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地师-第1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的意思是我们应当如何做呢?”朱常津问道。
朱翊爵道:“到目前为止,苏昊还没有向崇王府摊牌。本王想让你去和那苏昊见一面,问问他的意思。若是觉得崇王府有何做得不妥的地方,请他明言,我们改过来就是了。”
朱常津听出朱翊爵的意思,那就是说要和苏昊谈判了,必要的时候,给苏昊一些好处也未尝不可。朱常津想到自己以往在苏昊面前牛气烘烘的,现在却要去向苏昊低头,就忍不住有些郁闷。再想到此前与苏昊一起筹建科学院的时候,双方的关系是如此融洽,而现在却陷入相互的猜忌之中,他也有些心寒的感觉。
苏昊此时已经从罗山回到了汝宁城,不过,鉴于时下与汝宁府的关系十分紧张,苏昊开始深居简出,不像过去那样到处抛头露面了。朱常津先派人去给苏昊送了个信,然后便带着几名随从,亲自来到了苏昊的住处。苏昊听说朱常津上门来,不敢怠慢,亲自出门相迎,把朱常津请到了大堂之上。
“世子光临寒舍,不知有何贵干啊。”寒暄几句之后,苏昊向朱常津问道。
朱常津原本也不是一个擅长于兜圈子的人,他直截了当地向苏昊问道:“苏学士,本世子听说苏学士近日在清查汝宁府的土地,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苏昊道,“前些日子,我的部下查抄了一家赌坊,随即又根据在赌坊里找到的线索,查抄了一些放高利贷的钱庄和其他商号,找到了一些官商勾结,侵吞农民土地的证据。现在我们正在核实这些被侵占的土地的情况,业已取得了一些进展。”
“这些事情,与我崇王府可有关系?”朱常津又问道。
“这……”苏昊有些迟疑了,这些天勘舆营派出人马分头核实被豪强们侵占的土地情况,已经发现不少土地兼并的案子与崇王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苏昊正为此事挠头呢。
以苏昊的本意,是不想与这些藩王发生纠葛的,因为一旦涉及到藩王的事情,就不简单地是有理没理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皇室的家事,这是不可以常理度之的。但要说彻底绕开崇王府,却又不可能,李贽整理出来的卷宗显示,许多被高利贷者收去的农民土地,最终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崇王府的封地。如果不去碰崇王府,这些土地是不可能归还给这些失地农民的。
“苏学士,咱们明人不说暗话,你这次到汝宁来,是不是冲着我崇王府来的?”朱常津问道,其实,这样的话他是不适合这样直接发问的,但他作为一个世子,实在不懂得啥叫婉转。
听到朱常津的话,苏昊连连摆手道:“绝无此意,朝廷差我来汝宁,只是想豪强之事,苏昊哪有资格过问王府的事情。”
“此话当真?”朱常津盯着苏昊的眼睛问道。
“昊可以对天发誓。”苏昊坦然地说道,这样的誓言他是敢发的,因为他的确没有得到任何针对崇王府的指令。
朱常津看着苏昊的神态,心里已经有七八分相信了,他说道:“既然如此,为何你的属下到过崇王府的农庄,还找崇王府的佃农问过话?”
苏昊道:“这并非是针对崇王府而来。我们是照着找到的证据去调查那些被侵占的土地的,至于说找佃农问话,是因为这些佃农原来都是这些土地的主人,我们想了解他们失去这些土地的过程。”
朱常津不满地说道:“既是如此,你们怎么会找到崇王府的农庄里去呢?崇王府的土地,都是圣上所赐,并非侵占农民而来,苏学士的这个解释,似乎有些欲盖弥彰的意味。”
苏昊道:“昊也知道这一点,这才是昊觉得疑惑的地方。其实,世子今天不来,昊也打算改天去崇王府拜访的,目的就是想问清楚这个问题。”
“什么问题?”朱常津问道。
苏昊道:“昊查过卷宗,崇王府有土地10万亩,俱为圣上所赐,理应没有纠纷。可是奇怪的是,我们追查农民被侵占的土地里,屡屡追到崇王府的农庄里去,那些农民告诉我们说,这些土地原本是他们所有,后来因为被人诱赌,进而欠下高利贷,才不得不把土地卖出。而这些土地的新主人,居然却是崇王府。”
“这怎么可能!”朱常津斥道,“崇王府的土地,都是能查到地契的。这些地契在崇王府的账房里已经放了几十年了,哪有什么买入土地的事情?”
