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风月 >

第16章

大明风月-第16章

小说: 大明风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笑了,对冯保这一拍非常受用:“大伴儿!辛苦你再想些详细的办法,咱们怎么掌握实情和厉行节约,得有切实可行的路数才好!我困啦,准备睡觉啦,明天一早见吧!”

“是!皇上!”冯保应声拜倒,吩咐阿珠和小倩服侍皇上洗漱,上床睡觉,然后轻轻关了门,闪身出来。

第二天一大早,朱翊钧就爬起来了。

昨天虽然表现得不急不慢,其实心里哪有不着急的!

刚刚亲政,就赶上山东决堤和饥民生变这么大的事,处理不好,就会被图谋不轨之人借机闹事,挑动是非,一发不可收拾。

当年的陈胜和吴广,不就是借着给百姓找口饭吃而闹事,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把强大的秦朝都给整趴下了么。

想到这儿,他穿上裤子和鞋子就往外疾走!

身后的阿珠和小倩急忙赶上来,又是擦脸又是扣衣服的好一阵忙乎,终于在吃早膳的路上把皇帝衣装给收拾利索了。

他前脚刚踏进用早膳的中殿,发现冯保已经在里面候着了。

略一点头,他也不客气,坐下就吃。

这时冯保递过来一个折子,打开看是自己昨晚睡前给他布置的任务。

冯保还真是认真仔细,没少下功夫,朱翊钧一边吃一边看,一边点头。

折子里主要列了四个大项!

一是停止皇室及宗亲大兴土木,包括宫殿及各种房屋的修缮工作,一切暂停。

二是缩减吃饭穿衣等日常开支,朱翊钧看了看今天的早膳,果然菜量和种类都比以前少了一半,比原来的盛大排场要小得多,但是吃饱吃好绝对没问题。

三是杜绝铺张浪费,一旦发现予以严惩。朱翊钧发现冯保已经细致到了减少皇宫同时点亮灯笼的数量,削减屋内蜡烛的燃烧根数,甚至还有减少冬季热水的供应。

原来早在明朝,就已经有节水、节能的生态经济了。

四是从皇帝和后宫做起,倡导皇室成员和大臣捐出各类首饰细软、珍玩奇宝等物,折合成银两充盈国库,为山东饥民赈灾。

这不就是现代社会之勤俭节约和赈灾捐款么?

第二十七章 高仪辞官遏飞舟

皇帝看得很仔细,只顾一项项往下看,没注意粥都有些凉了。

看完后长出一口气:“大伴儿!朕服了!朕已经看完了,你考虑得非常周到细致,朕没有意见,你去征求一下母后看法,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出入,就照这个执行吧。”

说完把剩下那口粥喝完,起身边走边想,一会儿就到了院子里。

其实他一直在想,光靠昨天张居正的布置和今天冯保的节约折子还不够,需要寻找一个好一些的突破口,但从哪儿入手呢,他没想好。

冯保不敢打扰皇帝,一直慢慢跟在他身后。

来到院子里,朱翊钧正想让冯保教自己打一套拳,活动活动筋骨,却发现肚子“咕咕咕”地叫了起来。

不好,一定是刚才的粥放凉了,闹上肚子了!

急忙跑茅房!一阵“啪啦啪啦”痛快之后,感觉好多了。

脑子里还在想刚才的问题,一直到痛快完后拿起旁边架子上的手帕。

擦完屁股,他这才注意到,皇帝出恭都是用的不是纸,而是手帕,手帕上还用金线绣着金龙,这才是真正的奢侈。要想节俭,应该从这上面开刀!

他又拿了一条手帕擦手,走出茅房的时候,冯保已经垂手站在门外等候。

“圣上,您没事吧。”

“没事,可能是刚才的粥凉了,有些跑肚子。”

他一边说,一边把手帕丢给冯保:“朕的大总管,你好好看看这个!”

冯保接过手帕,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还以为他怪罪自己把粥放凉了,急忙跪下:“大伴儿该死!让圣上喝了凉粥,导致龙体欠安!”

