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英雄-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历史就此转折,统一华夏的时间,会因此而提前,龙锋时时在心里琢磨这个事情。
这些日子以来,重新立国称王的事情,渐渐的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不光是巴国虎族的氏族,就连蜀地氏族以及其他各个部族的氏族长老、头领、乡绅等人,也都在呼吁。为此事,龙锋多次征询田双与巫山的意见,他们两人的意见也是如此,但龙锋总觉得这个事情不急,还可以再缓缓,因为他总记得后世的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想到这些,龙锋便在朝中的例会上,对众人剖析了其中利害,这些人虽说被龙锋的这番话说得是频频点头,但心里仍然有着疑问和不解,但大王这么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所以众人也就暂时不提。
一月之后,江州国策院颁布了在西南各地推行郡县制的法令,此时的巴国已经拥有了三个郡四十多个县,三个郡是巴郡、蜀郡以及滇郡。巴郡太守自然是龙锋自己兼任,蜀郡太守覃毅,滇郡太守由于一时没有合适的人选,经过商议之后,龙锋便决定暂时由田双兼任,等到有合适的人选时,便立即调回江州。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田双入滇的所有属员配置也全部就绪,龙锋给他安排了最强的配置,由处事稳重的乌龙担任滇郡将军。
就在春耕大典之后的一个月,春夏之交,龙锋与众长老带领江州全体文武在江州城的南门外郊亭为田双饯行。田双来巴地已经六年,为巴国繁荣发展作出的贡献,众长老是有目共睹,而且为人随和,这么些年下来与这些巴国的上流氏族已经成了真正的朋友。此时,送行虽说只是短暂一别,但众人对田双却是真心的不舍,一个个真情流露,纷纷举着酒爵对田双敬酒并诸般叮嘱,田双想起来巴地之前自己的种种境遇,不由心生感慨。因此,来者不拒一一接过,酒到爵干,显得豪气万分。
几轮下来,田双已经醉意微熏,龙锋这才上前为他一一挡驾,田双临登车前,拉着龙锋的手,诚恳的说道:“没有大王,就不会有臣的今日,此去滇郡,臣定当尽心竭力为大王治理出一个模范郡!”
龙锋一听,笑道:“先生之能,巴虎如何不知,只是但求别将江州比下去了,我这巴郡太守的面子不好看呐!”
田双闻言,先是一怔,随即便笑将起来,说道:“岂敢!岂敢!臣岂敢僭越!”
两人相视哈哈大笑,笑罢,田双对着龙锋肃然一躬,说道:“田双生平之志,唯求一展平生所学之舞台。数年来,蒙大王宠信,言听计从,臣心甚慰。此次能得郡守之职,统摄一方民力财力,于所学落到实处,固此欣然受之也!西南富庶之时,巴国大出天下之日,为此,臣便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
说罢,田双对着众人团团一揖,道一声告辞,便登车而去。
龙锋出神的看着田双一行人马消失在了官道的尽头,这才与众长老一起转回江州。回到江州,内侍禀报:“国策院来报,田双离开之时,留下一卷书简呈来。”
龙锋打开竹简,寥寥数行,却是字字真切:
巴王明察,国之法度,出师之名都需仰仗王者称号,此所谓名正则言顺,所以称王之事,请大王思之。臣此去滇郡,定当竭尽全力,以报大王知遇之恩,田双顿首。
龙锋看罢,不禁心中叹道:“自己何其幸运,能得到如此帮手。”
正自唏嘘感叹时,门外内侍来报:“大王!有士子求见!”龙锋已经不像五年前了,那个时候,只要有中原士子来巴,不管任何时候,他都会在第一时间接见。此时,江州已经有了完善的接待管理这些所谓的外来知识分子的机构。除开这些人有什么重要的计划要呈现,龙锋才会接见,一般来说,都由江州学宫安排他们食宿。
听报以后,龙锋有些不悦:“这也来报,叫他去江州学宫!”
