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伐-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洪过的奏折上,洪过还是那个意思,只要赵构逊位内禅他就退兵。看完奏折,赵构不屑的扔到一边,他才不相信这些鬼话呢。倒是赵玮的私信让他看的很细很慢,赵玮在信上详细描述了他到洪过军中后的每一件事,然后说起洪过大军所过之处秋毫无犯,甚至连抓到的官吏也都是好生安慰,最后,赵玮将他与洪过那次争论详细的写了上去,细致到几乎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段对话也是赵构看的最为细致的地方。
过了许久,赵构扔掉赵玮的书信,转头看向黄祖舜,一字一句的问道:“洪贼承诺,只要朕禅位,他的大军绝不进入临安城,爱卿以为这话有多少可信之处?”
黄祖舜愣住了,嗫嚅了半天。见到赵构已经是颇为不耐,才支支吾吾的道:“臣以为绝不可信。”
赵构哈哈大笑起来,眼中闪动着一种奇怪的光芒,“这倒未必,洪贼一向喜欢利用民意,这一次朕就效法他一下,来人,将洪贼奏折散发出去,要最快的让官民人等都知道,哼哼,我倒要看看,洪贼是不是真敢自食其言。”
先是呆了一下,然后黄祖舜疯了一样的瞪大眼睛:“那,那然后呢,陛下,难道说……”
赵构依旧满面笑容,眼中却是透出阴森的气息,“然后,然后当然是迎接赵玮陛下进入行在登基了。”
洪过就屯住在独松关,连续几日时间,情报不断的从南宋各地送到这里,先是,临安城里到处流传着洪过的奏折。城中百姓都知道了洪过答应,只要皇帝同意赵玮继位,近卫军就绝不进入临安城,接着,李光宗送回消息,临安城里早被查封的洪家商号,也被官府解除了封禁,允许重新开门做买卖了,而后,各地的细作送来了消息,屯住在两淮四川的御前大军紧急调动。若非洪过征空了长江之上所有内河船只,怕是此时两淮的御前大军就能在建康登岸了。
每日整理这些情报的名叫王元寿,其实是完颜亮的庶长子,今年已经十八岁,现在充任洪过身边的勾管文字,实质就是机要秘书。见到这种外紧内松的局势,不仅对悠闲自在的洪过说起了自己的担忧。
“看出这是拖延之计,很好,”洪过笑呵呵的抄起一份情报,上面记载着四川的御前屯住大军的调动情况,“绍兴天子就是打着拖延的心思,不过,独松关到临安只有区区一日多路程,无论四川还是两淮的人马,想要到达这里需要的都是几十个一日,有这些时间,我都攻陷临安几次了。”
“可是,叔叔难道不怕这样以耽搁,就将赵构跑了?”王元寿本就是金国亲王,哪里会对赵构有多少尊敬,是以说话之间竟是直呼其名。
洪过等了王元寿一眼,这孩子太放肆了,简直就差在脑门贴帖说自己不是宋人了,口中倒是平静道:“绍兴天子就是在逃跑中起家的,可以说,放眼天下,能跑得过这位逃跑大师的人没几个,如果我逼得紧了,他跳上海船就能跑去福建路,我两条腿哪里能追得上?现在停驻独松关,给绍兴天子一点希望,正好将他拖住,让绍兴天子自以为得计,到时候,让他吃个哑巴亏。”
王元寿还待询问,突然见到羊蹄从外面冲进来,嘴里还在大声嚷嚷着:“换了。换了,真的换了。”
突然,从门外伸出一支玉臂,一把扯住羊蹄的耳朵,羊蹄也是小二十的人了,前不久与水叶子完婚,都是有家有口的男人,被人一下拧住了耳朵,立时嗷嗷叫着不住的求饶。但听芷雅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声音道:“都是结了婚的人,怎么还这样毛毛楞楞的,就没个稳当劲。”
原来,当初完颜亨派人送子女去汴京,在路上就听说了完颜亨自杀的消息,芷雅当机立断转头去了海州,然后准备乘船去高丽,听闻洪过回转南宋后,芷雅立即带上了弟弟羊蹄前往襄阳,半路在建康汇合,索性一同来了独松关。
看到芷雅修理羊蹄,王元寿和洪过一起笑起来,过了一阵,洪过才将羊蹄招过来询问什么“换了”。听到这事,羊蹄立时忘了刚才的糗样,手舞足蹈的告诉洪过,原来南宋皇帝赵构下了退位诏书,准备将皇位禅让给建王赵玮,同时将赵玮的名字改为赵昚,同时招赵昚返回临安准备禅让大典。
听完这些,刚刚进来的芷雅刘明镜,还有一边的王元寿都是一皱眉,这分明就是一计么,如果洪过手里没了建王,起兵一事就真的成了叛逆谋反,让洪过彻底失去了大义,等待近卫军的只能是四面宋军的围攻,任近卫军是铁打的,被几十万宋军围攻下来,也都会被融化了。偏偏洪过承诺了,只要赵构禅位,他就不进入临安城,这可如何是好?
