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重生帝国崛起 >

第53章

重生帝国崛起-第53章

小说: 重生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支军队比起之前吴大澂所带领的那支军队要强大的多,精神面貌也要好的多,甚至连日本人也不敢大意,必须要小心翼翼的去应对。

可结果就是结果,战败了就是意味着你不行。朝廷是不会看战斗过程的,他们只在乎结果。胜利了,说明我们的改革是有效的,失败了,则说明这支军队不值当花这么多钱。

一夜无话,次日一早,张野急匆匆的再次返回了沂蒙山。

这次回去,除了要检验步枪的试枪进展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敦促德国技工加快生产速度。

原本在京城大营的一套生产设备在一个月前被运了过来。因为全程都是由德国人出面,甚至连一个清朝人都没有,所以清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把设备给运走,却不敢阻拦一下。

而为此,张野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二十万马克的运费以及人工费用。现在机枪以及火炮的生产已经重新开始,但因为人员问题,产量并不高,大多数缓解都是由德国人亲自操作。步枪方面同样是因为人员问题,所以还没有开始生产。

原本是想督促一下德国人,在加快生产的同时,也尽快的培养一些工人的,可张野没想到的是,不但清廷遇到了麻烦,就连他,也遇到了相同的麻烦。

“对不起将军,因为德清两国爆发了一些冲突,有断绝了外交关系,所以使馆命令我们立即返回青岛。我想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应该无法继续服务您了。”

张野刚一进入工厂,德国技工的头子大卫兴致不高的找到张野,抱歉的说道。

而此时张野才发现有些异常,这些德国技工们的工作兴趣都不高,一个个无精打采的,似乎丢了魂似的。

“那是德国与清廷的问题,我不属于清廷的,所以你们可以不用回去的。”

张野也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德国出兵占领青岛,清廷与其断绝外交关系,德国方面召回在华人员那是肯定的,但这些人员受雇于他,跟清廷可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他们是属于那种可回可不回的人群。

而且召回在华人员,除了出于政治目的以外,最大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这些人员的安全,在很多时候,只要你能确保自己是安全的,那么就可以拒绝召回。

当然了,拒绝的话也就意味着,一旦你有什么危险,德国方面肯定是不会为了你去冒险的。但不管怎样,这些技工在沂蒙山是绝对安全的,德国完全没必要召回他们的。

除此之外,张野还有些生气。若是德国要召回这些技工,威廉作为双方的联系人,肯定是早就知道消息的。威廉更是应该早些告诉自己才是,而不是等这些技工找到自己,自己才知道这回事。

“是的,张将军,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我们就接到了消息,并且也已经回绝了使馆的召唤,我们向他们表达了我们是处于绝对安全的环境中,所以不必回青岛的。但使馆方面拒绝了我们的请求,命令我们必须要返回青岛,否则……”

后面的话大卫没有说,他相信以张野的聪明,肯定能明白他是什么意思的。

再说了,这些德国技工也没一个想走的,在这里工作的强度不大,至少比在国内要轻松的多。竞争力也不大,至少不用担心自己会没工作。

而且还有巨额的薪水可以拿,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每一个人都攒下了一笔巨款,可是当他们想赚取更多钱的时候,却被德国使馆召回。

“我明白了,不过大卫,如果几个月后德清之间恢复的关系,你们还会回来工作吗?”

张野点了点头,大卫的意思他已经明白了,不过就这么放走这些技工,他有些不甘心。

虽然每月都需要支付巨额的薪水给他们,但这些人至少让张野感受到了存在的价值。部队里现在装备的步兵炮,使用频率虽然不高,但他的性能却早已体现出来了。

炮弹每一次都可以精准无误的落在目标点,误差小的让人觉得可怕,这并不是说操纵火炮的人技术有多高,而是火炮质量的体现。

所以,张野并不想失去这些德国技工。

当然,如果有可能的话,张野还想去挖更多的德国技工,甚至一些设计师,让他们来设计出更先进的武器装备。

“当然,我们合作的这么愉快,为什么不可以继续合作下去呢?再说了,这次我们本来就不想走的。”

大卫点了点头,很痛快的回答了张野的问题。

“那好,在你们离开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的薪水我会照付,只不过需要减半,以及等你们回来之后在一起支付给你们。”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张野也松了口气。

薪水减半,每人每月也就是五百两银子,虽然依旧是一笔不低的费用,但为了笼络住这些技术人员,这笔钱还是值的花的。

张野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来为他生产制造更多的装备,只有装备质量优秀,才能保证他可以死更少的人,办更多的事。

钱没了可以挣,可以抢,人没了可就彻底的没了。

而对于德国人这一次的突然发难,以及威廉的不作为,张野算是记在心里了,早晚有一天,他要让德国人后悔。让他们后悔不应该在这紧要关头里将自己一军。

第九十一章:建学校

送走了德国技术人员,这让张野郁闷不已。现在他的实力在国内也算是顶尖的了,而且还不是之一,而是唯一。

可就在这么个时候,却依然有着让他纠结、无奈、郁闷与懊恼的事情。同时也让张野深切的感受到,他必须要发展自己的技术力量,不能老是依靠国外的技工来解决问题。

那样虽然能解决一时,但能解决一世吗?德国技工的确给他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可是现在,他们走了,虽然只是暂时的离去,自己依旧用高薪笼络住了他们。

可是未来呢?他又该怎么办?难不成还要一直依靠外国技工吗?一个没有创造,没有想法的民族,注定是不可能崛起的。

国外的技工还是要用,但培养自己人更是迫在眉睫,容不得半刻的缓慢。

“老王头,你干嘛呢?”

