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强国梦-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先生是革命党人?”肖志华笑着问道,这是坦诚对话的前提,虽然他很明确地知道这一点,但必须让宋耀如亲口承认,才能表示出真诚的态度。
宋耀如犹豫了一下,望着肖志华的眼睛,明白了他的意思,笑着点了点头,“不错,我要救救可怜的中国人,铲除奴隶制和封建**。”
好吧,这样的说法也就算是承认了。肖志华对宋耀如不经意流露出的商人的狡侩略有些无奈,苦笑了一下,开口说道:“革命我是赞成的,但却一直感觉到革命党人只流于表面的浮躁,颇有在纸上规画蓝图的不切实际,多的是激情的口号,少的是周密的谋略,更缺乏具体的手段,以及深层次的思考。”
“你的意思是革命党光有理想,缺乏行动?”宋耀如摇头道:“不是这样的,象广州起义,惠州起义,还有很多视死如归的刺杀行动,革命志士不是正在流血牺牲吗?”
“是的,革命志士在流血牺牲,但这种方式我不赞成。”肖志华说道:“盲目的暗杀和同样盲目的暴动,并不能改变大局,反而付出太大的代价。这种空降性的革命方式,基础与其说是建立在海外,倒不如说是悬浮在半空中的;一有机会便空降一次,失败了再重新升空,在海外飘移。”
宋耀如皱眉,看着肖志华,示意他继续往下讲。
“象您所说,要救救可怜的中国人,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革命应该不乏民众基础,可为什么从来不曾想到过真正去发动民众呢?”肖志华继续说道:“中国的革命,自然要扎根立足于中国,对要拯救的国家、民众不甚了了,脚下便没有充沛的地气填底,手中更没有丰厚的实力在握,上不及天,下不及地,革命,难道就是刮过便无影无踪的风?”
宋耀如想了一下,反驳道:“中国的革命是横向的学习西方,彻底的学习,当然,最主要的是美国政体。革命党或许有些偏向国外,但革命既是西方社会之于中国的横移,那么就一定会得到西方国家的同情和帮助,这种在外面的努力不可以说不对。”
肖志华淡淡一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诚恳地说道:“宋先生,我们现在是辩论对吗?词语可能尖刻,观点可能不同,却不会影响到咱们刚刚建立的私人关系?”
“当然是这样。”宋耀如肯定地回答道:“我认为你应该是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诚布公的谈话怎会影响到私人关系。”说着,他又笑了起来,挥着手说道:“放心,即使你的话再尖酸刻薄,宋某也有承受的胸襟,今天这顿家宴依然会丰盛无比。”
“好,那我就畅所欲言了。”肖志华笑着点了点头,“幻想得到西方国家的同情和帮助,在我看来,实是愚蠢至极。我们要弄清楚,当革命党满腔热情地向某国政府陈述他的理想和抱负时,对方首先考虑的与其说他是一个共和主义者还是一个**主义者,不如说是他的革命能否给该国政府带来利益以及带来多少利益,乃至这样的赢利能否超过他们现有的满清王朝所提供的利益。不管多少西方人士对中国的革命如何表示同情,但一涉及国家利益,以利相见便是不可避免的。那革命党会怎么办,和满清比卖国吗?革命是政治交易吗?是丧权辱国吗?出卖国家利益,出卖民族尊严,只为了革命谋利,对此,我是最为反对的。”
“不,不会是这样的。”宋耀如迷茫地连连摇头,是的,肖志华所说的这种乞讨式的革命与卖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难道只为了将皇帝打倒在地,便要不择手段,他真的感到了难言的悲哀。
“最好不是这样。”肖志华轻轻叹息道:“为了革命而革命,这的确是一种悲哀。”
客厅里安静下来,宋耀如在苦苦思索,肖志华的言论带来的巨大冲击,让他暂时忽虑了待客的礼貌。
肖志华却不以为意,喝着茶,吃着小点心,又站起身,四处走动,观看客厅里的小摆设。然后,他突然在钥匙孔里瞥见了一只圆溜溜的可爱的大眼睛,不禁莞尔一笑,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圆溜溜的可爱的大眼睛攸地不见,响起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好奇而顽皮的小孩子。
“宋先生,宋先生。”转了好几圈,肖志华不得不开口打断宋耀如的思考。
“啊,志华,嘿嘿,真是失礼了。”宋耀如挤出一丝笑容,抱歉地说道。
肖志华拿出一小叠书稿,递到宋耀如面前,笑着说道:“华美印刷社是宋先生开的吧,我有本薄册子想印刷,可又暂时没有很多的钱。”
“没关系,这根本不算问题。”宋耀如接过来,随手翻了下目录,不禁奇怪地抬头看了看肖志华,低头细细翻阅起来,然后就又进入了聚精会神的状态。
嘿嘿,又被一个人晾在这里了,肖志华轻轻推门而出,离开了宋耀如的私人小会客室。他出了门,围着宋家的宅子转了转,然后又回到屋里,好奇地顺着钢琴的琴音走去。
正文第十四章托克维尔理论的引入
琴房里,宋氏三姐妹都在,这也是肖志华头一回见到老大宋蔼龄,这个被后世评价为特别爱钱的女子。~~~~
“乔森叔叔,你听我弹得好吗?”宋美龄年纪最小,也是最活跃的,倒是符合后世所说的魅力型的外向:机灵、活跃、自傲、支配欲强、好胜心切。
“呵呵,我对钢琴不太在行,不过你弹得很好听。”肖志华随口夸奖了一句,又打了个招呼,便要转身离开。
“乔森叔叔。”宋庆龄突然开口问道:“空降是什么意思?”
