既能得到大批廉价的劳动力,又可以得到政府的税收减免,这岂不是只赚不赔的事情?”宋蔼龄趁着肖志华端茶喝水的空当,停下笔问道。小理

“暂时看应该是这样。”肖志华笑着解释道:“你有兴趣也可以去嘛,不过要注意,税收减免政策是短期的,比如说三年或五年,等到灾民生活恢复正常后,这项优惠政策也会逐渐取消。”

“即便如此,这个办法对商人们来说,也很具有吸引力。”宋耀如若有所悟地说道:“建一些投资小、见效快的项目,还是很合算的。”

不管建什么厂,只要你扎下根,想搬迁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样也就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并使一些农民转化为工人,缓解了土地紧张的压力。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肖志华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我会郑重提醒临时政府,那就是,绝不能学满清,把无衣无食的饥民‘目之为乱民,为匪徒’,更不允许各城镇乡自治团体,以守卫乡里为名赶办团练。各军政府要将流离颠沛、饥寒无告之民与那些趁机抢劫、偷窃之徒区分开来,区别对待,绝不允许出动军队镇压所谓的‘民乱’。”

肖志华所提醒的正是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在灾荒问题上所犯的最大失误,革命派在有些地方对灾民竟采取了戒备和防范的态度,有时竟视之为建立正常秩序的一种障碍。不仅如此,还发生了由革命党人掌握的新政权的武装去镇压饥民“闹事”的事件。出现这一类政治性的错误,不能不说是同资产阶级革命派只是同情群众,却并不懂得组织群众与依靠群众的根本弱点。

“灾民只要能吃上饭,哪里会去闹事?不是被地主劣绅逼得无路可走,又岂能聚众暴乱?”肖志华疾言厉色地说道:“军队是抵御外侮,保护百姓的,不是吃着百姓种出的粮食,领着用民脂民膏发放的军饷,反过来倒去用枪弹和刺刀对付自己的衣食父母,那样的话,良心何在?款也拔了,粮也运了,再有民变,只能说明当地政府工作懈怠,赈灾不力,官员失职,而不能将罪责归于世界上最能忍耐的、最为困苦的中国百姓头上。”

屋内安静下来,众人都陷入了沉思,肖志华一直是比较和颜悦色的态度,突然面沉似水,声调提高,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和对动用军队镇压民众的极度反感。那突然变得凛凛逼人的目光,让人不敢对视。

宋耀如眨了眨眼睛,为了缓解气氛,笑着说道:“这正是考验各地政府工作效率、工作能力的机会,满清不行,新政权难道也不行,能者上,庸者下,我同意志华同志的意见,把赈灾当作各地政府考核的指标之一。”

肖志华冲着一直力挺他的宋耀如感激地点了点头,目光瞟到刚走进来,正向他望过来的一个指挥部参谋。微微皱了皱眉,他向宋耀如低语了几句,起身走了过去。

。。。。

第一卷第六十二章空袭

你的祖国的乐曲会记住,

她的优秀儿子的胜利,

他的宝剑经历的杀戮,

他们作的事迹,他赢得的战争,

还有他怎样把自由恢复。小理

————拜伦《你的生命完了》

肖志华轻轻点头,拍了拍宋蔼龄的肩膀,笑着说道:“战争虽然还未结束,但借你吉言,我对最后的胜利是充满信心的。”

“志华,你要注意安全。”宋耀如听着天边隆隆的炮声,不无担心地说道:“这么急着让我们离开,是不是情况不好?”

肖志华淡定地摇了摇头,说道:“虽然紧张,但还称不上不好。你放心好了,我知道进退,可不是那些蛮干的愣头青。要注意的倒是你,那个胃病很缠人,三分治七分养,可你的性子太急。要知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不想在看到新中国崛起之前,成为被我们缅怀的人吧!”

“呵呵,原来象漫漫的长夜,让人看不到光明。现在,我已经见到胜利的曙光,自然会让自己活得长远一些。”宋耀如上前与肖志华紧紧拥抱,然后深深地凝视着肖志华。

“很肉麻呀,查理,你这目光怎么象含情脉脉的少女。”肖志华哈哈大笑。

“你这家伙。”宋耀如哭笑不得,连连摇头。

“蔼龄,好好照顾你老爸,特别是饮食。”肖志华转头叮嘱着宋蔼龄,又将目光投向孔祥熙,凝视半晌,微微一笑,说道:“小孔啊,年轻人精力旺盛,身体健壮,在查理身边要多出力呀!”