“他一定要见您!”内侍见大王神情不悦,有些怯怯的说道:“看上去是个倔强的老头,他说只要说孟轲求见,大王一定会见的!”
“谁?他叫什么名字?”龙锋闻言轻笑了一下,这些年来,志大才疏,目空一切的中原士子他可是见得多。
“孟轲!”
“快……快……快请!”这两个字,将龙锋惊得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如果以前的司马错与白起算得上偶像级别的人物的话,那么这个孟子就是天皇巨星了。龙锋一边吩咐迎接贵宾,一边整理下自己的衣着。同时心想:这孟子该有七十了吧!尽管他对儒家学说没什么认同感,但是对这个影响了华夏文明几千年的老头子,可是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正文第三卷第021章亚圣孟轲
更新时间:2011…9…715:49:38本章字数:5604
孟轲悠然打量着这座与中原诸侯决然不同的宫殿,他这些年周游列国,四处游说,虽说没有一个国家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绝对可以算得上是见多识广的人了。因此,他全然没有寻常士子等待觐见的那种窘迫,淡然自若的站在江州议事厅的大堂。
江州城的巴国最高权力中心只有三座宫殿(这是在孟子的眼里看来,其实龙锋在战后重建时,简化了很多不必要的装饰如龙楼凤阁之类的东西),中央的正殿(议事厅)与东西两座偏殿(国策院与大书房)。正殿靠前突出,前面开阔的广场有三十六级白玉台阶直达正殿,使得这座看似简约的正殿恍然若巍巍城阙。孟子一望便知这样的宫殿都是一国的最高殿堂,是国家权力中心的象征,若非大型朝会与接见其他诸侯的特使,一般轻易不会在这里处置日常政务。
两座偏殿,则坐落在正殿稍微靠后的平地上。除了殿前广场是白玉铺地,三面都是绿色的竹林,北面青松,东面草地。
看着这种简朴庄重的宫殿,孟子的心里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这巴国的君侯是个务实之人,与这样的君侯谈王道仁政应该可以行得通。
站在殿中,只见厅堂宽阔高大,陈设却极为简单。中央一张几乎横贯厅堂的黑色木屏,屏风上斗大的四个铜字格外醒目;上面写着“正大光明!”
屏前正中位置有一张长大的书案,两侧各有几张稍小地书案。书案区域外。有两只巨大的铜鼎,两只几乎同样巨大的香炉,除此而外,再看不见任何装饰性陈设。白玉地面没有红毡,连中央书案后的君侯坐席;看上去也是只是普通的帛布制作。
入得厅堂,孟子丝毫看不到在齐国宫殿以及魏国宫殿那种帐帏重重的阴暗、富丽华贵的舒适与豪奢。而这里尽管简单,但宽敞明亮。处处都透着如屏风上所书写地一般意境正大光明!
奇怪的是,孟子却对这种与众不同地简单殿堂。油然生出了一种敬意,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但不知怎地,有了这么种想法之后,他的心里反而产生了一丝紧张。原本此行来巴地之前,由于几十年的奔波游说,使得他已经基本放弃了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回到邹国之后。便一心只想教书育人,终老山野。
话虽如此,但心里终有不甘。孔子云:夷狄之有君,不若华夏之无也!为什么这个蛮夷之君能在短短几年时间,获得如此口碑,这些都引起了孟子的极大的兴趣,于是就想来这个外界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地巴地看看。
孟子的心理起了变化之后,年过六旬。已过耳顺之年的他,反而失去了那种淡然自若的风度,开始琢磨起如何说动巴王来推行自己的王道仁政了。这几十年以来,自己所见的君王已不下数十人次,不是粗鄙、迂腐不堪造就,就是被千古的功业或万丈的雄心蒙蔽住了眼睛。一个个只想急功近利,而忘却了万世不拔之基地根本王道仁政。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者多矣。如何先声夺人,一下子就引起这个巴国君侯的兴趣,这是面见国君是最重要的一步,究竟该从哪里开始着手说起呢?
