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福王-第2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兄,您闹够了没有?”如此奇葩的封赏让朱由骢也头疼不已,好不容易等百姓们的热情渐渐平息下来,官员们该来的也都来过了,他终于找到机会向赖在王府里的崇祯开始诉苦。
“骢弟,瞧你这话说的,什么叫闹啊?”看到朱由骢那一张黑脸,善于出卖自己人崇祯赶紧解释道:“这主意可不是为兄出的,你那师尊说了,既然你不愿意封王那就从你的后代下手!反正都是一家人么,他们都封了国公你这当爹的还好意思继续没名没份地混下去?”
“啥?”有这样坑人的么?连这种大喜的日子都不肯放过,居然利用这种机会给自己下套?还师尊呢,那个韩爌这就是在趁火打劫借机报复。
“皇叔,我能要个弟弟吗?”一个衣着华丽留着鼻涕的小孩子害怕被人忽视,使劲拉扯着朱由骢的衣襟。
“弟弟?为什么要弟弟?”虽然很愤怒。但朱由骢还是决定保持耐心纠正这种重男轻女的错误观念。
“因为父皇说了,如果皇叔家有个弟弟,我就不用当那倒霉的皇帝了!”小孩子永远是最天真的,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点也没想到这话会给他那个脸色越来越难看的倒霉爹带去什么麻烦。
“你不当皇帝?”狠狠地瞪了一眼旁边那个傻笑的皇兄,朱由骢一点也不为自己欺骗小孩子的行为感到羞耻,循循善诱道:“为啥不当皇帝?皇帝可是这天下最大的官了,瞧瞧你父皇那威风样,这天下要什么他没有啊?不做皇帝你怎么能穿这么好的衣服,住那么大的房子?”
“羞!羞!”小男孩在自己的脸上刮了两下。指着朱由骢道:“父皇可说了,皇叔你最喜欢骗人。当皇帝有什么好的?瞧瞧父皇都瘦成什么样了,你却这么胖,还说皇宫里吃的比王府好呢……”
“啊?”这也算是理由?就因为那个坑弟的皇兄吃了不长,居然连带着影响到了皇子们的价值观?为了能长两斤横肉,所以连皇帝都不想当?这是什么逻辑啊?
“还有啊,父皇可是说了,他这个皇帝才是全天下最倒霉的差使,成天累死累活的还要替您背黑锅挨骂……”
“咳咳!”可不能在让这笨儿子继续说下去了。崇祯现在无比后悔自己经常在后辈们面前说朱由骢的坏话,赶紧虚咳两声道:“慈烺,你先去找你母后玩会,父皇和皇叔还有事要谈!”
“是!儿臣告退!”抹了抹快留到嘴边的鼻涕。朱慈烺这才很有风度地施礼离开。
“最倒霉的差使?经常背黑锅?皇兄啊,您这是在说俺吗?”冷笑着,朱由骢一步步地逼向崇祯,反正这里又没人正好跟这昏君理论理论。
“童言无忌!童言无忌嘛!骢弟。你也别太较真。”退后了几步,不是害怕朱由骢揍自己,而是担心他的唾沫飞溅到自己的脸上。那可就太有失皇帝的尊严了。崇祯岔开话题道:“对了,你不在后院陪着两为弟媳,怎么跑这里来闲逛?”
“您当俺愿意啊?俺这是被赶出来的!”说起这事朱由骢就觉得伤心,自己老婆怀孕了,谁都可以前去探视惟独他不行。
不让朱由骢接近现在已经被列为国宝的两个祸水,这是经过王府内所有人投票决定的。原因很简单,这个死胖子身上的杀气太重,都害怕他不小心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福王妃为此特意搬到了小院里居住,并放下话来张家姐妹怀胎的前三个月禁止他靠近院门,否则就别怪当娘的六亲不认!
“皇兄,您说这还有天理吗?俺好歹也是当丈夫的啊,咋能不让俺见媳妇呢?”仿佛是抓到了救命稻草,朱由骢突然抓住崇祯的手哀求道:“要不您给下道圣旨,让俺爹娘再出去溜达一圈?”
