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大唐-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动武两种方式解决,动武的机会比较小,制裁比较大。毕竟中止与德国的多项合作,停止向其出口技术和先进武器,可能让德国的竞争力严重下滑。德国人不想承担这个后果。可同样的,大唐在德国投资了不少的产业,一旦发生制裁,大唐的利益也会随之受损,虽然在规模比例上不算什么,但实际上可能大唐赔的不比德国少。
白南对于这件事情也多少有些犹豫,这件事根本上不是大唐做错了什么。欧洲国家在根本上还是有雄心的,即便他们大都认同了大唐的地位,可是一旦有机会,他们还是想往上爬,哪怕是理应算是大唐盟友的德国。国家之间只有利益,所谓的友谊也建构在共同利益之上。在德国独立和生存困难的时候,大唐就是德国的恩人和兄弟;在德国追求更高的目标的时候,大唐反而成了德国的绊脚石。
德国不甘总是屈居其下,即便合作仍旧开展,但德国希望有一个更平等的地位,而且德国心中还有一个更大的计划。
最终白南还是广泛征求了党内的意见,对于这个问题,党内的态度也比较分歧,不过多数认为从德国撤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大唐能够控制荷兰和比利时两国的基本盘。这两个国家对于本**队建设没怎么用力,基本完全指望唐军,所以是不会受德国忽悠把唐军请走的。
大唐对于德国也进行了一些隐性地惩罚手段,比如商业竞争加剧,以及按下了一些技术的转移。德国最终影响了包括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在内的几个国家的驻军权续约,而大唐最终将欧洲驻军布置在了荷兰、比利时、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达尔马提亚,虽然区域上要缩小了很多,但是凭借大唐的战略投送的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降低。
但这次大唐的让步,却引发出了长时间一系列的裂变,最终重塑了欧洲的格局。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868巴尔干之乱(上)
大唐调整欧洲战区的驻军之后,三个师大约五万多人驻扎在荷兰和比利时境内,其中包括一个欧洲师;两个师驻扎在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包括一个欧洲师;三个师驻扎在迦太基海外领,包括一个欧洲师。超快稳定更新小说;本文由首发达尔马提亚方面则由一个海军陆战队旅负责防务,达尔马提亚的斯普利特也是大唐北大西洋舰队的主要锚地之一。大唐海军北大西洋舰队另外的锚地在荷兰弗利辛恩、爱沙尼亚的塔林和北非的卡萨布兰卡。
尽管这么一调整,唐军的部署多少显得有些局促,但实际上无损唐军在欧洲的战斗力。德国等国也知道这一点,不过还是尽可能地降低大唐对其直接影响和威胁。
德国等国所说的“欧洲无战事”,其实也就是一种托辞,因为在大唐刚刚完成驻军迁移不久,在巴尔干地区就爆发了战争。
自1798年大唐伙同欧洲列强肢解土耳其之后,土耳其国势一落千丈,变得越来越弱。本来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国家,土耳其国内的矛盾就很多,在奥斯曼强大的时候一切都可以压制得住,但是一旦帝国失去了威慑,那么各种人都会从地下钻出头来。
巴尔干战事并不算一场国家战争,而是内战。战争的挑起者是居住在巴尔干半岛上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土耳其统治巴尔干已有数百年,在这个时期内虽然奥斯曼帝国一直保留着宗教自由的政策,但无疑异教徒异族人还是大受排挤的。塞尔维亚人一直都有争取独立的想法,在奥斯曼衰落之后,更是塞族人实现梦想的好机会。