朱翊钧爽朗地笑了:“不是这个!朕是那么小气的人么?朕是说你的节约单子已经把能包括的都包括进去了,为何没有包括这个?”

冯保愣了,仍是一头雾水。

皇帝指指他手里的手帕:“上茅房一次,擦屁股用一条,擦手用一条。这些手帕都是上好的江南苏绣进贡的吧?”

“是的,圣上!”

“江南苏绣,要用上等的布料,用纯金的金线,还要用很多的人工,才能绣制成这样一条手帕。皇宫时的男男女女们,上一次茅房就要用掉两条,而且是用完一条扔一条,你不觉得这是巨大浪费么?”

“是……,是浪费,可是……”冯保被皇帝说得有些语无伦次,不知道用什么话来接。

“既然是浪费,那就考虑如何改进。现在已能造纸了吧?”

“纸?当然能造!”

“那好!从今儿往后,所有的茅房,把手帕全部换成纸!不过,要把纸弄得柔软一些,要不然把屁股擦破了,哈哈哈!”

“是!皇上!”

“还有”,皇帝站在茅房门口用手比划了一下,“在这里打一眼井,造一个水台,把竹管拼接起来,将井里的水导入这个水台中。上完茅房在水台里洗洗手,既能洗干净,又能节约手帕。水台旁边也放一个盛纸的盒子。这样,上一次茅房,用一点水,用两张纸,足矣!”

“皇上圣明,属下这就安排人去办!”冯保已然听傻了,只知道答应一声,呆呆看着皇帝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个小祖宗,他是怎么想出这些奇思妙想来的啊。

……

朱翊钧到了书房,又看了大半天的密奏折子,觉得有些头昏眼花,正准备放松一下,听到外面有太监来报:“顾命大臣高仪,求见皇上!”

他觉得有些奇怪,这个行事低调、不偏不倚的高仪今天怎么主动要求拜见了?

“宣!”

君主之礼行完以后,皇帝请高仪在书房坐下。

没等高仪说话,他就主动打开了话匣子:“三辅大人!近来黄河德州段决口,你知道吧?”

“回皇上的话!臣也是刚刚知道。”

皇帝把冯保写的厉行节约的单子递给高仪:“高大人,你目前还兼任礼部尚书,朕让冯保草拟了一个朝廷上下厉行节约,为德州饥民捐款赈灾的折子,你看看行不行?”

高仪双手接过,细看一遍后,手捧折子双膝向皇帝跪倒:“皇上真是一代明君,如此以身作则,以天下百姓疾苦为己任,真要推行下去,百姓一定对皇上感恩戴德!”

听到高仪这么说,朱翊钧非常高兴,把刚才上茅房想到的节约手帕一事也和高仪说了。

高仪听后惊异万分,跪着向皇帝长磕了几个头:“皇上圣明!见微知著,如此奇思妙想之提出,说明皇上无时不刻不在为灾民和百姓殚精竭虑。仅此一项,就能减少江南苏绣每年数百万匹的进贡!吾皇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快起来!不知大人今天来找我,是因为什么事情?”

高仪面露尴尬之色,脸有些微微发红:“微臣有罪!皇上日夜为百姓操劳,臣却不及皇上万分之一。皇上,实不相瞒,微臣今日是来辞行的!”

“辞行?”朱翊钧一下愣住了,这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

“对!辞行!皇上!按理说在这紧要关头,微臣应该多多考虑如何为皇上分忧,而不应该主动请辞。但是今天看到我主如此圣明、勤勉、心忧天下,我想我可以走得放心了。皇上!微臣老了,思路、精力都跟不上节奏了,臣想解甲归田,颐养天年了。”

高仪仍然跪着,但说得很恳切,而且不卑不亢。

皇帝陷入了沉思,缓缓把高仪扶起来,坐在椅子上。

过了很久,他才对高仪说了一番话:“高大人!朕是一个直率的人,不喜欢弯弯绕绕,朕直说了吧。对于张居正挤走高拱一事,朕原来征求过你的意见!你不偏不倚,两边都不参与,朕没有异议。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政见和处理方式,有不同意见可以保留。在这一点上,朕从来没有怪罪过你!”