“崇王府的土地位于何处,世子可知晓?”苏昊问道。
朱常津摇摇头道:“本世子如何会知晓这些事情?土地放佃收租这些事情,都是崇王府的管家做的,苏学士如果想知道,回头我让管家李会来见苏学士就是了。”
“世子,恕我斗胆问一句,这个管家李会,可是世子的心腹之人?”苏昊问道。
朱常津道:“他是府上的老管家了,我父王对他是十分信任的。”
“他做的事情,能代表崇王府吗?”苏昊又问道。
朱常津从苏昊的话里听出了弦外之音,他奇怪地问道:“怎么,苏学士对我府上的管家有什么怀疑吗?”
苏昊摇摇头道:“世子既然说李管家是王爷的心腹之人,昊岂敢有何怀疑。不过,你我今日所谈之事,还请世子不要向李管家提起。崇王府的农庄的确有些蹊跷之处,等昊详细查明后,再向王爷和世子禀报,世子觉得如何?”
“苏学士,若是王府的农庄确有问题,你查出后尽管对本世子明言,本世子定会还你一个公道。不过,如果苏学士是受人所托,欲加之罪,崇王府也不是软柿子,这官司就算打到圣上面前去,崇王府也是不惧的,这一节还请苏学士知晓。”朱常津郑重地说道。
“世子放心,苏昊做事,定会问心无愧就是。”苏昊说道。
第303章意见领袖
“你是说,苏昊在怀疑李会?”
听到朱常津回来禀报的情况,朱翊爵眉头皱成了一个疙瘩。苏昊交代朱常津不要把双方交谈的情况透露给李会,其潜台词就是说李会可能有什么毛病,朱常津自然是能够听得懂的。回到王府之后,他赶紧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父亲朱翊爵。
“李管家在王府多年,办事一向勤谨,对王府忠贞不二,苏昊出此狂言,只怕是为了挑拨离间吧?”朱常津说道。他这话其实是以退为进,在他心里,是更相信苏昊的判断的,但他不能把这个想法说出来,因为李会是朱翊爵信任的人,朱常津如果妄言李会的不是,恐怕会让朱翊爵感到不悦。
“忠贞不二?”朱翊爵冷冷一笑,道:“这天底下,哪有什么忠贞不二的事情?苏昊对李会有怀疑,恐怕也不是空穴来风。本王过去也曾听人说起过,说李会在外面偷偷养了一房小妾。以他在王府拿的薪俸,养一房小妾倒也能养得起,可是他为何要将此事瞒着本王呢?”
