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英雄-第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第三卷第036章柳暗花明(一)
更新时间:2011…9…715:49:47本章字数:2905
翌日清晨,弥衡便醒了,但从早晨一直等到傍晚,仍然未见江州王宫里来人,到这时,他便有些绝望了,同时对这个邂逅相逢一见如故的龙锋也大感失望,成与不成都应该来个信啊?
就在弥衡绝望已极,收拾行装的时候,忽然院外传来一声呼喊:“请问安邑士子弥衡是住在这吗?”
弥衡当即推开房门说道:“在下便是!”
一个看上去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的老者对他拱手说道:“门外已备好车马,大王请先生过往一叙!”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突如其来的召见,似乎像黑暗之中突现的光明,一时间,竟让弥衡脑子有点眩晕,片刻之后他又镇静下来,淡然地对长者说道:“烦请老先生带路!”
当这个车队驶进王宫禁城区域时,夜色已经是完全降临了。
弥衡虽然来到巴国以近年余,对江州城也算是有了大体的了解,但对江州王宫却是一无所知。在他看来,天下宫殿理所当然的要首推洛阳的周天子王宫。洛阳王室虽然衰败了,但那种承天命而鸟瞰天下的恢弘格局却是万世不朽的。其次便是魏国的大梁王宫,华贵博大,层层叠叠六百亩,溶山水风光于奇巧构思之中,那种实实在在的富丽舒适是天下绝无仅有的。但是,当轺车驶进江州宫的正门时,他立即被一种强烈地气势所震撼了!
眼前这片灯火的海洋。直追商业坊。虽说一样是通明透亮,然而又不仅相同。因为这里透出的气势,却非商业坊那种令人沉醉的酒色财气,而是一种令人凛然振作的新锐之气。那简洁得只有两道黑色石柱夹一座青石牌楼的宫门,那挤满车马的白玉广场,那耸立在夜空中地小屋顶宫殿,那弥漫出隐隐涛声的松柏林海。那灯火通明地东西两片官署,那斧钺生光甲胄整肃的仪仗。那偏门不断进出的急骤马蹄声,那脚步匆匆而又毫无喧哗的来往官员……
弥衡也曾去过许多诸侯国家,但他感觉这里与六国宫殿截然不同,然而又绝不仅仅是宫殿的感觉。弥衡在中原之时也曾经听人奚落的说起过巴国王宫的简陋与奇特,但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因为他信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地格言。今日亲临,弥衡是实实在在的感到了一种新鲜强烈的冲击!与其说是这种简约而绝不简单的宫殿给了他视觉上的冲击。不如说是让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气氛。走进这卓尔不群的宫殿区,便能感到这里绝不是奢华享乐地靡靡之地,眼前这大方厚重的宫殿,能让他深切的感受到,有一股蓬勃向上的新锐气息在这里弥漫涌动。。
一路看来,弥衡不禁暗暗感慨:“上苍有眼,这正是我心中的强国气象了。”
“先生请看,大王亲自在阶下迎候呢。”引路长者的声音才将他地思绪拉回。
弥衡这才恍然醒悟。却见轺车已经在偏殿的石阶下缓缓停了下来,几名王宫内侍快步走来,搀扶他下车,等到弥衡被内侍们扶住下车,石阶之上为首一人已快步走到他的面前到面前深深一躬:“先生安好,巴虎恭候多时了。”
巴虎?那不是当今巴王的名号么?弥衡惊讶的睁大眼睛:“你?你不就是公室子弟龙锋么?”
