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1855美国大亨 >

第324章

1855美国大亨-第324章

小说: 1855美国大亨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全杨秀清不知道差了多少,他们每次都不过是在边远的地方集合起几十百来个人,闹上一闹,然后就跑到外国去了。要是这样的事情是在洪杨之乱前,这事情都不值一提。甚至都可以归类到刑事案件里面去了。只是如今的大清比起那个时候的大清,虽然多了不少的洋枪洋炮,但却要弱了很多很多,甚至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平衡的颠覆了,所以,这些乱党虽然没什么本事,却也不得不防。

“那帮子乱党造谣说哀家要杀皇帝?”翻到某份奏折,慈禧吃了一惊。这个吃惊倒不是因为那些乱党造的谣太卑劣,而是这话似乎到是一下子触动了她此前不太愿意想的事情。于是她认真的读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慈禧抬起头来,问李莲英说:“这份奏折里面提到的那份报纸呢?”

“回圣母皇太后的话,那份报纸是乱党的报纸,里面都是些狂悖之言,不堪入目……”李莲英跪下来回答道。

“乱党的报纸,自然不会说哀家的好话。”慈禧笑了,“老实说,这些年来变着花样骂哀家的人还少了吗?有个什么大不了的?好了,去给哀家拿过来看看吧。”

“嗻。”李莲英应了一声就下去了。虽然这文章看了,对于圣母皇太后未必好,但是,既然圣母皇太后已经决定要看了,他也绝不敢当着。虽然李莲英是所谓的大太监,但是清朝的大太监的权力和地位也还是非常有限的,和明朝一比,简直就是渣渣,和我大汉,我大唐更是没法比的。就此可见,满清确实是蛮夷,歧视残障人士。自从祖龙以来,正统的大一统王朝,从来没有让太监的地位这么低的。

不一会儿,那份报纸就被递到了慈禧的手里。慈禧接过李莲英递上来的老花镜戴上,问道:“那篇文章在那里?”

“圣母皇太后,就在这里。”李莲英赶忙帮着慈禧将报纸翻到第二版,指着头条上的那篇文章说。在这个时代的亚洲,报纸的第一版往往倒不是正式内容,而是各种广告,一直缺钱的民报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它的第二版才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头版。慈禧首先看了看文章的作者,然后带着微笑说:

“章绛的文章哀家也看过一些,也算是个颇有学问的人了,当初他骂皇帝倒是骂的痛快淋漓,可惜是个乱党……”

但是随着她接着往下看,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她的眼睛也睁得大大的,拿着报纸的手也抖了起来。

“圣母皇太后,您可别生气,为了这么个不懂事的乱臣贼子,气坏了身体不值得……”李莲英赶紧说。

“哀家没生气,只是有点累了。”这时候,慈禧已经看完了这篇文章。她把报纸随意的扔在旁边的几案上,然后身子向后靠在太师椅的靠背上,闭上眼睛,顺手摘下了老花镜,递给李莲英,另一只手则扶住了自己的额头。

李莲英借过老花镜,又轻轻拿起报纸,想要拿出去。

“就放到那里。”他的耳边突然响起了慈禧疲惫的声音,“先就放在那里。一会儿哀家还要再看看。”

第五百七十一章,决心(2)

慈禧太后后来真的又把那篇文章看了好几遍,虽然每看一遍,都会让她非常的疲惫,也非常的恐惧,但是她还是把那篇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同时她对于那个叫做章绛的乱党的认识又发生了变化。

“我原本只以为这个章绛是个读了不少书,但书生气太多的人,如今看看这篇文章,竟然是个英雄人物。不对,这文章的应该不是章绛写的,至少这里面的意思不是他自己的。一个整天拿着国学讲革命的人,哪里有这样深的心思。他背后一定还有其他的人,还藏着一个可怕的英雄人物。”慈禧忍不住这样想着。

慈禧给写着文章的人定下“英雄人物”这四个字,是因为在这边文章中,那个人表现出的对于时局,对于那些纷乱背后的东西的深刻的认识。有些认识甚至都超过了慈禧不少,很多地方读了甚至让慈禧都感到深受启发。

