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有些钻牛角尖了,如果将教义的外壳去掉,只留下核心教义的话,那便并不矛盾。”,赵抗评论道,但他对这些个人履历显然没有多大的兴趣,很快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这部《论光学》本身。
赵抗的阅读速度是令人瞠目的,在不到一天时间内,他就将这部著作看完了,里面讲的是透镜成像的理论知识以及视觉的由来,可是没有相应的透镜磨制工艺,赵抗也没办法制出镜片来,只能交给工匠们慢慢研究了。
除了《论光学》这部翻译好的著作以外,其他的文稿都是大食文原稿,由于其中的专业术语较多,即使以赵抗的大食语水平,看起来也有些吃力。其中包括《波菲利逻辑学引论注解》、《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注解》、《亚里士多德灵魂说注解》、《论人与世界》、《论原则、本质和完善》、《论幸福与痛苦》和《论理智的本质》等,令赵抗受益匪浅,可惜大部分内容都需要对古希腊科学与哲学有着相当的了解才容易理解,而这是赵抗做不到的。他只能先将内容记着,等有机会西行时再说。而赵抗也由此了解到,原来老管家的市场理论也是发端于那位伟大的学者伊本·海赛姆,老管家只不过是有限地发展了祖师公的理论罢了,那位学者真是一位伟人啊!
赵抗接着又看起了老管家祖父所写的航海记录,读得津津有味,不过也为远洋航行的风险之大而动容。等这些都看完后,赵抗向老管家提出了一个看上去相当过分的要求,“这些文稿,以及这个望远镜,能送给我吗?”
这些著作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而望远镜更是中土独一无二的,可以说是老管家的传家宝,赵抗居然想要白拿,看上去确实有些过分。但是赵抗早就想到,老管家当初既然不要张浚分钱给他,应该不是一个爱财之人,所以如果自己提出花钱买的话,也许反而不好。
结果正如赵抗所料,老管家毫不犹豫地就将那些宝贝一下子都送给了他。据他后来讲,之所以这么大方,一是因为这些东西对他来说已经成了包袱,他既然不打算再出海,那么这些东西便都没了用处,而放在家里又怕丢失或损坏,送人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赵抗的这个请求反而是帮了他的大忙,并且他也想到赵抗既然能在海外建国,思维方式肯定与国内的那些老顽固大不相同,这些东西在他手中应该能显示出它们真正的价值,祖父和父亲如果知道,应该也可以瞑目了吧。
捡到宝的赵抗并没有马上离开,他又向老管家问起了他当初远赴大食的事情。这可是前无古人的壮举了,光看中国人都不知道波斯早就被大食吞并这点,就知道此前中国还从未有人在一次航行之内(去大食的商人倒是有不少的,不过大多是分段航行,因为半程的利润已经极其丰厚,不必再冒险了。)抵达大食,并成功返回中土的。所以说,就算是有那三件宝贝的帮助,老管家也确实是很了不起,勘称航海的奇才。可惜的是,他看上去胆小了点,一次来回之后就再也不愿出海了。但赵抗了解详情后,就再也不在心里笑话他了,那真的是九死一生。。。。。。
大食这个国度,在中国唐朝时便已兴起,在安史之乱前还和唐朝的安西都护府打了一场,并大败唐军,从此汉文化的西部边缘便从西域收缩到了河西走廊一带,而河西走廊则开始胡化,这便是西夏兴起的源头了。虽然那次战役唐军的失败与盟军倒戈有很大关系,但是大食军队的强大还是可见一斑。毕竟如果它没实力的话,别人怎么可能倒戈投向它一边呢?自此以后,大食与中土的交流不断加深,甚至有不少大食人为了便于管理生意而移居中国,“蕃客”就是由此而来。但是,尽管如此,中国人与大食人彼此之间还是极度缺乏了解,赵抗当初一直不能理解这是为什么,直到老管家叙述了他的经历后,赵抗才恍然大悟。
大食与中国之间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据老管家说,即使一路上毫不耽搁,从明州出海,也至少要大半年才能抵达大食。每个海域都至少有一半时间笼罩在“台风”或“旋风”的威胁之中,而且很多海域都有为数众多的海盗。所以如果进行一次中国到大食去的远航,估计超过一半的船队都无法安全抵达目的地,而如果是一个来回呢?而且这是中国到大食,如果反过来,是大食船队开往中国,那完蛋的概率更高,原因何在呢?那是因为缺乏水果蔬菜而导致坏血病的流行,对远洋的船队有着致命的威胁。但这只限于西方船只,由于汉人的膳食结构以素食为主,所以出航前船上一定会储存足够数量的蔬菜,而且汉人船队很少会在超过一个月都得不到补给的情况下进行远程航行,所以汉人船队极少有船员罹患坏血病的情况,这便大大降低了航海的风险。
第四百零九章 大食名产(上)