一名老人面色欣喜的走在住宅区,此时搬进沂蒙山的百姓已经安顿了下来,用木板搭建的简易房屋,外面糊上泥巴,冬天的话就烧柴火取暖。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在这里没有耕地,他们也听说了外面现在已经开始分地了,已经有人想着要回去,但更多的人还是想留在这里。

这年头外面的世道也不平静,那些地方虽然分了地,但是现在的局面并不稳定,他们在这山里又不愁吃喝的,而且上面也说了,将来有一天呐,等他们回去了,会按照现在的政策给他们分配土地的。

而此时沂蒙山内的移民都在干些什么呢?有力气的几乎全都在关口修建防御工事,因为是长期工程,所以这群人是不愁没活干的。

而一些老人,妇女,小孩,则呆在家中接受张野下达的订单,都是一些针线活,女人们干着比较顺心,老人则在一旁帮衬着。

此时他们正在制作的是一款红色底板的肩章,除了肩章的颜色不一样之外,其他的款式都一样。不用想,这边是张野为武装警察设计的新肩章,其实也就是照着后世搬过来的,所有的军衔都是。

“没见我正忙活着吗?我说你孙老头,不在家陪着婆娘孙子干活,乱跑个什么?嫌钱多的花不完不是?”

王老头看着儿时好友,笑骂着回道。

“赶紧把你那活扔给嫂子吧,咱干大事去。”

孙老头嘿嘿一笑,一边推开王老头家的栅栏,走进院子内之后便将他手上的布给放在了屋檐下,拉着王老头便要往外走。

“干啥大事啊?就你这老小儿的性格,要不是张将军养活着我们,你早就不知道被饿死多少回了,能干成啥事?”

王老头有些反抗的挣扎了一下,挣脱了孙老头的拉扯,继续拿起布往屋内走。

这可是他刚从工作处领回来的布,之前做完的工赚足了五两银子,不过王老头却没有领,而是寄存在了工作处,只拿着一张条子回来了。

此时的百姓虽然都是以钱拿到手里才算是安稳,可在沂蒙山却并不是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大家也还按照以往的习俗一样,把钱都放在家里。

可是后来才发现,放在家里也没处可花。现在又不是后世,有大量的消费品可以买,现在百姓们要钱就是买吃的,买点穿的,其他的一律不买。

而这钱放在工作处还能吃利息,村里的王书生也给他们算了一笔账,说这要是放在工作处二百两银子呐,以后每个月光是吃利息就能活下来。

二百两,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有点天方夜谭的感觉,但是不敢算呐,这一算之下,二百两似乎还真不是什么难事。

像他们家,老两口加上三个儿媳妇,小儿子还没有娶妻,大女儿和二女儿已经嫁人,所以不算数,有五个孙子孙女,一共十四口人。

四个儿子到工地上去做工,一月下来能挣十六两银子。而他们老两口带着三个儿媳妇在家做工,五个人一月也能赚个十两银子,这一月便是二十六两银子,十个月便是二百六十两银子。

而像他们这一家,若是吃喝全部都靠买的话,一个月也就四五两银子就够了,但却不能顿顿吃饱。

现在张野虽然不是白养着他们,但也跟白养的差不多。四个儿子吃喝全包,一天三顿饭。其余没在工地做工的每两人每月扣一两银子,虽然十口人还是五两银子的开销。

但这可是按照每天三顿的量发粮的,而且还是顿顿管饱,若是自己去吃的话,恐怕十两都未必会够。

“嘿,别说我没告诉你啊,张将军打算建一座私塾,让所有的孩子都去念书,现在大家伙可都去帮衬着砍树建房子呢。”

孙老头大眼一瞪,没好气的说了句。

“老伴,我去建私塾了,布在屋檐下呢,你自己出来拿吧。”

一听要建私塾,王老头也忍不住了。

这次没有孙老头的拉扯,直接自己将布放在了屋檐下,拽着孙老头直接跑了出去。待老伴走出来的时候,却只看到了两个人影。

“老大,这学校倒是好说,咱们人多,一周就可以建起来,可咱没有教书先生啊,总不能让我们这些当兵的去教吧?”

