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东北之虎 >

第137章

东北之虎-第137章

小说: 东北之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219章钢铁降价了

更新时间:2012497:09:19本章字数:4816

第219章钢铁降价了

(感谢书友云淡风清漫步走的月票,山青盈的打赏,夏鱼田123的催更票,不过有点忙没更出来)

因为田中玉在热河担任都统期间,日本人的势力渗透得比较深,叶重去热河游玩,也是去坐阵的,给翟文选打打气,让他在热河放手施为。正是公私两不误。

“岷源兄,这几天怎么憔悴成这样了?”回到奉天城的叶重看到王永江的形象,小小的吃了一惊。

“还是兴帅有先见之明啊,预料到欧战结束,钢铁价格必定大跌。”王永江感触颇深地道。

虽然他也知道这个理,但是还是没想到会跌得这样厉害。让以钢铁为支柱产业的鞍山经济蒙受了巨大的打击。欧战开打的四年里,鞍山卖钢铁和铁矿石给奉天带来了太多的收益,光是锡林郭勒盟到库伦段铁路,锡林郭勒盟到绥远段铁路,这两条战略性的铁路这两条铁路支出的预算就高达5千多万,还有通辽兵工厂的建设,钢铁厂的扩建,奉俄大战中的战争经费,和这几年连续的大扩军。若非有鞍钢的支撑,想完成这一系列的大动作而不动摇东北的根基,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痴心妄想。

“钢铁现在跌到什么价格了。”叶重问道。

“比欧战高峰时期跌了20倍还多,也就是不足战前的二分之一,将近三分之一。”王永江苦笑道,“以现在钢铁厂工人的工资和成本,只要炼钢铁,几乎肯定是要赔钱的。而且炼出来的钢铁还不一定有人要,钢铁过剩的情况太严重了。”

“好了,岷源兄也不用苦着脸了,钢铁价上涨,工人的工资也涨了,现在价格降了,工资自然也要降,降到合理的水平就可以了,这几年他们受了不少益,不能只拿好处。”叶重不以为意地道。

“兴帅说得是,只是想起来难免有点心痛。”王永江一副守财奴的样子,“对了,兴帅,今后鞍山的铁铁厂怎么办?难道就让他们这样大规模倒闭?”

“咱们的钢铁产量有多少?”叶重问道。

“加上包头那边的钢铁厂,东北政府所有的每年产钢27万多吨,产铁39万多吨,东北民营的每年产钢13万吨,产铁28万吨,另外日本,英美籍商人控股的钢铁年产钢22万多吨,产铁27万多吨,日本在本溪那边的钢铁产量数目不详。”王永江道。

“也就是说现在东北的钢铁总产量加起来,每年能产钢62万多吨,产铁94万多吨。”叶重脸色一震道。不管是谁的,总之在东北的地面上,有这样规模的钢铁产量,就意味着以后的战争潜力。真要是打起仗来,谁管你是日本人控股的,直接抢过来用了再说。

别看日本和英美的产量不小,至少首先要向叶重购买价格不停上涨的铁矿石,而且还得雇佣东北的东人,培养一批工人,技师,还要交税。而东北籍的商人能占到这个成分则完全是叶重扶持的结果。

“正是,不过以现在东北的工业规模,根本不需要这么多钢铁,民国其他地方也是钢铁过剩,所以眼下的产量只是暂时的,马上就要往下跌了。”王永江道。“日本人先不说,至少英美商人的钢铁厂,除了倒闭,卑职想不到他们会有别的出路,而且民营的钢铁厂,只怕也很难撑得过去。”

王永江说的是大实话,英美商人的钢铁厂是倒定了,因为生产出来的钢铁没有销路,钢铁是实力,这句话在战争时期才管用,在和平时期,人吃的是饭而不是吃的钢铁。而日本因为国内资源贫乏,再上日本每年的造船,应该能撑得下来。但民办的钢铁厂就很难挨得下去了。

