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月-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台上现在只剩下了三十位姑娘!
这也太残酷了,第一轮就只剩下了十分之一。
难道这首诗就代表了“女人味道”么?
没有办法,既然规则如此,必须遵守。
唐老先生微微一笑,来到那块大题板的面前,向着台下一指:“很不幸,我们的姑娘们第一轮就只剩下了十分之一。台下的才子佳人们,你们知道这一轮的答案么?”
台下顿时乱作了一团,大家纷纷发表看法,但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唐易先把手向天一举,大家这才安静了下来。他指了指仍然站在台上的一位姑娘,然后向台下说道:“这样吧,我们请出回答正确的一位姑娘,来给大家揭晓答案吧。”
女子迈着娉婷的步子走了出来,她的头上戴着一面薄薄的白色面纱。
此女正是“桃花馆”的头牌——“锦簇”。
只见她缓缓揭开了面纱,冲着大家微微一笑,施了一礼。
她这一亮相,让所有男人都惊呼了一声:“哇喔!”
这位女子也太美了,尤其在面纱掀起的那一刹那。所有男人的眼珠子都停止了转动,眼睛连眨都不眨一下。
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这一层面纱就象是美人窗前的珠帘,一旦卷起,就展露出无限的光彩来。
“锦簇”虽然面带微笑,但总是有一些轻轻皱着眉,颇有一副西施的味道。只见她来到大题板前,说了一句:“这首诗,看上去是一首七言绝句,用的是‘一’字韵脚,写春天与友人送别的景致,表面上天衣无缝,但实际上,这是四首诗各选一句节选合成的!”
“噢!原来如此!”纵然是台下很多饱读诗书的人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出题,听到这一句才开始恍然大悟!
“难怪!难怪!其中一两句听过,但是感觉并不是这样的上下句,原来竟然是四首诗合成的!”
“真是!正因如此,这么多姑娘才一下子就被淘汰了!你还别说,就算是科举考试,也没有这么奇异的考法!真是太难了!”
“对啊!连科举都不敢这么考,可这花魁大赛竟然敢这么考!你说怪不怪,更怪的是,虽然难,可台上这剩下的三十多位姑娘居然还答对了,真是了不起!”
众人的声音代表了他们的想法,大家不禁为这三十多位答对的姑娘们鼓起掌来。
台下这时有一位好事的秀才高喊了一句:“唐老爷子,您这么个考法,比乡试、会试都难,叫花魁们都考这些,那让我们这天天惦记着考取功名的士子们,脸往哪儿放啊?”
“哈哈!”台下顿时一番哄笑。
唐老爷子却不慌不忙地看着这个人笑,用手指了指他,骂了一句:“你个小兔崽子,还别不服气!就算我现在告诉你这是四首诗合成的,你来告诉我,这每一句都是谁写的?诗句叫什么?哪个朝代的?”
“这……”起哄的这人不说话了,顿时被弄了个大窝脖,赶紧把脑袋缩了回去。
唐老爷子笑了,很有风度地对“锦簇”作了一个“请”的手势,让她继续往下说。
“锦簇”点了点头,继续解释起来:“这第一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诗名是《江畔独步寻花》。原诗中这是后两句,前两句是‘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写的是春天景象的别致情趣。”
“好!”这一句刚说完,台下众人纷纷叫好,大家都开始嘲笑刚才那位秀才,笑他还不如这位青楼女子雅致,有修养。
“锦簇”继续诠释诗句:“这第二句‘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送寥参谋东游二首》,这是上句,下句是‘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写的是友人送别时的感叹。”
台下再叫好的时候,找刚才那位秀才,已经找不着影儿了。估计已经不好意思再待下去,已经跑了。
第二百零九章 一树梨花压海棠
“这第三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来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算得上是很出名的句子,下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的是春季游玩时的观感。”
“这第四句‘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不是非常出名,是唐代诗人刘方平写的《代春怨》,《全唐诗》里有收录。这是下句,上句是‘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写的是女子对离人的思念。正好对应上合成诗的第二句,‘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也是有趣得很!”
经她这一解释,台下所有的人这才彻底明白,现场沉默了好一会儿,才一下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如果刚才那位起哄的秀才还在,这会儿一定恨不得挖条地缝钻进去。
这才叫真正的做学问!如果一位青楼女子的学问都能做成这样,还真是让不让人活了!
唐老爷子一挥手,大家逐渐安静下来。只见他朝人群里喊道:“小子!这会儿怎么不再说了!别以为你是考举人的秀才就一定比我们这些青楼姑娘们强!老夫告诉你,一山更比一山高,女人总比男人强!”
“哈哈哈!”人群又是一通大笑,但大家笑完后都不住地点头,认为唐老爷子说得有道理。
老爷子笑着问了一句:“怎么样?各位!这会儿品出点儿味道了吧,咱们说的女人味道,有没有意思啊!”