刘明镜眼珠一转立即请令,要洪过允许他带领大军进入临安,既然洪过不能进,就由他带兵进去不是一样么。其他人立时称赞,却见洪过微微一笑,摇头道:“我所图者,北伐而已,要是按照你说的,用权术代替大义,不是平白污了自己的声名么?不可如此。”
刘明镜还待争辩,突然屋外传来赵玮,哦,应该叫作赵昚,的说话声音,“洪君真的不准备派一兵一卒进入行在?”
见到赵昚在张浚杨存中陈康伯等人的陪同下,一起进入了屋中,王元寿等人退到了洪过身后。洪过笑呵呵的道:“也不是一兵一卒,我还是为陛下准备了五千铁甲军。”
听到这话,赵昚等人一起色变,刚刚洪过还允诺不派兵,怎么现在就要自食其言么?
明白这些人担心什么,走到了赵昚深施一礼,洪过这才开口:“陛下,如果不派一兵一卒护从,怕是不出半月,你我的人头就能在临安宫城相会,到那个时候,还谈什么北伐,什么光复?”见杨存中想说话,他忙对着杨存中抱拳行礼,然后才道:“诸位,过早料到有今日,特地在外面为陛下准备好一支兵马,不知诸位可否移步?”
众人还有什么可说的,只好跟着洪过来到独松关南面的一处营地,这座营地是洪过最近让人搭建,与近卫军的营地相隔一里开去,成为完全独立的营地,在营中分出了足足五千名精锐近卫军。
来到营地中,洪过立即下令点兵聚将,待到所有兵将聚集起来,洪过带领众人登上点将台,对着所有大声道:“诸位弟兄们,今日,洪过有事求你们!”
所有兵马不知出了什么事情,惊奇的看向他们的主将。
洪过继续道:“诸位弟兄们,早在建立这座军营的时候,洪某已经将你们从近卫军除名!”
哇的一声,下面的近卫军战士立即鼓噪起来,他们不知道自己哪里得罪了主将,竟然遭到除名这等重罚。
洪过勉强压了压那些声音,这才继续解释,原来,他是要这些近卫军将士担负起保护皇帝赵昚的职责,既然变成了皇帝亲兵,他的近卫军里自然不会再保留这五千人的名字。
虽说,近卫军从上到下打着洪过的烙印,可是,能够被派去保护皇帝,也是一件极为光荣的事情,加上洪过允诺了,皇帝一定会继续保证这些士兵的军饷,还有所有人的官职都不变,尤其是,保卫皇帝就等于是在为北伐做出贡献,是在帮助洪过早日光复他们的家园,是以,这五千人渐渐平静下来,痛快的接受了现实。
安抚了所有将士,洪过转头对赵昚道:“陛下,现在这五千人马是你的了。”
赵昚回头看了看杨存中张浚陈康伯几人,眼前的一幕太过儿戏了,难道说,洪过就准备这样插手朝廷么?无论是张浚还是杨存中陈康伯,虽然都是一时俊杰,此时也吃不准洪过到底是真是假,惟有让赵昚先安抚这些军卒,其他的事情以后再说。
无论洪过的做法是真是假,赵昚明白一件事,如果没有洪过的武力保护,洪过口中的预言怕是立时能变成现实,虽然自己是被洪过硬扯进了这场政变之中,可是,历代帝王家谁管什么冤枉不冤枉,既然生在罔顾了亲情的帝王家里,他就必须时时刻刻为自己的性命打算。
带领五千铁甲军启程的时候,赵昚象征性的询问洪过,等到他继位之后,洪过需要什么封赏。
孰料,洪过指指远处正在拔营的近卫军——是正牌子近卫军,并非是送给赵昚的五千亲兵——指指那些兵马,洪过笑道:“陛下,我能做的只到此地,接下来的路程,要靠你一个人走了。现在我就要前往高丽赴任,至于封官么,他日洪过在高丽起兵之时,希望陛下能送我一个正牌子的北伐都元帅就好。”
赵昚并非没有看到正在拔营的近卫军,本来心中还在鄙视洪过,认为洪过心口不一,这边说不进入临安,那边实际上却是要偷偷跟在自己身后随时监视,哪里想到洪过竟然坦言相告,近卫军要离开独松关前往高丽,这怎能不让他大吃一惊。
