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我为王-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章扫视了一眼室内众人,缓缓说道:“老子曾言,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今日之事亦当如此。”
赵无恤道:“你是说,此事我应该先做出支持韩氏的样子来?”
任章道:“然,韩氏对于伐郑渴求已久,此番费尽心机,又是主动要求替赵氏讨伐齐国,却在归途时突袭郑国,挑起两国争端。如今上卿以执政的名义要韩氏停手,若他们不愿,则赵韩的关系将会破裂僵化,上卿作为执政,号令韩魏的名义就名存实亡了,甚至连后续的计划也无法实行。”
项橐冷笑道:“韩氏敢不从么?”
任章转向了他:“纵然停手,韩氏必然怨愤赵氏,郑国却不一定会感激上卿,这么做,于赵氏有何好处?”
“伐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赵氏刚刚打完齐国,虽说损失不大,但动员的劳役并不少,若再卷入战事,岂不是……”
“所以才要放纵韩氏去打,赵氏大可在后方呐喊助阵,却不耽误农时,等春耕完全结束,农闲时再决定要不要干涉。这样的话,韩氏会感激上卿,魏氏那边纵然不满,也会将怨恨放到韩氏身上。”
任章的提议得到赵无恤的认可,他未对韩氏攻郑国东部的事做出回应,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只是让韩虎“好自为之”。
但韩虎却没有好自为之,在赵无恤回到邺城后,他听说韩氏扩大了战事,在东部以一军兵力吸引了郑国主力后,段规又亲帅数千人,从州县渡河,突袭对岸的郑国成皋!更请求赵氏,让陆续集结的韩兵通过孟津去成周,绕背夹击成皋。
“成皋,虎牢关……”赵无恤再无知,也听说过楚汉对峙于成皋,听说过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听说过李世民虎牢关之战。
他差不多看清韩氏这次战略的目的了,取成皋,西可以胁迫天子,东可以蚕食郑国,拿下成皋,如同打中了郑国的七寸,也扼住了成周的咽喉,此可谓一石二鸟之策。
他从中闻到了段规的计谋味道,这个容貌丑陋的小矮子,真真下了一招妙子,简直是神来之笔!
幕僚家臣中间,阻止韩氏攻郑的提议又喧嚣尘上,唯独一个人依然坚持,他认为赵氏应当默许此事。
“说说你的理由。”这一次,赵无恤独自召见了任章。
任章道:“在此之前,臣可否询问一件事?”
“但问无妨。”
任章压低声音,“上卿为韩魏制定的大计,虽然看似是三家共赢,可实际上,却是驱狼吞虎,借刀杀人之策吧!”
……
“你……”
赵无恤目视任章良久,只需要轻轻一挥手,就有亲卫来将他带下去,让这个人消失。
但他还是点了点头,“不错,是身在鲁国的张孟谈,为我献上的计策。”
助韩攻郑,助魏攻秦,三家共赢,一起拓展生存空间,多么美好的前景啊……实则,却都是为了疲韩,疲魏,疲秦,疲郑,最终让赵氏独霸晋国而释放的烟雾弹,虽然看上去香甜迷人,却也有毒,是一下毒翻四个对手的慢性剧毒。
但赵无恤最初的计划,是先秦后郑,因为他担心过早对地缘敏感的郑动手,会引发楚国北上,或者连宋国也搀和进来,郑国垮的太快,不利于全局。
所以韩氏这一招乱拳,虽然与大的战略没有冲突,但也让他有点担忧。
再说了,成皋若是真被韩氏夺取,于赵氏长远无利啊……
任章却道:“张子真不愧为赵氏智囊,不过臣倒是觉得,让韩氏取得成皋也无妨。”
“哦?成皋乃兵家必争之地,赵氏得不到也就算了,岂能任由邻人夺取?”