“空降啊?”肖志华仔细观察了一下她的眼睛,果然是圆溜溜很可爱的样子,便笑着说道:“就是从空中突然降落,你们知道齐柏林飞艇吗?”
“知道。”令肖志华惊讶的是两个大女孩都点了点头,宋蔼龄笑着回答道:“报纸上曾登载过:1900年,德国的齐柏林伯爵设计并制造的一架飞艇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
“是这样的,飞艇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推动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肖志华笑着说道:“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想起来都让人心旷神怡。”
“飞得再高、再远,最终也要落回地面充气、加油。”宋庆龄眨着大眼睛颇有深意地说道。
“嗯,你的话很有哲理。”肖志华意味深长地说道:“飘浮性决定了它的短促和匆忙,象你所说,再高再远也必须要有地面物质人力的不断支撑,这个道理看起来很简单。…====…”
“但却很少有人真正明白。”宋耀如的声音在身后响起。
“宋先生。”肖志华回头笑道:“我四下欣赏了下贵宅的建筑,又被这琴音吸引,见到三位贵千金,请恕我冒昧了。”
“不要说这种见外的话。”宋耀如不以为意地摇了摇头,注视三个女孩子,感慨道:“能和乔森博士谈话,是你们的荣幸,你们不光要听,还要仔细去想,天才博士,这是实质名归,可不是浪得虚名。”
“宋先生,过誉了。”肖志华摆着手谦虚道:“对于教育小孩子,我可没什么经验,随便聊聊而已,令媛可都十分聪明伶俐。”
“这一点也不过分。”宋耀如突然深深地叹了口气,说道:“那本小册子我准备先印三千本,可笑啊,天天喊学习欧美,却只看到欧美的皮毛,对欧美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民情根本没有深入的了解。对要学习的对象肤皮潦草,对要改造的目标也不甚了了,还高呼革命,革命,真是可笑。”
“革命没有错,只是现在过于理想化、简单化了。”肖志华解释道:“我也只是东抄西凑,希望国人真正睁开眼睛看世界,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救国之路,而不是光凭着一股热血去蛮干。要知道,高尚的目标并不代表就有美好的结果。”
“太对了,跟你谈话总让人有顿悟之感,更是一个增长见识的捷径。”宋耀如略有遗憾地叹了口气,“若不是知道你会是大忙人,我真想让孩子们拜你为师。”
呵呵,肖志华也只好抱歉地笑了笑,被宋耀如拉回小客厅,商量出书事宜。
“志华,要不要把注释删掉,这个托克维尔,太陌生了,我看倒不如你的名字在国人中有影响力。”宋耀如拿着书稿建议道:“而且,我看可以把关于英国光荣革命的篇章去掉,这是否会被某些保守势力所利用。”
托克维尔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学家,前期热心于政治,后来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并逐渐认识到自己“擅长思想胜于行动”。他的擅长思想,是一种真正的擅长,一方面,他具有社会科学家所应有的冷静、理性、客观;同时,他又葆有着人文学者的那种热情、理想与信念。他将二者很好的融合为了自身的学术气质,这种气质恰恰是中国许多只能执其一端的学人所缺乏的——或沉迷于工具理论而不问出路何在,或为宣扬个人理念而盲目事实。
肖志华认为他的政治理论对中国的政治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于是,精选了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等的重要论述,编成了这本介绍美国的民主状况、法国大革命、英国光荣革命三大篇章的小册子,言简意赅,深入透彻。他希望由此在国人面前真正展现西方国家的政体模式产生的根本原因、社会基础和人文历史地理等因素,让国人从肤浅的喊口号学习,发展到对本国强盛道路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宋先生,你没有通读本书,才有这种担心。”肖志华解释道:“本书我大量翻译引用了托克维尔的著作,将列强中最有代表性的美国、英国、法国的政体作了深入的介绍和阐述。说明了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国家发展之路是不能照抄照搬的,而且社会如何和政体也并没有直接必然的关系。我要让那些以为中国只要君主立宪了或者民主共和了,或者议会制了,便万事大吉的人知道,这种想法绝对是错误的。”
宋耀如探询道:“那等我通读过后,咱们再作商量如何?明天,明天我就可以给你答复。”
“好的,我也不在乎这一天两天。宋先生请细读,希望不要因此给您惹上麻烦。”肖志华点头答应道。
“绝对不会,而且我也不怕这个。”宋耀如笑着挤了挤眼睛,说道:“我印的违禁品可比这厉害多了。”
