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伐天下-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药典》就已经大功告成。在其后的更长时间里,《中华药典》的衍生书籍《中华食材大全》和《毒物辨识与防治手册》(分通行版和内部版两种版本。。。。。。)也陆续出版,对赵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发挥了很大作用,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赵抗虽然在该书的编纂期间,干了不少见不得人的坏事,但他的巨大贡献也不该抹杀。正是由于他的特别要求,这部医书才被尽量写得浅显易懂,这便大大降低了广大医士学习的难度,使得该书中所记录的药物知识得以迅速推广普及。另外,由于该书弃去了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只是陈述简单清楚的事实,即使连那些头脑不太灵光的“庸医”也能看懂,世上冤死的病鬼无疑将大大减少,这也是赵抗极力主张的结果。同样也是由于赵抗的主张,从大食等西方国家传来的医学知识在本书中也得到了应用,这对日后东西方医学融合,导致新医学的诞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赵抗的原则是,就算我不能理解,只要事实证明好用,我就拿来用。要不是他的这个思想,等国内的老医师们琢磨清楚西方医学的道理,再和中医的理论形成呼应,只怕他们都进了棺材,这书还没起笔呢。
第四百八十四章 草原变局
除此以外,赵抗为了穷人着想,要求医士们将那些便宜实用的处方和药物单独归类,以利于各地的大夫选用。要不然,药效再好,穷人买不起,不还是只能眼巴巴地等死吗?
藉着这次修书,赵抗再次对国内医学教育进行改革,设立和中学平级的医学专科学校,在其中只学治疗方法,而放弃医学理论的学习,这样一来拿来能用的普通医生数量便得以迅速增加,使得赵国臣民的健康状况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而高深的医学理论,则只有在大学中的医学课程才能学到,当然,自学也是可以的,不过那难度就太大了。没有足够的实践,就能成为名医,那除非是天才,而赵抗从来就没指望自己手中能有多少天才,他有大量的人才便足够了。
赵抗突发奇想而发起的修书工程,一时震动了天下,这在为他赚取了不少名声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后果。金人错估了赵抗的意图,以为他暂时放弃了北伐的打算,要不然怎么会花那么多的金钱和人力物力去修书呢?可是赵抗从来就不能用常理来揣测,而自以为是的金人则认为机不可失,迅速将南下的准备工作加强到临近实战的程度。由于这次金人的保密工作有了很大改观,不光是南宋没有察觉,即使是赵国的情报部也只得到了一些并不怎么确切的信息。
本来以赵抗的脑子应该不难推测出金军的意图,但正所谓歪打正着,他并没想到金人会错估自己的打算,赵抗以为在自己随时可能发动北伐,而在赵军哪怕是综合实力也很可能已经凌驾于金军之上的情况下,金军是万万不敢冒着背后遭到赵军攻击的危险大举南下的。于是,金人虽然判断出错,他们南下的计划却反而碰上了南宋和赵国这两大势力全都掉以轻心的良机,这可真是千载难逢。。。。。。
江晨星现在忙得头都大了,一方面要负责修书的事,一方面要让近卫师做好临战前的准备,因为来年的春天,赵军就将大举北上。赵抗选定他新婚燕尔的时候发动北伐,当然是想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反正这次北伐郑南臣也回来了,赵军一时将星云集,再加上连续三年的艰苦训练和此前南洋征战的洗礼,也该出成果了,即使他不带兵,北伐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时谁都没有想到,大战开始的时间、地点、过程和结果都将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就在江晨星忙得连找姐姐聊天的时间都没有的时候,江晓云却在第二次武林大会之后再次来到了台湾岛,不过她可不是来和妹妹唠嗑的。江晓云此来,主要是有件大事要向真正的“魔主”赵抗禀报。这件事虽然是由赵抗当初一手策划的,但结果却并不怎么完满,甚至可以说是糟糕至极,不知道赵抗听到后会有什么反应。
原来,当初在宋赴义投效以后,赵抗便得知了草原上那些魔门叛徒余孽的事,他出于利用他们力量的目的,派人寻觅他们,并宣布对他们当初罪行的宽赦。但由于草原上的人口不断流动,直到一年前才终于和他们的人联系上,之后此事便一直交由名义上的“魔主”江晓云来负责。然而,江晓云虽然武功卓绝,但这种涉及政治因素的交涉,她并不是非常擅长,再加上她错误地领会了赵抗的意图,在做法上显得过于急功近利。按赵抗原先的打算,只要能够通过他们与草原各部搞好关系,别在赵军北伐时添乱就行。而江晓云则希望草原魔门促使各部首领与金人决裂,加入赵宋这边的阵营,刚接触上就提出这样的要求,实在太过分了。
说起来,如果草原魔门那边对此不置可否的话,结果可能还要好一点,可是草原魔门中的大部分汉人后代早就受够了草原苦寒的环境和贫困的生活,一有回到中原的机会,他们便表现得异常急切,这就引起了草原上那些权势者的不安。
草原各部尤其是东部草原的几大部族在海州之战中元气大伤,到现在还没完全恢复过来,再加上完颜亮登基后一次又一次地派兵上草原“减丁”,对东部草原诸部族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实力更是衰弱了很多。而金军虽然当初吃了赵军的大亏,但是经过布萨忠义的军事改革,实力已经逐步恢复过来,仍然不是四分五裂的草原部族可以对抗的。而且草原虽然地势开阔,但由于没有文字,全靠一张嘴来交流,消息相当闭塞,各部的大汗们对目前天下的局势并不太了解,仍对金人又恨又怕,而且还是怕的成分居多。这也是由于草原上一向是强者为王,所以普遍形成了欺软怕硬的民族性格,金军越是坚决地执行“减丁”政策,他们反而越是恭顺而不敢反抗。再加上金国与他们相邻,而赵国则远在近万里之外,远水解不了近渴,他们又如何敢相信赵国毫无依据的承诺与金人对抗呢?