就在临别之际,洪过对赵昚抱拳道声珍重后便策马而去,同时,大队的近卫军掉头向北行进,留下了笼罩在风尘中的赵昚等人。
望着洪过远去的身影,一直不肯开口与洪过说话的张浚,终于叹息一声:“此子古怪,千年难遇。”
杨存中和陈康伯对视一眼,两人已经是无话可说了。
两日后,当赵昚在五千铁甲军的护从下,缓缓走入临安城西北的余杭门时,临安城一片肃静,大街上虽然站着不少人群,可是一见到全身黑衣黑甲的武士,立时紧紧闭上嘴,用极为敬畏的目光注视着这些武士从眼前缓步而过,武士之中簇拥着他们的主君,一片黑色的钢铁洪流,从临安城中滚滚而过。
听说赵昚竟然带了五千兵马返回,赵构立时瘫坐在软榻上,一边的黄祖舜虽然满是苦涩,还是小心的询问,是否要按照计划行事。赵构闻言,眼睛缓缓睁开,思索一阵才下令,让赵昚在午门下马,然后自己进入东华门,他要在东华门上当着文官百官的面,当众禅位给赵昚。
听到这话,黄祖舜心头一跳,额头当即滚下冷汗,但是,一见到赵构眼中决绝的眼神,惟有缓缓低下头领命而去。
接到这道命令,赵昚微微点头表示已经知道,而后继续带领着铁甲军沿着御街缓缓而行,经过六部等衙门,又过了六部桥,缓缓来到午门外。
守在这里的是近千名在京官员,还有十倍于这个数量的兵士,虽然这些兵卒的数量远多于铁甲军,可一见到全身蔓延杀气的铁甲军士兵,宋军立即转过头去,努力不让自己被冰寒的眼神惊到。
黄祖舜守在这里,见到赵昚后刚要开口,却见赵昚并未下马,更没有让铁甲军停住脚步,反是在铁甲军的护卫下走入午门之中。
丢下目瞪口呆的百官群臣,黄祖舜暗道一声不好,立马冲到了赵昚面前,一把拉住建王的马,大声宣布赵构的旨意,试图阻止赵昚和铁甲军继续前进。
午门之后就是东华门,赵昚望望远处皇城门楼上的天子依仗,淡淡说了一句:“东华门上望之有刀兵之气,孤且入内护驾。”说完,就有铁甲军士冲上来将黄祖舜拉到一旁。
眼睁睁看着赵昚带领铁甲军走进了东华门,黄祖舜就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整个人瘫倒在地上,口中连连叹息:完了,完了,全完了。
过了一会,似乎东华门里有一阵杂乱的声音,很快的,声音就消失不见,紧接着,赵昚出现在东华门上的门楼里,恭敬的对赵构行三拜九叩大礼。
就见赵构神情木然的按照事先安排好的程序,经过一系列的礼节过后,终于将玉玺传入赵昚手中,意味着将皇位禅让了出去……
接到玉玺的一刻,赵昚心中忽然闪过一位古人的名句——“朕今日始知古之尧舜禹之事”。
第七部#183;宋伐,以大宋的名义第三〇三章安抚
第七部#183;宋伐,以大宋的名义第三〇三章安抚
赵昚接手皇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带来的五千铁甲军收编为御前班直,按照班直旧制将铁甲军小心改编。幸好,洪过在这支铁甲军中没有派任何大将,官位最高的不过是指挥一级,五千铁甲军中就有十名指挥,赵昚将这十人分别提升高官,一方面加以笼络,一方面未尝没有架空这些人的意思。
大出赵昚意料的是,这十名指挥有的出身于山匪强盗,有的是河北河南的汉人移民,没一个人以前是出身官宦家庭,对皇帝的手腕感激涕零,竟然没人看出来赵昚的真正用心。这种情形,让大宋新帝不禁狐疑起来,难道说,洪过真的是将这五千精锐交给了自己?