“不去!”白了白眼,崇祯指着朱由骢的鼻子道:“你当为兄的傻啊?这个时候去招惹皇叔他们?我敢保证,即便是下了圣旨他们也不会动,满朝文武还会指着为兄的骂!”
“那咋办?”转了半圈,朱由骢突然灵光一闪停下脚步道:“皇兄,要不您给吏部下道圣旨,让他们把考古队借给俺使使?”
“考古队?骢弟你要借人没问题,但为兄的可警告你啊,要是被皇叔发现你在自家院里挖地道,那后果可是很严重的哦!”皇家考古队最擅长的是什么崇祯当然很清楚,如果让那些祸害过来了,要不了两天人家就能在王府内建好一条四通八达的地下通道。但如果这事被福王知道了,那不止是施工员会倒霉,就是他这个皇帝也会跟着遭殃,说不定人家在年终审核的时候动那么点手脚,让他自掏腰包贴补考古队的俸禄。
“那咋办?”朱由骢心急啊,根据太医们的诊断他那两个祸水现在都才怀胎月余,那就意味着他最少有两个月见不到自己老婆。要说是在平时也就罢了,前些年忙着东征西讨的聚少离多的日子熬熬也就过去了,但现在不同啊。
“为兄的就说你定力不够嘛!”数落了一番,崇祯这才婉转地提示道:“那杀气不杀气的还不是佛家说头?现如今这京城里三教九流云集,你还不能找其它人去糊弄一下皇叔?让人告诉他们,你这统率帝国百万雄师的镇国将军去看了,非但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还能驱邪除魔?”
“对对!还是皇兄您聪明!”除了佛教,那不还有本土的儒教跟道教么,好象白莲教也还没宣布解散,要是这些都不顶用就把那个正牌的红衣大主教给弄过来,大不了告诉谈判团在给西方挖坑的时候费点力挖深一点做为回报。(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喋血黄沙(上)
皇帝要成亲了,虽然不是大婚但同时册封四十五名西方公主为妃,还是有那么点夸张。镇国将军有后了,这件事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即将举行的皇家婚礼。双喜临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皇帝居然没有下旨大赦天下,也没有遵循常例蠲免各地在崇祯七年该上缴的税赋。崇祯所做的仅仅是以邸报的形式告诉各地官府,该干嘛继续干嘛,别想着趁这个机会溜须拍马。
对于皇帝这种无情无义的做法各级官员早就习惯了,不管是已经接受现实开始认真做事的还是那心怀叵测准备捣乱的,无一例外地都选择沉默应对。不给皇帝和镇国将军送贺礼也好,能省下不少银子呢,虽然不能揣进自己兜里但至少不会影响到今年原本就艰巨的任务完成。
官员迫于这些年越来越严格的管理制度选择了遵纪守法,普通百姓却没这么多顾虑。大赦天下?这事他们还都没想过,现在可不是前些年了,那牢里关着的可大都是民怨极大的恶棍,连倭岛狩猎队都不敢要的祸害把他们放出来干嘛?
蠲免钱粮?在工业革命刚开始起步的大明,农业税收还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百姓们的想法更是简单,种地交粮这已经是千年的传统,只要朝廷能坚持现在这种农业低税收政策别搞乱摊派就行。突然免掉全国的税赋,他们还真担心崇祯没办法维持那么庞大的军队,要是没有军队的保护那鞑子、倭寇再闹腾起来可咋办?