任章笑道:“正是因为紧要,才能让韩郑为此争个头破血流。上卿且听我说一个故事。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则是世上最狡猾的野兔。韩子卢追逐东郭逡,接连环山追了三圈,翻山跑了五趟,前面的兔子筋疲力尽,后面的狗也筋疲力尽,大家都跑不动了,各自倒在地上一动不动。有个老田父看到了,不费吹灰之力捡走了它们。”
“与此相同,韩郑力量相当,光凭借韩氏自己,突袭成皋倒是有几分成算,但想要一次夺取上洛,消灭郑国是不可能的。要是韩、郑因为成皋这个地方相持不下,几年下来,双方士兵百姓都疲惫不堪,在太行以东保持和平,休养生息的赵氏便能博取农夫之利。所以韩氏这一招险棋看似精妙,实则……呵呵,有些不自量力。正如老子所说的,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成皋,或许恰恰是害死他们的一个毒饵!”
“至于所谓的地利之势,有郑国不断袭扰,韩氏攻下成皋后,只怕根本没精力修筑坚城,纵然修起来,赵氏有利器投石机,弩砲,何城不克!?”
“善……”赵无恤闭上眼睛微微思索,又睁开了眼,张孟谈天纵奇才,提出一石四鸟之计,知道的人不多,大多数家臣和国人只以为赵氏真的要伐秦伐郑,恢复晋国辉煌。
但不知情的任章却能猜中,还能将此计分析通透,更进一步地提出,赵氏应当适当让韩氏咬下郑国身上的肉,引发郑人的恐惧,让双方未来的火并更猛烈些。
不过如此一来,在这场韩郑冲突里,赵氏就必须控制好场面,既不能让双方打的太剧烈,演变成过早将赵氏拉入战争泥潭的大战,也不能让韩氏优势太大,嬴得太轻松……
毕竟看上去,这次韩氏机关算尽,是志在必得啊。
但等赵无恤抵达朝歌,打算就近观察这场战事时,他的担忧便消除了。
段规出谋划策是一把好手,打起仗来,却是外行瞎指挥内行。三月中旬,韩军在渡河攻击成皋的战役里,前锋竟然打了败仗,灰头土脸地结束了第一次攻势,让赵无恤手下的将领们笑掉大牙……
第872章 势均力敌
城头变幻大王旗,用这句话来形容朝歌再合适不过。
曾几何时,这里是东方世界的中心,大邑商封畿百里,制作粗糙却昂扬的玄鸟雕塑和巨大的铜鼎一起拱卫这座殷都,直到它被周人征服,巍峨的高台被堕毁,珍宝焚烧或埋藏于尘土之下,殷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
这之后卫国、赤狄、范氏陆续成了这里的主人,直到六百年一个轮回,曾经在这座大邑里列为方国侯伯的嬴姓赵氏,又带着玄鸟图腾又回到了这里,占据了范氏建立的殿堂、庙宇。
赵氏占领朝歌至今已经六年,范氏在当地的统治本来就谈不上好,厚敛重税,随着时间的流逝,朝歌人也就渐渐将他们忘掉了,仅剩一些世代服侍范氏的家臣一直念念不忘,赵无恤三月底进朝歌时,还遭到了一场未遂的行刺……
所幸有惊无险,羽林侍卫眉间赤很快就发现了异常,他一脚将刺客踢翻在地,搜出了他怀中暗藏的匕首。
虽然有惊无险,但还是让赵氏家臣大为骇然,朝歌令成抟提议封锁整个朝歌,大索三日,一定要把范氏余党搜捕殆尽。
赵无恤却拒绝了:“暗中索拿即可,不必兴师动众,那样会让朝歌城内的粮价物价剧增的,若百姓心存不满,庇护乱党的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河东、河内与河南这三地居于天下的中心,好像鼎的三个足,是上古帝王们更迭建都的地方,建国各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这里土地狭小却肥沃,人口最众,所以当地民俗为小气俭省,熟悉世故,想要得到他们的忠诚,并非易事。
所以消化一块被征服的土地,至少需要一代人,十多年的时间,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潜移默化地来。赵无恤不求朝歌和河内的百姓像晋阳、温县那样忠于自己,他甚至没有将河内作为主要兵源地,而是当成粮仓,在邺城发展起来之前,赵氏三分之一的粮食来自河内地区。
