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174章

辽东钉子户-第174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尽于此,愿意合作的,把田产报上来,去偏厅折算成股本,签好文书,咱们就是朋友,要是还想守着老黄历,后果如何,你们自己清楚!”

说完之后,张恪一甩袖子,扬长而去。

满屋子的士绅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到底该怎么办,是舍弃祖传的家当,还是另投新欢,重新开始……

足足沉默了半个时辰,还是站在门口的吴襄最先站了起来,拔腿往外面走。

“吴老弟,你真想好了?”

吴襄嘴角抽搐几下,叹道:“犬子才十二岁,总不能让他没了爹吧!”

一句话满屋子都愣住了,是啊,足有半个月没回家了,还不到乱成什么样子。祖宽之晃着苍白的脑袋,念叨着:“胳膊拧不过大腿,拧不过啊!”

……

士绅大族都选择了妥协,乖乖交出了田地和佃农,至于还有一些小地主,张恪可没心思跟他们谈,也没有那么多股本去赎买。

一句话,跪在地上唱征服,不然张少保弄死你!

没有大家族牵头,零碎的士绅根本没啥战斗力,乖乖投降。辽东的田地终于都落到了张恪手里,百姓也是一样,彻底洗牌的时刻终于到了。

吴伯岩送祖宽之等人出了大营,一脸歉意地说道:“少保和中丞大人本来是要亲自送诸位的,可是不巧,经略大人刚刚到了广宁,不得不去迎接。诸位放心,佥的约书绝不会改变,咱们一切按规矩办!”

吴伯岩说完,催马就跑。留下了一群傻愣愣的家伙!

足足过了一刻钟,才有人一拍大腿,痛苦地狼嚎。

“娘的,老子被耍了!”

这些士绅大户终于明白了,张恪怎么会突然变了脸,肯拿出真金白银和大家交换,敢情是朝廷派来了新的经略。

张恪和王化贞头上多了一道紧箍咒,让他们没法为所欲为。

只要再坚持三天,只要三天!

等到经略大人到了,就有转机了!

这帮人心头都在滴血。可是让他们反悔,谁也没有胆子。

祖宽之眉毛都白了,竟然让一个小年轻给耍了,老头子都有心买块豆腐撞死了!

“祖老,您看是不是找经略大人说说啊,我们这一肚子苦水,总该有人管吧!”

“呸!”祖宽之一口浓痰甩到了出主意的家伙脸上。

“臭不可闻,张恪是什么人物,敢和他出尔反尔。咱们上了一次当,求着漫天神佛,能保佑咱们别上第二次当!”

祖宽之说着,摸了摸怀里的约书。薄薄的一张纸,就是祖家的全部未来了!五味杂陈的大家伙转身纷纷离开。

广宁城外,张恪和王化贞并肩站立,眺望着远处。没等多少时间,远处出现一队人马,不多。一两百的样子。

“永贞,王在晋此人可不简单,小心应付才是。”

“我知道!”

两个人催动战马,带着辽东的文武诸臣,缙绅耆老一起迎了上来。离着很远,对面的人就主动下了战马,笑咪咪地站在当场。

张恪和王化贞急忙下马,小跑着过来。

“卑职(末将)见过经略大人!”

“免礼免礼!”王在晋急忙伸手拉住了两个人。

“张少保,王巡抚,你们可是辽东柱石,名满天下。老夫此来,只带了一双耳朵,就是想听听二位的高见。”

王在晋把姿态放得极低,全然没有一点架子。不过越是这样,就越不能小看了他。

张恪仔细打量,王在晋面目清秀,三绺墨髯,个头不高,但是精气神十足,倒退二十年,绝对是潇洒自如,温润如玉的浊世佳公子,就算是年近半百,一样风采不减。

王在晋也同样在打量张恪,这两年之间,张恪名声骤起,立下大功无数,又惹了争议不断。

不过毫无疑问,张恪绝对是天子最信任的武人,圣眷之隆超乎想象。一见之下,张恪却谦恭有礼,让王在晋也不由得暗暗赞叹。

“哈哈哈,部堂大人,下官和张少保已经备好了接风宴,还请部堂进城吧!”

