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辛亥科技帝国 >

第71章

辛亥科技帝国-第71章

小说: 辛亥科技帝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东亮是真有点饿了,这馄饨的滋味也确实不一般,汤里的胡椒香味让他连打了几个喷嚏,吃的额头冒汗,大呼过瘾。

“老人家,你这汤是什么熬的?这么鲜?”

“我这汤啊,可有年头了,道光年间我爷爷就熬上了,他用的猪腿骨熬汤,到了我爹那辈儿加了几位中药,四十年前我开始卖馄饨的时候,又给里面加了海带、海米???各位爷想想,这熬了一百年的老汤,它能不鲜吗?”老头说起这个如数家珍,老脸满是得意之色。

“好吃,再来一碗,你这馄饨比宫里包的还地道”杨士琦三口两口喝完了馄饨,大叫道。

老头大惊失色道:“早就看出几位爷是贵人了,这位爷还吃过宫里的东西?”

杨士琦笑着敷衍道:“我有个远房亲戚是宫里的御厨,从宫里出来之后,我有幸尝过他的手艺,别的吧不晓得,但是这馄饨确实没您老人家煮的有滋味。”

老头被夸的脸上皱纹都笑开了:“我这骨头汤就是一绝,你走遍咱安庆城,谁家有这百年老汤?”

吴锦堂打趣道:“你这汤都快成大杂烩了,还算是骨头汤?”

杨士琦摇头晃脑道:“非也,非也这汤倒是正合张香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之精妙,骨头为君,母鸡、海味为臣,君臣相佐,王道汤汤”

宋教仁哈哈大笑:“杏城兄喝碗馄饨,都能吃出经世济国的学问,佩服,佩服”

过了一会儿,又连煮了两锅才让所有人都吃上了馄饨,柴东亮和杨士琦更是一人连吃了三碗。

“老头子,甭光顾着满嘴胡沁,忘了叫二娃子上工,这年轻人瞌睡大,不叫他就不晓得起来。”老太婆提醒道。

老头走到柴东亮身边,打了个躬道:“这位爷,您有洋表吧?现在是什么时辰了?”

柴东亮掏出打璜金怀表,对着灯光看了看道:“现在快四点了。”

老头惊呼道:“时辰到了,老太婆你快进屋去叫二娃子上工,我一个人招呼摊子。”

老太婆扭着小脚,艰难的走了,没走几步就到家了,用铜钥匙开了门走了进去。

柴东亮有些奇怪,问道:“老人家,你家孩子是做什么的?这么早就要上工?”

老头笑道:“这还早啊?都快寅正了,按照你们这些读洋书的人的说法,都快四点钟了,这还叫个早?五点就得上工,这孩子就是贪睡。”

“五点上工?那几点下工?”

“晚上七点,有时候东家那里事情忙,就不好说了,十点、十一点都不一定。实在要是忙不过来,就不在家里歇了。”

早上五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而且要经常加班,这劳动时间也太长了

柴东亮微笑着道:“这活也太辛苦了。”

老头有些不悦道:“这工厂里的活计再苦再累,还能比种田辛苦?那些种田的死扒活作,连肚子都填不满,这工厂里一个月干完有五块钱拿呢,要是干的好,东家还有赏钱,厂子里中午还管顿饭,只收两分钱???年轻娃娃吃的多,这两分钱够什么?还不是要东家贴钱?这要是还不知足,那还算是个人吗?”

中午一顿饭象征性的收两分钱?这好像是柴东亮定的规矩啊

“您儿子在哪个厂子干活呢?”

“光华螺丝厂啊。”

光华?真是我的厂?柴东亮立刻就傻眼了



第一百二十四章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中)

吴锦堂一听这个名字就笑了起来,压低声音对柴东亮道:“这是咱们的厂子,给三芯插座厂做配套的,就在安庆城里,都督事情忙,这些办分厂的小事儿就没向您说。”

柴东亮的脸冷了起来:“咱芜湖工业园区的厂子都是这样吗?早上五点上班,晚上七点下班?”