土耳其在丢掉大片领土之后,对于各地的控制力都有一定的衰减,这也让塞尔维亚独立分子的活动变得更容易了一些。而塞尔维亚人也很快地找到了一些支持自己的金主,包括俄罗斯、奥地利、英国甚至德国在内,很多欧洲国家都希望给土耳其添堵。这些国家有钱出钱,有枪出枪,很快就使得塞族独立武装强大起来了。
终于,在1805年圣诞节的贝尔格莱德,塞族武装发动了起义,土耳其军队的反应十分缓慢。已经帝国日暮的土耳其在上次的失败后,并没有使国家军队进行更先进的训练,虽然也采购了一些装备,但是帝国的弊病丛生,各种阻力也是存在,并没有一个有魄力的人来领导新的改革,而这个国家也就在腐朽之中滑向深渊。
土耳其军队组织涣散,居然轻易就被塞族人的贝尔格莱德起义军打败。塞尔维亚起义军的领导者卡尔乔拉杰宣布塞尔维亚独立,并自任塞尔维亚王国的国王。卡尔乔拉杰争取到了大量塞尔维亚人的支持,在相对缺少物资和弹药的情况下,与土耳其人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塞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并且在战争中取得了相对的优势。土耳其急忙调集其他地区的军队前往塞尔维亚镇压这场起义,塞尔维亚方面也因为势单力薄而输掉了几场战斗,不断败退。
在这个时候,奥地利人亲自下场了。奥地利一直对土耳其控制巴尔干半岛不满,在失去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奥地利的力量已经与英法德俄西意等欧洲一流强国拉开距离,但是哈布斯堡家族仍旧希望成为欧洲的霸主,所以征服巴尔干就是他们的最好选择。
奥地利军队也确实不弱,特别在欧战之后,奥地利人也有深刻反省自己的建军路线,与大唐和解之后,也获得了采购先进武器装备的机会。虽然本国的工业实力相对差一些,但比起土耳其那是强的。
奥地利派出了两万多军队进入巴尔干半岛,这支军队装备有飞机大炮和坦克,相比土耳其仍旧没有完成现代化的军队,实力强得不止一两分。
不过奥地利也没有那么容易就速战速决,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奥地利对于新式军队的使用还不算特别熟悉,也犯了一些错误,不过土耳其的表现更差。奥地利军队还有塞尔维亚武装的写协同,所以在兵力上不比奥斯曼吃亏。经过长达八个月的战斗,奥地利人和塞尔维亚人已经将土耳其赶入了保加利亚的境内,波斯尼亚到塞尔维亚境内的土耳其军队已经被基本赶跑了。
可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办了一件蠢事。他令前线的奥军软禁了前来与奥地利人庆祝胜利的塞尔维亚国王卡尔乔拉杰,并且宣布成立波黑省、塞尔维亚省,是为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虽然卡尔乔拉杰并没有什么出色的能力,也没有赢得全体塞尔维亚人的爱戴和支持,但是他最起码是塞尔维亚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国家现在承认塞尔维亚,可是塞尔维亚人自己却重视这个头衔。卡尔乔拉杰被软禁,直接导致了塞尔维亚和奥地利的全面翻脸。
原本并肩作战的战友变成了刀剑相向的敌人,而且在战争中,塞尔维亚武装的力量已经极大增强了,实际上塞尔维亚还获得了与自己族群信仰相近的黑山人的支持,获得了克罗地亚人的支持。所以当愤怒的塞尔维亚人向奥地利人出手之后,奥地利自己首先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塞族军队中一位年轻的将领奥布雷诺维奇崭露头角,领导塞尔维亚联军取得了几场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奥地利军队虽然规模不小,而且还装备有一些比较优秀的武器。但是有地利优势的塞族军队,在奥布雷诺维奇的领导下,以化整为零地手段不断地袭击奥地利军队,甚至还夺取了奥地利军队的一些武器仓库和补给仓库,使塞族军队变得更加强大起来。泽尼察战役中,奥布雷诺维奇率领三千多塞族军,从侧翼杀出袭击了奥地利的援军,使得奥地利打败,派出到巴尔干的两万多人几乎全军覆灭。
