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大明福王 >

第223章

大明福王-第223章

小说: 大明福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渠道需要两年才能挣来的。

“您请说!”

“希望您别把吕宋这个地名改得太离谱,否则我的商队下次再来东方很可能会迷路……”很奇怪的要求,所有人都认为黎塞留这是在开一个善意的玩笑。

然而朱由骢却知道,这个老狐狸果然还没有忘记那件事。马尼拉城能够抢的东西已经被搬上了法国战舰,黎塞留没有急着赶回国是因为他还有件非常想买的东西没有到手,否则他才没闲心在这里和人开玩笑呢。

“这件事您就放心,赶明儿俺就在码头上修座灯塔再刻上你老黎的名字,他们就不会走错地方了!”不就是要个秘密的货运码头么,何必说得那么隐讳呢?朱由骢在心里竖起了中指,却在用同样的办法告诉黎塞留没必要为这种小事担心。“到是您别忘了。回国后给俺多找几个漂亮的公女过来,公主啥的就算了俺怕被皇兄抢走!”

“没问题!没问题!我们是最坚定的盟友么!”得到了肯定回答的黎塞留更是开心,只要能得到朱由骢的这个保证,那他之前做的一切就都值了。

黎塞留这次采购的东西对于法国来说至关重要,他甚至都不能让身边的随从知道这笔买卖的存在,所以他需要一个极其隐蔽的交易场所,而朱由骢更不愿意让西方人知道这件致命的武器出自大明。说是武器,其实也就是一件副产品而已,只不过那东西如果用来作战的话至少在这个时代还是所向霹雳无人可挡的。

朱由骢真不是有心要显摆,他只是偷偷地做了电解食盐水的实验然后收集了点废气。顺便让黎塞留拿去给一头倒霉的山羊闻了下而已。谁能知道精明的法国宰相就爱上这东西了呢?死活非要买,不给他就要撕毁和约把大明帝国在背后搞的那些阴谋公诸于众。

盟友提出了如此迫切的需求,朱由骢也实在不好拒绝。但这东西的大规模生产可不能在大明境内进行,否则万一哪天出了点状况,他能把肠子给悔青了。

吕宋岛的气候条件适合种植橡胶,而且这里也有一定数量的硫磺矿存在,完全可以在短期内满足需求。就地种植并完成加工,把那些难以治理的污染留下给猴子们玩,这早被列入了朱由骢的计划当中。

既然是污染那就搞大一点。反正现在也没人来查。有了原材料,朱由骢突然想起了另一种用途很广的工业产品,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丁橡胶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获得成功这不重要,毕竟已经有人开始为其副产品买单了么。而且人家黎塞留还答应给他拐一批西方的化学家来大明工读十年。嗯,工读,就是先工作后读书,把他们肚子里的知识先贡献出来了。再考虑让他们学什么。

当然了,黎塞留也不是吃素的,他很清楚就朱由骢这死胖子肯定不会那么轻易就把拐骗来的西方高级技术人才给还回去。所以在签定盟约的时候就已经特别注明。大明帝国必须开设为期一年的速成课,为法国培养掌握了一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而所谓的公女指的也就是这些人。

然而黎塞留根本就没有想到,在复杂的现代化工业生产中,一年能够完全掌握其中的某个环节就不错了。他这样做不但得不到想要的技术,反而给了朱由骢往西方派遣大量间谍的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黎塞留的短期目标是已经达到,只要拥有了那件致命武器,法国在西方战场上的优势将无人可以撼动。而朱由骢就更高兴,他不但拐骗到了更多的人才还能把西方搅得更乱,让他们更早流干自己的血。

“将军!”就在大小两个狐狸相视而笑的时候,邹维琏突然走了进来禀报道:“思受来了,还奉夫人之命给您来带了冬衣,您看……”

“二太?”朱由骢心中一紧,根据时间来推算那家伙应该刚从新安基地出发不久,还得有好几天才会和卢象升同时到达,怎么会提前了这么久?而且离京的时候那两个祸水生怕带的东西少了,即便是真忘了给他装冬衣,也不可能这么快就送到了南居益的手中。

对于这一切,朱由骢唯一能想到的解释就是国内发生了重大事情,所南居益根本就没有等到回去报信的渔船就提前出海了。

“老黎,您就在这里多玩会,俺先去看看!”虽然心里已经产生了不良的预感,但朱由骢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半开玩笑地道:“好久没见媳妇了,这还真有点想呢,俺去看看她们给俺带了啥好东西!”

