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雪-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灭国之战。
十一月初,岳飞率军抵达北京,赵桓的身体又出了问题,已经不能亲自出来迎接了,宰相赵鼎和副相岳翻代表皇帝和政府出城迎接大获全胜的勇士们,全城百姓倾巢出动。万人空巷。共同庆贺这场来之不易的艰难胜利。
献俘仪式是最重大的,赵桓作为皇帝,无论如何都想参加,因为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战争结果,而是一场一百四十七年的战争的最终胜利,大宋太宗、真宗、仁宗、英宗、哲宗、徽宗加上他自己,一共七代皇帝,屡屡被西夏侵扰,尤其是仁宗时代。仁宗时代是整个中国古代最繁华最自由的时代,却因为和西夏战争的失利而蒙上了一层阴影。
赵桓终于在自己生命的尾声之前结束了一百四十七年的夙愿,他默默的一个人来到了大宋的太庙,对着先帝们的牌位痛哭失声。这下子,他再也没有更多的担忧了,死后和诸位先帝会面的时候,他也可以挺直腰杆,对他们说,自己是一个合格的帝王,大宋的定宗……
献俘仪式上。赵桓怒斥以曹氏太后为首的党项皇族,怒斥她作为汉人却助纣为虐,委身贼酋的举动,吓得曹氏肝胆俱裂,继而赵桓询问西贼为何敢于擅自称帝,曹氏跪伏于地,凄凄惨惨不知所言,随心皇室多为女子和孺子,竟没有一个能说的上话的成年男子,赵桓自己也觉得作为上国君王,这样做有欺凌弱女子之嫌疑,便拂袖而去。
之后,赵桓下达圣旨,以党项李氏皇族大逆不道、聚众反叛百余年,毫无悔过之意为理由,废李仁孝“西平王”爵位,废曹氏“王太后”之位,将党项李氏全体废为庶人,夺回前唐皇族赐给之“李”姓,改回党项姓氏,传令西夏故地,所有旧臣立刻缴械投降,归附大宋,则视为投诚,不予严惩,一旦抵抗,定斩不赦!
赵桓没有赶尽杀绝,他实在是没有杀死幼子弱母的兴趣,只是将之软禁终生,彰显大宋皇者风范,不过对于其下的一批汉人叛臣,赵桓没有留情,下令东西两府会审,狠狠的杀,该杀的全部杀掉,这群叛逆,都是他们,害的大宋数十万将士死不瞑目!
靖康四年十一月初十,宰相赵鼎上表称会审结束,整理出了一份名单,列有“族十三人、车裂十六人、斩首示众一百七十六人、流放边地三百九十七人、加赏七十九人”,灭三族之刑罚大宋很久没用过了,但是对于罪大恶极的十三个曾为边地高官且助纣为虐的叛逆,赵鼎力主实施“夷三族”之刑,得到高票数赞成。
车裂十六人,乃是自身罪过极大的十六个曾为宋中层臣子且“主动投敌或变节”的叛逆,但是家人无辜,判处车裂,家人流放的刑罚,算是网开一面的惩戒,得到了岳翻的赞同。
斩首示众一百七十六人,是对于那些“昔日为宋小吏,被掳后变节投敌、助纣为虐”之人,人数比较多,他们往往不是出于本意投降西夏,却在被俘虏之后变节投敌,出任西夏政府关键职位官员,为西贼做事,直接帮助了党项军的进攻。
流放边地三百九十七人,这是那些被俘虏之后尝试逃脱,失败之后为保全家人性命而出任官职,但是做的都是些文职官位,地位低,没有直接参与到宋夏战争里面的普通小官或士子,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终究是变节之人,流放边地,不得回京,三代之内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加赏七十九人,这七十九人则是多年来宋官方、边地将领和岳翻大举派往西夏的幸存下来的七十九个间谍,最早的一个在西夏为大宋探听情报四十六年,今年六十二岁,那是种家军老帅种谔生前派去西夏的超级间谍,始祖级的人物,居然活到了现在,在西夏政府部门户部工作,多年来不间断为种家军提供各种情报,种家军覆灭之后则想方设法为岳飞提供情报,始终未被发现,堪称大宋版谍报之王。