但皇帝成亲、将军有后,不把场面搞得热闹点哪行?要是搞得太寒酸让西方公主的娘家人看了,大明百姓可丢不起那个脸。官府不组织就自己推选出德高望重的代表,然后去领张路引扛着包袱上京道喜去,呆在家里的也别闲着,忙完了手里的活就趁夜校上课前把城头给打扮打扮增加点景致。
大明全境从辽东到中原再到江南地区,各地百姓都在为了这两件大喜事忙碌着。就连重兵云集的陕西、云南、广西也不例外,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黄沙城,说是一座城其实也就是夯土筑就的小村庄而已,位于嘉峪关以西的这个小地方环境恶劣没有什么常住人口,唯一能证明这里还没有被彻底遗弃的就是城中那幢随时可能坍塌掉的小客栈。往年的这个时节戈壁滩上骆驼队那浑厚而悠扬的铃声会不时响起,在路过黄沙城的时候总会有人豪爽地喊上一嗓子,店家也会兴奋地端上两坛子烈酒的水、烤上一支新鲜的羊腿,然后高应一声“客官里面请!”。
但随着朱由骢那份调令的抵达,大明帝国的军事行动也就失去了最后的隐蔽性。无论是孙承宗手下数十万西线兵团将士正迅速向临水驿、西店子堡、红山堡等地集结;还是对面骟马城开始禁止有人出入,数十万叶尔羌大军紧急驰援瓜州。就足以说明双方现在都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虽然这里是即将爆发激战的前线,虽然嘉峪关守将不止一次地派人来劝店家关门歇业,可是固执的赫连良运依然没有走。非但没有走,他还召来亲朋好友把黄沙城打扮一新,甚至挂上了新的红灯笼。
认真说起来,赫连良运并不是黄沙城的人,黄沙城虽然是大明在嘉峪关外最后的一块领土,但前些年国贫民弱,这里长期受到骚扰能跑的都跑完了。赫连良运的老家在关内的高台所。曾经也是威镇一方的马贼还作为小头目跟拓养坤一起扛过造反的大旗,只不过他运气不好刚打到潼关就被毛文龙给活捉了。
在明代,老百姓还是比较愚昧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可不是挂在嘴上说说而已。毛文龙遵照朱由骢当年的命令没有杀掉赫连良运。他回到家乡后也不愿意老欠着这么份人情。琢磨了很多种报答的方式,他最终决定还是跑到这交通要道来开个店,一来是坑下来往的商人挣点小钱给朝廷增加税收,二来利用他当马贼时攒下来的经验帮着逮个通缉犯抓个奸细什么的。
“赫连二歪。把酒给老子端上来!”随着大门被推开,一个满脸胡须的中年汉子走了进来。也不顾及店里的其他人,边拍着身上的尘土边大声嚷嚷。
“吼啥吼?你他娘的就不能轻点?”门边的酒客也被来人那副凶样给吓着。不过也难怪,人家那鬼头大刀就搁在桌上,还怕人跟他耍横?
“哟?这不是窦铁牛吗?你他娘的还没去见阎王爷?”刚进门的客人正准备发火,却发现开口骂自己的居然还是老熟人。
“姓汤的,你小子不也还好好地活着么?就这么见不得老兄弟们喝杯好酒,吃顿饱饭?”另一桌的人站了出来打抱不平,看来今天这小店里的熟人还真是不少。
“苗老贼,你少在那里说风凉话,就你家还会缺酒喝少肉吃?这些年亦集乃那边的马匹都快被你小子给买光了吧?”汤姓男子念叨着扯过一条凳子,就坐在窦铁牛的那一桌,也没客套什么拧起人家的酒壶就开灌。
“他娘的,额就说这些年生意咋越来越来做了,跟着黄大人他们跑一圈也没啥收获,搞了半天全被你小子给捞走了啊?”刚才的话迅速在店里引起了巨大的波澜,百十号人都开始指着苗姓男子骂骂咧咧。
苗姓男子被骂得起了火性,狠狠地一拍桌子身上那些零碎响个不停,嚷道:“咋了?不服气咋地?老子每年三月跟着袁崇焕袁大人出关,你们那时候还在家里搂着婆姨睡大觉哩!不该比你们挣得多?”
黄得功?袁崇焕?那不是西线兵团的两大统帅吗?现在这小店里的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还跟他们扯上关系了?其实吧,这些人都曾经是陕西反贼,只不过犯下的事不大,经过甄别后也都遣返回了原籍。
这些人当年命是保住了,可回家后却不知道该做什么。种地他们不会,经商他们只会亏得血本无归。继续找个地方当山大王?这还是算了吧,张献忠那么大的阵势都被人家镇国将军象捏蚂蚁一样给捏死了。就他们这点人对上那些武装到牙齿的兵痞……
但老呆在家里什么都不做也不是个长远之计啊,朝廷可是救急不救穷的,官府就发了三个月的粮食吃完了还得自己想法。好在当年王之桢主政陕西的时候就定下了规矩,实在没事干的就可以跟着西线兵团去收购马匹。也就是让他们负责去没收那些越界放牧的鞑靼人财产,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当保镖的正规军负责购买。
要说这营生对于这些曾经的马贼来说可是再合适不过了,当年他们私下里打劫的时候哪有这么威风?只要发现兜里没有许可证的队伍,上去了就说一句“牛羊马匹没收了!”想要发票?没有!敢反抗?掏个烟花出来,随手这么一放,就让人见识一下什么叫做有组织有纪律经过了国家授权的打劫!
