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梦幻之北宋 >

第185章

梦幻之北宋-第185章

小说: 梦幻之北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枪和火枪的对射开始了,小小铁丸四处乱飞,耶律光除了派出全部的火枪兵外,还集合了一大批弓箭手,配合火枪朝城上射击,两边的伤亡都在急剧上升,随着大批步军抬着云梯赶到城下,最后的对决开始了。

涿州城传来的巨大火炮声让种浩明白耶律光在做最后的努力,雄威军危在旦夕,他不敢迟疑,几道将令发了出去,不到一刻钟,一个巨大的变形禁军步军方阵形成,五排禁军方阵足有四百丈宽,两翼是成德军,萧察剌惊异的看着宋军,这是要做什么?紧接着火炮从两翼的虎翼军身后推到前面,看着大大小小两三百门火炮,萧察剌大叫不好,还没等他做出反应,火炮响了,先是老火炮,铁球飞速冲入辽军大营,栅栏、营帐、大车碰着不是到就是碎,还有沿途的辽兵瞬间就被击穿击飞,整个大营乱作一团。

接着是开花弹,让辽军大营烟尘四起,无数辽兵躺在地上哀嚎。两种火炮交替攻击,把整个辽军大营轰得七零八落,五轮火炮攻击后,种浩大旗一挥,整天的鼓声响起,整个禁军方阵朝辽军大营扑来,两翼的成德军也不迟疑,跟随着禁军的步伐一起前进,五十步,火枪响了,此后每前进十步,便是一轮火枪,方阵正面几乎被清扫一空,辽兵要么朝后退,要么朝两边躲,五万人愣是没能组织起反击。

在这种阵型下除非辽军一哄而上,和宋军混战,形成单兵对决,否则个人根本无法抗衡,少数不要命的道将带着几百人扑向方阵,可不到一百步,便在两千只火枪的齐射下灰飞烟也,整体的巨大优势显现无疑,杨应询总算看到方阵进攻的威力,张着嘴说不出话来,难怪都说中央禁军天下无敌,这才一万人,十万人的方阵?想到这他都有些脊背发凉,只是他不知道,十万人方阵不可能形成,那是天方夜谭,就一万人方阵种浩指挥都有些力不从心。

也不知谁率先逃,或者说是脱离中央禁军的威胁,辽兵开始从几十人,到上百人、三千人的朝北跑,然后便是整体的奔逃,杨应询见状提刀上马,朝辽军大营冲去,主将一马当先,将士自然不甘落后,三万成德军脱离禁军两翼,呐喊着狂追。种浩则约束住禁军,朝涿州南城门进发。

人一旦开始逃跑就很难找回胆量,领军将领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喊住逃命的兵卒,萧察剌知道大势已去,不退个十几里地别想收拢手下军士。他一边让手下去告知耶律光,一边带着亲军朝北疾驰,想找个地方稳住逃跑的辽兵。

耶律光正加急攻打着内城,拼着巨大伤亡,他已经连续几次突破了雄威军的城防,从千里镜中就能看到好几个地方都有辽兵登城,虽然每次都被贾岩挡了回来,但耶律光知道贾岩已经力不从心了,最多半个时辰,涿州城一定会破。接到萧察剌飞马报来的消息后,他两眼一黑,不用多想了,传令攻打内城的辽军迅速撤离,要是被贾岩和外面的宋军夹攻,那就不是败的事,而是六万人全军覆没的大灾难。

已经浑身是血的贾岩有些虚脱的坐在城上,他刚刚带着亲兵堵住了一个缺口,看着身边已经越来越少的军士,贾岩轻叹一声。

“将军!辽兵退了!”一名军士指着城外大喊道。

贾岩急忙起身,几步来到城墙边,探身望去,辽兵真的在往回撤!