“您请!”黎塞留当然不相信朱由骢的这个解释,但他也实在不好问什么。

“什么?瓦剌人放弃了他们的草场,开始大举向北方迁徙?”无法控制住自己的心情,朱由骢完全忽略了保密性,实在是这个消息太过震撼。

瓦剌人不跟大明玩了?可他们的北面不应该是北极熊的地盘么,他们就不怕过去了被撕成碎片?

“是的将军,您刚从新安基地出发属下就接到了张大人的密信,您请看!”风尘仆仆的南居益看起来有点狼狈,从最贴身的衣服里取出了信件解释道:“瓦剌人跟我们玩了个空成计,他们派往别失八里的援军根本就是个幌子……”(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一章火中取栗

自大明建国以为来就一直伴随着与瓦剌人的恩怨纠葛,太祖时期猛哥帖木儿趁着大明对鞑靼用兵迅速崛起,从这一点来说他应该感谢大明。然而成祖即位改元永乐,瓦剌人的日子可就不那么好过了,朱棣那家伙心情一坏就搞亲征去的还都是北方,最狠的一次居然还跑到忽兰忽失温把马哈木打得个狼狈逃窜。

但瓦剌也有过辉煌,英宗北征由于准备仓促未能获得士人们的支持而中途军粮不继,这可是让也先抓住了机会。稀里哗啦一通乱揍,明军死亡过半数十员勋贵猛将阵亡,就连倒霉的英宗也被他们给活捉。

瓦剌人那个乐啊,先是押着英宗去宣府跑了一圈想诈开城门,但守将杨洪压根就不听。打造好囚车,想用这个宝贝去京城换点实在货吧,无耻的英宗却已秘派使传口谕命郕王即位,时任兵部侍郎于谦更是亲自领兵二十二万列阵于九门外反败为胜,不但宰了也先的两个兄弟还逼得瓦剌人连夜拔营而走。

手里捏着个臭脾气的大明太上皇,那比握着个手榴弹睡觉还个怕,放了不甘心杀了又怕遭到明国的大举报复,每天还得让他在草原上白吃白喝。时间一长,囊中羞涩的也先可真就受不了,只能把英宗那倒霉蛋给放回去和自己的弟弟抢皇位。

好不容易等英宗消停下去了,谁知道大明又冒了个放荡不羁的武宗出来。吃够了苦头又没捞到多少好处的瓦剌人也变得更狡猾,他们这次不自己出头,却撺掇着那个自诩为成吉思汗第二的鞑靼部小王子伯颜猛寇边。

要说这一次瓦剌人应该是看到了希望,伯颜猛大军的开局不错,过程也还算凑合,但结局么……“应州大捷”属于明武宗,瓦剌与鞑靼长时间内不敢内犯。不过这一战虽败,但大明的士人却给足了蒙古部落面子。据《武宗实录》载:“蒙古军队阵亡十六人,明军阵亡五十二人。”。交战双方共投入十多万兵力,经历大小百余战伤亡却不足百人,这完全可以被树为和平友谊的典范!

太祖、成祖、英宗、武宗,这四个大明的皇帝在瓦剌人心里可没一个是好东西,然而仿佛是老天故意要和这个时空的瓦剌人开玩笑给凑一个巴掌似的。原本深受辽东之患的大明因为出了个无耻的镇国将军,腰板又硬起来了。

崇祯狠啊,这新时代昏君比他的四个老祖宗加起来都狠,至少瓦剌人是这么觉得!人家那几位要出兵怎么都得找个理由吧?可这位根本就不宣战,那些被他派出去的祸害也从不说自己是大明的军队。更无耻的是这家伙还严重违背了春围秋狩的老规矩。只要他心情一好,草原上就肯定会出现一群土匪杀人放火,然后提溜上一串老实的牧民回家种地!