“这我完全相信。”肖志华笑道:“如果能再办个报纸就好了,舆论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那天你对苏报赞誉有加,我就觉得有些怪异。”宋耀如说道:“看来你是早有打算,苏报只不过是适逢其时。”
“也不尽然。”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解释道:“我略有些耳闻,苏报还算是个敢秉笔直言的好报。”
正文小修改
主角的学历由原来的生物医学、临床医学、法学改为生物化学、经济学、法学,这样后续情节更容易发展。
正文第十五章创世纪的药物
1896年6月,《苏报》诞生于上海英租界。创办人胡璋是个画家,他用自己日籍夫人的名义注册,挂着日商的牌子,投身于十里洋场的报业竞争潮流中。开始,胡璋企图用小道消息、黄色新闻来吸引读者,可惜此种风格的小报在上海多如牛毛,《苏报》也逐渐沦入了“营业不利、难以为继”的境地,最后胡璋不得不将它卖给了因罢官而闲居沪上、想靠清议救国的陈范。
陈范曾任江西铅山县令,因为对地方教案“处理不当”而被免官。他亲眼目睹了清朝官场的黑暗、戊戌变法的失败,因此非常希望通过办报来呼吁国民救国图强。因此新版《苏报》一经推出,就以其“针砭时弊、力主改革”的办刊风格赢得了知识界的青睐。
“苏报的办报风格近期确实有很大变化。”宋耀如思索着说道:“志华的意思是想重新起炉灶,还是收购苏报?”
“我还没想好。”肖志华缓缓说道:“从美国定购的医疗实验器械近日就要到上海了,这样我将会很忙碌,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尽量抽时间写些东西,就先投到苏报好了。”其实他对苏报的认识不过是源于历史上有名的苏报案,那件让满清政府第一次折戟文字狱的大事件。
“志华,医治人的躯体不如振奋人的思想,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孙逸仙先生便弃医从政,你不如也……”宋耀如试探着说道。…====…
“我可没那么高远的志向,也没那么强的信心。”肖志华婉言拒绝道:“中国有句古话:不因善小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我尽自己的力,问心无愧便可。”
“也好,人各有志,志华能名扬天下,也是为华人争气,为国争光荣。”宋耀如见劝说无效,只好暂时作罢。
………………
第二天中午,宋耀如携全家前来拜访,因为昨天肖志华曾无意中说起自己现在接来了母亲和妹妹同住,这可是一个非常好的借口,因为中国人有拜会朋友长辈的传统。
带来不少礼物的同时,宋耀如还送给肖志华一笔数额不菲的钱款,美其名曰:稿费。宋耀如还高兴地告诉肖志华,那本书准备一字不改地印刷出版,还要通过各大报纸猛烈造势。
宋大款果然是宋大款,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怪不得他能赚到大钱。开印刷局以低价取胜,第一个进口美国机器开面粉厂,这都比旧商人的眼光长远,魄力大啊!肖志华心中感慨,谦让一下便照单全收。不要白不要,他可不想装什么清高。至于宋大款为何如此照顾自己,他有些想法,只不过还不太确实。
你不说,我也不问,等你说了,我再考虑。肖志华与宋耀如谈天说地,各自讲述着生活经历,竟有些相似之处。
“你有一个开明的养父,可以光明正大地去念大学,我却是离家出走,历经坎坷,方才进了三一学院这个不入流的学校。”宋耀如叹息道。
“时间不同,想法也不一样。”肖志华说道:“养父屡受洋人欺负,便希望我能成为美国社会的上等人,为其撑腰助阵。当然,他对我的要求也极严格,若不能在学校中成绩优良,便要退学回去。”
“压力即动力,这话颇有些道理呀!”宋耀如笑道。
“呵呵,所幸我没被压力击倒。”肖志华不无自豪地说道:“这也得益于我的独特的体质,那就是能吃能睡,而且睡眠质量特别好,无论有什么烦心事,都是躺下就着,睡四、五个小时便能恢复疲劳,就是这种常被别人笑话为没心没肺的特点,使我拥有了比常人更多的学习时间。”
“原来如此。”宋耀如点头称是,“这是上帝的眷顾,你才有这样的幸运。”
肖志华微微一笑,他不是基督徒,不过,为了照顾宋耀如的宗教感情,他不想说出来煞风景。
“志华,你正在搞的那个什么化学的研究,到底是什么东西?”宋耀如好奇地问道:“听报纸上讲,连洋人都十分重视。”
“是一种抗菌消炎药,它能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肖志华尽量用简单的词语来说明,以便宋耀如这样的外行能听明白,“如果研究成功,象如尿道炎、肠炎、呼吸道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
“那还真是厉害,能治疗百病。”宋耀如恭维道,虽然他没全听明白,但对这药能治疗这许多疾病,还是露出了很震惊的神情。
“也不能这么说。”肖志华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但它确实在治疗炎症方面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及价格低廉的优点,如能成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