“肖总司令请放心,我一定使出全部的力量协助宋先生。”孔祥熙被肖志华盯得有些局促不安,见他说出鼓励的话,颇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

“在这革命大潮之中,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年轻人要抵得住诱惑呀!”肖志华语重心长地说道:“大浪淘沙,烈火炼金,如果不能战胜自己心中的恶念,那就只有沉沦和堕落,万劫不复。”

宋耀如轻轻点了点头,用殷切的目光注视着孔祥熙,宋蔼龄则有些不解地看看这个,再望望那个。

“谢谢肖总司令的教诲,我定会牢牢记在心里。”孔祥熙很诚恳地说道。

“好了,快上船吧,我也该回去了。”肖志华笑着与众人一一握手,目送着他们走上船,挥手告别。

…………………

俯视的感觉是一种新奇,是一种震撼,是一种惊心动魄,更是一种心旷神怡。

喻培伦深深吸了口气,望着这令人惊异的景象,远处大江大河成了山间的一条条白色的细细的蜿蜒的带子,大路则像一条条银灰色的窄丝条,时隐时现于大地上,人象蚂蚁或甲虫般大小……

“保持高度,航向西北。”周子鹤一边操纵飞艇,一边命令副手挂上旗语,通知另两艘飞艇,并对喻培伦说道:“喻工,准备好啊,离清军的炮兵阵地应该不远了。”

“好。”喻培伦兴奋地答应一声,使劲抡了两下胳膊,目光望向装在几个沙土箱中的航空炸弹。

“呵呵,答应给我的大家伙,可不能食言。”周子鹤笑着提醒道:“载上你,可是相当于少装了五六个炸弹。”

“没问题,我要造比这大好几倍的炸弹,先给‘中国号’用。”喻培伦笑着回答。

周子鹤伸出大拇指,点了点头,用望远镜了望着,调整着航向和速度。

北洋军的炮兵阵地为了避开革命军海军的炮击,设置在远离河岸的西北方向,阵地上热火朝天,硝烟弥散,火炮正在向革命军的阵上倾泻炮弹。炮兵们在炮弹箱子之间跑来跑去,有很多都脱去了厚重的外衣。

伴着嗡嗡的发动机声,三架飞艇缓缓飞临炮兵阵地,减慢速度,悬停了下来。

啐,炮兵指挥官抬头看了看,不屑地向地上吐了口唾沫,看着挺吓人,只会扔些花花绿绿的纸片,擦屁股倒也可以。

“加快速度,还有十分钟,弟兄们就要开始冲锋了。”炮兵指挥官转过头,大声喊道。

革命军的飞艇这些日子经常起飞侦察、宣传,北洋军的士兵由最初的惊讶、好奇已经转为了轻视和不屑,并形成了共识,这东西是无害的。

“我来扔第一个。”周子鹤抱起四十多斤的炸弹,兴奋得脸色通红,一下子将炸弹从舱底临时改装的投弹口扔了出去,然后瞪大眼睛望着地面。

“轰!”地上突然腾起一股烟柱,伴着火光,弹片、木屑四处横飞。

“炸啦!炸啦!”飞艇上三个人欢呼起来,周子鹤推了一把副手,“你去驾驶,慢慢地开,我和喻工往下扔炸弹。”

“我扔一颗再去,就一颗。”副手嘴上说着,手里已经抱起炸弹,嘿地一声扔了下去。直等到听到爆炸的巨响,这家伙才恋恋不舍地去操纵飞艇。

从天而降的炸弹把北洋军的炮兵炸蒙了,两次爆炸过后,他们才被巨响和伤员的惨叫声惊醒过来,纷纷发出惊慌失措的惊呼,狼奔豕窜,四处寻找隐蔽物进行躲藏。

烟柱在北洋军炮兵阵地上一个个腾起,三架飞艇慢慢的掠过上空,将炸弹一颗颗投下来。虽然炸弹不多,相比于后世的轰炸规模也不大,但对于头一次领略空袭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场可怕之极的噩梦,而且他们不知如何进行有效躲避,也根本没有什么手段能对飞艇进行反击。

轰,轰,轰……一连串的爆炸声接连响起,阵地上装好引信,等待发射的炮弹发生了殉爆,浓烟滚滚,烈焰升腾,残肢断臂、泥土碎铁被抛上天空,惨叫哀嚎在爆炸声中变得弱不可闻。

“没了?”周子鹤两手空空地愕然问道。

“没了。”喻培伦咧嘴苦笑,意犹未尽地向下面望着。

由于飞艇的载重量有限,大的“中国号”能装五百公斤货物,两艘小的只能装三百公斤,这样算下来,总共也就是六、七十颗炸弹。

“回去装弹再来。”周子鹤使劲挥了下拳头,合上投弹口,大声对副手喊道:“返航,用最快的速度。”

………………………

。。。。

第一卷第六十三章战场和暗战

飞艇的参战给战场形势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影响,其作用连肖志华都感到有些始料不及。正面进攻的北洋军对来自空中的打击束手无策,火炮损失不少,再不敢肆无忌惮地摆在明面上轰击革命军阵地,普通士兵们更是惊恐万分。只要飞艇出现,立时便会引起地面上的一阵骚乱。

而指挥部根据这种情况,立刻调整了飞艇出击的部署。将三艘飞艇分开使用,提高轰炸和威慑的频率。一艘投弹完毕,可以空载飞行,继续吓唬敌人,等待第二艘来接班,然后是第三艘,使北洋军士兵疲于奔命,火炮无法正常轰击,神经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甚至在夜间还出动飞艇,依据敌人宿营的火光进行骚扰性的轰炸,以打击敌人的士气军心。

革命军利用飞艇轰炸,使当面敌人的进攻陷入了暂时的停顿和混乱,并且开始利用小规模反击夺取为敌所占的阵地,赢得了喘息之机,这实在让人感到惊讶,这里面甚至包括了由列强各国组织的一个小型战地观察团。

但是,指挥部没有时间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正面战场压力减轻,他们可以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如何对付北洋军的迂回部队上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