这些间谍对于能活到现在且被大宋官方承认,感到激动莫名,觉得这是多年的夙愿,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什么高官厚禄,只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回到家乡陪伴家人。
那位种谔手下的谍报之王、传奇战士在西夏成婚生子,妻子也是被掳汉人,几个儿子和孙子纷纷被他教导成优秀的谍报人员,一家子七口人皆忠心为国,赵桓感叹不已,赐伯爵爵位,题字“忠勇传家”,赏赐无计,着令此老专门为大宋培养间谍人员,官居三品,直接对皇帝负责。
对于西夏政府和党项皇族的处置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西夏作为一个国家也从事实上被终结,剩下的三分之二国土基本上都在荒漠地区,人口稀少,资源贫乏,根本不具备威胁,赵桓令边境军官持“伪帝”李仁孝的诏书往各地行走,要求西贼余孽主动投降,收效很好,很多地方闻风而降,少数人不愿投降,却掀不起波澜,自此,“宋西北遂平”。
三百八十八这是终结,也是开始(三)
伴随着获得胜利的喜悦,大宋迎来了靖康四年的终结,十二月,赵桓向天下宣布,明年开始,改元弘治,宣告喧闹的靖康纪年的结束,宣告更加辉煌的弘治纪年的开始,弘治元年的春节,大家是在一片喜气洋洋中度过的,大****灭西夏的消息使得西部大多数部落极为惊恐,纷纷遣使上供,争取做大宋的臣属,免得遭受池鱼之殃,被大宋顺手灭掉。
草原部落也震惊于大宋的实力,纷纷遣使来恭贺上供,以期和平相处,顺便期待着大宋可以下令互市,罢干戈,不要接着打仗了。
因为这批贡品,大宋君臣终于有了过年的物资,否则,一片凄凄惨惨空旷的可以跑马车的大宋国库不足以让臣子们和北京百姓们过上一个舒服的年,而这批牛羊贡品好歹保全了皇室的颜面,赵桓终于有东西可以赏赐了,还是肉食,对于大宋臣子们来说明或许此时此刻,肉比钱更加有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伴随着爆竹声响和大家的欢庆之声,靖康年成为了历史的过去,弘治年缓缓而至。
赵桓变得十分平静,安宁,比之当初的激进易怒,现在的赵桓似乎像一个悟透了人间大道理的哲学家,大禅师,或者说是得道高人,穿着龙袍,岳翻却感觉赵桓像是一个随时要羽化而登仙的人,他很少处理政务了。他把大多数的权力都下放给了东西二府和御史台,大多数政务都交给臣子们去处理。而他基本上不干预这些事情。
一开始,大家不太习惯,宰相赵鼎经常拿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或者是不那么重要的政务去请赵桓做决策,每到这个时候,赵桓就仰头看着宫殿的顶端,不做声。赵鼎多次请求。赵桓就是置之不理,身边的太监小声提醒皇帝,赵桓才面带不悦之色的说道:“军国大事,事关国家生死存亡,卿等当与朕共议,州县免税、郎官任免等小事,何须一一烦朕?”