眼见就要得手的辽兵如潮水般退去,贾岩愣了好一会,直到副将告诉他从千里镜中看到了成德军的大旗时,他才明白耶律光败了,懊恼的直跺脚。等种浩的中央禁军全部收复外城,他更是郁闷不已,多好的机会啊,不要说解涿州之围,就是把耶律光打回析津府都极有可能。

辽兵一退便是三十里,这还是成德军追不动了主动放弃的结果,收拢军士,耶律光绝了攻打涿州之心,将剩下的八万人组成左中右三个大营,沿涿州到析津府的大路上摆开,准备全力防守宋军的进攻,然后飞报析津府南院大王,请他再派兵马来,并提到了易州,定州的空虚,让雄州出兵拿下定州,将涿州一带的宋军关在笼子里。

看着涿州城的残垣断壁,杨应询暗道侥幸,要不是种浩不顾一切出兵,他再犹豫几日,涿州便完了,贾岩见到他二人什么都没说,人家倾巢来救,那是担了多大的风险,这已经不是几句感激的话能表达的,他只是默默的将雄威军不多的食物全部拿出来,让军士做热腾腾的饭菜给成德军和中央禁军军士,让还有力气的军士去清理外城,给两军军士一个休息的地方。

“民瞻,让你的军士歇歇,他们太累了。”杨应询劝道。

贾岩不听,那些雄威军军士也不听两军军士的劝阻,只是默默做着,两军军士愣了好一会,不知谁带的头,纷纷上前帮忙,整个涿州城在浓重的血腥味中显得寂静但温馨。

第三百一十三章 震动朝野(一)

耶律光发出急报便焦急的等着,不时的还看着地图,他盘算着要是雄州出兵抄了宋军后路,如何应对中央禁军的方阵,三天后,析津府有官员到,新任南院大王耶律谢家奴免去他一切职务,回析津府听后发落,八万辽军全部返回析津府。

听到这个命令,耶律光突然觉得心头一松,总算结束了,以后再也不用遭受如此煎熬,坐牢也罢,杀头也罢,都解脱了。

放下一切的耶律光也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毫不在意自己已经是戴罪之人,还问这传令官员析津府的现状,那官员倒也佩服他的洒脱,便将这段时日的变故说了说。

前任南院大王耶律何鲁扫古的抽疯其实很有效的,这种突然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他强攻涿州、死追童贯,都直接打在王麟计划的软肋上,逼得王麟不得不早早出动虎翼军进攻尉州,也让童贯搅乱辽国腹地的计划虎头蛇尾。只是命苦在耶律延禧的胆小,要不是耶律延禧从上京逃往中京,也许这一切都会有不一样的结局。童贯在泽州的最后一击彻底吓着耶律延禧,北安州四万辽兵几乎全军覆没和泽州成为废墟的消息到达中京后,耶律延禧慌了,他才不信朝中大臣分析的过程和各种消息的汇总,他只知道结果,这结果让他有了难以改变的判断,虎翼军确实是大宋第一精兵,所向披靡,中京的十万精兵他不认为有保护他的能力,万一宋军像在泽州那样,大定府肯定保不住,在野外四万人半日便全军覆没,十万人能撑多久?

又怒又气又急的耶律延禧首先就是找耶律何鲁扫古的麻烦,堂堂南院大王居然对大宋最强大的虎翼军越过析津府进入辽国腹地反应迟钝,还在那涿州做文章,就派了几万人追击他所说的虎翼军,虽说耶律何鲁扫古也让大同府赶来增援的五万精兵加入到追缴的行列,可耶律延禧看看地图就大骂这简直是儿戏,十一万辽军离虎翼军那么远,纯粹就是将虎翼军朝大定府赶,耶律何鲁扫古这是有野心!想借大宋的手要他这个大辽皇帝的命!一道圣旨罢免了耶律何鲁扫古南院大王之职,等候发落。接着便是准备再次出逃,析津府是战场,不能去,何况路上还不知道会不会遇到突进来的大宋精兵,西京大同府太远,路上难保不出问题,东京那是才出逃之地,唯一的选择只有上京了,也不管天寒地冻,耶律延禧下令准备前往上京。

至于去了上京后,难以掌握整个南方动态的后果,耶律延禧不关心,他再次下旨,让南府宰相耶律谢家奴出任南院大王,南京留守和鲁斡兼任南府宰相,全权处理南京道和西京道与大宋的战事。

