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虎-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也是不长久的。”沈鸿烈道,“卑职建议开始建立像英美日等海军强国拥有的海军教育体系。包括海军初级学校,海军炮术学校,海军航空兵,海军大学……”
“海军大学暂时不用急。另外的海军炮术学校主要还是以舰训练为主,海军初级学校你拟个详细的计划出来,明年给你作出预算。”叶重略一沉吟便道。“目前以派遣留学生为主。”
“兴帅,陆军署,海军处,空军处一起100人都到齐了。”傅大野走到叶重身边小声道。
叶重闻言,和沈鸿烈一起向速成学堂临时腾出来的会议室走去。
100个留学生的名额,陆军45人,空军30人,海军方面25人。从人数的安排也能看出,未来东北是以陆军建设为主的。不过派出去学习军事理论与实践的却不及各大学校派出去学科学工业技术的人多。
互相行过军礼之后,叶重坐了下来,“关于你们这次出国深造的重要性以及肩负的使命,相信你们的长官都已经交待过,我这里也就不重复了。今天来,就是为了给大家送行的。希望以后你们用所学的本事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誉。”
叶重很反感那种官话,套话,有什么说什么就行了,从这些人的反应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说话直接,反而更能赢得这些军人的好感。说到底这些人都是东北培养出来的军人,不是政客。非得说一句话让别人去想你话里隐藏的十几种意思,自诩为说话的艺术,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巴黎和会英法首相,美国总统争得面红耳赤,拍桌子的次数也不少。也没见别人怎么说他们水平低,没风度。
送这些士兵,或者军校里面出来的优秀学生车,叶重便乘了返回的汽车。
!
i
第342章肥田粉,其实就是化肥
更新时间:201282210:02:17本章字数:4320
i第342章肥田粉,其实就是化肥
“恭喜东北取得了对苏作战的巨大胜利,击溃了数十万赤俄军队,东北军的战力真是越来越强了,武运昌盛啊。i”落合谦太郎有些违心地向毕桂芳祝贺道。
“承落合谦先生的吉言了。”毕桂芳笑道,“人总是要前进,东北军有进步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既然东北已经取得了对苏作战的胜利,我国对贵国在外蒙的立场也已经公开的表示支持,那么东北是否也应该履行承诺,请求我队进入协商好的区域,协助维护当地治安了?”落合谦太郎终于说明了来意。
“我方会履行自己的承诺的,不过是在击败苏军主力之后,现在苏军又有三十万大军陆续开拨到贝加尔湖西侧,战事一触及发。东北还没有打败对手,所以落合谦先生不用太过心急。”毕桂芳微笑着拒绝道。“在苏联丧失东进的勇气和能力之前,过早的暴露出贵国和东北所订下秘约,只会让列强干涉。贵国不会连这点耐心都没有。”
“我国自然是能等的,不过听说东北已经陈兵几个师在黑龙江边境,随时准备接收俄国远东的领土了,一连串的胜利,往往会让人丧失清醒的头脑。所以还请东北方面务必保持克制,若是不能履行约定,我国会竭力反对东北占据俄国远东的。”落合谦太郎将意思点明地道。吃东北暗亏的次数不少,而且此时的日本对俄国的远东太过心了,有这样的担心也是很正常的。
“这就不劳你提醒了。我东北的统治者一直都很清醒理智。并且也会信守承诺。只是希望贵国不要因为一时的心急,坏了大好的局面。”毕桂芳不软不硬地还敬了对方一记钉子。
“这就好。i一旦双方的协议能真的付诸实施未来我国将是东北最坚定的盟。一起抵抗苏军的威胁。”落合谦太郎丝毫没将毕桂芳的软钉子放在心笑道。“另外听说贵国想造军舰,其实我国也是可以提供帮助的。”