“给日本人供应的矿石价格不要降得太多。”叶重一句话就决定了日商在鞍山钢铁厂的生死。

“至于民办的钢铁厂,东北还有好几条铁路在造,另外葫芦岛造船厂那边也需要不少的钢板,黑龙江江防舰队建起来之后,那边也会有船厂,需要造一些内河的货船,其中订单适当照顾一下民营的钢铁厂,应该能撑下去。”叶重摸了摸下巴道。

“另外建筑行业,机械制造业那边政策向民营钢铁厂稍微倾斜一下,谁要是崇洋媚外,我就让他办不下去。不过这件事不能明面上操作。”

“嗯,这件事卑职会安排下去。”王永江点头道。

王永江办事叶重向来放心,在办公室小坐了片刻,叶重便带着警卫出了门。

英国驻奉天领事馆以前在奉天城是一栋格外惹眼的豪亳,不过随着各种新式建筑的崛起,显得就有些普通了。

“巡阅使阁下,您的到来让人很是惊讶啊。”随着叶重在民国的份量越来越重,英国驻奉天领事义思德在众英国领事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看到叶重后,有些意外地道。

“怎么,义思德先生不欢迎我吗?”叶重走进来道。

“不,不不,欢迎,我倒是想巡阅使阁下经常来坐坐,可是自担任奉天督军以后,就来得越来越少了。所以有点意外。”义思德笑道,“要杯什么饮料?”

“来杯咖啡吧,少加点糖。”叶重道。“首先要恭喜一下贵国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多谢巡阅使阁下的好意。”义思德笑道,“不过我国更关心的是巡阅阁下手里1亿美元的外购。”

“牵涉的资金有些大,义思德先生应该清楚,其它几个列强也迫得很紧,这笔钱我没办法只投在一个地方,不过我可以保证,只要贵国愿意卖点东西给我,在英国采买的器械不会低于4千万美元。”

4千万美元?义思德眉头一皱,考虑到美国日本法国的竞争,虽然还有些不满意,不过能拿到这个份额,义思德也是大功一件。

“还请巡阅使阁下明言。”

“听说德国投降后,原德国海军的潜艇大多都被贵国接收了?”叶重喝了口咖啡,感觉其中的苦中带甜道。

“不错,不过潜艇只知道偷袭,不符合骑士作风,巡阅使对潜艇也感兴趣?”义思德没有亲临过欧战海面上的惊险,因此对潜艇还是潜意识里有几分轻视。

“没办法,大型战舰不是东北能拥有得了的。”叶重叹了口气,“如果建立海军只能选择造价相对较低的潜艇了。我想向贵国采购一些,希望贵国能提供一个优惠的价格。”

“巡阅使阁下想要多少?”义思德问道。

“不多,三十艘左右。”

“三十艘”义思德差点一下子站了起来,就连法国都只要了十艘,美国和日本也只是要了两三艘做实验,用德国的舰艇做蓝本设计自己的潜艇,叶重竟然一开口就要到了三十艘。

“这倒不是不可以,不过法国,美国,还有日本都要了不少,虽然能挤出来一些,价格上恐怕只能比造价稍微低一点。即使这样,您也已经非常实惠了。”

“看来我的订单只能下在美法日几国了。”叶重摇了摇头,开什么玩笑,只比造价稍微低点,那叶重买30艘潜艇岂不是要花上一千几百万。现在仗打完了,各国裁军还来不及,如何会再在和平时期装备大量的潜艇。

“不知道叶督军想用什么价格买下这些潜艇?”义思德讹诈不成,没有丝毫脸红地问道。

“一口价,150万美元,这笔资金在商业订单多外,贵国若是答应,什么时候这些货运到东北,贵国什么时候就可以派人过来签合同了。”叶重才不会被义思德的表象欺骗,“与其让那些潜艇在码头里生锈,还不如低价处理给我。义思德先生好好考虑一下吧。”

“哦,不,巡阅使阁下,您给的价钱让人难以接受。”义思德连连摇头。“400万美元,不能再低了,即使这个价格拿到,您也是非常超值的,那些潜艇的性能非常出色,足以让您的海军在民国附近的海域上横行无忌。”