赵无恤来朝歌,还是为了巡视春耕情况。
不治国不知其难,粮食是让国家、政府、军队运转的必要前提,在这个靠天吃饭的时代,若是哪天河内来一场灾荒,赵无恤的政权就得停顿。
计然是赵氏“计划经济”的总设计师,虽然他的策略看上去也没有太出彩的地方:先减免百姓的赋税,还富于民,再积极引导并奖励农耕,扶持、救助遭遇天灾人祸的人民。让百姓集中力量耕织,让田野得到开垦,粮仓里堆满粮食,百姓殷实富庶。但也不要让百姓没有事情做,荒费人力物力,这是他与任章那极端的“与民休息”矛盾的一点,计然主张用尽民力,创造更大的财富,归政府调度。
打牢了物质基础,才能让军队有充足的准备和训练,从而战胜懈怠而无准备的敌国。历史上,正是靠着计然之策,已经丧失战斗力的越国才能逐渐恢复,完成了灭吴大业,也不知在少了计然后,南方的越王勾践将如何翻盘……
这边,赵无恤早早结束与齐国的战事,迅速解散之前征召来运粮的河内、河北劳役,放他们回到土地上耕作,同时他的眼睛也晓有兴致地看着韩郑之间的角力。
……
郑国,可不是卫国那样的鱼腩角色,弭兵之会后五十年的和平发展,七穆稳定合作的关系,让郑国重新走向兴盛。它已经从“唯强是依”的历史阴影下走了出来,开始奉行子产“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的独立外交策略,在春秋末年的国际舞台上比较活跃。
鲁定公六年,郑国灭掉楚的属国许国,同年,周王子朝之乱,郑国趁机伐周之六邑冯、滑、靡、负黍、狐人、阙外,打开了通往伊洛的大门。稍后又与齐、卫结盟,试图摆脱晋国,宋国乐大心之乱时,他们夺取了隙地,筑城六座,虽然在赵氏赢得晋国内战后,不得不归还宋国,但竟再度虎口夺食,得到了上洛地区。
在齐、卫、宋几次内乱和大战越打越弱之际,郑国却不知不觉强大起来,他们最大的损失,也不过是孟诸之战丢掉的一两千兵卒而已。
赵无恤清楚地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晋国六卿内乱的决战“铁之战”去年才结束,郑国的运粮部队都能逼得百战之师的赵军畏惧,还一度击伤了赵鞅。铁之役中,郑军失利,只是损失了“齐粟”,军队仍拥有一定实力,说明这时郑国的军队十分强大。
这个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连赵无恤也不想第一个去和他们硬碰硬,更别说一直作为三家里战斗力垫底的韩氏了。
所以韩氏会在突袭成皋时被郑国七穆里的年轻一辈将领子姚、子般击败,就不足为奇了。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谁让汝等不遵从我的计划行事。”段规惊艳绝伦的战略谋划,却在韩军战术执行上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导致韩氏尴尬地顿兵于成皋,赵无恤则带着一丝幸灾乐祸,联想起历史上韩氏灭郑的“傲人”的战绩来。
“十六年,郑伐韩,败韩兵于负黍。二十年,韩、赵、魏列为诸侯。二十三年,郑围韩之阳翟”……就在赵襄子轻松灭代,魏文侯轻松灭中山的同时,韩国却和郑国打的旗鼓相当,难分伯仲,多次被郑击败,又折腾了几十年,乘着郑国内部混乱,又丧失了楚魏的庇护,韩国才灭郑成功,那得是整整一百年之后的事情了。
现如今,韩氏的人口、兵力和郑国也差不多,除了先动手这点外,竟没有太大的优势,两边势均力敌。
因为赵无恤没有明确阻止,所以韩虎那一个军的兵力,就这么在南燕驻扎下来了,不断出兵攻击郑地,他们的粮食从大河上游运来,在棘津下船,也从附近的宋国、卫国购买。