耶律谢家奴接手便是个烂摊子,涿州久攻不下,德州府信安军又再次出动攻打武清,东面的良都军已经攻下来州,还不知道会不会继续往南打,突入辽国腹地的虎翼军自烧了泽州后便没了踪迹。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尉州和耶律光的急报都到了,耶律光战败,二十万大军只剩下八万人,涿州没攻下来,尉州倒是被虎翼军仰仗三百多门新火炮连轰三日,逼得尉州守将弃城而逃,尉州陷落。

再次的失利反而让耶律谢家奴有了选择,也终于搞清楚虎翼军的去向,不由得替耶律何鲁扫古悲哀,反正都这样了,他也没什么好犹豫的,先是罢了耶律光,然后发出急报,让耶律翰里朵放弃大名府,守住霸州和雄州,从雄州抽调一部分兵力回防安次,伺机解武清之围,耶律光手下的八万人他准备派往香河一线,稳住东部,至于一直追击童贯的六万大军,没必要那么多,尉州丢失就说明又上了当,突入辽国腹地的根本不是虎翼军,他让四万人先追着再说,消除这股威胁后威逼莱州的良都军,其余两万人南下滦州,加强那里的守卫,避免又被宋军玩什么登陆突袭,有机会也可威胁下蓟州,让信安军别那么得意。

整体调配妥当,耶律谢家奴不再担心东部,他把目光转向西面,虎翼军出现在尉州才是大麻烦,周边兵力早已抽空,好大一片区域都由得虎翼军纵横驰骋,是让大同府的五万精兵来析津府呢还是前往尉州?放任不管他可没大宋的魄力,人家愣是不管大名府,生生让你自己还回去。只是兵呢?除了大同府他已经想不出那里还有足够的兵马,有心让大同府的五万精兵和奉圣州的三万兵马合在一处前往尉州,可涿州还卡在喉咙上。

“好想放弃霸州、雄州啊!”耶律谢家奴自言自语道。只要能放弃这两个地方,他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也就敢不管尉州,全力攻打涿州和德州,咱们互换!可他不敢,只要这道命令发出,不要多久,他就可以和耶律何鲁扫古去做伴了。

拿尉州左右为难的耶律谢家奴没多久便不得不放下这件事,全力解决东部的问题,武清顶不住了。好容易调兵遣将将赵不去击退,再回头看时已经是沧海桑田,二十万宋军到达了大同府城下,大同府拼命发出急报,让他派兵解围。耶律谢家奴都想直接去和耶律何鲁扫古做伴了,五十天的南院大王当够了,彻底当够了。

大名府的意外回归让赵佶和朝中诸臣喜出望外,这太神奇了,打都不用打就收了回来,赵佶将这一切都归功于王麟,他一个高兴,给了王麟一个爵位,武威侯!世袭!封地德州,食三千邑,若不是怕朝中哗然,他都想封个异姓王。以王麟的战功和如日中天的威望,这个封赏没有太多争议,只是有人大臣私下认为有些名不副实,不过参谋司的那些参谋却认为王麟绝对当得起,他们私下都简称为武侯,崇拜之心有增无减,光看看沙盘上的兵力部署,参谋们就觉得受益良多。

戴玉琳和赵玉慧替王麟接了圣旨后,戴玉琳彻底傻了,世袭!她和王麟的结晶是家中长子,也就是未来的武威侯,当初万里追他,可从没想过会有今天,心中惴惴不安,问赵玉慧能否将这世袭爵位让给她的儿子,赵玉慧毫不在意,安慰她这是天注定的。

赵佶的好心情没维持多久,太原府那些告状的文书到了,满心欢喜的赵佶还以为王麟在太原府又有了新突破,等刘安世将这告状的内容大致说了说,赵佶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王麟居然毫无理由的杀了太原知府吴居厚,勉强沾上边的也就是人家没听他的帅令前往代州。

“他这是要做什么!”赵佶怒道。

情况不明,刘安世也不好多说,他总觉得王麟没那么离谱,毫无理由一说怕是另有隐情,“陛下息怒,臣想这几日明之的奏折怕就到了,等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也对,一面之词不可信,赵佶按耐住烦躁的心情,静等王麟的奏折。