就在孟轲思索之际,便听得殿外传来一声爽朗而又清亮的呼声:“孟老先生不顾年事已高,远来巴地,巴虎迎接迟了,务请见谅!”
孟子回头望去。便见到一个衣着朴素但英气逼人的的俊朗青年。满脸笑意地一边拱手,一边迎了上来。心里顿时知道这便是巴国当今的君侯巴虎。
孟轲周游列国,对于各国礼仪是烂熟于胸。尽管列国不用自己的主张,但凭着自己这个儒家大宗师的身份,无论走到各国,无不是各国君王大张旗鼓地礼乐相迎,场面宏大而显摆,但难以见到些须热情,虽说这巴虎与自己尚且隔着数丈之遥,但对方那热情诚挚的态度,已然溢于言表。
虽说这巴国眼下在名分上已属秦国,但巴虎的先祖毕竟还是周王正封诸侯,孟轲本想按照正式礼仪,等待巴虎入殿就座后,行过参见大礼后再说正事。却没料到是这么一种见面方式,实出他的意外。
但孟子毕竟是久经沧海,立即也坦然自若的笑着迎了上去,长躬到底,说道:“士子游学,原属分内之事。巴王如是说,倒叫孟轲却无地自容了。”
龙锋不是什么追星一族,但对儒家学说为什么会成为禁锢我们思想的枷锁,难道这种学说本身就有这么大的魔力,还是后世之人别有用心地加以篡改与利用,他地内心对这个被后世尊为亚圣人的孟老夫子有种异常地好奇,非常想从这个看上去精神矍铄的老头子身上揭开这个千古之迷。
龙锋快步上前,连忙一把扶住了孟子,说道:“先生乃当今天下第一名士,道德文章名满天下,如今光临江州,实乃我巴地之幸事也。”说完顺便拉起孟子的左手,环顾左右不解的问道:“久闻先生门下弟子众多,公孙丑,万章,乐正子、公都子、屋卢子个个都算得上是饱学之士,现今为何只见先生一人?”
“孟轲只身一人先行前来拜会君侯,其余弟子俱在馆驿歇息。”
龙锋听罢,立即吩咐内侍说:“快请孟老先生的弟子前来!”说完之后又略一思索,心想要是要这江州学宫的士子学者与孟老夫子来一场大辩论,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热闹场景。于是又吩咐道:“通知江州学宫全体士子,并知会江州地各族长老以及文武到大殿为孟老夫子接风洗尘。”
吩咐完毕之后,龙锋拉起孟子的左手说道:“此时距宴会尚有些时间,请老先生先到书房一叙,如何?”
礼遇,孟轲周游列国一般都有这个待遇,但他万没想到。这个巴国君侯给予自己会如此隆重的礼遇,竟然是倾城出动。于是连忙应道:“善!”
龙锋一听,差点就笑了出来,由于他不喜那些文绉绉的咬文嚼字,所以前来的巴地的士子,一般在他面前说事都会用直白的话语。这个‘善’字,龙锋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说话,心里估计要用现代地话来。大概就是OK的意思。
“孟老先生,请!”