郑国在遭到攻击后反应很迅速,名将游速很快就带着与韩军相当的兵力过来,双方僵持对峙,在段规第一次攻击成皋失败后,反倒像是韩虎被郑国拖住,无法集中兵力攻略自己想要的地盘。
整个四月份,东线无战事,西线的韩军则前赴后继地猛攻成皋,损失了两三千人,却仍未拿下,只是差遣了一万人将城池团团包围,期待城内粮食耗尽。然而到了四月初的时候,郑国的劳役也集中完毕,开始开赴前线时,韩氏就拖不下去了。
正所谓“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韩氏为了此战志在必得,大肆征召上党、河内的劳役,耽误了春耕,如今人心思归,军中不稳,倘若郑人的援军抵达,配合成皋守军内外夹击,只怕又要败上一场。
思前想后,韩虎咬了咬牙,不得已,便派人向魏氏、赵氏求援,甚至还邀请宋国来相助,韩氏此举,大有将此战演变成一场诸侯大战的态势……
然而魏氏那边本来就对韩氏贸然攻郑,耽搁了明年对秦作战的做法十分不满,越过赵韩攻郑对于他们而言没有丝毫益处。他们干脆地拒绝了韩氏的求援,借口秦、郑是盟国,为了防止秦国助郑,他们必须好好看住晋国的西大门。
至于宋国,作为郑国的传统仇敌,自然满口答应,只是乐执政胆子小,还是派人先来跟赵氏通气。
赵氏自己这边,竟也有人对于攻郑迫不及待。
赵无恤麾下身份最为尊贵,但职权也最为模糊,只是作为招贤纳士吉祥物的楚平王之孙王孙胜这次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出来请战道:“赵韩宋三方瓜分郑国,堕其国都,屠其人民,夷灭其社稷,赵氏声威便能远达荆楚,威慑吴越!臣请为先锋!”
第873章 王孙胜
赵无恤在朝歌并非无所事事,他一直在观察,一直在等,等待韩氏的求援。
然而一同等来的,却还有一份郑国的请平文书。
郑国现在的执政是罕氏的罕达,他派来的使者则是前任执政驷颛之子,驷弘。
“郑国愿意献上城邑,归还上洛么?”刚见面,赵无恤便劈头盖脸问了他这么一句。
子产那种在外交中不畏强暴的精神仿佛深入了这一批他教育长大的年轻人体内,郑国七穆比燕、中山,乃至于齐国人难对付多了。
只听驷弘不卑不亢地说道:“郑无罪,为何要献城?大国亦不能轻易折辱小邦,郑国从不接受无理之责!至于上洛,嘿,上卿莫非是忘了,多年前,是谁遣子贡到新郑游说郑国夺取此地的?郑国还当上卿已承认将此地割让给郑国,谁料今日上卿解除危局,便要反悔,此举非大国所为也。”
赵无恤微愠:“那你今日来此所为何事?”
“郑国希望上卿能让韩氏罢兵!郑愿意献上南燕,奉为上卿养邑!”
南燕,本来说一个姞姓小邦,曾经是郑卫的附庸,绝嗣后被郑国吞并。这是一份贿赂,在齐国以河间贿赵,使得赵氏停战后,郑国也玩起了相同的把戏,只不过他们要放弃的南燕,现在正在韩氏手里,想要空手套白狼?想的倒是美。
赵无恤依旧不松口,然而割让南燕,已经是郑国的底线了,虽然齐国做出了服软的架势,但陈乞暗中和郑国人通气,若赵、韩步步紧逼,欲攻灭郑国,齐国愿意联络秦国,乃至于郑的新靠山楚国,一同对付晋国!
郑国派遣使者请平,只是多一份和平解决的希望罢了,若是不能,郑国也并不怎么害怕。他们已经习惯了战争,而且子产的儿子,老态龙钟的子思也分析说,晋国三卿各怀心思,绝不可能齐心协力,只要能将韩氏打退,魏氏不落井下石就不错了,赵氏也不会为此出动大军。
然而郑国人这次却料错了,又等了几天后,心急火燎的韩虎竟自己也跑到朝歌向赵无恤求援,同样,他也拿出了南燕为筹码,说若赵氏能助韩攻郑,无论结果如何,南燕都给赵氏!
……
“若韩氏此次伐郑受挫,或者因为执政贪图南燕一县之地而让他们无功而返,下军将定然怨恨赵氏,段规也会失去信心,以后韩可能会低调发展,恢复自己的元气,虽说无法扩张,却更难以谋取。但倘若彼辈拿下成皋,则可以按照上卿的计划进行下去,为了保住成皋,为了与郑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