“嗯,有劳王大人了!”

王化贞在前面引路,大家呼啦啦向城里走去。一路上王在晋都不停地暗暗打量。义州兵的装备让他也吃了一惊,明盔亮甲,战马膘肥体壮,军容之整,远胜京营。

准确的说,京营只是徒有其形,多好的装备都是废物点心,而义州兵的彪悍自豪却是从骨子里涌出来的。

难怪张恪有如此名望,果真是有实力,有本钱。

一路到了巡抚衙门,走进大厅,就连院子都摆满了桌椅,侍女们像是辛劳的蜜蜂,来回飞舞,不多时浓郁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最地道的辽东大菜摆满了桌子。

王化贞知道王在晋是江苏人,还特别备了几道淮扬菜,招待王在晋。

菜色摆好,优雅的乐曲声响起,大家都沉浸在美食和妙音之间,喜笑颜开。

突然杜擎脸色凝重,跑到了张恪耳边嘀咕了两句,张恪顿时脸色一沉。他急忙起身,到了王在晋身边。

“部堂,有些俗事要处理,还请部堂赎罪!”(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血性

“不忙!”

王在晋拉住了张恪的胳膊,笑眯眯说道:“永贞,我这么称呼可是妥当?”

“部堂乃是前辈,又是经略重臣,自然可以。”张恪笑着说道。

“嗯,老夫不过是痴长几岁而已。身为大将,处变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总归不差一个时辰,半个时辰,你若是一走,只怕大家伙就没心思喝这顿酒了!”

这个,张恪略微沉吟一下,说道:“部堂,是我鲁莽了,自罚三杯,请大人赎罪!”

张恪说着,取过三杯酒,仰脖喝干。

“呵呵,永贞为大明屡立战功,实乃当世名将,老夫也回敬永贞三杯!”

王在晋笑着站起身,喝干了杯中的酒,远处的官员士绅并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看到张恪和王在晋互相敬酒,只当是两位大人惺惺相惜,上面关系好了,他们做事也免得为难。

一时间大家伙纷纷举杯,觥筹交错,划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

这顿接风酒足足喝了两个时辰,不少人都喝到了桌子下面,被家丁拖走的时候,还不停要酒喝!

“部堂,辽东边地,民风粗野,比不得江南富庶之地,还请部堂不要见怪!”王化贞说道。

王在晋喝得脸色通红,兴致颇高,满不在乎笑道:“本官就喜欢直来直去,阳奉阴违,皮里阳秋的那一套根本在本官这儿玩不转。对了,永贞,刚刚可是有什么军情吗?”

提到军情两个字,王在晋的眼睛变得分外明亮,显然这位王经略并没有喝醉。

“部堂,的确有了点事情,根据密报,蒙古兀良哈部和喀喇沁部意图攻击我方屯田据点。因此末将想调集兵力,准备迎战蒙古人!”

“哦,原来如此!”

王在晋笑着说道:“永贞,本官初来乍到,蒙古的情况不太了解,不知道你能不能给我讲解一二?”

虽然是疑问,可是根本不允许拒绝,别看王在晋说的客气,可是他的话中都透露出一个意思,那就是老夫是经略。军务归我管。别管老子多客气,最后拿主意的还是我,一个武将不能越俎代庖。

不愧是做过封疆大吏的人物,就是有城府,也更难对付!

张恪思索之时,已经到了书房,正面墙上挂着硕大的军用地图,辽东乃至整个东蒙都在画面上。

很明白画面分成了三个部分,东边黑色的代表建奴。南边黄色的是大明,至于西边白色则是蒙古林丹汗。

三方鼎足而立,建奴风头盛,蒙古势力大。大明底子厚。三方各有优势,相互牵制。

王在晋在京里还没有看过这么详细的军用地图,不由得来了精神,仔细地辨认。不时点点头。

“天下三分,鼎足而立。永贞,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对付曹贼的方略是什么?”