靖康二年以来,赵桓大权独揽,什么事情都要过问。养成了臣子们经常依赖皇帝的习惯,习惯了皇帝的最终决断,而到现在,需要皇帝强力干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赵桓的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靖康年的高强度工作极大的损害了赵桓的健康,赵桓已经渐渐的难以支撑这些工作。
加上赵桓预感自己活不了太久,皇太子还小,不能亲政,此时不培养臣子独立处理政务的意识,极有可能在新帝登基之后被皇族、外戚甚至是宦官揽权。那就糟糕了,赵桓不信任皇族,一点点都不信任,那些软骨头的混蛋要是掌了权,不把都城迁到杭州就算不错了,更别说太上皇还在,自己可不一定能活的过赵佶。
外戚也不可信,宦官更不能信,放眼望去,除了和自己同心同德打拼事业的靖康中兴诸臣,没有人可以信任,赵鼎、岳翻、岳飞、张叔夜等中兴诸臣忠心耿耿,是可以托付的人选,所以此时需要培养他们的某些意识,到那个时候,足以对抗皇族和外戚,保证大宋和年幼皇帝的安全。
至于是否会培养出权臣威胁到皇位,赵桓也做了相对应的准备,分权,相互制衡,使得任何一名臣子都不能一家独大,哪怕是他最信任倚为长城的岳翻,他都不能赋予这种权力,东府负责政务,西府负责军务,互不统属,地位平等,宰相和枢密使地位平等,互不统属,门下省重新从东府独立出来,设门下侍郎为最高长官,负责审核政令军令。
对于赵鼎提出的一些琐事,赵桓根本不管,吴用提出的一些州县剿贼和训练士兵的事情,赵桓也基本不搭理,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草拟出意见,政务附上宰相和副相的签名,军务附上枢密使和枢密副使的签名,接着交给门下省审核,门下省通过之后门下侍郎签名,无论哪一份政令,如果没有三人签名,就不能付诸实施,一旦付诸实施,三人需要为其负责。
皇帝会得到政令的副件予以保存,一旦出事,就可以拿着副件问责,这样的事情出现好几次之后,赵鼎和吴用就明白,皇帝要放权了,是真的了,他可以尊重臣子的决定,不做出干预,他们做出的决策,三人签名副署之后,直接实施,没有皇帝批红这一环节。
赵鼎作出的关中旱灾三州之地免税的决策,皇帝没有干预,顺利付诸实施;吴用作出的荆州军襄阳剿贼决策,皇帝也没有干预,顺利付诸实施,除了三日一朝问一些国家大事之外,皇帝似乎不再处理那些其余的小事了。
赵桓还是会常常召见岳翻,不怎么谈论政务军务,却喜欢说一些当初的旧事,初登帝位的惶恐,被俘被废的绝望,被救出来的时候的激动,抵达应天之后的怒火,大宋最终战胜女真的喜悦,收复燕云的狂喜,消灭西夏的满足,再到如今。
“这些日子,我总是觉得,我当皇帝的时候不长,满打满算也就五年,但是这五年,我似乎做了很多皇帝五十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之前生怕自己死的太早,耻辱还没有洗雪干净,没有脸面去见列祖列宗,而现在觉得,已经没什么了。”赵桓面带微笑,好像在说什么很平常的事情。
岳翻却听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意思,连忙道:“陛下春秋正盛,正是带领大宋继续开创盛世之时。”
赵桓笑了笑,摆摆手:“打败了女真,一雪前耻,收复了燕云,完成祖宗的遗愿,灭掉西贼,结束一百四十七年之纷争,一百多年没有解决的事情,到如今,解决掉了,鹏展,你觉得,还有什么事是我需要做的?”
岳翻愣住了,他不知道自己应该说什么,以一个皇帝的身份来说,他做到了这些事情,似乎真的不容易了,似乎真的是不错了,多少皇帝一生碌碌无为,甚至是错事做尽,而对于赵桓来说,他没做过什么错事,做的都是对的事情,他所做的事情,创下的功绩,不敢说是多么优秀,但至少在大宋那么多帝王来看,他是排在前三位的。
他没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或者说没机会做也可以,但是在那之后,他明明有了逃避和妥协的机会,就好像赵构那样,逃避,妥协,退居一隅之地,做儿皇帝,或者向自己之前那样,退缩,躲藏,懦弱到了极点。
赵桓选择了赵构完全不一样的道路,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是与此同时,他也得到了巨大的荣耀,大宋也得到了巨大的荣耀,在这个时空里,大宋注定会是一个传奇的国家,这个时代是一个传奇的时代,没有人会为此感到羞耻,大家只会感受到强烈的不屈和进取之意。