“不过是几艘小型的舰挺,跟贵国的联合舰队比起来差了太多。是为了震慑南方革命党建造的。东北的造船能力,建几艘小军舰没有问题,以后若是有需要,会向贵国提出来的。”请日本人的专家帮忙造船,那不是将自己舰只的性能全部暴露给了对方,而且造船当中,日本人的专家也未必肯拿出真本事来,到时候造出来的船跟日本的同级军舰肯定是不能比的,毕桂芳自然一口拒绝。
“是吗?”落合谦太郎耸了耸肩。事实东北发展海军已经引起了日本的警惕。以日本的国情,必然不允许东亚海面出现一支能和联合舰队匹敌的海军。当然对于东北的水面舰只日军还没放在心,想要在水面舰只超过日本人,没个几十年还真不行,真正让日本人忌惮的是东北的型潜水艇。
自从东京湾事件,以及后来日本到旅顺大连的运输船只还有军舰频遭潜艇偷袭,损失巨大之后。日本方面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到有关东北潜艇编队的所有情报。帮东北造军舰,弄清楚东北军舰的参数不过是搞搞副业。重点还是在潜艇。不过这事也不能表现得太急,听到毕桂芳直接拒绝,落合谦太郎也就没有再说下去了。
“兴帅,前面就是了。”叶重下了车子,放眼望去,当年还有些萧条的阜新算是发展起来了,两侧林立的楼房彰显着最近十年阜新发展的成就。唯一让人有些遗憾的是阜新的天空没有以前那般蔚蓝了。鞍山是东北最大的重工业基地,而阜新则是东北最大的化工业基地。当然,用全国最大形容也是可以的。
作为工业发展的代价,以及煤矿的开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唯一让叶重欣慰的是,阜新虽然受到污染,但还远远没有后世晋省那般严重。
“我还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叶重自嘲地笑了一句。
“兴帅说什么?”王永江问道。
“没什么,忽然想到了小时候的一件事。”叶重随口敷衍了一句,
王永江没在意,兴致仍然很高,“这几次大仗下来,再加救灾,移民,连东北的储备粮食都用光了,不得不依靠外购,若是东北引进的这种肥田粉真如同西欧列强那样好用,以后东北再没有缺乏粮食的隐患了。一旦解决了吃饭问题,农民增产增收,不仅消费能力进一步增高,而且东北也能养活更多的人,到时候东北的工业发展必然迎来一个新的高峰。”
“陕西,甘肃之前若是推广了肥田粉,也不至于在遭了灾后落到现在的田的了。”
“岷源兄,这肥田粉正确的叫法是农业化肥。”叶重纠正道。
“我还是觉得叫肥田粉比较好。洋人有洋人的叫法,国人有国人的叫法,不必洋人怎么说,咱们就跟着怎么说。”王永江虽然颇为开明,但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也非常重视。眼下西医高歌猛进的同时,中医也并未被打入冷宫,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得不说是王永江的扶持了。
“好,肥田粉就肥田粉”叶重失笑地听着王永江唠嗑。他能从话中感受到王永江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人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虽然脾气刚硬了些,可操守值得人敬佩。就是蒋方震,孙烈臣这些军方大佬见了王永江也无不是客客气气的。而且在日本人的眼里,王永江的地位也不比蒋方震这些人低。
车子在阜新的第一家化肥厂里面停下了。