“部堂大人。自然是联吴抗曹,只是孙刘都见识短浅,一个贪图荆州尺寸之地,破坏同盟。一个赌上倾国兵力,功败垂成。”

王在晋满意点点头,笑道:“永贞所言不假,老夫就想请教,既然建奴势头旺盛,为何不和蒙古联手,共同对抗老奴?实不相瞒,老夫在京城看到屯田草原的策略就十分不解,此时有必要得罪蒙古人吗?”

经略大人直接向战略开炮,张恪不得不提高了十二分警惕。王在晋可是把孙师傅问得哑口无言,成了笑柄。

绝对不能重蹈覆辙,张恪略微沉吟一下,然后笑道:“经略大人所言极是,可是你若是仔细看看白色的一片,就可以看到,那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零碎的无数部落!”

“没错,从我朝开国以来,蒙古草原就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征杀不休。也亏得草原如此混乱,我大明才能有安生日子。”

“部堂明察!”张恪笑着拿起了竹竿,指着地图,侃侃而谈!

“一代枭雄俺答汗去世之后,蒙古陷入了彻底的四分五裂之中,连一个能拿得出手的都没有,林丹汗,也就是虎墩兔虽然号称蒙古大汗,实则能控制的仅是插汉部而已,而插汉部又是蒙古六个万户之一,换言之,林丹汗只有蒙古六分之一的力量。在他的东边,是嫩科尔沁部,此部背靠建奴,双方勾勾搭搭,联姻密切,和林丹汗离心离德,甚至刀兵相向。

而在林丹汗的南面,辽河以西,则是以炒花部为首的内喀尔喀五部,他们结成联盟,虽然和林丹汗一起对抗建奴,但是若即若离,大有分庭抗礼之势。

向长城,张家口一带,是喀喇沁部和兀良哈部,他们把持着朝贡贸易的通道,经常截杀林丹汗的使者,双方冲突不断,其余俺答汗留下的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漠西蒙古,还有瓦剌部,离着辽东还远,暂且不提。”

张恪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着,讲解各部的情况。王在晋虽然身在中枢,自以为对军情了若指掌,可是一听之下,也是暗暗伸出大拇指。

放眼大明,不管是文臣武将,能把蒙古的情况说的头头是道的,绝无仅有。

难怪张恪能平步青云,这小子真有不凡之处。

消化了所有内容,王在晋长长呼吸一口,活动了一下酸痛僵直的脖子,笑道:“永贞,你这么了解蒙古,想必是有方略了,讲出来听听。”

“部堂,您说联合蒙古,此计虽然不错,可是蒙古四分五裂,根本是烂泥扶不上墙。别看林丹汗号称四十万控弦之士,可是实际手上的就是插汉八大营,兵力十万出头而已。论精锐程度,远远不是建奴的对手,一战必败!”

“哦!”

王在晋眉头紧锁,他心里苦笑,如果蒙古真如张恪说的这么复杂,他的抚蒙大计显然就泡汤了。光是蒙古人的内耗,就足以让他们疲弱无力。就算是出兵,也是给老奴送菜而已!

“永贞。看来老夫对草原还是不够了解,惹了笑话,真是惭愧啊!”

“部堂,您的方略没有错,蒙古人还是要联合,只是不能被动求他们,而是要主动争取!就拿炒花部来说,我们打赢了广宁大捷,炒花部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大明。若是继续征讨。把喀喇沁部,兀良哈部都争取过来。几部蒙古合起来,就有十几万人。我们以此为谈判资本,逼着林丹汗配合大明作战,如此一来,不愁林丹汗不上钩!”

林丹汗作为身负黄金家族血统的天之骄子,从接掌汗位的那一天开始,就立志统一蒙古,恢复祖上的荣光。

理想是伟大的。现实是骨干的,林丹汗根本没有这个力量,不过若是大明能帮他,那就容易太多了!

王在晋皱着眉头。苦苦思索,他觉得张恪办法不错,可是总有些想不通的地方。

“永贞,想控制十几万蒙古人谈何容易。需要耗费多少兵马钱粮,辽东可能承受得住?而且蒙古人反复无常,若是他们不听指挥。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哈哈哈,部堂请放心,蒙古人跑不了!”

张恪当然有这个信心,原因很简单,他掌握了蒙古人的命根子!