吴锦堂点头道:“是啊,都是这个规矩,不光是咱们的厂子,全安徽都是这样,上海的厂子也是这个规矩。”

柴东亮苦笑道:“这工人也太苦了些。”

吴锦堂深有同感道:“咱中国的工人可真好,再苦再累都不闹事儿。”

柴东亮的脸色一沉道:“多混账的东家,把人当牲口使就算是牲口,还知道要让它们歇歇,别累坏了。’

这句话的声音不大,但是语气已经很重了,吴锦堂晓得柴东亮肯定的动怒了。

卖馄饨的老头也听见柴东亮的这句话,立刻反驳道:“这位爷,您这话我就不爱听了,这年轻人掏点力气算什么啊?您去打听打听的,咱全安徽有几个厂子发工钱的?别的厂子最多是管口饱饭,我家二娃子干活的厂子,一个月可是匀匀实实发五块钱呢我和老婆子卖馄饨,起早贪黑一个月连一块钱都赚不到,没有二娃子发的工钱,全家的嚼谷都没着落????这样的好东家打着灯笼都难找,我知道您是心疼我们穷人,可咱啊,就是这命???城里还好,哪怕要饭都能活人,您没去过乡下吧?卖儿卖女的多了”

柴东亮顿时无语,,要知道在流水线上干活是片刻都不可能偷懒的,否则下道工序就没发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即使这样的条件,都会令普通老百姓觉得非常满意了。

“老人家,这乡下不是也在土改吗?分了地日子就好过了”柴东亮过了半晌才道,自己都不明白说这话是安慰老头,还是安慰自己。

老头摇头道:“要说咱们安徽的都督,那是没说的,分田给穷人谁敢说不好?其实,有些逃到城里的人不是乡下没地,他们有田不去种???您老没到过乡下,不知道那里的日子是怎么过的。甭说没地了,就是分二亩田也顾不住一家人的吃喝,好年景半年瓜菜半年粮,要是多少遭个灾就只能把田地撂荒了,全家到城里讨饭了???咱安徽算是好的,都督府在城里搞了十几处粥棚,街上看不见饿死的人,你到江西、河南去看看,那里甭说乡下,省城里饿死人都没人收尸???哎,咱老百姓啊,这个命比草叶还薄,日子比树叶还稠(愁)啊”

柴东亮楞了半天,莫非自己搞土改搞错了?在另外一个时空,台湾和日本就是土改之后,老百姓才吃上了饱饭,同样的方法为什么在安徽就行不通呢?

思索良久,柴东亮才恍然大悟,日本、台湾是二战之后才土改的,种子都是经过良种繁育的,又有化肥增加产量,还有农药对付病虫害,而且有政府统一兴修的水利工程,所以小面积的耕地也可以保证收入。而现在的安徽农民,一亩上好的天字号水田,亩产不过三百斤,普通的地字号中等旱田,产量只有一百多斤。

就算一家四口人吧,如果只有三五亩土地,丰年的时候勉强可以半饥半饱,灾荒之年除了逃荒要饭还有什别的办法?仅仅靠土改还是无法解决老百姓吃饭的问题,农业科学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进,也绝对不容忽视。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大工程,绝对不像小说中说的那么简单。

老人的话,令原本热闹的场面顿时冷了下来,宋教仁、杨士琦等人平日关心的都是国家大事,从来没见过普通民众的生活是何等的穷困。

“各位,赶紧吃吧,馄饨凉了就不好吃了,我也是老了话多,几位爷甭见怪。”老头给锅里添了一瓢凉水。

几个人没滋没味的胡乱吃了几口,方清雨掏出一块洋钱递给老人,老头为难的道:“这么大的钱,我可找不起。”

柴东亮随口道:“不用找了。”

老头喜形于色,急忙放在嘴边吹了一下,听到悦耳的嗡嗡声笑道:“咱安徽的洋钱就是好,成色也好分量也足。”

墙角处传来细碎的脚步声,方清雨警惕的把手悄悄安在枪柄上,转过脸看去,原来是个一身热孝的妇人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

“大爷,能赏口热汤吗?孩子冻的睡不着,老吵着喊饿。”妇人怯生生的道。

老头看了她一眼,舀了瓢面汤倒进碗里,叹口气道:“这孩子还正长身子骨呢,肚里没食,可不就怕冷吗?一天两碗粥撒泡尿就没了???作孽啊”