没有不透风的墙,太原府的告状文书很快从三省流传出去,不论是朝廷还是坊间,一片哗然,多数人都认为王麟这是居功自傲,飞扬跋扈的表现。一时间弹劾之声大起,不少士子都在茶肆、酒馆抨击者王麟,戴玉琳和赵玉慧见势不妙,急忙约束下人,不要生事。

第三百一十四章 震动朝野(二)

没过几日,王麟的奏折到了,明面上只是说了吴居厚不听帅令,他只得先斩后奏,并暂时让耶律特里暂代太原知府,请朝廷尽快挑选合适的人前去接任。私下里他给赵佶写了密信,将他杀吴居厚的理由细细说了一遍。

明白王麟心思的赵佶感到非常棘手,他心里认可王麟的说法,毕竟他在安焘手上吃了大亏,可这理由无法放在台面上,朝野的争论越来越大,如何平息?皇后王氏也看了王麟的密信,不由得感叹这厮可真敢做,毫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就为了一个强大的大宋。

如何解决王氏也是一筹莫展,她将那些告状文书又看了遍,想从中找些理由为王麟开脱,翻了好几遍还是毫无头绪,等看到一份文书中有复述王麟当日的话语时,王氏心中一动。

“官家,我有个想法,但不知结果如何。”

已经烦躁不已的赵佶听到王氏的话如同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急切道:“快说说!”

王氏将文书中王麟说的那句话指给赵佶看,“史书是人书写的,千百年后,让后人去评论吧!”赵佶复述了一边,疑惑道:“这有何用?”

“既然后人可以评论,为何官家不让世人来评论?孰是孰非,让世人去评判!”

赵佶来了踱步,猛然抬头道:“你想将这状告文书和三郎的密信一起公布,让世人自己去想,对吧?”

“我就是这个想法,以其不明不白的让别人去猜测,不如将这前因后果公布,也省的官家替他找原由。”

赵佶觉得这是个办法,急忙召刘安世、李琮来商议,刘安世看完王麟密信,叹道:“真想不到他居然是这原由,献甫,你有何想法?”

李琮有些佩服王麟的胆色,可做法实在是……,“陛下,臣以为就交由世人去评判吧,明之并不在乎清誉、官位,杀吴居厚确实欠妥,可又有谁敢说明之有私心?”

轰动大宋朝的密信公开了,无数人惊诧不已,什么样的理由都想过,唯独没想过会是这样,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国子监中更是议论纷纷,苏玲玲带着的五百多监生多数出身小户、寒门,平日最瞧不起那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何况王麟为他们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崇拜之情简直难以言表,如何能听到别人说恩师的不好?都是读书人出身,多少也有两刷子,于是乎纷纷写文章支持王麟,和国子监里其他监生产生了非常大的对立。

陆藴本想勒令不准议论此事,可私下一想,便明白赵佶的意图,这事就是要议论,不能只从表面去看,要更深层次的挖掘,他开始组织那些博士、讲师带着各自的监生进行讨论。激愤过后,平静下来的监生开始讨论这事,几日下来便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一旦细细推敲,就会发现很多忽略的地方,先放下王麟杀吴居厚这件事,部分监生设想了若是此事不发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一番可能性的推断后,监生们大吃一惊,保住河东路的吴居厚自然要论功行赏,在边军的大力支持下,入主中枢是迟早的事,而吴居厚必然要给支持他的边军回报,于是,一个利益集团便形成,再加上永兴军路,足以影响到朝局,不可否认,吴居厚也许会将大宋推向更高的地位,但也不能排除他如同安焘一样,掣肘天子,谋取私利,那元祐党争的一幕又将出现。

一些监生将讨论过程和想法写成文章,汴京士子们要想反驳,也必须从深层次去挖掘这事件背后的内容,一来二去,有些人站到了王麟一边,有些人还是持反对的态度,但不管怎样,没有了一开始的激烈言论。

随后又发生了两件事,一是涿州战报,成德军、中央禁军联手雄威军击败二十万辽军,守住涿州,但雄威军战死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