说实话,如果草原部族真有胆量反抗金人的压迫,他们也不会默默忍受金国对草原的铁器禁运了。因为他们的首领很清楚,铁器禁运只是降低了他们军队的战斗力,而若真将金人惹火了,连盐茶香料等生活必需品也禁运的话,那他们就将连生存都变得很艰难。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目前草原内部不和,如果草原的诸多部族能够整合到一起,哪怕他们的总兵力少一大半,恐怕完颜亮也不敢继续派兵来“减丁”了。。。。。。
为了避免魔门的人肆意妄为,做出触怒金人的事来,东部草原上的几个主要的大汗与草原魔门中的反对势力合谋发动了一次突袭。在内外夹击下,草原魔门中希望回到中土的那派势力损失惨重,只有十三个人成功逃出,而他们的家人不是被杀死,便是沦为猪狗不如的奴隶,草原上的奴隶可不像赵国那样只是强制劳动而已。这十三个人能在四面追杀下逃出草原,自然个个都是超卓的高手,至少也达到了一流水准。他们原本只想回到中土过上好日子,却因此家破人亡、一无所有,他们现在的心中恐怕已经只剩下仇恨二字。在赵抗看来,这些人即便不具备统兵的才能,也至少熟悉草原鞑子的打法,对日后征伐草原将可以派上大用场。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汉人界定
另外,赵抗也留意了一下,其中至少有七人精通骑射,这在赵国绝对是急需的人才,赵抗让他们先到赵军的骑兵部队中去担任教习,等他们和赵军彼此熟悉,同时赵抗也对他们进一步了解之后再考虑是否让他们带兵。赵抗还让其中骑射能力最强的那个担任辛弃疾的骑射教头,以示信任。其实辛弃疾现在的骑射之术已经相当不错,但有一个草原上下来的专家指导,他的不少小毛病很快得到了纠正,实力更胜从前。
这十三个(准确地说是十一个人,有两个人因为伤势过重,强撑着来到台南后的第三天就过世了,即使以赵抗的医术也没能救得了。)人
还透露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由于在草原上的各族部众看来,这次火并是萨满教的祭祀们之间的自相残杀,很多人因此对这些原始的神职人员不再信任,而各部族的首领则因此意外(没被中原文化“污染”前,他们还没那么强的政治远见。)地获得了更大的权力。再加上,由于萨满教的祭祀们很多都是死的死逃的逃,草原上的战乱便因失去了调停者而变得愈加残酷。。。。。。
赵抗听后下意识地叹了口气,眉头微微一蹙,“正是这么残酷的争斗,才能决出真正的霸者啊!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必须尽快将燕云屏障拿回来!如果等到草原统一时,我们还没打败金人,那麻烦就大了,我也不能安心。。。。。。”
虽然有些心急,但赵抗也知道“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并没有因此大幅度加快各项工作的进度。尽管如此,赵抗却对时间更加珍惜,即使婚期已经迫在眉睫,他仍然将各项有价值的意见一一落实,比如其中的学校军训制度。
赵抗原先推行的全民习武运动,提升了赵国民众的个人战力,使其在有敌人来犯时不至于毫无抵抗能力。然而,个人武艺再好,在军队面前也是难以抵挡的,除非对手只是乌合之众。而在中学和大学里每年对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军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们的纪律性,纠正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惯,还能令他们对军队的各项制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一来,如果战事需要进一步增兵的话,新兵也能更及时地投入前线作战,从各方面都极为有利。而每年一个月的军训虽然对他们的学业有些影响,但这个代价还是值得的。
就在赵抗将手头不能拖延的要事安排好,准备前往临安成婚的时候,一件别人眼中的“小事”,却令他又多在国内逗留了接近一个月时间,差点就将婚事拖到下一年去了。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塔塔尔出身的团长因为不忿某同僚屡次称其为“蛮夷”,借着酒劲将其刺死。军法官认为这件事中死者屡次侮辱凶手,而且带有强烈的民族歧视色彩,对这次惨剧也负有相当的责任,所以主张对那位塔塔尔出身的团长轻判,希望准其将功赎罪。由于团级以上军官的处置必须上报赵抗批准,所以赵抗才在出行前夕得知了此事,但他对此事的处置方式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什么?”,那名姓吴的军法官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着赵抗,差点就说出“陛下您是不是搞错了?”这类大不敬的话了。