小孩喝了碗面汤,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柴东亮吃剩下的半碗馄饨。

柴东亮还没说话,莫小怜将自己的碗推给小孩子:“吃姐姐的吧,这碗还没动呢,干净的。”

小孩端起碗就狼吞虎咽,三口两口就把一大碗馄饨吃了个精光,妇人流着泪道谢。柴东亮对老头道:“再给他煮一碗,算我的。”

老头忙道:“爷刚才赏的那块洋钱,喝多少碗都够,咋还能像您要钱呢?”说罢,又打开锅盖,往里面丢了十几个馄饨进去。

捞出来之后,老头特意从汤锅里捞了根带肉的骨头码在碗上面,自言自语道:“可怜这孩子,别说吃肉了,怕是从娘胎里出来也没吃过几回猪油吧?这小猪头上还有三分糠命,这老天对人咋就这么狠的心?”

小孩吃了两个之后,把碗推给妇人:“娘,您吃,可好吃了。”

妇人边流泪边笑道:“娘不饿,狗子自己吃吧。”

吴美琪从荷包里掏出一块洋钱,递给老头道:“管他们娘俩吃饱。”

老头连连推辞道:“可不敢再收小姐的钱了,那位爷赏的钱咋也吃不完,不就是碗馄饨吗?”吴美琪不由分说就塞到老头手里,老头半推半就的揣进了怀里,急忙又往锅里丢了几十个馄饨,然后问道:“我说,啥时候能轮到给你分田啊?这分了田日子就好过了。起码收几斗谷子把孩子拉扯大。”

妇人长叹一声道:“我们孤儿寡母的,就算分了田也没人种,再说人家官府的人说了,先紧着上次帮忙守城的人分田,我们这些人往后等等???这一等就不知道是三年还是五载了”

安徽推行的是土地累进税制度,田地多的人交的税多,土地少的人就不交税,推行的时间还不长,愿意拿土地换股票和债券的人不多,只有官员和议员迫不得已,为了保住官职和议员身份,不得不把土地给交出来了,但是僧多粥少,也只能先紧着安置淘汰下来的士兵和安庆、芜湖周边的流民以及上次帮助守城有功的人员。

老太婆把儿子叫起来上工,然后扭着小脚又走了回来,见妇人和孩子在吃馄饨,正要发作,老头急忙道:“那几位爷好心,赏他们娘俩一碗吃的。”

老太婆这才转怒为喜,然后长叹道:“我说这位妹子,你年纪轻轻又带个孩子,今后的日子该咋过啊?不如干脆找个人家嫁了,也给孩子找碗饭吃。”

妇人摇头道:“婶子的好意我心领了,这孩子的爹被官府杀了,他死的惨啊,连个全尸都没落下,他是为我们娘倆死的,说什么我也不能对不住他,我讨饭也要把孩子带大。”说着说着,触动了情肠,一时间泣不成声。

柴东亮有些奇怪,问道:“这孩子的爹是怎么死的?怎么会死无全尸?”

安徽的刑罚已经改革过了,废除了凌迟、腰斩等酷刑,改打板子等肉刑为徒刑,死刑只有绞刑一种,就算是犯罪被杀也不会落得身首异处。

妇人听见他问话,更是哭的死去活来,小孩子也丢了饭碗,和母亲抱头痛哭。

老太婆絮絮叨叨的道:“这孩子的爹是被当涂县的县太爷给杀了,连肚子都剖开了。那真叫一个惨啊”

柴东亮的火腾的就上来了,自己明明已经废除了砍头、刺心这样的死刑,当涂县的县令怎么敢用剖腹这样的酷刑来杀人?

“当涂县的县知事,狗胆子也太大了我这就把他给拿了”方清雨咬牙切齿道。

老头虽然是个卖馄饨的,但是守着这绣锦街,什么样的人物没见过?早就感觉出柴东亮这些人肯定是达官显贵,闹不好比县太爷的官还要大些。忙道:“几位爷要是真发善心,就帮这大妹子找个老妈子的活计干干,也好把孩子拉扯大。”

杨士琦一指柴东亮道:“这事儿就包在我这位兄弟身上了,他认识的财主多,肯定能帮他们孤儿寡母找条生路。”

妇人听罢,急忙拉着儿子要给柴东亮磕头,被柴东亮一把扶起。

“这位爷,不是县太爷心狠,是我们当家的犯了王法???他杀了人”妇人低声道。

柴东亮冷冷的道:“就算是犯了王法,也没有剖开别人肚子的道理?这等酷刑是哪家的王法?”