“兴帅,这位是著名的农学家过探先,910年考取了庚子赔款留学美国的高才生,先是进入威斯康新大习,然后又转入康奈尔大学。专修农学。民国四年1915年获得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在江苏担任第一任农业学校校长,将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慕名而去者络绎不绝,民国六年成立了中华农学会,后又将中国科学社从海外转移到了南京。是民国农学界的元勋级人物。这次若不是听闻兴帅在东北要办起国民规模绝无仅有的肥田粉厂,并将其陆续推广至全国,东北。说不定还舍不得离开南京呢。”王永江笑着向叶重介绍道。
“至于旁边的这位也是留学美国的,不过是个化学家,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
“这个我认识,记得没错的话,应该是叫陈军,在清华学校念,后来经东北留学去的美国。”叶重看着面前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笑道,每年留学生出国,叶重只要当时在奉天城,都是会去见一面的。陈军的个子比较高瘦,所以叶重还有点印象。
“兴帅好记性。”陈军有些语结地道。
“不要紧张,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胆子应该比一般的人要大一点。”叶重笑着拍了拍陈军的肩膀道,对于这些学成归国的,叶重是十分看重的。这个年代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国人绝对是有真才实学。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外国的学历。
“走,带我去生产出来的化肥。”
“目前西欧诸国所用的肥料多为硫酸铵、智利硝、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东北的机器主要生产的是硫酸铵,过磷酸钙,与氯化钾。”陈军一边走一边介绍。
这时赵常顺将几个检查过的口罩拿了过来,叶重取了一个戴。跟陈军一起走进了车间,一股刺鼻的铵气扑鼻而来,再站得近一些连眼睛都受到了刺激。怪不得那几个工人都戴了透明的眼镜。
“硫酸铵的气味比较大,兴帅不要靠得太近,没有接触过的人刚开始会有些不习惯。”张军看到叶重的反应连忙劝道。
工人们忙着将那白色的颗粒状粉末装袋,对叶重这边的情形见怪不怪。
出来叶重和王永江等人取开口罩,长长地出了几口气,“这气色还真难闻,去看看另外的肥料。”
“几种合成肥料当中,硫酸铵的气味是最大的,过磷酸钙,氯化钾倒是同什么气味。”张军道。
在别的车间里面也转了一圈,王永江看过这传说中的肥田粉之后,也有些见怪不怪了。
“产量怎么样?”
“硫酸铵氮肥现在月产600吨左右,过磷酸钙磷肥470吨,氯化钾钾肥120吨。主要不够,原料也不足,像硫酸,氯化氢这些化学酸产量太小了。远远无法满足东北农业所需。”
“岷源兄,财政署这边能拿出多少钱来?”叶重问道。
“在不影响别的方面的投入以及扩军速度下,能拿出大概七八百万元。若是挤一挤,一两千万也是能拿出来的。从东北银行里面还能再调出一些,不过卑职不赞成这种做法。”王永江对东北的财产自然是门儿清。几翻大战也只是将抢过来的黄金用得差不多了,东北的财政还是十分充盈的。
!
i
第343章色愣格河
更新时间:201282310:11:21本章字数:4180
第343章sè愣格河
“那就先拨款800万购进配套的机械,硫酸这些配套的生产设备。本章由网友为您提供更新'”叶重当下决定道,“只要民众认识到了化féi的作用,东北的商人意识到有利可图,产量会很快扩大起来的。”
旁边的过探先听得一阵咂舌,要知道他在南京每年的经费也不过几千块,东北nòng一个化féi厂直接就是800万,民国任何一个省份一下子都拿不出如此多的钱来。当然,叶重下如此大的手笔,主要也是化féi在农业中扮演的角sè太过重要了。
“另外就是化féi的使用了,就算化féi生产出来,东北的民众接受也需要一个过程。”王永江皱眉道。“一下子上马太多,到时候放久了会不会làng费掉?”