愤怒的弗朗茨一世对失败无法容忍,准备继续增兵吞并塞尔维亚的时候,而这个时候他他的后背却被人捅了一刀。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869联合之心
对奥地利动手的是德国,不出意外。【鳳/凰/小说网更新快无弹窗请搜索f/h/xiao/shuo/c/o/m】
从德意志共和国建立开始,统一德意志民族,建立德意志民族国家就是最高目标。由德意志国革高层自上而下,十多年的时间里,每一个德国人都有这样的崇高使命感。在德国中学的教材中写着,德意志统一是大势所趋和所有德意志人必达的使命。
欧洲战后,德国越来越强,而奥地利虽然也有一定进步,但跟德国之间的国力差距却反而增大了。德国在欧战后的十年时间内,建成了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实力傲视群雄。比着大唐军队建立的德意志军队也被认为是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
德国正行驶在一条更加独立自主的政治路线上,曾经缔造德国的那位政治强人,有着一整套的政治布局。
第一步,与大唐脱钩,放弃与大唐的盟约。大唐从未在欧洲谋求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军事同盟,实际上学界和政治界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看法——大唐在欧洲的国家战略实际上类似于英国,那就是自己“无力”占领欧洲,那就让欧洲列强们平衡,从而更好地保持大唐的利益。所以,大唐没有跟谁拉帮结派,没有格外排挤之前的敌人,也没有过分亲近之前的盟友。大唐甚至在进入19世纪之后,对欧洲事务缺乏基本的关心。所以欧洲的学者和政治家们认为,大唐在欧洲只有一个目的,压制所有的欧洲国家,以使得没有欧洲国家可以挑战大唐的世界领导权。
从某些角度来说,这个想法也是有一定正确性的。不过这个论断也具备过分的自我中心主义,欧洲人仍旧习惯于世界围绕着自己去转,而根本不会想到大唐对于欧洲缺乏兴趣的原因就是大唐对欧洲缺乏兴趣。大唐的精力在建设自己的国家上面,在将更多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上面,欧洲人怎么折腾自己,大唐越来越不关心了。
马恩斯认为看清楚了大唐的国家战略,大唐欠缺对欧洲真正的称霸欲望,即便大唐有驻欧洲的军队,有足够的影响力,但是大唐没兴趣给欧洲做主。实际上跟大唐的军事同盟一点意义都没有,大唐在排除性条款中写明,德国如果主动攻击其他国家,大唐不负有对德国的援助义务。实际,所谓的盟约只是大唐在德国的驻军条约,那么德国并不需要这样的东西。
德国有心获得更大的舞台,获得更大的影响力,成为欧洲的主导者。以前马恩斯的想法是,依靠着大唐的能力,让德国成为其欧洲盟国中的一哥,也就是狐假虎威,借着大唐来发号施令。但现在,大唐没有这样的想法,而且如果德国过度膨胀大唐也不乐于看见。大唐不希望德国太强,而德国则有更强需索,这就是一种矛盾。
马恩斯又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德国如果做得太多,太出位,很可能枪打出头鸟,被大唐给收拾了。所以,马恩斯还酝酿着下一步,一个更大的棋局。
在奥地利出兵巴尔干半岛的时候,马恩斯派遣了德国外交部部长斯泰因秘密前往英国。斯泰因跟英国外相查尔斯?格雷展开秘密会谈,他们商讨的问题是如此机密,以至于一旦一点风声走漏,都可能引发一场震惊世界的轩然大波。
斯泰因来到英国,是请求英国放弃支持奥地利的立场,承认德国并吞奥地利的未来事实的。英国人当即就觉得德国人是疯了,虽然很多年前英国人也跟奥地利人不对付,但是现在奥地利是英国用来制衡德国的重要棋子,从上一次欧洲大战时期双方就是盟友了。