进得西偏殿地大书房,分宾主坐定之后,侍女们便川流不息的奉上果品、香茗。孟轲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他发现这些侍女们上果蔬、上香茗居然都是先请客人,再给她们的君侯,而巴虎望着这一切竟然是熟视无睹,根本不以为忤。显然这样的先后秩序在这里已经成为习惯。
见到这样的情景,孟轲的内心不禁又是一阵惊讶感慨。周游列国,天下豪爽好客之地他去得多了,也无不熟悉。然而无论是多么好客的邦国,只要有他们地国君在场,无论多么尊贵的客人。礼遇也绝对是在他们的国君之后。也就是说,上茶上酒,当然都会先敬他们的国君,而后这才轮到宾客席次。即使在目前这个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这也是没有任何异议的惯例,即或最为清高孤傲的名士,也认同这是理所当然。
可是,在巴国殿堂之上,她们这些侍女却先敬宾客,这种自然的举动。当真是放眼天下而绝无仅有!由此可见巴国强大绝非偶然也。孟轲急切地想知道。这个看上去还十分年轻的巴国君侯,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将国家治理成这个朝气蓬勃的景象。
孟轲唏嘘感慨间。龙锋已经双手捧起茶盏,笑着说道:“巴虎以茶代酒,权当为先生接风洗尘,先敬孟老先生一盏!”说完,便一饮而尽。
孟轲端起茶盏,轻轻的抿了一口,随即放过一边。坦然的看着这位被中原诸侯传闻视为“枭雄”地巴国新主,语调很是平和的说道:“孟轲一路南来,入得巴地便觉得此地与中原列国气象大为不同。从平整的官道、邮传驿站、田园里悠然劳作的百姓身上,巴国的富庶与安定便可见一斑,孟轲请问能取得如此成效,但不知君侯究竟以何法治国。”
“何法治国,这个说不好,巴虎年轻懵懂,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罢了,具体没什么章程。不过先生所言的‘君轻民重’这几个字,巴虎却是牢记在心。”龙锋主要是想听听这个名动九州的孟老夫子的高见,却没有想到给他先将了一军,谦虚几句之后,顺手给他戴了顶高帽子。
‘君轻民重’在这个战国时代,是任何一个诸侯国家都行不通的观点,没想到却被这个偏居一隅的巴国新主所信奉,孟轲顿时对这个年轻地君侯有种知己感,但又有些不敢相信自己地耳朵。激动之下,孟轲的声音都有些颤抖,问道:“君侯所言可是当真?”
“当然!巴虎认为君侯之所以处庙堂,居高位,也应该是民众公仆才对,而非凌驾于百姓之上。所以巴虎认为先生所言: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说得太对了!”在龙锋还是个武打替身小百姓地时候,他的理想更多的是想如何弄大把的钞票,如何才能玩尽天下美女,但这一切都变得唾手可得时候,他才发现原来理想也是可以改变的,也会随着时间地位的变化而改变。所以这番话,到不是龙锋唱高调,而是他现在心理的真实感慨。
孟轲闻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神情庄重的对着龙锋一躬,说道:“君侯能有如此想法,实在是巴地的万民幸甚呐!”
龙锋连忙起身一把扶住,笑道:“老先生过誉了,坐!坐下说话。”扶着孟轲坐定之后,龙锋便开始发问:“先生大名,巴虎是如雷贯耳,此番远来巴地,定是有治国长策,巴虎愿受教,请先生教我。”
见这个年轻的君侯诚心请教,孟轲不禁长吁了一口气,闪念之间,数十年的奔波游说徒劳无功种种景象竟是在脑海里一一闪而过。现今已到耳顺之年的他,虽说还不能做到真正的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如止水!’的境界,但也毕竟是老于世故了,于是淡然一笑道:“君侯既然问起,孟轲仍然还是四个字仁政爱民!”
龙锋一听,汗!别玩虚的啊!这放之四海皆准四个字还用你说。心里边想,边起身一躬说道:“巴虎愿闻其详!”
孟轲神色庄重的说道:“如今战国大争之世,周室式微,天子其实已经是名存实亡。列国诸侯比肩而立,无一不是想称雄图霸一方。而各派士子,也多是投这些君主所好,无一不是挖空心思搅尽脑汁,想出各种奇策异谋。或削弱对方、或壮大自己。因此,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而各国君主也多是沉迷于此游戏当中,乐此不疲。看上去似乎都想富国强兵,而他们似乎都忘记了一个根本,那就是百姓。”
说到这里,这孟轲的神情有些激动,他站起来说道:“列国君侯想得就是图霸图王,所谓名士学子想得就是建功立业名标青史,以至于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龙锋怎么听,怎么觉得这孟轲有点像这个战国时代的老愤青,自己与他接触的时间虽短,但龙锋仍然觉得这个老头子还是蛮可爱的,心也是好的,只是他的这种理论即便是放到二十一世纪一样也难以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