妇人一边抽泣,一边絮絮叨叨的讲诉起来。

柴东亮等人先是听得满心怒火,最后全部换做浓浓的哀伤,莫小怜、吴美琪两个女孩,更是哭的泣不成声。

柴东亮厉声道:“方清雨,你现在就安排人去当涂县,把卷宗全部给我调过来???当涂的县知事,还是让他接着干吧”

方清雨点了点头,吩咐了卫兵几句。

柴东亮说完,神色黯然道:“咱中国的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

。。。。

三更了,一万多字求书友的保底月票

有了月票,汤圆会更加努力的



第一百二十五章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下)

第一百二十五章百姓真穷,民生真苦,官府真混账(下)

这妇人本是淮南人,守着乡下二亩薄田,一家原本过的虽然穷倒也平安。慈禧和光绪相继离世之后,小皇帝宣统继位。说来也怪,自打溥仪当了皇帝,天下不是旱就是涝。妇人家里的田旱的张嘴,地里颗粒无收。一家人只好把田卖了逃到淮南城里讨生活,但是城里流民成千上万,哪里有什么活计?妇人的丈夫在街上找零活,妇人给别人浆浆洗洗,勉强混两顿棒子面粥喝,及一顿饱一顿的勉强过活。

这日子也没过多久,从北京到南京一首童谣就流传来了: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天下百姓议论纷纷,都觉得这大清朝廷怕是长不了。果不其然,两年半之后武昌起义推翻了满清,安徽也不例外,淮上军兵分三路从寿州起兵,一路上摧枯拉朽半个多月的时间就拿下了多半个安徽,淮南也被淮上军第二路的张汇韬部占据。

自古兵过如筛,匪过如篦,淮上军亦兵亦匪,百姓的日子也就苦不堪言了,大户被洗劫一空,商铺也被抢掠个干净,妇人丈夫自然也没零活可干,大户都被抢光了,谁家还用别人洗衣裳。一家三口断了生计,后来淮上军被打跑,淮南被陆凯的安徽**军光复,但是城内的生机已经断绝,非一年半载难以恢复元气。一家人只好又逃亡到了当涂县。

刚到当涂,妇人和孩子就饿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丈夫眼看全家要被一起饿死,就动了杀人劫财的心思,在官道上拦路抢劫客商,还杀了两个人,没等把财物带回家里,就被当涂县的衙役给拿了。

他倒也爽快不待审问就原原本本的把抢劫杀人的罪过给招认了,县官拍案大怒:“你为何抢劫客商财物?为何杀人?”

丈夫说了一句令所有人惊心动魄的话:“把我的肚子刨开,就知道我为什么当强盗了。”

抢劫本来就是重罪,又连杀两人,当涂县判了他绞刑立即执行,临刑前,他再次提出等他死后请县官刨开肚子的请求。

绞刑执行完毕,县官还真的请仵作将他的肚子拉开,胃里空空如也,只有几片没有消化的树皮和草根。当时的惨状令围观的百姓都不忍心看了,县太爷和铁石心肠的仵作也都流泪,县令找到他的家眷,给了妇人了十五块钱让她安葬亡夫,然后大骂自己无能不能庇护治下百姓,嚎啕大哭着退堂。

妇人一边哭一边讲诉,柴东亮等人黯然神伤,身为安徽都督,治下发生这样的惨剧,他绝对责无旁贷。

这土改必须推行下去,否则流民四起处处烽烟几乎是个必然的结果,在饿死和被官府杀死这个选择题,老百姓往往会选择后者。在另外一个时空,北洋时期百姓宁可当盗匪都不愿意去种田,反正种田也得被土匪抢劫,还不如干脆自己去当土匪。所有人都去抢劫而不去生产,社会财富只可能减少不可能累计,无论谁执政都无法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但是仅仅分给农民土地是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