当然了,这打劫也得跟对人才行。袁崇焕就比黄得功要狡猾。他那支部队每年两次的野外集训都要早上半个月,所以收获也要相对丰盛点。而抓捕越界放牧的鞑靼人,已经成为了这几年陕西的一项重要财政收入。
“行了!行了!都他娘的别嘈吵了,赶紧来尝尝额着新烤的驼肉,完了好商量正事!”实在受不了这店里的争吵,正在厨房里忙活的赫连良运走了出来。能看出他在这群人中间还是有那么点威望的,就这么一嗓子让所有人都立即闭嘴回座。
“额们来这里可不是为了吃你这驼肉,就赶紧说吧,这事该咋做。”
“那行。既然兄弟们都到齐了,额也不废话。就提醒你们一句,这可是铁定要掉脑袋的事,若还有谁不愿干的……”
窦铁牛的性子急。也不等赫连良运说完就嚷道:“赫连二歪,你他娘的少在这里放屁,额们既然来了就没把这条命放在心上!”
“赫连二歪你也不好好看看,这里都是些啥人。就额们当年干的那些事。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够被砍十次脑袋的了。如今多过了这么些舒坦日子,还有啥好顾忌的?”耐心地擦拭着蒙尘多年的大刀,苗姓男子的眼里充满不屑。这可不是前些年了。朝廷已经完全打破了太祖时期留下的遗训。若不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改不掉,他能去官府买两支火枪来扛着。
“苗老贼,你那对驴眼往哪看呢?”或许是感觉受到了侮辱,旁边一桌的汉子跳了起来,把胸脯拍得砰砰响,嚷道:“老子这趟出来就没打算回去,在家里就跟婆姨交代清楚了,把两个兔崽子带好,将来想个法子都送到孙大人的队伍里去!”
“赫连二歪,额看你也别他娘的磨蹭了,赶紧拣要紧的说。大伙既然来了,就没人会走。”
“快说!快说……”整个小店的人都叫了起来,当年做马贼干土匪时养成的习气暴露无遗。脾气不好说着说着就把面前的烈酒一饮而尽,提上各式兵器就准备往外走。
“都给额站住!”赫连良运大喝一声,然后深一躬道:“既然兄弟们都下了死心,那赫连某就在这里先行谢过了!”
“行了!你个老混蛋又没读过几天书,在那里装啥斯文?额们来这里看的可是朝廷颜面,你别在那里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今天召大伙来的目的,也不用额在多说。”指了指远处的嘉峪关,赫连良运道:“如今朝廷在关内集结重兵,这用意大伙也应该清楚吧?”
“那还用说?朝廷这是要收复西域,重振我大明威严!”
“收复西域,收复西域……”喃喃地念叨着,赫连良运的眼眶突然湿润起来。“多少年了啊,即便我跟大伙都有着过命的交情,却还有一件事没肯说过实话。”
“额说,你能不能拣要紧的说?你那些坑蒙拐骗的事就别拿出来显摆了!”
“不!这事额得说!”赫连良运固执地打断了同伴的话,继续道:“其实额不是中原人士甚至不是汉人,额的祖上是朝廷镇守哈密卫的畏兀儿人,当年因兵败逃到了这里……”
“嗨,就这点破事,你也用瞒这么久?”苗姓汉子大咧咧地道:“老子不也是回回?这些兄弟里哈剌灰人还少么?可不管他是什么,额们现在都是大明的子民!”
“对!额们都是大明子民!所以额把大伙召集起来。就是想用这个身份给即将成亲的皇帝和喜得贵子的将军一份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