“有!”台下的男男女女们纷纷附和,看来今天还真不白来,真是长见识了。
闵维义和钟钦良此刻也在不住地点头,两人的眼睛就没离开过“锦簇”的脸庞,各自打起了小算盘。
原来一直以为“暖玉”和“温香”就是这钱塘江畔最厉害的魁首了,到了今天才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真是一届更比一届强!
这样的魁首要是能娶回到家里,肯定是一件非常有面儿的事情!
正想着,又听见一声锣响,第二轮竞赛开始了!
只见大题板的纸面换了一张,这张上面写着半片词。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唐老爷子这时大声宣布规则:“请台上的姑娘在一刻钟之内,把这首词补全,并写出这首词的词牌、作者及大致意境!”
刚考完唐诗,又考宋词?这唐老爷子,还真是够有品味的。
谁说花魁比试只是比胸比屁股,完全不是,这全是内在之争,比的是修养,太古典了!
台下有些女子认出了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但是今天来的多为男子,平时不怎么看她的词,所以很多人都在摇头。
一刻钟又很快过去了。
一声锣响,众女停笔,站起。
这一回,又有三四个没写出来的,经过唐易先等人的评定,有的人写是写了,但不准确。这一轮,又有十多人被淘汰,只有十七个人剩了下来。
唐老爷子这时指了其中的一个剩下来的女子:“你来给大家说说你的答案!”
“是!”这位姑娘走上前来,满面含春。
闵维义他们四人吃了一惊,这个女子正是“春风楼”的“如花”!
看来她们的妈妈桑让她们保密还是有道理的,果然留有一手,能在这么激烈的文采比赛中生存下来,着实不易。
尤其是没有经过作弊的,能撑到现在,真的是奇迹!
“如花”轻轻张着微微上翘的性感嘴唇,说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首词的下片是‘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说的是少女在家闲散的生活,很有淡雅的意境。”
“好!说得好!”她的话音才落,人群中就有人叫起好来。
自命为雅士的男人们也都频频点头,这首题“如花”确实答得好,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唐易先笑着请她回到位子上,双手一展,又是一声锣响,第三轮竞赛开始。
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台上台下的气氛都一下子紧张起来。
只见正当中的题板又换了一张,这一道与上一道题目相关,而且显得非常特别。
“请写出李清照的简要生平,代表作品分类,只用二三句话即可。并分别写出代表作,以一刻钟为限,写出作品数量多的前六名获胜。”
这一下竞争足够惨烈,而且要求极高。
首先主考官唐易先和台上考官们提前就预料到了幸存到这一轮的姑娘不会很多,将这一轮作为了重要的分水岭。
其次,这一轮下来,即便这十七个人都会答李清照的生平、分类,也要凭借谁记得多、写得快,一下就进入到只剩前六名。
姑娘们几乎来不及思考,提起笔就写。
但是,也有几个人被简要生平和作品分类难住了,虽然提着笔,手却在不停发抖。
确实也是,能答出绿肥红瘦这首词已是不错,还要系统地说出她的生平和作品分类,这需要对她进行过较深的研究才可以。
即使只用二三句话,那也得会才行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见其他会的人纷纷奋笔疾书,这几个不会的人急得大汗直流。
但是不会就是不会,流多少汗也没用,即便脸上的妆都花了,眼泪都下来了,那也没有用,怎能闭上眼睛等“死”。
一刻钟很快过去,“咣”的一声锣响,本轮竞赛结束。
会写的姑娘们也不得不停下了手中的笔,站起身来。
唐老先生带着一众考官们先把六个卷面为空白的姑娘请出了场,然后来到剩下十一个人的卷子前细细观看。
经过评定,最后只剩下六个人仍然留在台上,最多的一个人写出了九首诗,第六名写出了五首。
当他报出最终成绩的时候,台下还是免不了一片哗然。
第七名只写出了四首半,仅仅差了半首,遗憾得她直抹眼泪。
可是既然是比赛,就不相信眼泪,虽然考官们对她表示同情,也只能看着她梨花带雨地离开舞台。
这人是“暖月阁”的头牌,叫“虞姬”,既然敢取楚霸王之妻的名字,肯定很有能耐。她原来是一名外省的仕女,后来家道中落,流落至此,没办法转入风尘,也是通过无数血泪才成为“暖月阁”的头牌,而且是号称只卖艺不卖身的,也算是这钱塘江畔的一个人物。
大家眼见她款款步下舞台,纷纷为她鼓起掌来,表示了莫大的同情。
旁边站着的“暖月楼”老板娘“大春子”见此情景,不由得喜上眉梢,来这儿的目的已经达到,虽然已经输了,但以后光顾“虞姬”的客人肯定少不了。
台上的唐老爷子这时捧着一份卷子,大声说道:“我和考官们一致裁定,这份为第一名,前面的生平分类非常简短,后面的诗写得最多,两个分类后的作品列举也很平衡,一个写出了四首,一个写出了五首。我们请她来给大家讲讲她的答题吧!”