“这就要看我们这位农学家的努力了,有政fǔ提供一批田土出来,过先生你来实验,一定要将各种农作物脾xìngmō清楚,什么时候施féi,施多少féi。到时候长得好的庄稼,文宣部这边定期把照片拍上,整理出一份详尽的资料,等收获后再见报,以东北政fǔ的名义进行宣传,推广起来会快很多。”叶重道。
“卑职这边没问题,不过现在已经到了7月初,以辽东,陕西一带的气候,只来得及赶种一批冬小麦,主要还要看明年,另外各地气侯,田力都有差异,卑职需要大量的人手和实验田,辽东离陕西比较远,光靠卑职一个人也nòng不过来。”过探先道。
“明年开始也不要紧,化féi厂购买器械,扩建厂房,配套的各种酸厂增产也需要时间。”陈军略微估算了一下道。
“实验田和人手,经费都不是问题。关键是要尽快nòng出一份可靠的施féi方案出来,并推广到整个东北,民国。”王永江道,叶重治下的东北,西北,méng古都是地广人稀。nòng一些田出来自然不难,灾民高达数十万,劳力自然也是不缺的。“民国现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饿死,西方国家粮食产量比起民国普遍高了一倍多,nòng好了这件事,今后国内的粮食也增产这么多,吃饭的问题就解决了。”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辛苦了,莫斯科方面召你回去休息一段时间。”苏联红军中的名将布琼尼。名声丝毫不在图哈切夫斯基之下。
遭逢大败,图哈切夫斯基脸sè有些灰败,而且长期劳碌,原本在俄国人里面颇为英俊的脸也变得胡子邋遢。“布琼尼同志,衷心的希望你能赢得这场战争,不过必须要提醒你的是中国的东北军是一支训练有素,并且装备比红军要jīng良许多的军队。根据我跟他们jiāo手的经历,可以判断,东北军火炮的装备至少是红军的一倍以上。飞机应该也超过百架。拥有数量不明的坦克,并且东北军的指挥官非常富有攻击xìng,作战风格果断,对新兵种的运用十分娴熟。”
“多谢你的提醒,这次作战我会全力以赴的。”布琼尼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图哈切夫斯基吃了败仗,是有客观原因的。不过布琼尼并不认同他所有的话,在布琼尼看来,图哈切夫斯基吃败仗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补给,过份的夸大东北军的战力,有推卸责任之嫌。而且从派系上来讲,图哈切夫斯基颇受列宁的亲睐,与苏军的重量级人物伏龙芝走得比较近。而布琼尼却与斯大林的关系比较紧密。历史上图哈切夫斯基被夺了实权,也是自列宁与伏龙芝死后才开始的。
吸取了图哈切夫斯基的教训,布琼尼稳打稳扎,将补给物资大量屯积在斯留丹卡之后已经是八月上旬,汇合了之前被击败的残军,此时布琼尼的军队已经达到了惊人的32万多人。数千架的小推车绵延几十里,给苏军运送物资,而给这样一支庞大的军队提供战需物质,直接导致的后果便是苏联境内要多饿死两百万以上的民众。铁路又被破坏了几百公里,帝俄时期根本没有汽车工业,眼下苏联也能造出汽车,可几十辆对于几十万大军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用小推车,不仅效率低,而且消耗也是惊人。
鉴于寒冷的深秋与冬天即将到来,以及因为支援前线所需耗费惊人,莫斯科方面催促布琼尼尽快与东北军决战,布琼尼无法再待下去,侦察到东北军的主力布署在乌兰乌德一带,留下六万人于足够的弹yào固守斯留丹卡,布琼尼亲起26万大军,一路逶迤向乌兰乌德方向开进。绵延数十里的军队,在蓝天白云下,构成一道壮阔的景观。
前进了几百里后,发源于贝加尔湖,清流的sè愣格河横亘在几十万苏军的面前,sè愣格河上的石桥上和河对岸,用钢筋水泥垒起了坚固的堡垒。眼下的一幕与之前东北军强渡鄂嫩河的情景何其相似,不同的是攻守的角sè调换了过来。而且苏军没有那么多jīng心准备的轮胎临时搭建足够渡河的工具,东北军在jīng心准备下,防御工事也要坚固得多。光是河对岸的那些工事,就足以让苏军上到指挥官,下到士兵头皮发麻。不过苏军没有选择,想要与东北军进行决战,首先就要攻克这些防御工事,不惜代价!
而且,跟之前的东北军一样,苏军也要竭力的保证石桥的安微,如此一来,想要过桥,便只能用人命一路堆过去了。
第一bō被选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