从入冬以来,草原上连降了好几场暴雪,可怕的白灾提前到来,牧民的牲畜被冻死,他们只能躲在帐篷里,和亲人互相依偎着,盼着糟糕的天气快点过去。

相比于其他各部等着长生天发善心,炒花部可不一样。他们早早的把羊毛卖出去,多于的牲畜都制成了肉干,卖给了明朝。

换来了足够的衣服和粮食,铁炉,煤炭,帐篷之中,他们对着吱吱冒油的烤全羊,大快朵颐,纵情高歌。

有了牢固的经济纽带,张恪根本不担心蒙古人会背叛他,历史上已经无数次证明了,银弹是比铅弹更有效的武器。当然没有铅弹做后盾,银弹只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

“部堂,末将立刻领兵去草原,一定给蒙古人沉重一击,让他们知道厉害。”

“永贞,你需要多少人马?”

“五千人马足矣。”

“不,我给你八千!”王在晋突然厉声说道:“建奴凶悍狡诈,若是他们从草原取道,攻击长城一线,九边重地极有可能被突破。收复这些蒙古部落,就等于多了一道防线,有他们充当眼睛,必然能轻松不少!”

老王竟然有这个先见之明,不到十年,满清的确就是这么干的。一条耗费几千万两银子,被吹上天的关宁防线就成了摆设,令人可发一笑。

“请部堂放心,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张恪当即请令离开,调集人马,连夜向草原而去。

……

嗖!

一支箭射在了小腿上,女人摔倒在地上,她疼得浑身哆嗦,一条腿失去了知觉,咬紧牙关,用手肘撑地,拼命向前爬。

看见了,看见了,家就在前面!

“哈哈哈,臭娘们,过来吧!”

从身后疾驰而来的蒙古兵抛出了套锁,女人立刻被套住。

几个蒙古人毫不客气,撕碎了女人的衣服,露出了雪白的肌肤,简直和白茫茫的雪野一个颜色。

狂性大发的蒙古人纷纷撕开了衣服,狞笑着扑向了女人。

“救救我啊……

女人凄厉的嚎叫,传到了寨子之中,一帮青壮紧握着武器,一个个呼吸粗重,脸涨得通红。有些人更是羞惭地转过头,不忍多看一眼。

“二丫头!哥哥来救你了!”

突然有一个汉子从寨墙跳出去,向着鞑子飞奔而去。

“别找死啊!”

任凭里长怎么呼唤,年轻人一点都没听见。(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复仇之诺

依山傍水,蒙古包一眼望不到尽头,在所有蒙古包的中间,有一座鹤立鸡群,最为耀眼。顶部是奢华的土豪金色,四周的外罩镶着云纹,莲花,吉祥图案,全都用金线刺绣,镶嵌着各色珠宝,穷尽靡费之能事。

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发出绚烂的色彩,比起彩虹还要夺目。能配得上如此富丽住所的正是蒙古内喀尔喀部首领卓里克图洪巴图鲁,明人称之为“炒花”。

炒花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在草原上是不折不扣的长寿星,岁月在这位曾经的枭雄身上留下了可怕的痕迹,他的手臂和脸颊都布满了老年斑,枯瘦的大手就好像粗糙的老树皮,身边必须有四个侍女,无时不刻照顾着他。

老人吃过了午饭,正准备休息,有两个人跑了进来。

伯要儿和黄把都儿,都是炒花的儿子。

“父汗,儿臣拜见父汗!”

“呵呵,都起来吧!”炒花笑容满面,说道:“刚刚满达日娃那个丫头送来几件西洋玩意,有座钟,还,还有什么玻璃杯,你们要是喜欢,就去拿几件。”

伯要儿一听,顿时看了看兄弟,两个人眼里都流露出浓重的嫉妒。

炒花众多的儿子当中,卜答赤原本是最差劲,最文弱的一个,懦夫在草原上从来没有发言的权力。可是卜答赤竟然交了好运,也不是他,而是他的讨宝贝儿女儿,竟然勾搭上了明朝的大官。

一年的时间,光是卖羊毛,就给炒花部带来了三十万两白银的收入,平均每个部民能得到三两银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