龙锋一听。哈哈大笑起来:“我等冒昧了,尚请先生见谅。”
弥衡心思机敏,顿时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情,也笑着回礼,躬身说道:“昨夜言语之间,弥衡多有不敬,请大王恕罪了。”
龙锋双手扶住弥衡笑道:“先生关于纵横一事的新论,使巴虎大开眼界。先生入巴一年,我竟然不知先生之策,此等失误。原是我等君臣敬贤不周了。来。先生请。”说着便亲自来扶弥衡。
弥衡拱手笑道:“大王若再多礼,弥衡便不自在了。还是大王先请。”
“虽说敬贤本是君道之首则,但巴虎却是真心敬佩先生。我这人不讲虚礼,先生尽管自在随便。来!你我一同入内便是了。”龙锋向来豁达爽朗,只要对方心存敬意,他根本就在乎什么称呼礼仪,拉起弥衡的手便上了红毡铺地的台阶。
这时弥衡再谦让,便显得矫情了,于是与龙锋执手而上。到得灯火通明的大书房,龙锋请弥衡坐了上位,自己与几位大臣便拱着弥衡坐成了个小圈子。弥衡见大王竟连国君面南的礼制座次都变成了师生宾主地座次,知道大王目地是未了让自己坦然说话,不禁心下一热,觉得自己今天白天对他的猜度是有些过分了,便拱手笑道:“弥衡狂放不羁,但此等坐法,弥衡心中委实不安。”
龙锋大笑:“这算什么?只要先生之策能强我巴国,我巴虎便是执弟子礼也是应当地。”说完,龙锋对他说道:“来!我来介绍一下,这位便是我们巴国的民众议会的议长郑重,也是我们氏族长老。这位是我们巴国的大祭师巫山。”
郑长老与巫山两人一齐拱手说道:“见过先生!”
这巴王如何将祭祀鬼神的祭师也拉来参与国事,弥衡心里着实不解,但此时又不便多外问,也连忙回礼。
各位坐定之后,龙锋说道:“先生昨夜所言,另辟蹊径,真正的大开了我的眼界。今日请为我巴国谋划,万望先生不吝赐教。”
弥衡对自己的策论自然是成算在胸,微微笑道:“昨日言及大纲,今日当谋对策。眼下中原合纵连衡,一团乱象。虽说巴国暂时虽未有直接压力,但从长久来看,巴国决不可能偏安一隅。况且天下大势,乃是分久必合。若巴国不能统一天下,则终将被他国吞灭,然则此时大出天下,逐鹿中原,时机尚嫌过早。”
弥衡的这番开场白,虽是天下大势,但也是尽人皆知,因此龙锋等人虽然点头首肯,但并未露出什么兴奋的神色。
正文第三卷第037章柳暗花明(二)
更新时间:2011…9…715:49:48本章字数:5292
弥衡端起茶盏抿了一口,借机观察一下巴王与两位大臣的神色,见他们反应不甚激烈,心里也不以为意,他毕竟是成竹在胸有备而来,于是继续侃侃说道:“中原战国乱像,忙于合纵连衡,但无论那方取得最终的胜利,于我巴国都是极为不利。因此,巴国既不能盲目大出天下,北进中原,也不能闭关锁国,满足于眼下所取得一点成就。而是应该立足主动,利用自己的实力,巧妙的维持这种平衡局势,这样才能为自己彻底变革赢得更多的时间与空间!”
这番话,寥寥数语,龙锋等三人都是神色一喜。
此时,弥衡相信他的开场说辞已经深深吸引了巴国君臣。作为一个深谙论辩之术的他当然知道,此刻的开场说辞只是一个导入正题的引子,尚不足以让听者提问反诘,便做了极为短暂的一个停顿,立即迎着他们的目光侃侃而论:“王霸新途,必出于战国,此乃时也势也。苏秦以为,战国之王霸大业,既不在吊民伐罪,也不在合同诸侯,而在于统一华夏。此等统一,既不同于夏商周三代的王权诸侯制,更不同于春秋的诸侯盟约制,而必当是大争灭国,强力统一,使天下庶民土地,如同在一国治理之下。能成此大业者,必定千古不朽!因此,如此重任,巴王理应当仁不让的肩负起来!”
说到这里,弥衡猛然停了下来。他抛出《纵横论》与《一统论》。乃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更是他经过多年深思地一个全新理念,他要看看巴国君臣有没有起码的反应。如果他们不具备相应的判断与见识,那么自己再呆在着巴国就毫无意义了。
龙锋与巫山尚在沉吟思忖,但郑长老已经忍不住拍案赞叹道:“中原乱像千丝万缕,先生竟然刀劈斧剁,三言两语便料理得清清楚楚!愿闻应对之策。”
弥衡看了看巴王。见他与大祭师都是点头示意,于是继续往下说道:“其实还是昨晚那八个字:吏治、纵横、称王、争霸!”