要说这种小规模的骚扰瓦剌可以忍,最多也就是口头上表示一下抗议谴责。但张破虏北方集团的二十五万人马,孙承宗西线兵团的六十万大军,已经宣布效忠大明的朵颜三卫三十万蒙古骑兵,这就是放在谁的家门口那也有点恐怖啊!

别人在这种大军压境的时候会做什么哈喇忽剌不知道,反正他自从大明收复辽东以来,已经有好几年都没睡上个安稳觉了。琢磨来琢磨去。这位精明的瓦剌头人想到了一个完全之策,趁大明现在还没把眼睛落在自己身上赶紧开溜,按照历史传统在华夏民族强大的时候北遁,投靠同根同源的土尔扈特去。

既然已经决定了走。势必得做足一切准备才行,准噶尔汗国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已经拥有了好几百万人口,哈剌忽剌可舍不得扔下。而且北上实力太弱肯定会被人家给吞掉,还不如不费这精力就在家等着明军大上门呢!

数百万人的大迁徙。动静肯定小不了,万一引起明国的误会,崇祯那昏君再派人大举进犯可怎么办?好在哈喇忽剌和他的儿子巴图尔珲台吉够聪明。这俩父子商议之下决定将狂妄自大的阿不杜拉扔出去做挡箭牌,趁大明往西用兵的时候他们就朝北跑。至于到时候叶尔羌会遭到大明怎样的报复,这还真就不在瓦剌人考虑范围之内!

草原民族上马为军下马为民,哈喇忽剌成功地利用这个特性欺骗了所有人。大张旗鼓向别失八里移动的那几十万老弱病残不但被叶尔羌人当做最坚强的后盾,就连大明帝国上上下下也都认为那是瓦剌人的主力而倍加重视。

为了防止在西线做战的时候被瓦剌人给咬上一口,张破虏率领二十五万大军率先行动,就是想要把瓦剌的主力给吸引过去。但直到他由捕鱼儿海势力入破竹地一路狂奔到了康哈里孩,才在对察哈尔部进行整编的过程当中,从兀浪哈大公主的嘴里得到了瓦剌人具体动向。

崇祯七年的九月朱由骢还在京城闲逛的时候,巴图尔珲台吉就已经领着十万大军作为先锋开始向北撤退。即便是张破虏现在就追上去能够飞过唐麓岭那也无济于事,因为人家已经离开帖良古惕的原驻地,开始向土尔扈特控制的地区迁徙。

草原上等待接受大明整编的部落之所以没有及时通报这个情况,是因为瓦剌人的动作太过隐蔽,就连已经在别失八里囤积了全部主力准备一心顽抗到底的阿速部都被蒙在了鼓里。如果不是鄂尔多斯部的牧人在无意间发现了在不里牙惕有大队人马集结过的迹象,草原上没人敢相信敢年迈的哈喇忽剌居然会选择不战而逃。直到张破虏进入草原的那一刻,大大小小的蒙古部落都还在通过各种手段去证实这个消息。

按照原来的作战安排,张破虏在收编完鞑靼各部后就要将精力放在怎么吸引瓦剌人的注意力上,不让他们有机会去给西线作战的孙承宗添乱。可如今瓦剌人跑了,空出来那么大块地方,这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如果要,这已经违背了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暂停北扩的主张,但就这么放弃还真有点让人心疼,无奈之下张破虏只得紧急向朝廷发出请示。

急于建功利业的崇祯和满朝奸佞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却又担心如此盲目的扩张会与朱由骢的作战安排有冲突,所以这封奏疏当天夜里就离开京城紧急转往新安基地,却没曾想到还是晚了一天。

“朝廷给张破虏的回复呢?”知道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朱由骢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现在急迫地想知道那个坑弟的皇兄这次又做出了什么决定。

“在这呢!”南居益赶紧又从怀里掏出一份尚未启封的密信,递到朱由骢手上。“听信使话里的意思,皇上好象在等将军您的决定。”

“嗯……”认真地检查着封印,在确定不可能有人打开后,朱由骢才摇着头道:“俺看这哈喇忽剌就是闲得没事做,给俺出了这么大个难题。”

“有这么大个肉饼子吊着。还真是让人难以抉择!”南居益也很清楚这事到底有多麻烦,占领瓦剌的地盘不是什么难事,但到底要不要趁瓦剌人现在军心涣散的时候追上去给他们致命一击还真有点不好说。

“这群老狐狸!”刚看了一半,朱由骢突然将信放到了桌子上,摇头道:“明明已经有了定议,还要俺来背这个黑锅!”

