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219章

辽东钉子户-第219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播。大家或许有误会,本爵会找孙阁老谈谈,体恤民力,劝课农桑,不误农时,关系大家伙吃饭的大事,朝廷绝对不会胡来的。”

说完几句话,张恪穿过人群,直接走进了经略衙门。

到了大厅,张恪虽然晋封定辽侯,是超品的爵爷,可是他没有坐主位,而是老老实实坐在了王化贞的下首,就如同没有出征前一样。

陈设一丝没变,几个月时间,三个人却天翻地覆,有的黯然收场。有的却一飞冲天!

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沉默了半晌,王化贞打破了僵局。

“永贞,衙门口那个情景,我还以为你会领着百姓直接找孙阁老说理去呢!”王化贞笑道:“不一样,当了侯爷就是不一样!”

张恪微微一笑:“世伯,我又不是不懂规矩,孙阁老如今是圣上倚重的国之干城,我哪有什么本事找人家麻烦。”

的确和帝师拼圣眷,纯粹是找死。顿时又沉默了下来。

王在晋喝了一口茶,打量几眼张恪,心中不由得赞叹,这小子不像以往那么杀气腾腾,锋芒毕露,如同一把绝世宝剑,收入鞘中。坐在那里,稳如泰山,威风内敛。显然又提高了一个境界。

“定辽侯!”

“部堂,还是叫我永贞吧!”

“嗯,好,那就叫永贞。老夫觉得你有些言不由衷啊!”王在晋笑道:“我们拿孙阁老没办法,你想要动手,只怕有十八般手段吧!”

张恪心中一动,不知道是王在晋人老成精。看得通透,还是不满失败,想要挑动自己和孙承宗的矛盾!不管如何。张恪都不动声色。

“部堂,我张永贞说句大话,辽东能有今天,我是出了力气,流过血的,不管什么人,想要败坏辽东大局,荼毒百姓,都不会有好下场!”

张恪说着这话,统兵数万,征杀疆场的霸气肆虐,王在晋一阵愕然。其实老头并不喜欢这种猖狂的武将,可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王在晋拱拱手,笑道:“永贞,老夫一走,辽东百姓就要靠你了!”

“我义不容辞!”

……

王在晋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离开了辽东。天启任命他出任南京兵部尚书,虽然品级不变,可是谁不知道南京是流放失败官员的地方,和当初的风光全然不同。

王在晋一走,名义上辽东的大权都落在了督师孙承宗手里。老孙立刻甩开膀子,放手大干。

他一口气要建造四十七座城堡,从大凌河修到西平堡,然后继续前进,一直修到三岔河,可以拓地四百里。

除了城堡之外,还要修筑墩台,烽火台,甚至等到这些工程结束,连缀起来,修成一道二百里的边墙,则三岔河以西的土地就固若金汤。

此时的孙阁老摇身一变,成了孙总工程师。雄心勃勃要想实现他的计划,首先要增加经费,他向天启建言,拨银两百万两,启动工程。

另外还要大量的人手,他又准备从辽东征调三十万工匠民夫。

向朝廷要银子,天启看在老师的面子上,咬咬牙,先拨了一百万两。拿到了银子的孙阁老蓦然回首,却发现他手下连一个民夫都找不到。

派出无数官员,到各地去宣说命令,让老百姓前去服劳役。可是各地百姓根本不在乎,他只有一句话,想要征调他们也行,拿出巡抚衙门的命令,拿出张侯爷的命令!

张恪和王化贞早就抱成了团,自从王在晋走了之后,他们一个忙着春耕,一个忙着向金州搬迁作坊,根本不理会孙承宗的命令。

“张恪桀骜不驯,不服管束,难道王化贞也想有样学样吗?亏他还是两榜进士出身,修筑墩堡乃是军国大事,他竟然连人手都找不到吗?”

坐在孙承宗下首,有个黑瘦的中年人,冷笑道:“阁老,人当然能找到,卑职听说了,四月王化贞征集八千民夫在大凌河上造桥,早些时候,张恪征调一万二千人到锦州造船。”

“混账!”