龙锋一听便笑了起来。打趣的说道:“今天先生可否为我详加阐述了?”
“在下有眼不识泰山,让大王见笑了!”弥衡一听,面色不禁微微一红。
“愿闻其详,请先生继续。”龙锋随即敛了笑容,神情郑重的拱手请教。
“先说其二;六国为南北,是为合纵。秦与六国为东西,是为连横。连横之意。便是秦国东出函谷关,与中原六国展开邦交斡旋,分化合纵,而后各个击破。连横之要:在于秦将六国看成一个可变同盟,不断选择其中之薄弱环节渗透,瓦解其盟约链条,与一国或两三国结成那怕暂时的盟友,孤立或攻击他们最为仇视的秦国。”
阐述完合纵与连衡之后。弥衡顿了一下,这才将自己地纵横新论抛出:“当今天下,秦国最强,似乎已经是天下共识,而他们大约不知,巴国之强。也绝不弱于中原诸侯的任何一个国家。以在下入巴这近一年地观察,得知巴乃新兴之国,无论是军制民政还是新法与中原诸侯全然不同,假以时日,大出之时,定然将无敌于天下,但巴国还需要时间。现在中原诸侯实施连横与合纵,勾心斗角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都在以求最大限度的分化敌国。而我们巴国呢?则应该利用自身实力巧妙的维系这种平衡,纵强则打纵;横强则击横。让他们疲于奔命。同时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时间,等我们巴国自己元气养成。大出天下之时,合纵也好,连横也罢,我们便可将他们一锅烩了!”
座中的龙锋等人听得大是兴奋。郑长老搓着双手嘿嘿嘿直笑,巫山感慨的说道:“妙哉纵横!先生一出,张仪与苏秦可谓是有对手了,中原诸侯合纵,秦国连横,而我巴国则纵横天下!”
龙锋起身亲自给弥衡斟满茶水,一边示意道:“请先生接着讲下文。”
见自己的一番话收到了预期地成效,弥衡精神大振,顿时侃侃说道:“眼下中原虽是暂无动静,但合纵连横既立,列国之间必有大战恶战。说到根本,战场乃国力的较量,综观天下,唯有秦国之国力能支持较长时间战争,但秦国也不能同时两线作战。在下闻得巴国只有十万左右的精锐新军,区区之数不足以大出天下,但作为一支钳制与制约双方平衡的力量,以巴军之战力却是绰绰有余。当此之时,巴国扩军时机已到。列国忙于连横、合纵,我们居中制约,大约可保巴国本土三、五年之内无战事。这几年之内,巴国若能练成精锐三十万,而中原经过混战,此消彼长,北进中原的时机就到了。”
“先生所言大是!”郑长老对军事上的是不甚了解,但觉得弥衡所言大快人心,五年后便可北进中原……能崛起于西南,不再受气于秦楚,这已经使他们这些氏族长老们非常满意了,居然能在自己有生之年见到巴人扬眉吐气于天下,这是以前他做梦也不敢想的,顿时拍案叫道:“老夫立即在民众院号召,分派各族部落招募兵员,大王只管练兵就是!”
一向沉稳的巫山大祭师也慨然拱手说道:“大王!先生之言深合兵国之道。臣当在五年之内,尽心竭力为大王准备五十万士卒所需地军械器具!”
龙锋倒是冷静了下来,略一思忖,说道:“请先生说完,再做统一部署!”