“这也太黑了点吧?”南居益觉得自己就已经够损的,可没有想到朝廷那些奸佞们坑起人来比他还要狠。

瓦剌人既然都跑了,那他们原来控制的地盘当然得有人接收才行,但大明朝廷这次换了个新方法。崇祯那昏君这次不但要坑得瓦剌人去给北极熊添堵。还要顺便实现他给朱由骢封王的阴谋。

在朱由骢得知哈喇忽剌带着族人北遁消息的时候,他不怕瓦剌人把北极熊给生吞了,却害怕他们无法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反而激起了那个彪悍还还具有极强韧性的战斗民族隐藏在心底最深处的血性给激发出来。如果真到了那一步。对于大明帝国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麻烦,朱由骢很可能就此失去一支能够取代鞑子太监的海外军团。

现在瓦剌人已经北上,大明帝国想要阻止事态恶化,就只有两个办法可选。最直接的当然是从国内抽调精锐部队。趁着瓦剌人在北迁徒中军心涣散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从而彻底避免战争的爆发。

但是这样做却收效甚微,战败的瓦剌人会记恨大明。而北方的战斗民族也不会产生丝毫的感激。没有了威胁的北极熊说不定会长得更加强壮,等到大明帝国真正决定出兵的那一天,人家照样会举起手中的武器反抗。

第二个办法则是崇祯现在选的,捆住瓦剌人的手脚,把他们当做免费的海外军团用。既让他们有能力咬掉北极熊一块肉,又不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发动全面战争把这个庞然大物给惹火了。在适当的时候,大明甚至会按照现在对付西方盟友的办法,以老好人的面目出现平衡双方实力。

而要捆住瓦剌人的手脚,听上去有那么点难度,但朝廷奸佞们却想了一个不费一兵一足,不用扰乱现在的部署方法就可以达到目的。哈喇忽剌不是害怕被大明给盯上么?那就把大明帝国最会折腾的胖子给放到他身边,将原本属于瓦剌的地方赏赐给朱由骢!

当然了,要赏赐那肯定得有名头,总不能莫名其妙地就做了吧?老福王朱常洵改封齐王,他的宝贝儿子继任福王,这个当初被朱由骢耍赖拒绝的提议再次被拿了出来,而且那死胖子这次还不好意思反对。

“不过……”南居益这个大明第三损人的名头可不是白给的,虽然朝廷奸佞们这次的计划在大方向上没什么疏漏,但他却还有自己的意见需要表达。“属下还带了一个人来,可以帮将军您更顺利地完成这次火中取栗,让北方极寒之地的那些人开始对大明产生好感!”

“谁有这么大能耐?”朱由骢很好奇,在他看来这种事不是一个人就可以起到关键作用的。

“还躲什么躲?赶紧进来吧!”

“德维涅?你小子不好好地在学院教书,跑这里来干嘛?”看到那张笑兮兮的面孔,朱由骢更是糊涂了,这家伙做个间谍还凑合,但要让他去糊弄北极熊?好象还差了点什么。

“让他去当大主教啊!”南居益说这话的时候就好象随便派个人出去打二两酱油似的。完全没有考虑这件事会有多么重要。

“你不会告诉俺,罗雅各倒霉地阵亡了吧?”朱由骢已经指派了一个东方大主教,而且通过这次的谈判已经获得了罗马教廷的认可,他认为完全没必要再把德维涅给捧上去。

“当然没有,那小子还活蹦乱跳地在天竺率领他的骑士团折腾呢,一时半会抽不出空来!”南居益笑着道:“您以前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