“好!”台下顿时掌声如雷,纷纷为这位写出九首诗的才女叫起好来。
这女子头上也戴着一面白纱,正是“桃花馆”王牌中的王牌——“花团”!
只见她轻启莲步,来到舞台正中,居然都不去拿唐易先手中的考卷,直接掀起白纱,身台下略礼一礼,娓娓说了起来。
“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分类,我是这么写的: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被尊为一代婉约词宗。其父亲李格非为一代大儒,其夫赵明诚为金石大家。因其身处南北宋交替时期,故其作品可分为前期后期,前期多为悠闲富足,后期多为哀伤感怀。”
“好!”台上的唐老爷子带头鼓起掌来,台下顿时跟着响成一片。
这几句确实写得非常精练,寥寥数语,就把一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概括得非常清楚。
“花团”的眼上晕起了一丝绯红,很是好看。
众人的热烈掌声无疑催生了男人们的爱慕情绪,尤其是成功男人。
越成功的男人,越喜欢光芒夺目的女人,总有一种在众目睽睽之下把最艳丽那朵花儿摘走的冲动。
现在,这个场子里最成功的两个男人——闵维义和钟钦良,就有这种想法,刚才的那个“如花”,他们已经见过了,闵维义还把她办过。而这两个戴着白面纱的“桃花馆”新花魁——“花团”和“锦簇”,已经引起了他俩的极大兴趣。
他俩现在胸中涌起了无限的成功豪气,满脑子都是戚、胡二人原来向他们渗透的想法,虽然“暖玉”和“温香”非常不错,但和这两个新花魁比起来,还真是有差距。
看来那首诗还真是有道理,绝非空穴来风。
暖玉温香随风去,花团锦簇入梦来。
男人不识新魁首,便做巡抚也枉然!
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更何况有这么多人在这儿衬托,更显出“花团”、“锦簇”的好来。此刻的“暖玉”、“温香”已经快被他俩抛到了九霄云外。
第二百一十章 薄汗轻衣嗅青梅
这一幕是戚、胡二人最愿意看到的,他们眼见这俩人眼皮都不眨一下,眼神已经完全陷在这两个新花魁的泥沼里,知道火候已经差不多了。
戚继光悄悄贴近了闵、钟二人,轻声问道:“怎么样,二位?看来这两位新花魁果然名不虚传啊!咱们要下手,还得赶快,万不可让哪个腰缠万贯的大户抢了先!”
闵维义连连点头:“还真是!还真是!应该下手!”
钟钦良却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白热比拼的细节,伸出手一指台上的“花团”:“咱们先听听看她接下来怎么说!”
这时候,众人的热烈掌声已经渐渐止息。
“花团”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对于李清照的前期作品,我列出了四首,一首是与前一轮竞赛题目差不多同时的另一首《如梦令》,还有一首《点绛唇》,两首《浣溪沙》。对于她的后期作品,我列出了五首,分别是《点绛唇》、《清平乐》、《忆秦娥》、《菩萨蛮》和《武陵春》。”
“花团”说完了以后,台下沉默了好一会儿,还以为她继续往下说呢,直到她没了声音,才意识到她已经说完了,爆发出了掌声。
唐老爷子很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他朝台下笑了笑,大声说道:“宋代的词都是以固定的词牌命名,光看词牌有重复,但不能反映内容。所以,各位看官都没听过瘾,我就替大伙儿作回主吧!咱们把刚才那位因为半首诗被遗憾淘汰的第七名‘虞姬’请上台来,让她弹奏琵琶,让这位暂列第一名的‘花团’把这九首词统统唱出来,让大伙儿饱饱耳福,好不好?”
“好!老先生英明!老先生太体谅我们了!”台下欢呼声一片。
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虞姬”拿了自己的琵琶,在人群中为她闪开的道路中缓缓前行,旁边的人也拼命地起哄,为这位憾负的美人儿重新拥有表现机会而喝彩。
“虞姬”一看也是经过大场面的人,脸上没有丝毫的怯意,面对着万众瞩目,淡若止水,让大家不由得为她惊叹起来。
不过,这种惊叹只持续了一会儿,大家的注意力很快还是集中到了“花团”的身上。
虽然“虞姬”弹奏的琵琶很不错,但那毕竟只是配音,真正唱词的主角一发音,毫不客气地成为最闪耀的亮点。
这一起首,就是地道的音腔。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如同天外来音,在耳边流转。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这一曲如莺啼燕语,唱得真好听,听得大伙儿如痴如醉。
更难得的是,她不只是静静地站着唱,而是摆动着两只长袖,时而随步而行,时而款款而停。时而如溪里行船,时而如花前驻立,配合着唱腔,真是丝丝入扣,入木三分。
她在这一曲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