这篇文章中并没有对慈禧破口大骂,要真是这样做,慈禧最多笑笑罢了,反正骂她的人多了去了。什么阴险狠毒呀,什么牝鸡司晨呀,什么秽乱后宫呀,什么卖国求荣呀,什么祸国殃民呀。种类繁多,了无新意。

然而这篇文章不一样,它只是冷冰冰的追述了慈禧和她身边的那些人:她的盟友,她的对手们的种种政治举动。并且将这些政治举动后里的利益纠葛做了冷冰冰的分析,将慈禧为什么要做这些举动,这些举动的目的,结果,甚至是如果不这样做而采取其他的做法,可能会收到什么样的效果分析得一清二楚。

然而正是这样的分析让慈禧感到万分的恐惧,因为她发现她的一切的作为,在这篇文章中全然无法遁形,而她这样做的缘由考虑,对方也一清二楚,而她却对对方一无所知。这种不对称自然让人恐惧。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对手还认真的分析了她的努力,并认真的加以推演之后,得出的那个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慈禧和光绪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如果慈禧想要继续她毕生的事业——尽可能的保住满洲人的大清,那她就必须在自己死掉之前,将对此威胁最大的内部因素——光绪皇帝干掉。否则,只怕慈禧的尸体还没来得及被埋到坟里去,她一心维护的大清皇朝就先被埋葬了。

然而,如果慈禧选择干掉光绪皇帝,另立一个小皇帝的话,也绝对不是什么好的选择。尤其是在有了这篇文章之后。如今的满清还能维持,很大程度上不过是靠着披着个朝廷忠孝大义的皮而已。一旦光绪皇帝就如这篇文章所预言的死在了慈禧之前,那么皇族内部的各种不忠不孝就直接暴露在天下人面前,所谓的“忠孝大义”的皮就没法再披下去了。

当然,如果满清朝廷手中还有足够的力量,这倒不是个什么大问题。远一点的比如李世民杀了自己的兄弟,囚禁了自己的老爹,干的这事和隋炀帝也没太大区别,但是他手里有力量,所以最终却成了旷代明君。近一点的比如满清前几代的那些皇帝们,这样的也不少,比如努尔哈赤一翘辫子,他几个儿子就一起逼死了他的大老婆,然后老八皇太极又弄死了好几个兄弟;然后等皇太极死了,他的兄弟多尔衮又去欺负皇太极的寡妇,玩出了什么“太后下嫁”的故事。再往后,就是我们兄友弟恭的“四爷”,六下江南,游遍天下,专门喜欢在文物上面放弹幕的“十全老人”。总之,没一个没问题的。然而因为有力量,所以都成了明君。

然而如今的满清朝廷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了,它除了那张皮,已经没有什么像样的力量了,一旦丢了那张皮,那自然就变成了独。夫民贼,人人得而推翻之了。这篇文章也毫不隐晦的将这样的一个结果摆了出来。并且告诉大家,慈禧能做的选择只有这两个,而无论她做哪一个选择,都等于在宣判满清的死刑。甚至于慈禧会选择哪一个,这篇文章中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和预言。这边文章最后指出,毫无疑问的,慈禧会选择杀死光绪另立新君,即使这篇文章已经揭露了她的这种用心。因为两害相较取其轻,失掉了大义的那张皮,满清或许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子,至少,就算地方的督抚们更加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就算南方的革命党又闹了起来,至少,在北方,在京城附近,满清还有一点点的力量,还能勉强维持,虽然多半也维持不了多久。但是如果放任光绪胡闹,内部斗争一起,几乎可以肯定,满清立刻就会完蛋。

这篇文章并没有什么阴谋,没有陷阱,没有骗局,所以有的一切意图都清清楚楚的摆在明处。革命党人承认,他们就等着满清失德或是内乱,然后好趁机造反,实现他们驱逐鞑奴,恢复中华的目标。