孙承宗一气之下,竟然扯掉了几根浓密的胡须,拍案而起。

“老夫要征调人手,说是体恤民力,没有人手,他们用就不管民力!简直岂有此理,欺人太甚!”

黑瘦的中年人冷笑着站起,说道:“阁老说的没错,依卑职之见,他们就是阳奉阴违,分明没有把阁老看在眼里。”

“嗯,袁副使,你马上带着士兵,拿着老夫的命令,我看哪个敢拦着!”

“遵命!”

黑瘦的中年人转身下去,他就是在后世大名鼎鼎的督师袁崇焕!

孙承宗非常赏识他,这个年轻人有闯劲,胆子大,能做事,是手上的一把利刃,派他出去,肯定无往而不利。

孙阁老满怀信心,可是到了三天之后,袁崇焕领着三百多人垂头丧气,一个个衣衫不整,眼睛通红,好像是斗败的公鸡。

刚刚进了城,这帮人就冲到了街边的茶馆铺子,抓起水壶就喝,好像一帮子渴死鬼投胎。广宁百姓从来没见过如此狼狈的一帮人,简直都吓傻了,不知道他们遭了什么罪!

袁崇焕晃里晃荡到了督师府邸,见到了孙承宗,跪在地上,就痛哭流涕起来。

他不得不哭,兴匆匆领着人马出城,可是离开了广宁之后,各地都是田庄,见到他们来了,所有庄子全都严防死守,把门关的严严实实。

无论他们说什么,就是不让进去,更不听他们的命令。

更有甚至,护庄的民兵用火铳打他们。袁崇焕只带了三百人,面对着严防死守的庄子,根本一点办法也没有。

吃的没了,就连水都没有。有人从河里弄了点水,可是不出半天就有人拉肚子了,找来军医官检查一番,才弄清楚原来水源被投毒了。

百姓们把他们当成了鞑子对待,袁崇焕咬牙撑了三天,他是真不想低头,可是底下的人撑不住了。又饥又饿,还拉稀,什么汉子能承受得了……

“阁老,卑职算是看明白了,一切都是张恪和王化贞在背后搞鬼,怂恿刁民作乱,耽误筑城大计,是可忍孰不可忍啊!”

孙承宗吹胡子瞪眼,用力地喘息着,想了半晌说道:“老夫这就上奏朝廷,你也别闲着,既然刁民敢对抗朝廷,那就不能容他们。火速调集马世龙两千兵丁,由你统领,立刻去平乱!”

孙承宗说完,转身就去写奏折。而袁崇焕则是一跃而起,仿佛满血复活,风风火火,冲出了经略府,飞身上了战马。

“都给我听着,刁民作乱,竟然违抗天兵,马上跟着本官出城平叛!”

袁崇焕再度领兵出城,而且还特别从巡抚衙门前面经过,鼓噪前进,生怕别人不知道。而此时,王化贞和张恪正在后堂商量事情……(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三章愤怒的九千岁

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原王朝就修建长城,抵抗北方的游牧民族。发展到了明朝,更是形成了长城,烽火台,墩堡,城池完善的防御体系,护卫着帝国的安全。

面对着建奴,修造城堡,加强防御未必是错的。可是凡事过犹不及。在历史上孙承宗到了辽东之后,没命的修造城堡,每年扔进去四五百万两银子,生生掏空了大明的家底,财政枯竭,各地流民起义不断,生生把大明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孙阁老所谓光复的土地都是建奴不要的缓冲区,屯田收入每年也不过区区十八万两,以辽人守辽土,结果培养出来一个关宁武将集团,这帮人完全指望着朝廷供养,他们养寇自重还来不及,根本没有本事胆识和鞑子作战。

明亡于流寇,而流寇产生是因为无力赈灾,究其原因,就是辽东占用了太多的军费,挤占了其他支出。

而孙承宗就是一手挖了无底的黑洞,并且不停往里面撒钱的笨蛋。

只能说他比较幸运,及早从辽东抽身,没有身败名裂。

如今孙老师又到了辽东,并且故技重施,继续他的大工程,张恪是严重嗤之以鼻。就连对军事不太明白的王化贞都看不下了。

“修几十座城池墩台,耗费砖瓦木料无数,需要民夫三五十万,工期至少五年。就算建奴不来打我们,光是消耗的民力和财力,就足以掏空辽东,掏空大明朝!”王化贞气得直拍桌子,骂道:“朝廷那些混球是怎么想的,难道就因为光复四百里故土的虚名,就让他们发了疯?清流误国啊!”