赵桓是旧时代的终结之人,也是新时代的开启之人,大宋摆脱了旧时代,从旧时代的枷锁中冲了出来,走到了如今,走向了未来,或许对于他而言,这就是他的梦想,他做到了这一切,所以,他很满足,很轻松,摆脱掉了全部的枷锁一般,轻松快意,宛如神仙中人。
岳翻从没想到过一个皇帝可以如此的洒脱。
日子一天天的过,时间一点一点流逝,大宋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五年免税期是从靖康二年九月开始的,也就是说,会一直持续到弘治三年的九月份结束,大宋才会收到全国最正常的税收,而在那之前,弘治元年九月,一批三年免税的州县就可以开始缴纳赋税了,饥渴了三年的大宋朝廷,空荡荡可以跑马的国库,终于等到了充实的那一天。
各地转运使把税收押送到北京城的时候,穷困潦倒三年的官员们如久旱盼甘霖一般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赵桓,看得赵桓浑身不自在,总觉得他们的眼神和那些很久没有得到临幸的内宫妃子一样,非常的恐怖,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之后,赵桓把这些日子和东西二府还有监察院门下省商量出来的官员最新俸禄规定颁布下去。
说真的,这几年,算是整个大宋最贫穷的时刻了,连赵匡胤刚刚登基的时候,国家还没有从战乱中走出来的时候,大宋都没有如此困难过,靖康朝的两任宰相都过着苦行僧的日子,李纲曾经也很奢侈,靖康之耻过后,李纲痛定思痛,改掉了自己的奢侈毛病,家中只留两个仆人,买菜烧饭都要自己的一品诰命老妻去完成。
衣服都是老妻自己缝制的,破了就缝缝补补,除了穿在外面的官袍是新的,没有补丁的,脱下官袍,老李纲自己的衣服没一件是没有打过补丁的,吃的极为简朴,平时就是馒头稀饭咸菜对付一下,三天才吃一次肉,偶尔喝喝肉汤补补身子,不然实在是撑不住,不少肉类食物还是赵桓得知李纲生活清苦之后赐下的。
赵鼎也差不多,虽然不像李纲那样夸张,住的很简朴,穿的很简朴,吃的很简朴,寻常百姓怎么过日子,他也怎么过日子,最多就是不让自己饿着,他在东府内宣称,不要觉得自己挨饿受冻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能做到却不做到,弄得自己饥寒交迫,不能处理政务,从而耽误了国家大事,那是罪过!
岳翻也表示赞同,李纲做得太过火,大家其实也撑不住了,日子虽然说过不到多好,但是馒头咸菜多少还能吃饱,三五天吃一次肉,并不困难,皇帝还经常体恤官员,下赐肉菜给官员们补身子,弄得太过火,反而不美。
三百八十九这是终结,也是开始(终)
岳翻自己家就是相州土豪,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后来去了吉州之后,家业更是扩大了很多,那是他自己的头脑带来的财富,自己挣来的,没人说岳翻在吉州鱼肉百姓,强夺民脂民膏充实自己,三年的任期内,吉州从人间地狱变成乱世桃花源,原本就足以证明一切。
应天府时期,吉虔二州为代表的江南南路为大宋政府提供的钱财粮草还有兵源,是大宋扛过最危险时期的决定性因素,江南残破不堪之际,全是江南南路勒紧裤腰带,把钱财粮食一车一车往应天府送,精装且自备武器的吉州军虔州军成为了大宋的国防军,前线三万军队在岳翻的率领下血战,后方六七万吉州虔州的青壮组成临时国防军,迅速稳定了人心。
这就是岳翻做到的事情,在此基础之上,自己的生活好了很多,有错吗?那只能说岳翻有陶朱公之能,比大多数官员都厉害,能让自己和百姓一起获利,是啊,没错啊,岳家是江南南路首富,但是你去江南南路询问一下,任何一个百姓,谁说岳家中饱私囊?
曾经有监察院的御史前往江南南路调查江南南路为何如此富庶的原因和岳家富庶的原因,心中认为一定是岳翻中饱私囊了,现在拿出钱财只是想赎罪,满怀激动的要“为民伸冤”,到处找人询问岳氏贪污**鱼肉百姓的证据,要扳倒这“祸国殃民之贼”。结果被江南南路的百姓们,尤其是庐州人给弄得狼狈不堪。
鱼肉百姓?你他娘的眼睛有问题还是耳朵有问题?岳相爷鱼肉百姓?你仿佛是在特意逗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