弥衡说道:“其次便是吏治。国政清明,方能使民以国为家,愿效死力保家卫国。此乃千古常理。断无二致。目下巴国已经变革多年,大王忙于开疆拓土,疏于整肃内政,朝野已有积弊之患。加之大王宽厚,下面官员执法有所懈怠,庶民守法已不甚严谨,官场中已隐隐然有怠惰荒疏阿谀逢迎之风。奋发惕厉、法制严明之气象已经有所浸蚀。弥衡在列国游历多年。深知吏治积弊乃国家大危祸根。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一国为治。绝无一劳永逸之先例,须得代有清明,方可累积强大国力。完成一统大业。中原乱战,巴国暂取观望之势,若能借此良机大力扫除积弊,刷新吏治,振奋民心。则可以使巴国实力更上层楼。”
一席话毕,座中尽皆肃然。准确的说,是由惊讶而沉默。巴王治下,政通人和,这已经是尽人皆知,但这弥衡竟然见微知著,而且直言不讳说出了隐患。一时间,局面沉默下来。
战国时代。吏治本是天下为政革新地主题。所谓变法,一大半国家实际上就是在整肃吏治。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齐威王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都是在吏治上下工夫。就连魏文侯地李悝变法,除了部分废除耕地贵族化、推行土地平民私有、土地可自由买卖的“尽地力之教”外,也是将整肃吏治作为变法最主要的大事。其所以如此,一则是彻底变法太难。阻力太大,所需要地内外情势条件未必每个国家都能遇到;二则是整肃吏治是亘古不朽的为政大道,只要君主振作,辅助得力,推行起来阻力小、见效快、最容易直接争取民心。正因为这种“吏治变法”成为一种时尚。
法家名士申不害还创立了“申术”,将“法”与“术”并列,使这种以驾驭臣下、防止奸佞地权术学说成为法家的一部分。到了后来,韩非将权术论更加系统,将法家学说变成了“法、术、势”的三位一体,使商鞅坚持力行的以法为本、唯法是从、法制至上的正宗法家发生了极大地变异。这是后话。在这种“术变”潮流中。商君在秦国地变法最彻底。开创了真正地变法时代,被战国之世称为“千古大变”。商鞅变法与同时代其他变法地根本不同。在于他将根本放在“立法立制”与“执法守法”两个立足点上,从权力体制到土地分配乃至庶民生活,都颁发了系统的法令。
巴国在实行变革之后,早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国家,吏治在大变法中便只是一个环节,只是**推行的一种必然结果。所以,在巴国君臣心目中,只要在巴王的法制之下,国家便会自然清明,从来没有想过将吏治作为一个专门大事来对待。今日,弥衡却鲜明的将吏治作为治内大策提了出来,座中君臣确实一时愕然。巴国现在一片繁荣景象,吏治有那么令人担忧么?若象中原列国那样轰轰烈烈的当作变法来推行,巴国还能有精力去应付其他事务吗?另一层更深地疑虑便是:整顿吏治会不会改变巴国现状?巴国改革之后,宽厚之法威力昭彰,已经成为巴人鼎定西南立足天下的基石。
事关政事,主持国政的郑长老便特别上心,他嘿嘿一笑,问道:“果如先生所言,这整顿吏治当如何着手?”言外之意,你得先说清办法,从你的办法便可以看出是否可行?
“巴国目前政通人和,上下齐心,全仗大王威名所至,可保一时,却不能保长久,若想长治久安,只能从法制吏治下手。”见到如此局面,弥衡顿时便明白了其中奥妙,肃容说道:“办法吗?只有十六个字:惩治法蛊,震慑荒疏,查究违法,清正流俗!”
“好!”郑长老与巫山同时几掌叫好。
龙锋沉吟一会,说道:“先生所言,此时称王,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
“不迟不早,正当其时。”弥衡站了起来,慨然说道:“巴国早当是名副其实的王国了。大王未称王,有韬光养晦养精蓄锐之意,是不想因一名号而招致列国敌意,时也势也。今日时势大变,连宋、鲁、中山这等二流诸侯都已经称王,我们巴国实力大增,也就再无示弱之必要;其二:称王可大大激励巴国朝野士气,使巴人之耕战精神得以弘扬。国君名号,原本便不是国君一己之事,诸位以为然否?”
“大是!”除了龙锋,其余人竟是拍案叫好,连侍立一旁的巴岩与老侍卫长罗忠都是格外地兴奋。
一向老持沉重的罗忠情绪激动的老泪纵横:“称王!先生说到我们巴人心坎里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