看到皇帝如此坦诚,高仪也动了情:“微臣有罪!微臣何德何能,让皇上如此为微臣担当!”

他抬起头来看着皇上,几度欲言又止。其实他不是不想继续为朝廷效力,但是这次的扳倒高拱,对他的震撼太大了!次辅张居正只用了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就把首辅高拱挤兑回了老家,自己当上了首辅!而且,他还以此赢得了新皇帝的完全信任!

这就是外表看上去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实际上城府极深、工于心计的张居正最可怕的地方!

反观高拱,虽然行事高调,给人感觉咄咄逼人,但是这个人其实没有特别坏的心眼,而且他骨子里有一种天然之高傲,不屑于干那些尔虞我诈的事情。张居正却不一样,他虽然平意近人,但你永远也无法知道他内心真正在想什么?

高仪张了几下嘴,想向皇帝和盘托出对张居正的看法,但话到嘴边,还是忍住了。

当然,高仪并不知道,扳倒高拱也是皇帝重掌大权必须的步骤,他只是在这一点上和张居正达成了一致而已。

但是高拱走出朝堂的那句话,还有群臣们可怕的静默,让朱翊钧深刻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果不加以制衡,张居正就会是下一个高拱!甚至比高拱还要可怕!

所以,他想留住高仪,至少对张居正是一个牵制。因为高仪再一走,三个顾命大臣走了俩,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制衡张居正的了。

朱翊钧注意到了高仪的欲言又止,希望他能痛快说出来,但是他始终没有说出来,也就不便勉强,只是摇了摇头:“好吧!高大人,你执意要走,朕也不强留你。朕就准你告老还乡,俸禄和爵位,朕依然给你保留,你什么时候想回来,朕还在这里等你!”

“谢主隆恩!”高仪的眼里涌出了感激的泪花。

皇帝叹了口气:“唉!只是你这一走,谁来制衡张居正,谁能保证张居正不会成为下一个高拱呢?”

高仪的眼里放出了精光,原来皇帝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看来少帝虽然年轻,却少年老成,以后真有可能成为千古明君!

于是他一下子笑了:“我主圣明啊!皇上!您若真心相信老臣,老臣举荐一个人,可与张居正抗衡!”

“哦?”,朱翊钧瞬间来了兴致,“爱卿!你说你说,举荐谁?”

“老臣向陛下举荐吕调阳,目前任吏部左侍郎,张居正的副手!”

“哦?”,皇帝突然想起来,这个吕调阳他很熟悉,在登基后和他、张居正特意一块用过膳。但是,就在那天扳倒高拱的紧要关头之前,吕调阳并没有迅速站到张居正那一头去,而是在自己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以后,才站过去的。

他这一站,就引起两边形势的完全变化,最终才成功地扳倒了高拱。可以说这个吕调阳是一个胜负手的转折点。如果没有这个吕调阳,现在在冷宫里待着的,就不是张贵妃和朱存孝,而是自己和李太后了。

这一前一后,足以证明吕调阳和张居正是既分又合的关系,至少从他犹豫片刻再站过去的动作看,他和张居正并不是铁板一块。

看来高仪推荐的这个吕调阳,还真是有道理的!

“但是”,皇帝在这里故意停顿了一下,装作不知道,傻傻地问了一句:“这个吕调阳是张居正副手,他们不是天然政治同盟么?怎么会与张居正分庭抗礼呢?”

第二十八章 黑质白章激将处

“皇上!”,高仪放慢了语速,“吕调阳为人做事都和张居正很像,但他更正直,也更乐于助人,他也有自己的独立想法!而实际上,张居正的人缘并不好,包括工部尚书朱衡、户部尚书王国光,都与张居正不和。但吕调阳的人缘很好,那天在朝堂之上,很多大臣都是因为吕侍郎的原因,才选择了站在张居正的身后。”

皇帝听到这,知道高仪心中也清楚那天朝堂上的底细,不由得点了一下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如果陛下将吕调阳提升,张居正一开始肯定不会反对,众大臣肯定也会赞成。时间一长,吕调阳肯定会得到大部分大臣的拥戴,而逐渐形成和张居正分庭抗礼之局面!”