张恪从怀里拿出了一张辽东地图,送到了王化贞面前。

“世伯,你请看。孙阁老要修造城池墩台的地方,都是在三岔河以西。经过连番战斗,从大凌河到三岔河,中间就是我们和鞑子的缓冲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算把城池修到这里,也不能真正说光复这些土地。更何况就算朝廷给了足够银子,也修不过去!”

“噢?怎么说?”

“道理再明白不过了,在广宁附近修城池鞑子或许不管,可是到了三岔河附近。鞑子会眼睁睁看着吗?”

“啊?”

王化贞盯着地图,突然惊呼出来。

“没错,城池没有修好,工匠民夫就没有藏身之地,等于是送到了鞑子嘴边,任由人家吞吃啊!只要鞑子不停袭扰,想修城池简直是做梦!”

王化贞想了想,又问道:“永贞,要是派一些军队保护呢。会不会好?”

“不会!”张恪斩钉截铁说道:“派的人少了,鞑子就吃掉,多了,慢慢消耗。也能吞掉。只有集中比鞑子还强大的兵力才能保证施工。可是到了那个时候,直接收复全辽就算了,何必还修城池呢!”

话说到了这份上,是彻底把孙老师的一套推翻了。只是这玩意是张恪和王化贞明白。朝廷的那些榆木脑袋,还有孙阁老肯定想不明白。

“唉!”王化贞重重叹口气。

“永贞,为今之计只有一个。就是把孙承宗赶出辽东。可是他乃是当朝阁老,圣上的老师,有皇上支持,有清流力挺。连王在晋和王象乾,说赶走就赶走了,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啊!”

张恪微微一笑:“世伯说的有理,的确很难,可是不做不行啊。我得到报告,建奴已经内乱了,皇太极和代善正在争夺汗位。必须趁着建奴内乱,无暇顾及的时候,把老孙赶走,要不然……”

张恪没有说下去,可是王化贞也清楚了他的意思。

正在此时,突然外面一阵喧嚷之声,卫兵急匆匆跑进来。

“启禀侯爷,袁崇焕和马世龙带领着人马出城了。”

“走,去看看!”

两个人一前一后,到了前院,就听到吵杂的声音,不时有马队趾高气扬地通过,上面的骑士还不停地偷瞄巡抚衙门,大说大笑。

“哼,常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王化贞气愤地骂道:“永贞,看样子他们是要来硬的了,不能让他们祸害百姓,我这就出去,拦住他们。”

“慢!”

张恪突然拦住了王化贞,拉着他就往后堂走去。王化贞还不服气,愤怒地说道:“永贞,你可是领兵大将,难道怕了他们不成?”

“世伯,打狗总要看主人吧!现在出手,肯定会被上奏朝廷,说咱们专横跋扈,要真是圣上下了旨意,免了咱们的官,又该如何?”

王化贞张了张嘴,只能嘟囔道:“罢免我倒是无所谓,可是辽东不能没有永贞啊!”

脑袋冷静下来,王化贞被张恪拉回了屋中,把亲卫打发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两个人,张恪长长叹了口气。

“世伯,事到如今,只有让孙承宗折腾了!”

“永贞,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

张恪摇摇头:“他背后站着皇上,我们又能如何,唯有等他折腾的天怒人怨,皇上也留不下了,自然就滚蛋了。我们能做的就是推波助澜,让毒疮尽快鼓出来吧。”

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心不死。有些事情只有闹出了后果,上面才会幡然悔悟。在这之前,说多少都没有用!