“喝完这杯咖啡我就要走了,美国,法国那边催得很紧。”叶重道。

“350万”

“300万,不能再低了。”

“200万最低价。”

“好吧,巡阅使阁下,你赢了,150万美元。”只要能拉到4千万美元的商业订单,对那些绝大多数都要被拆卸掉,作为废品的德国潜艇,义思德还是有权力答应下来的。而且日本的舰队在远东的地位急剧上涨,多出一点牵制力量也不错。

“后面巡阅使阁下是不是再准备谈点别的?”

“OK;很高兴义思德先生能作出这样的决定。”叶重微微一笑,“另外我还要向贵国采买10架骆驼式战机。”

“好的,战机不是问题。”义思德点了点头。战争一结束,打了几年仗的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迫切地要将过剩的军用物资兑换成现金,既然有人找上门要买,自然是求之得的。

“好,那我就等着贵国帮忙把潜艇运送过来了。日本对这方面比较敏感,所以我不得不谨慎点。”叶重道。“只要交易能成,贵队在远东的作战,必要时候,我也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巡阅使阁下请放心,既然答应了,我国一定会保证这批物资顺利地运送到东北。”义思德道。。。。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220章欧洲华工

更新时间:2012497:09:20本章字数:4735

第220章欧洲华工

(加更,本来对月票要求向来不高,不过刚才看了一下月票排行,刚好排在250名,这个排名太二了。手里有月票的书友,投一张。谢谢。)

(感谢书友地狱天1号的书票。)

“月如,拿的什么?”韩莹端着一碗亲手熬的人参鸡汤往屋里走,正好看到了孙月如。

“夫人,是一份请帖,法国人送过来了。”孙月如道。

“给我吧,正好我要过去。”韩莹将大红色的请贴拿了过来。

“奉天兵工厂动工在即,你这个军械处处长,可要多看着点。”叶重身着便装,坐在大厅里。旁边是蒋方震,对面是军械处的萧迪。

“是,兴帅。”萧迪道,“关于兵工厂,卑职征集了下面的一些技师的意见,想和兴帅提一提。”

“你说。”

“奉天原来的奉天机械局就可以造子弹,再加上通辽兵工厂,还有现在开建的奉天兵工厂,建一个完善的兵工厂,包括了方方面面,修建起来困难,卑职的意思是把军工区域化,一座兵工厂里面不一定要什么东西都会造。造枪的造枪,造炮的造炮,若是兵工厂包办所有一切,不仅事务繁多,不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而且不便于管理,容易出差错。”

“另外兵工厂负责开支预算的汤主管建议将兵工厂的一些易于生产的军火零部件,交给一些民办的机械加工厂。军方只要在抽检上把好关就可以了。而一些技术要求比较高,生产难度大,投入要大,像重炮这些就由咱们的兵工厂去完成。”

萧迪说完见叶重若有所思地看着他,不由心里有点忐忑。

叶重摸了摸下巴,“百里兄怎么看这件事?”

“卑职同意萧处长的建议,民事军事,万变不离其中,岷源兄主张的是藏富于民,参谋部现在负责的预备役,也是藏兵于民。萧处长所说的,大概就是把兵器也藏于民了。”

“也好,既然事情提出来了,奉天兵工厂的修建要做哪些改动,哪些军火可以放到民间生产萧迪和军械处的人商量一下,拟过方案出来。”叶重心里快要大笑起来,只要给出足够的平台,中国的人才也是层出不穷的。

像手榴弹,子弹,军用水壶,刺刀,甚至是步枪,还有小口径的迫击炮,这些完全可以逐步交给民办的机械加工厂。一是可以节省和平时期兵工厂的开支,而且军工产品的严格要求也提高了民间的机械加工厂的技术性和规范性。东北军的壮大,所需要的军火不是一两家民办工厂能吃得下的,必然会带动一批工厂的壮大。