“莫非……他养这小妾的钱来路不正?”朱常津顺着朱翊爵的话说道。
“在这个波诡云谲的时候,多加一点小心总是没错的。”朱翊爵道,“津儿,你让人暗中调查一下李会的日常开销,还有,他经常和哪些人走动,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不管苏昊是专门针对我们而来,还是别的事情牵扯到了我们。总之,我们先把自己家的篱笆扎牢一点就没错了。”
“儿臣明白。”朱常津答应一声。下去安排去了。
苏昊在汝宁城掀起的波浪,终于波及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由李贽执笔、苏昊署名的调查报告,已经送到了王锡爵的手上。与此同时,由汝宁府近千名官吏、乡绅联名签署的控告信,也通过刘其昌的渠道递到了首辅申时行的府上。在茶肆坊间,一篇名为“讨败类苏昊檄”的文章正在广为传播。
“这苏昊,完全就是一个土匪,仗着有阉党做靠山。在汝宁府肆无忌惮,欺压百姓,勒索钱财。商户稍有抗拒者,即被其派出爪牙强行掳走,再屈打成招,罗织出一个什么罪名。汝宁府原本是一个歌舞升平的人间天堂,如今已被其搅得乌烟瘴气。百姓民不聊生矣。”
在柳前坊茶楼,一群刚刚参加完会试的举子正在聚会,其中一人摇头晃脑地向同伴们讲述着汝宁的事情。
“贾兄,小弟怎么听说,这苏昊在淮安府平倭清丈,颇有一些清名啊?莫非他到汝宁之后。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另一名举子对于同伴的话颇有一些怀疑。
那贾姓举子道:“郭兄只怕是被传言所误了,淮安府平倭之事,有谁看见了?百余倭寇,被苏昊一击而溃,这样的事情。恐怕也就是江湖讹传罢了。至于说清丈,小弟也打听过。其实是苏昊派兵强迫乡绅每家拿出田地若干,交给官府以安置流民。出钱的是那些乡绅,得名的是这个苏昊。很多乡绅因此而倾家荡产,那些得到土地的,多是一些好逸恶劳的不法之徒。这种清丈,小弟看不出有何值得吹嘘之处。”
“这些事,小弟没有亲历,也不知道孰真孰假。贾兄你是浙江举子,为何对南直隶和河南之事,如此熟悉呢?”那郭姓举子反问道。
贾姓举子道:“小弟所知,都来自于那篇脍炙人口的讨苏昊檄。你们知道这篇檄文是何人所写?是江西举子程栋啊!这程栋可是一个名人,你别看他年纪轻,却是文才出众,有问鼎三甲的实力。这一篇檄文写得荡气回肠,堪称可千古留芳之精品啊。”
“原来这篇檄文果然出于程栋之手,难怪文风如此犀利。只是,小弟记得程栋这些日子也在京城考试,他如何能知晓汝宁那边的事情呢?”郭姓举子还是有些不服气,继续追问道。
“这个嘛……”贾姓举子有些语塞了,他只是程栋的粉丝而已,对其人并不熟悉,又哪里知道程栋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的呢?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书生走了过来,向那郭姓举子拱手道:“郭兄请了,小弟正是程栋,这篇讨苏昊檄,正是出于小弟之手,郭兄有何见教?”
此言一出,茶楼里原本不认识程栋的书生们都惊叹起来:“他就是程栋?”
“哇,看来真是年轻!”
“唉,看到程老弟,才知道咱们一把年纪都长到狗身上去了。”
原来,程栋自从考中了举人之后,便离开江西,前往无锡一带的书院去求学。他原本就聪颖过人,得到一些名师指点之后,学识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
当时江浙一带是学术思想十分自由的地方,书院里的书生们每天除了学习功课、准备科举之外,往往还会分出大量的精力用于探讨时事、针砭时弊。程栋由于幼年时候经历过许多社会不公,所以思想更为偏激,在同学的怂恿下,写了不少评论时局的文章,其中言辞甚是尖刻,观点也极具煽动性。
这些文章很快就在读书人中间传播开来,程栋也因此而博得了一个才高八斗、仗义直言的美名,在各大书院都颇有影响,所以他一现身,就引发了众人的惊呼。
这一回,程栋是与一些同学一道,进京来参加会试的。考完之后,正在等待结果的时候,忽然有人找到他的头上,请他写一篇批判苏昊的文章。文章的素材是汝宁那边的人早已准备好的,不外乎就是说苏昊如何倚仗手中的兵权,欺压良民,云云。汝宁的人所以找到程栋头上,是看中了他的名气和文笔,但在找到程栋之前,对于程栋是否会帮这个忙,他们心里是没底的。
让汝宁方面的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程栋一听说此事与苏昊有关,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甚至于汝宁方面给的高额润笔费,都没有特别在意。由于材料很充足,加上程栋内心早就怀有对苏昊的满腹怨气,这篇讨苏昊檄只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杀青了,汝宁方面的人看过之后,不觉叹为观止。
文章很快在坊间流传开来,这篇文章抓住了“阉党”、“武夫”这样一些刺激眼球的词汇,激起了读书人的公愤,因此广受追捧。一干举子们刚参加完考试,正是闲极无聊的时候,有这样一个话题,还能不议论纷纷。
那郭姓举子见程栋现身,也连忙起身施礼。程栋问道:“郭兄适才问小弟是否到过汝宁,实不相瞒,小弟从未去过。”
“这……”郭姓举子迟疑道,“那程兄如何知道这苏昊的所作所为呢?若是道听途说,只怕有失偏颇吧?”