“我这样处置自然是有道理的,巴天虎(获得国民身份的胡人都得给自己取汉姓汉名,不过这名字。。。。。。)团长既然已经获得了国民身份,那么他便也是汉人,所以李星参谋的那些话便不存在民族歧视的性质,而应该是诽谤污蔑。对同僚的诽谤污蔑,巴天虎团长应该找你们军法官起诉才对,而不应该私下解决。就算他被怒火冲昏了头脑,也应该采取公开决斗(赵抗的发明,用来解开仇恨极深者的怨恨。)的方式,而不是装着酒醉下黑刀!”,赵抗沉声说道,“按照军法规定,巴天虎团长是应该处死的,不过这件事之所以发生,与你们军法官对军法理解不深、解释不明也有很大关系。所以,我要罚去你三个月的军饷,巴天虎所在团的军法官则要罚去半年的军饷或是重责二十军棍,任其自选。”
出于同样的原因,巴天虎虽然受到重罚,但好歹免于一死。不过这重罚还真不是一般地重,他此前所攒的功勋全被扣去,团长一职被免去而重新从最低的列兵当起,另外,他还被重重责打了一百军棍,要不是他身体强壮,恐怕直接就回老家了。
不过说也奇怪,巴天虎虽然出乎意料地挨了重罚,却反而对赵抗非常感激。原来,对他们这些胡族出身的将士来说,最担心的就是大家将他们视作异类而加以排斥和歧视。赵抗这次出人意料的处罚方式,反而给他们吃下了一个定心丸,从此以后才能放心地为赵国卖命。除此以外,赵抗在巴天虎受刑过后亲自为其上药疗伤,就更是令巴天虎和其他胡族出身的官兵涕泪交流。
藉着这次机会,赵抗在国内掀起了一次小规模的运动,主题是“国民即汉人”。它的意思是,在赵国只要获得了国民身份,不管你原先是什么民族,都可以摆脱原有身份成为汉人,这便极大地加快了国内民族融合的进程,而境内各族间原有的矛盾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其实,由于这几年里从南宋移民到赵国的汉人日益增加,而赵国对授予异族人国民身份更加严格,人口比例中汉人已经占到了绝对多数,民族政策的意义似乎不如当初那么大了。但赵抗着眼的并不是现在,而在于未来,当初唐代时鼓吹民族平等,但却始终没有消除各种不同的民族认同,在唐朝强盛时,那些胡族将领还能忠心耿耿为大唐效力,等唐朝一出问题,立即就是墙倒众人推,这是赵抗所不想看到的。他现在采用国民身份这一标准来界定汉人与非汉人,并在其后的数十年里不断强化这一观念,终于彻底消除了境内异族以民族为单位(个人或小群体的零星叛乱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绝迹的)作乱的隐患。这同时是由于对赵国境内的异族来说,最优秀的那些人才大都成为了赵国的国民,他们融入汉人一方面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吸引了更多的同胞主动融入汉人大家庭,而汉化派与顽固派的隔阂也迅速加深而变得不可弥合;另一方面,他们的离开使得那些死硬分子即使依然心怀不轨,也严重缺乏优秀的领导者,又怎么翻得了天呢?
第四百八十六章 嫁 妆
虽然因为此事耽搁了婚期,但赵抗心里反倒有些窃喜,他实在是很不想和秦家联姻。其实秦莹虽然有些因娇生惯养而生出的小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是个不错的姑娘,可是在眼光挑剔而又有“婚姻恐惧症”的赵抗眼中,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然而,这件事在临安与赵国上层早就已经弄得路人皆知,赵抗如果继续无限期地拖下去,只怕很多人会怀疑赵抗是不是有着和他父亲同样的毛病。所以虽然心中一万个不愿意,但赵抗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踏上了前往临安迎亲的道路。
赵抗一向崇尚简约,生活也相当节俭(实验花费除外),但他毕竟是赵国的开国君王,大婚事关国体,岂可儿戏?于是,很多重臣都随着赵抗一起前往临安参加这一盛典。不过,由于北伐在即,郑南臣和江晨星等主要将领全都留在国内准备出征事宜,江晨星虽然心有不甘但还是老实留在了国内,要不然婚礼上她万一干出什么出格的事来,那就不好收场了。这主要还是由于一夫多妻制的影响,要是当时普遍是一夫一妻制的话,江晨星非跟过去搅局不可。不过,虞允文虽然是来年北伐的最高统帅,却没像众将那样留下,而是跟着一起去了临安,这自然是有缘由的。。。。。。
由此这次北伐志在必得,即使国内再遇到大灾之类的变故也不会就此中止,而各方面的投入就更是上次北伐所无法比拟的。这么大规模的行动,是不可能完全独立完成的,就算南宋不出兵,赵军数十万大军也会通过南宋的领土和海域,不事先与南宋方面协调好是不行的。而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还要保证不将重要的军事秘密泄漏出去,要把握好分寸并不简单,在赵抗看来再没有比虞允文更合适的人选了。因为像他这样同时熟悉两国国情与官场,在南宋士林中也有很高声望,又同时具有很强军事能力的,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