这不是阴谋,这是阳谋。但却是最无可阻挡的。因为推动阳谋的力量并不是区区一个光复会,甚至是同盟会的力量,甚至也不是常在他们后面的那些势力的力量,而是整个世界的大势。在这样的力量面前,慈禧第一次感到自己是这样的虚弱无力。

……

正在认真研读这篇文章的人绝对不止慈禧一个,军机大臣大多也都看到这这篇文章。比如说,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同样在认真的研读这篇文章。

爱新觉罗·奕劻在后世一方面因为在戊戌政变中坚定地支持慈禧太后,在己亥建储中,他又坚决的支持慈禧太后废掉光绪,另立新君,在此后的八国联军侵华中,他代表清政府,在卖国的《辛丑条约》上签字,建议清政府和洋人联手镇压义和团运动,以及从1903年开始担任军机大臣,1904年开始担任首席军机大臣之后,碌碌无为,除了会跪领慈禧的懿旨之外,就只会公然的卖。官鬻爵,所以饱受批评。比如袁世凯的步步高升,其中就有奕劻的助力,而奕劻之所以处处帮袁世凯说话,后世大多认为,是因为袁世凯的银子在起作用。所以写过《清史演义》的蔡东藩就这样评价奕劻,说“庆亲王奕劻,为清室罪臣,即为袁氏功人”。而末代皇帝溥仪也多次说奕劻“受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断送在奕劻手里。”甚至等奕劻死后,准备给谥号的时候,溥仪还亲自给他准备下了“谬、丑、幽、厉”这四个字让内务府自行选择。

“载振啊,你怎么看这篇文章?”奕劻问道。

“阿玛,写这文章的人真是歹毒!”爱新觉罗·载振回答说。

“不是说这个。”奕劻摇摇头,略有点不满的说,“这里只有你我父子,你就老老实实说,这上面说的对不对?”

“阿玛……我觉得……太后恐怕也没别的路好走了。”载振的声音有些发抖,“要是真的太后……皇上还在……只怕……”

“只怕皇上第一个要杀的人就是我,第二个才轮得到袁世凯和荣禄!”奕劻厉声说道,他两眼精光闪耀,哪里有半点唯唯诺诺的寻常样子。

“阿玛……”

“太后不会让皇上有任何机会的。她很清楚,如果皇上早晨出来,只怕不用到下午,这大清朝里面就有一大堆的督抚要造反了,别人不说,袁世凯和他的北洋军可绝对不会眼睁睁的看着皇上的刀杀到自己的头上!那些外国人也不会允许。真要让皇上出来了,他今天出来,明天大清国就亡了!”

“阿玛……”载振被自己老爹的话吓得面无人色,说不出话来。

“太后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你放心,真有那么一天,皇上绝对会……”奕劻阴森森的说。

“可是……阿玛……有了这篇文章,再出了这样的事情,那……”载振磕磕巴巴的说。

“那大清国迟早也就要完了是不是?”奕劻斜着眼睛望着自己的儿子,“你能看到这个,很好。这大清国呀,迟早是要完了,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差,哪有不知道的?无非就是怎么完的事情了。是亡于乱党,还是亡于诸侯,还是亡于列强而已。太后在庚子年之后说‘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就是对列强证明,大清对他们还有用。所以大清才没有亡于列强。如今就是亡于乱党还是亡于诸侯了。亡于乱党的话,我们这些人有几个能活?亡于诸侯,出于名声考虑,我们说不定还能有个好结果。另外,载振呀,你最近反正差事也歇下了,不如去趟天津,在那边的租界里找个地方,然后秘密的把我们的那些东西转到那边去。呵呵,有人说,我一直收着袁世凯的钱,活活的给朝廷养出了一个曹操。呵呵,我不养出袁世凯这个曹操来,自然有别的曹操冒出来。好歹这个曹操是我养过的,到了那天,总得给我们一条生路吧。你明白吗?”