二来,可以让政府办的兵工厂集中精力,研究高端武器。一旦战争爆发,民办的机械加工厂只要稍加整顿,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军火。形成庞大的军火工业体系。

随着军工产品限制的逐渐下放,民办的兵工厂壮大到一定规模后,同样能在技术上不断的突破。

“百里兄,欧战结束了,后面我会向欧洲采买大量的军火,另外还要拉一些德国的军人过来,你到欧洲去跑一趟。”等萧迪出门后,叶重道。

“那兴帅得多给卑职一点时间,采买军火还好说,不过找人并不轻松啊,现在德国刚刚战败,英美几国在涉及到德人作教官的问题上还是非常敏感的。另外人也不好找。”蒋方震道。

“这次东北拨出了1000万元作为引进外国技师的薪俸支出,你说可以拉到多少人?有几个德国退伍军人混在里面,问题应该不大,曹雨昆在欧洲呆了几年了,你过去了我会让他和你接触,另外驻英法两国公使,我和段祺瑞也谈好了,会安排奉天的人过去。你在欧洲的行动,他们都会从旁策应,阻力会降到最低。”叶重道,将几个驻欧洲和美国公使的人选抓到自己后里,便是叶重派兵入关助段祺瑞斗垮冯国璋的条件之一了。

“也好,虽然德国战败了,不过德国陆军才是世界上最强的陆军。”蒋方震道,“东北军这几年打仗顺风顺水,有点心高气傲了,也要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一流的军人。”

“以前还不觉得,不过现在真是做得越多,感觉和列强的差距越大。”叶重摇了摇头,“防化兵,毒气弹,坦克战车,战防炮,猎兵…这些今后都要在东北军中健伍起来。百里兄,建一只能真正保家卫国的国防军,参谋部的任务还很重呢。”

“这话兴帅就说得有些不对了,怎么都是参谋部的任务,兴帅也要分担一部分。”蒋方震道。

叶重打了个哈欠,“关我什么事,岷源兄要钱,我把钱弄来了,你要治军,我也把士兵找齐了,军械,军响都不短缺。剩下的就看你们的了。”

蒋方震摇了摇头,不过对叶重这种甩手掌柜的做法,他也有些习惯了。

聊完了,蒋方震也起身告辞。待客厅的一道小门打开,韩莹走了进来,“说这么久,汤都快凉了。”

“快凉了,不是还没有凉吗。来喂你的叶大哥喝一口。”叶重笑道。

“少来,呆会来了客人怎么办。”韩莹把汤碗往叶重一递。

“不会的,来了客人月如首先会进来打招呼,我睡月如的时候,都被你抓了现象,你喂口汤被她单见有什么大不了的。”叶重不以为然地道。

“你还说,和月如在我的床上鬼混。”韩莹脸一红,舀了一调羹汤来堵叶重的嘴。

“众弟兄,大家来听,你我下欧洲,三年有零,光阴快,真似放雕翎。人人有父母弟兄、夫妻与子女,天性恩情,亲与故、乡党与宾朋,却如何外国做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传于威海卫的一首华工出洋歌。

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近二十万的华工奔赴欧洲,修筑战壕,修路,房子,生产机器与军火。转眼间,战场上的硝烟已经散去华工对于英法美几国来说,就不那么重要了。除了少数在机械工厂或者兵工厂担任技师的华工,其它绝大多数打扫完战场后,都陷入了停工状态。

“老张,战争结束了,有什么打算?”老张其实并不老,能被英法等国挑到欧洲来的华工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另外也经过一定的训练。近二十万的华工中,大多都是身强力壮的。

张大胜将一直带在身边的旱烟取出来在嘴边试了两下,没有点火,兵工厂内是禁止生火的,张大胜不过是过过干瘾。

“有些犯愁啊,留在法国以后没办法与亲人见面,回去了又不知道干什么,连个饭都吃不饱。”张大胜摇头苦笑道,“倒是小勇你想不想回去?”

“我?不回去了,回去了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