王化贞一屁股坐下来,眼望着天棚,叹道:

“唉,老天保佑吧,快点结束,老百姓也少受些苦。”

……

袁崇焕是个恨不得明天就当上部堂高官的人物,要不然他也不会从福建跑到辽东。自从领了孙承宗的命令之后,底气一下子就充足了。

率领着大军一路横扫,沿途的田庄谁敢反对,大军毫不犹豫地攻击进去。

不到两天时间,他就冲破了三十几个田庄,征集了一千五百多名民夫。这些百姓用绳子栓成一串,在官差的押解之下,离开了村庄,踏上了修建城池的道路。

百姓们深藏的记忆被唤醒了,征调的苦役能有多少回来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谁都知道,此一别只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痛哭流涕,妻子扯着丈夫,儿女围着父亲,苍颜白发的老翁老妪,盯着远去的孩子,泪水模糊了视线,每个人在心头不停的咒骂,恨不能撕碎了害人的官兵,可是他们手上有多少力量,怎么抗衡几千人马!

百姓默默咬牙切齿,把怨恨压在心头。

可是有地方的百姓不想忍受,花儿营周围的十多个田庄得到了消息,他们立刻决定联合起来,五百名民兵,两千名青壮男人,拿着镰刀锄头,站在了花儿营的城头,怒视着进犯的官兵。

“来吧,不管是是谁,老子都拼了!”

沉默寡言,如同蒿草一般的百姓终于勇敢地对苛政说不!

……

紫禁城,司礼监。

“九千岁,大事不好了!”

小太监慌里慌张地跑了进来,偷眼看去,红木圈椅上并没有魏忠贤。

突然对面的房间传出一声,“有什么了不得的事,值得大喊大叫的!”

伴随着声音,一位穿着蟒袍的大太监走了出来,正是司礼监掌印张晔。

小太监慌忙跪倒:“小的拜见祖宗。”

“起来吧。”

“是,启禀祖宗,这是辽东送来的急报。”

张晔一听眉头紧皱,急忙接了过来,展开之后,一目十行,快速浏览一遍。

“唉,孙承宗挺稳重的人,怎么闹出这么大乱子。竟然逼得百姓造反,他不知道哪里是战场吗,简直胡闹!”

正说着,老魏垂头丧气从外面走了进来,虽然帽子压得很低,可是看得出额头一片青紫。

坐在了他的椅子上,突然抓起杯子,碎的纷纷碎。

“混账王八羔子,竟敢说咱家害死了圣上的子嗣,给咱家一万个胆子,咱家也干不出来啊!”老魏说着又连摔了两个茶杯。

张晔在一旁突然笑了起来。

“师兄,你是什么意思,看我倒霉心里高兴吗?”

“不不不,魏公公,你看看这个吧,保证高兴。”(未完待续。。)

第三百七十四章出手

天启元年,张焉被选入宫,此女美貌过人,仪表端庄秀丽,立刻赢得满堂彩,在三千佳丽之中脱颖而出,成为天启的皇后。

转过年,皇后就怀了身孕,天启可高兴坏了,扳着手指头算算,孝宗皇帝朱佑樘只有一个皇后,一个儿子,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这小子荒唐了十几年,连个儿子都没留下,稀里糊涂死了。

接着是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即位,嘉靖皇帝御极四十五年,生了八个孩子,可是成年的只有两个。

朱厚熜死后,隆庆皇帝即位,也只有两个儿子,而接下来的万历皇帝和泰昌皇帝朱常洛,子女虽然不少,可是能活到成年的寥寥无几。

皇家子嗣艰难,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有的人就说深宫如海,看起来富丽堂皇,最为尊贵,可是其中的怨煞之气太重,小孩子福薄命浅,承受不住天家的富贵,早早的都死了。

这只是寻常百姓的看法,还有另外一种传说,在民间到处流传。

那就是宫中有了小人,专门暗害皇子,想要绝了朱家的后代。

这种说法在天启即位之后,就不断出现,并且被越来越多人接受。究其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天启连续生了三个女儿,而三个女儿全都早夭,长女活了一岁多,次女不到一岁,老三最可怜,连名字都没留下,刚出生就死了。

凡事再一再二,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