第五百七十二章,决心(3)

光复会的这篇文章,虽然引起了不少的关注,但是至少在表面上,大清国依旧一切太平。皇帝继续呆在瀛台里做他的皇帝,太后继续把持着朝政当着太后,首席军机大臣庆亲王奕劻继续收受贿赂赚钱。各地的督抚也继续玩着各种维新的花样,似乎什么都没有改变。

不过北京的街头巷尾却突然又出现了传言,说是太后老佛爷又打算再来一次己亥建储,从皇族中给无后的光绪皇帝找一个继承人。这个传言是怎么来的没人知道,但是很快就传遍了九城。甚至于很快就连东交民巷里面的外国人都知道这事情了。

乙亥年的时候,慈禧太后就打算一劳永逸的解决掉光绪这个大麻烦。当时她让荣禄以光绪帝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立端王载漪子溥俊为大阿哥。然而没想到,各地督抚们居然纷纷表示反对,就连洋人也跳出来反对了一把。慈禧明白,督抚们之所以反对,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朝廷处于名不正言不顺的境地,这样他们在和朝廷打交道的时候就更容易占到便宜;至于洋人,他们也希望留下一个能牵制慈禧的隐患。当时,面对地方督抚和洋人,慈禧太后难得的硬了一把,靠着义和团,和那些干涉中国内政的洋人宣了战。

结果呢?洋人打来了,地方督抚们立刻就玩了个“东南互保”,宣布慈禧的命令是“乱命”,是无效的,拒绝发兵勤王,玩起了中立。就连一向被视为忠臣的张之洞,居然也对人说:“这老寡妇(指慈禧太后)要骇她一下!”于是上书说:“臣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地方督抚既然不来勤王,那太后就只能依靠义和团和还愿意忠于朝廷的一些军队,比如聂士成的武卫军和洋人打了。然后,在战争中,最后的忠于朝廷的,还有一些战斗力的军队被消灭了个精光。慈禧太后只得向洋人妥协,于是签了个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并且把端王载漪父子丢到新疆去了事。

有了这事之后,按道理,慈禧太后应该是不会再玩什么建储的花样了。所以这个谣言绝对是没有根据的谣言了。然而,谣言一旦出现了,就自然会让人怀疑,这个谣言是不是慈禧太后放出来试探一下大家的反应的。于是,英国公使就去了一趟总理衙门,然后据说就有一批官员被太后痛骂了一顿。

……

吴祥子和宋恩子压低了帽檐,慢悠悠的晃进了裕泰茶楼,刚一进门,茶楼的掌柜王利发就一眼看到了他们,他赶紧朝着帮工李三使了个眼色,同时忙不迭迎上来向他们打了个千:“什么风把您二位爷吹到这里来了?快里面请里面请……李三,快给二位爷上一壶好茶!”

这时候李三刚刚提着水壶走到了两个茶客中间,一边俯下身子给那两个人续杯,一边小声的说:“二位爷,你们说话谨慎点,喏,那两位进来了。”接着他直起身子,应了一声:“诶,马上就来!”

吴祥子和宋恩子在一处靠窗的桌子旁边坐了下来,王利发麻利的摆上杯子,加上茶叶,李三就过来倒上了水。王利发笑着说:“二位尝尝,这可是正宗的今年的明前龙井。知道二位好这一口,我特意为您们二位准备着的。”

宋恩子端起茶杯,轻轻地向里面吹了口气,说:“王掌柜,你的生意不错呀。”

“托您的福。”王利发笑嘻嘻的一边说,一边给他们摆上茶点。

“王掌柜……”吴祥子拖长了声音说,“你的买卖这么好,真让人羡慕呀。”

“哪里哪里,不过糊口罢了。”王利发赶紧说。

“糊口呀。”宋恩子突然笑了起来,转过脸朝着吴祥子问道,“吴祥子,王老板说他不过只能糊口而已,你信不信?”

“糊口?我不信!王老板在和我们说笑话呢。”吴祥子摇着头说,“王老板还能糊口,倒是咱们两个,如今欠饷欠得厉害,连糊口都难呀。”

“是呀,如今就只有多卖把力气,多抓几个乱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