程栋道:“小弟在江西求学之时,曾与苏昊有过交往,对此人的禀性极为熟悉。此人一向擅长投机钻营,在江西时就曾为了讨好矿监,献过采金之计。结果金矿发生坍塌,导致若干无辜矿工死于非命,其中有一位还是我同窗好友的亲兄长。”
“竟有此事?”众人都感到惊讶了。苏昊也算是个小小的公众人物了,尤其是从淮安那边来的学生,对于苏昊的评价颇为正面,如今听程栋这样一说,此人简直就是十恶不赦的斯文败类,这样一个人在汝宁干下的事情,只怕真是令人神共怒的。
“各位同年,小弟听到的消息说,汝宁那边已然成为人间地狱,汝宁府近千名商户、士绅联名上书,要求朝廷查办苏昊,这份万民书日前已经送到京师了。朝廷不日就将派出重臣前往汝宁,查明真相。若有机会,小弟愿跟随前往,去揭开那个苏昊的真面目。”程栋向众人保证道。
先前的贾姓举子赞道:“程兄果然是知行合一,这份求真之心值得我辈效仿。”
“斯文败类,人人皆应唾弃之,小弟只是尽一份读书人的义务而已。”程栋大义凛然地说道。
没有人注意到,在茶楼的一角,坐着两位穿着便装的老者,他们正是王锡爵和兵部尚书王一鹗。他们一直在侧耳听着书生们的交谈,听到众人纷纷声讨苏昊的时候,二人不禁相视一笑,脸上全是无奈的神色。
“王次辅,苏改之这个孩子,可被你们给坑苦了。”王一鹗笑着对王锡爵说道。
“这明显是他咎由自取嘛。”王锡爵为老不尊地说道,“谁让他下手这么狠,几乎要把整个汝宁府都连根拔了。断了人家的财路,人家还能不找他的麻烦?”
“这一回的事情,圣上是什么意思?”王一鹗关切地问道。
王锡爵道:“现在两边各执一辞,申首辅是倾向于刘其昌那边的意见的,所以圣上也举棋不定,近日的确打算派大员下去彻查。如果改之所言属实,汝宁府上下,恐怕至少是几十颗人头要落地啊。”
“以我之见,是更相信苏改之的。这一次随苏改之去汝宁的,还有我们一个老兵,叫徐光祖。此人一向嫉恶如仇,若是苏改之真的为非作歹,徐光祖首先就不会答应。”王一鹗说道。
王锡爵悠悠地说道:“汝宁的事情,也不是这一天两天出来的,若是刘其昌这些人没问题,倒是奇怪了。现在就看苏改之干的活是不是扎实,能不能把这个案子办成铁案。”
第304章调查组
苏昊报告在汝宁存在一个庞大的贪腐集团,上至府县一级的官员,下到土豪劣绅,官绅勾结,利用天灾人祸的机会,诱人聚赌,借势发放高利贷,再夺取无力还债的农民的土地,把农民推入贫困的深渊。此外,经过向农户调查,苏昊还发现朝廷历次发放的赈灾粮款并没有被分配给受灾百姓,而是落入了大小官吏的口袋。如果所有这些罪行属实,汝宁府从上到下,至少是要有几十颗人头落地的。
与此同时,汝宁府也派专人呈送了一份报告进京,报告上称苏昊立功心切,采取设局栽赃的手段,诬陷无辜商户,并广泛株连,滥捕滥杀。一些商人在重刑之下,屈打成招,提供了大量伪证,苏昊凭借这些伪证,在汝宁制造了大量的冤案。
在苏昊的报告后面,附上了大量誉抄过的账册、文书,以为佐证。而在汝宁府的报告后面,同样有超过千名当地商户、士绅的证词和签名,黑鸦鸦一片,甚是惊人。
两份报告同时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