皇帝这下明白了,心里不禁赞叹高仪的深谋远虑:“原来是这样!多谢高爱卿,最后这番话我记住了。爱卿放心回家养老吧,我一定会多多关注这个吕调阳。如果以后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朕就去找爱卿帮忙!”

高仪向皇帝跪倒拜别:“不敢当!陛下以后但凡有用得着微臣的地方,臣一定用尽全力,万死不辞!纵然粉身碎骨,也不能报答皇上对臣的肝胆相照。”

皇帝把他搀扶起来,一直送到宫门外:“肝胆相照,这个词语好!高老先生一路走好!”

高仪跪谢,一直目送皇帝离去。

等皇帝已经走了很久,他才从宫门外的大台阶上起身。时间已近黄昏,夕阳拉长他孤单的背影,越来越长。

……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每天都是一大早,朱翊钧就起来了,每天都在书房里泡着,不知不觉就是一天。

不过,就在第二天上午,他去跑茅房的时候,发现冯保已经把厕纸给换上了,水台是第三天下午做好的。

皇宫里从此有了循环经济的雏形。

这个冯保,执行力还是挺强的。在洗完手用纸擦手的时候,他当着下人着实表扬了他一下。话说回来,这还是由于皇帝的权威使然。一言九鼎,谁敢不听!

……

这天一大早,他用了早膳,又进了书房,但总觉得心里有事放不下,于是急忙唤来了冯保:“大伴儿!已经好几天过去了,山东德州有没有加急快件来报?决口的情况如何了?”

冯保拿出两个密件折子递给他:“主上宽心!朱衡大人已经赶到德州,正在组织军民筑堤。太傅已经派出户部组成一个分队,带着银票快马前往德州。李成梁、叶梦熊将军率领的十万兵马,也已经从辽东出发。”

皇帝拿起一封密折,撕开来看,是工部尚书朱衡报来的八百里加急。

“圣上钧鉴!山东德州已经成为一处泽国,大批良田被淹,村庄冲毁,家人失散,惨不忍睹。臣朱衡不才,已经带领部分奋勇之士组成敢死队,在决口处三里外修建子渠,准备将大水逐渐导入原来河道,再想办法重修大堤!”

看完以后,他不禁对这个务实干事的朱衡有了强烈的好感。

第一,这个朱衡没有一丝叫苦,说的惨不忍睹,是事实。

第二,他已经开始行动,修建子渠,率先疏导,把大水导入原来河道,虽然未经请示,但事态紧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大将之风。

第三,这是个奋勇当先的主儿,还亲自担任奋勇队队长。这样的人,在现代都难得一见。

第四,他没有说一句困难的话,想的只是替皇帝分忧。

这样的好官儿,打着灯笼都难找。

奇怪的是,张居正居然和他合不来,难道这样的好官不是张居正应该团结的对象么?还是张居正本来就难于容人?

难道真象高仪说的那样,张居正只是看上去平易近人,其实极难相处?

想到这儿,朱翊钧已然是一半欢喜一半担忧,又拆开另一封密折来看,是山东布政司王怀远写的,也是八百里加急。

“我主万岁!臣王怀远斗胆向皇上越级密奏!臣参奏工部尚书朱衡,虽然朱衡原来在山东担任过布政司,是我的老上司,老前辈。但他这几天到了决口一线后,种种行径令人发指!如不及时将其制止,山东必然大乱,威胁京城安全,所以微臣不得不越级参奏,让皇上早有防范!”

“呵呵”,看到这儿,他气得笑出了声,“就这么两个密折,还出来完全不同的声音了。”

说完看了冯保一眼,冯保却只是陪着笑了一声,没往前凑上来看密折的内容,垂手立在一边。

密折只有皇帝能看,其他人一律不行,如若偷看,就是杀头之罪!

这也是各个大小官员敢于通过密折相互攻讦的主要原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