赵克明脸色一阵青白的说着,这个想法实在是太大胆了。

本就缺钱,还搞什么学校,这完全就是赔本的货,而且还是个无底洞,最主要的还是操心,那些孩子们玩性比较大,万一趁着不注意出点什么事可就不好交代了。

“我们这里有上万百姓,我就不信找不出一个识字的。还有,我们开办学校的目的可不是让他们去学什么八股文的,他们只需要认识字就行了。我已经与美国人商量好了,等这些孩子认识字之后,那些美国人会抽空来给孩子们上课的,教他们一些技术。”

张野看着眼前正在忙碌的工地。

建学校,这本不在张野的近期计划内,但现在迫不得已,也只能提前启动这一计划了。

在张野的规划中,这所学校并不是只学习文化知识,反而在张野看来,应试教育完全是可以抛弃的。

孩子们只需要认识字就行了,然后就可以通过哪些技工们教他们专业技能,他们只需要在某一领域做到精通就行了。

换句话说,他要的是技术,而不是书呆子。这样的书呆子清廷有成千上万,他们起到作用了吗?没有。

在这个工业化的年代里,谁的工业能力强大,谁的话语权就大,靠八股文只能把华夏给搞垮,而不会越来越兴盛。

“那是不是也可以让这些孩子学习一下军事知识呢?这样我们在培养新人的时候就不会显得那么吃力。”

张野的话让赵克明没有反驳的勇气,不过既然张野要建,那就建的更彻底一些,顺带着让那些孩子也学习一些军事知识。

现在他可是深有体会,从士兵中晋升上来的军官,对于指挥部队作战根本就是一窍不通。以前是长官指哪他们就打哪,听从指挥就能打胜仗。

现在呢?手下的士兵需要他们来指挥,而他们却傻眼了,脑袋里一片的空白,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做。

“可以。”

张野点了点头,关于军校,这个其实张野一直都在做,只不过没有成立专业的军校罢了。

先前都是他在担任军校的教官,后来教会了那一批人,则由他们继续向下面的人讲解。建立军校,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军官,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

所以张野没有犹豫,直接点头同意了,本来是只打算建立一座技术学校的,不曾想捎带着把军校也给建了起来。

随后张野又来到了兵工厂,来自美国的设备技工分别在告诉那些由农民转变过来的工人们,每一道工序该怎么做,设备该怎么操作。

虽然农民们学的比较慢,但好在每一个人只负责一个工序,讲几遍,让他们自己摸索一下,然后由美国设备工程师亲自指导,多操作几遍便可熟练掌握。

最麻烦的当属总装车间,所有车间生产出来的零件都要被运送到这里进行总装,而这个车间里的工人,又必须要对每一个部件都特别的熟悉。

组装一条步枪需要很多个步骤以及零部件安装的先后顺序,尽管美国的设备工程师们教了他们差不多有半个月的时间,仍旧有一大半的人都还摸不清东西南北,这让美国设备工程师们也头疼不已。

再说了,他们是设备工程师,而不是生产技工,他们的专业领域在于修理设备,以及调试设备,而不是生产。

所以在这方面,他们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只能依靠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一点点的去给工人们讲解。

总装车间遇到了麻烦,即便是张野也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最终只能再次将总装工作划分成了几个区域,每一道工序只负责两三个环节,然后便交给下一个人去负责。

而组装一条步枪,需要几个人的配合,张野将他们划分为一个工作组。

“军长,临沂那边来消息了,说朝廷又派人来了,好像还带着圣旨!”

刚刚指挥完总装车间,通讯兵便找到了张野。

ps:关于杀地主的问题,这是我经过深思熟虑,又经过一系列的分析,总结之后做出的决定。当然了,后续还有不同的办法,也没打算一条道走到黑,多谢诸位书友的意见,怪俺没有直接说清楚。

第九十二章:出门请左拐

哎呀,真高兴啊,终于爆了懒猫的菊花了,不过只差两票就要被懒猫给反爆菊花了,弟兄们加把劲儿啊,可不能让懒猫给把咱的菊花给爆了,咱得继续往上去,继续爆第二的菊花去。

————————————————————

临沂。

接到消息之后张野还是风风火火的赶了回来,虽然没将清廷的圣旨看在眼里,但张野也并不想让他们在这里待的时间呆久。

有句话叫日久生情,这句话不但可以运用在**身上,在这种事情上同样也可以运用。

虽然当事人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外界却不知道。他们往往只看表面上的一些事情,例如朝廷特使在你这里待了很长的时间。

实际上你并没有接见特使,可在一定的舆论下,外界会以为你这是在跟清廷谈判。也只有谈判才会用这么久的时间。

张野急忙返回临沂,其本意是为了尽快赶走清廷特使,以达到稳固军心的目的。

先是招安,在来个秋后算账,这种事情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帝王都做过,他们丝毫不会怀疑现在的皇帝不会这么做。

负责与张野接洽的是一名汉人,反正不出名,张野也从未听说过有这个人,估计十有**是汉人京官中的某一个。

不过张野对于这位特使的资历也并不感兴趣,他只是好奇,清廷在这个时候派人来找他会干什么?

难道也像之前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