压下了心中疑惑,赵昚马上借着刚刚登基的威势,对执宰大臣加以变动:罢去汤思退的参政,立即锁拿下狱,同时抓捕的还有叶义问李勤,交付三司论罪;提升张浚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左相,同时兼任枢密使,陈康伯留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右相,参政虞允文留任,同时提拔赵昚的老师史浩为参政,杨存中罢去以前加封的官位,加醴泉使,准许杨存中保举亲故十人为官,而后这位老将继续回家养老。
至于那个帮助赵构的黄祖舜,赵昚倒是没难为,都是忠心为皇帝办事,现在去难为黄祖舜,日后还会有谁来帮他了?只不过,埋伏在宫城内的三万厢军被赵昚尽数解散,这些人毫无战力可言,平日都是给军官当杂役使用,还不如打发回家算了。
至于赵构,赵昚亲自选址,最后选中了秦桧的宅子,将其改建为宫廷,赐名德寿宫,他又亲自护送太上皇赵构前去宫中养老居住。
至于在襄阳赶来的李显忠,从两淮陈兵江边的成闵,还有正在从四川出川准备进兵江南的吴璘。赵昚也都各有封赏,命令成闵为两淮安抚使,命其回师庐州,而后李显忠被召回朝中,吴璘也被加封官职后劝回了四川。
此时到底还是十二世纪,消息很不发达,也就是成闵和李显忠略略知道在临安发生了什么,那远在四川的吴璘,才听说临安出了大事有人谋逆,朝廷让他立即统兵出川救驾,吓得顾不得正在韩易交战,急忙从前线撤兵回来,到了汉中休整一下,还没等他带兵出了南出汉中呢,又听说皇帝退位,禅位给了皇子赵昚,现在新帝登基,又吩咐他不必出兵,专门守卫北方就好。这可真是让吴璘丈二和尚摸不着庙了,直到月余后,他在临安的细作才传回详情。吴璘看后苦笑一下,这个洪改之,胆子未免太大了。
安排了所有人后,赵昚终于要面对最头痛的问题:如何处置洪过?他思来想去,又反复与张浚史浩等人商议,最终决定,什么都不动,继续维持赵构对洪过的封赏,全当没出过逼宫这档子事。
当吴璘感叹的时候,洪过已经率军安全抵达高丽,留在襄阳的两千兵马也被解除监视,由南荣科彧指挥,正有条不紊的从襄阳源源不绝输送百姓前往高丽安置。
洪过重返高丽,高丽半岛南部的汉民欢声雷动,北部的高丽百姓根本就是跪地向南叩拜不已,就连远在倭国的萨摩监,也来人恭迎,倒是那些被洪过好生请来的中原商号掌柜,此时面如死灰感觉生不如死。
洪过也明白他们的心思,这些富户商号是被他请来高丽经商,现在中原到处战乱,生意做不下去不说,怕是在中原的买卖店铺家人都不知生死,让他们可如何继续经营下去?
心中暗叹一声,但是洪过也无法扭转,毕竟中原乱局迟早要来,现在他能做的就是尽力安抚,让这些商人就此安心在高丽经营,以待中原局势好转。
商人们情知此事无法可想。惟有用洪过的话自我麻醉自己,好在洪过重回高丽,现在高丽就是稳如泰山,商人重利,只要能赚到钱,赚更多的钱,也是可以弥补他们心灵的创伤。
将高丽的事情暂时安下,洪过花费半月光景点检了高丽的账册和情形,而后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