可德国人却拿出了自己的蓝图——欧洲联盟。
德国认为,大唐的存在会压制一切天生优越的欧罗巴人种,使得所有的雅利安族裔屈居世界的二等公民,欧洲国家将没有殖民地,没有特权,没有发展机遇,一切都会被大唐所占据。可是大唐也太强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对抗她。只有凝聚整个欧洲的力量,大唐才会望而却步。试想,集合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实力,即便不如大唐的总体力量,但也足够让大唐有所畏惧。
这是典型的一支箭容易被折断,一捆箭就难以折断的例子。
所有的欧洲国家,必须摒弃前嫌,谋求联合和统一步调,才能够获得更高的地位,才能够在大唐的面前更有能力讨价还价,并瓜分利益。欧洲如果再像过去一样纯粹的内耗,那么他们永远都只能当大唐的奴仆,只有联合才能够获得一丝平起平坐的机会。
这个提议可以说是震惊了英国人,英国已经放弃了跟大唐争夺世界霸权的心思,但是心有不甘是真的。德国人的方案虽然不能算完美,但至少有那么几分可行性。英法在战后已经和解了,德国和法国也相对缓和关系了。意大利与法德的关系也不错,西班牙比较庸庸碌碌,但是如果英法德联合起来,西班牙也一定愿意加入。至于东边乡下的俄罗斯,一直都尝试获得西欧的承认,将沙俄拉进来,沙俄也是一百个愿意的。
整个过程必然牵扯大量的外交博弈和交换,但是毫无疑问英国人也在其中看到了政治基础,这些欧洲国家都是有共同利益的,那就是阻止大唐继续坐在所有人的头上,用自己强大的实力压制各国,夺走所有最好的殖民地,强迫所有国家开放市场实行低关税,并用技术优势对所有国家进行剥削。
德国的意思很明白,奥地利这种已经没有什么用处的国家,就不要存在了吧。并入德国,德国可以为未来的欧洲联盟做出更大的贡献。德国也愿意支持英国在殖民地和商业领域的一些政策和行动。
简而言之,欧洲对外要用一个声音,对内可以进行交换和协调。
要形成这个联盟,现在就需要一些牺牲品,只有最有竞争力、最有希望的玩家,能够在这张牌桌上继续完,而差劲玩家的筹码,应该全部交给有希望的玩家。P。S: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北美大唐,版权属于白面黑厮(书坊);多多支持白面黑厮(书坊)(本文作者)
870巴尔干之乱(下)
英国方面不是没有考虑过,德国是扔出一张根本不存在的大饼,来换取英国对其兼并奥地利的承认。但回头想一想,即便英国不承认,难道能为了奥地利去打德国吗?首先大唐肯定是第一个就不同意的,哪怕现在德国跟大唐之间出现了裂痕。而英国现在跟德国打一场仗,基本上没有任何好处。
要说另一位面中,一次世界大战的英德争锋,是有新老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欧洲乃至世界霸权的战争,再加上一系列的误判和缺乏沟通。但假设德国赢了,那么削弱了英国,可以使德国获得阳光下的殖民地,夺取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资源来源。英国赢了,也是可以保护自己获得的一切的。
可是本位面中,英国和德国干一架,两个国家能获得什么呢?割地赔款,也基本上没什么好割让的,赔款估计都不如打了一仗花的钱更多。所有的好东西现在都在大唐手里,英德打一仗看上去就像,两个穷鬼在富人面前斗殴,富人完全就当看了个笑话。打完穷人继续穷,富人继续富,完全没有变化的。
而德国人的提议,确实是极诱人的。英国和德国,再加上一堆实力稍逊的欧洲国家,这样一来就有实力跟大唐叫板。也许不足完全挑战大唐,但是在诸多领域都可以跟大唐进行竞争了。经济上进行联合,政治上进行联合,这样的欧洲绝对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对手。欧洲可以借此获得更多的殖民地,进一步地跟大唐抗衡。
即便这个方案同样机会渺茫,但最起码给了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