但是尽管如此,来中国的大食商人只怕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而到过大食的中国人也许就老管家那一波而已,这又是为什么呢?这里可以举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例子来说明,你说是从乡下去上海的多,还是从上海去乡下的多?大食虽然盛极一时,但要说富庶,是比不上天竺和中土的,而比起天竺靠资源显出的富足,中土靠勤劳生产而积累出来的财富更实在。正因为这个原因,来中土的外国商人远比去外国的中国商人要多得多。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汉文化的传统虽然并不反对冒险,但是对于不可预测的风险却是主张尽量远离的。而探索新航线无疑正是这样的行为,不知道多远能见到陆地,不知道多远能找到港口补给,也不知道未来的天气,更不知道当地的居民是否怀有敌意,所以中国商人开辟的新航线基本上都是沿着海岸线摸索出来的。如果靠着这样的航线前往大食,要花数倍的时间,那这样的航行就太不现实了。而外国商人自然不会将他们辛苦探出的航线告诉中国商人,这便造成了长期起来中国在对外交流上基本是有来无往的现状。当然,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有一天中国商人也能获得那些航线的资料,但是始终落在人后那还是无法避免的。
赵抗深知情报的重要性,所以他绝不会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早就有了的某个想法变得愈加强烈,不过得等收复北方失地之后才有精力付诸实施。。。。。。
老管家虽然说了很多,但还是没能解释清楚为什么两国之人会如此缺乏了解,不过赵抗倒是想明白了。没想到这个问题居然也涉及到了人性,确实是超出老管家所能理解的范围了。人性趋利,进行异常危险的远洋航海,无非还是为了赚钱而已,为了冒险而冒险,那要么是疯子要么就是活腻了。而从南宋到南洋的航线,一个来回就可以赚取数倍利润,这种成熟航线的风险比起中土到大食的超远程航行来要低得多。只要赚个几倍利润便足够吃用一辈子了,生活越富裕,人命就越值钱,发了财之后还要商人冒着生命危险继续航海,那几乎就没有可能。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中,他不也是没钱时才愿意冒险航海吗?他尚且如此,就更别说其他人了。
因为前面说到的原因,那些来到中国的大食商人,其实绝大部分并不是直接从大食来的。往往是他们的祖辈航行到了天竺或南洋一带,然后坐吃山空,他们再从那些地方来到中国,由于并非在大食出生长大,他们对本土的情况已经相当模糊了,所以才会以讹传讹,将大食的情况越传越离谱。再说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一次航海动辄数年时间,很多东西都会因此淡忘,就算是老管家亲身去过,现在对大食的情况都忘记了大半,何况是那些二世祖呢?再加上南宋虽然商业发达,但是商人的地位依旧低下,士大夫们可不会向他们不耻下问。掌握话语权的士大夫们普遍无知,那整个国家又会有几个明白人呢?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更多中国人抵达大食并成功返回,中国了解大食情况的人只怕还是寥寥无几。
赵抗现在对大食的了解,大部分来自于在锡兰谈判时期,主要是从那些收了好处的大食商人那里获得的。但是虽然他们提供了一些,可两国毕竟不是友好国家,至少也是竞争对手,虽然不至于说出多少不实之词,但是藏着掖着在所难免。所以今天老管家讲述他的见闻时,赵抗听得格外认真。
南洋盛产胡椒、丁香等香料,这些贩回国内也有不菲的利润,所以赵国在锡兰的发货价格与国内市场相当,赵抗以为这样做的话赚得已经很多了。谁知道在大食这些香料的价格更是惊人,赵抗现在真是后悔死了。而大食的王公富豪们又普遍有着熏香的习惯,中土特产麝香因此备受追捧,价格更是离谱。不过据老管家说,麝香的需求量毕竟比胡椒之类要小得多,如果供应量一下子加得太大反而会影响利润。其他的大宗商品也多少有着类似的情况,老管家根据自己的记忆对其一一进行了分析,赵抗非常高兴,这样一来赵国的贸易收益翻倍不在话下。
南海航线一直被西方称为“海上丝绸之路”,赵抗当初也想当然地认为丝绸利润很大,但在听到老管家的讲述后他便知道并非如此。西方在好几百年前就派两个天竺僧人到中国窃取了缫丝养蚕的技术,经赵抗初步分析,那应该是梁武帝时的事情,如今已有相当大的规模。虽然成本稍高,质量也比不上中国原产的,但只要他们有出产,就势必使得丝绸贸易的利润大受影响。但是对不了解情况的中国人来说,几倍的利润已经相当高了,所以海上丝绸贸易才持续了这么多年。与丝绸相比,瓷器等其他中土特产显然具备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即使是丝绸之类西方也有出产的商品,老管家也提出了增加利润的途径。
老管家的意见是提高销售到海外的那些商品的档次,“海运虽然消耗要比陆路少很多,但造船的费用也算在里面的话,也不是很便宜。提高商品的档次,可以大大降低运输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花销,对于大陆上的商路,这一点更为明显。”
“有道理,这样便能腾出更多的人手制造战船了。”,赵抗点点头,由于大战在即,他更关心军事上的价值。后来赵国便开始执行“高档货出口,中档货自用,低档货倾销”的战略,获取了巨额利润,这倾销的对象嘛,自然主要是那些被赵国征服但却还未消化的地区。。。。。。
说完了在大食等西方(相对中国的位置而言)国家热销的出口商品,老管家接下来又说起进口商品来,其中一些闻所未闻的大食特产引起了赵抗的高度关注。大食虽然贫富悬殊,但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国家,其代表性的出口商品有地毯、快船、奴隶以及骏马。
地毯是为上流社会服务的奢侈品,赵抗对其兴趣一般,本想略过不谈的。老管家也是这么想,在他看来这些东西不能改善民众生活,没什么实际意义,反而会浪费大量的金钱。但是赵抗突然想通了一点,“产品再分配的权利也是有意义的,这样便可以将富人的钱赚到国家手中,然后再用到公用事业上,并不是毫无价值。比起单纯对富人征收重税来说,这种方法不会限制竞争,显然更为有利。”。再说如果不从大食等地购买足够的商品,不用多久中国的金银便会越来越多,物价势必飞涨,而大食天竺等国则会越来越少,物价暴跌,长此以往也会影响赵国出口的利润,其实并不划算。当然,不管如何,地毯并不算太重要的商品,赵抗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一下,便问起了快船的事。
第四百一十章 大食名产(下)
如果不考虑运载量,只考虑航行性能的话,大食快船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帆船。当初郑南臣的舰队曾经吃过他们很大的亏,在风力较强(太强的话会翻。。。。。。)而且风向多变的情况下,它们在海战中的威力是无可比拟的。
大食快船是军民两用船型,作为商船,它们具有最快的速度,虽然载重量较少、耐波性也一般,但却可以依靠水手的经验来弥补。所以在宋代以前,中国商人也大量使用大食的船只,只不过狡猾的大食人害怕遭到仿制,并没有将最好的船型提供给中国,而且大多是二手货(这倒不能怪他们,从那么远的地方一路航行过来,船只就算没坏的也换过多个老板了,质量能好有鬼了。。。。。。但即使这样还是比中国船只好,说明中国古代的远洋航运确实是到了宋代才发展起来成为世界第一的,因为在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宋代没法将陆上生意做大,只能走海路了。。。。。。)。宋代造船业的兴起完全是自力更生的结果,走的路线也与大食人完全不同。大食船崇尚方便、快速、可操作性强,而以“神舟”型海船为代表的宋代海船走的则是平稳舒适、大载重、安全性好的路线,可以说各有所长。
大食快船用在探险上就更是天下第一,因为探险时必定会配备优秀的水手,正好弥补了它的主要缺点,这也正是世上绝大多数新航线都由大食人发现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大食快船非常优秀,但因为他们不可能卖给赵国最好的船型,所以赵国对作为商品的次等大食船并无多大兴趣,倒是窃取技术并进行仿制的想法对赵抗很有诱惑力。
大食是奴隶制国家,所以奴隶也成为了重要的商品。大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奴隶市场,和最严格的奴隶培训机制,他们的美貌女奴到哪里都是抢手货,而那些身强力壮而又多才多艺的黑人奴隶也在很多国家受到追捧,比起这些,赵抗更惊奇的是,大食居然有专门阉割过,为东方各国宫廷准备的年轻奴隶,他们是精挑细选出来的,除了相貌出众以外,还受过很好的教育,知书达理,天竺很多的王公都对其很感兴趣。这种奴隶都有,对其他一些怪异用途的奴隶赵抗也就见怪不怪了。
虽然组织建立初期赵抗也曾经见过不少被救出的奴隶,但据老管家说他们最多也就是中等货,以女奴为例,大食甚至有数万金币起拍的,超过十万金币身价的他当时也见到一个,老管家现在还记得她的倩影。他当时钱也不少,但是一来不是自己的钱,二来他不是穆斯林,而那种顶级的女奴在出售时主人会征询女奴自己的意见,他是根本没希望得手的。
对美女兴趣不大的赵抗反倒是更关注那些有特殊技能的奴隶,尤其是擅长翻译的,要知道大食的西方还有无数国家,有一个能干的翻译便可以方便很多。。。。。。
当老管家说到大食骏马时,赵抗的注意力立刻空前集中起来,赵国的战马一直紧缺,如果能多一个来源,将毫无疑问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何况大食骏马既然能成为四大名产之一,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何止是独到之处啊,在老管家嘴里,大食骏马毫无疑问是世界上最好的骑乘用马,简直就像是为了战争需要而定做的一样。大食马体形优美,结构匀称,跳跃力强,气质敏锐而温顺,易于调教,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所以以大食马作为战马的骑兵,其训练成本要比一般骑兵低得多。要知道在兵员和马匹没经过精挑细选的情况下,精锐骑兵没个三年五载(近卫师那些变态除外,他们都是百里挑一的,身体的学习能力很强。)是不可能成型的,光凭这点,大食马就可以说是世上最好的战马了。
大食马虽然体型只能算是中上,但无论是速度还是耐力都堪称上乘,其耐力甚至可能是所有马种中最好的。而且虽然它们不像蒙古矮**那样吃点路上的野草就能承受长途奔袭的消耗,但比起其他的马种却要强得多了,而作为战马的其他能力却不是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