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152章

明末风暴-第152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守卫这边,虽然有人忍不住举起了火枪,可是在附近的伙长、棚正的喝斥下,还是醒悟过来。

双方相距三十丈,这个时候,连阮福溪都开始忍不住,高喝着示意部下预备。

在海边作战,弓箭因为海水湿气沾弦的缘故,其射程往往不远,威力也差强人意,因此阮军中主要的远程武器,也是火枪。随着阮福溪的命令,也有几百枝火枪举了起来。只不过阮军的火枪有些类似于此前俞国振在安庐大战时的火枪,各种各样的都有,不象如今俞国振的火枪,完全是清一色的苏尔火绳枪。

面对对方的火枪,张正没有犹豫,仍然下令前进。在口哨声中,守卫匀步向前,而此时,就看到阮军阵列中突然冒起一片白烟,紧接着,才听到枪响。

三十丈不到的距离,已经在火铳的伤害范围之内,阮福溪脸上微微松了一下,自己这方抢先射击,倒是占了一个先机。这一排枪轰下,对方至少要倒下几十人吧。

但己阵中烟雾散去之后,他再看对面的守卫,仅仅有数人倒在地上,其余人等,仍然继续前进,只是小心避开了地上的同伴!

“这怎么可能?”阮福溪讶然,然后才注意到,敌军前一列的火枪兵头上,个个都戴着古怪的头盔,而衣裳之下也是鼓鼓囊囊的,看上去似乎着了重甲!

“明人身上都有上好甲胄!”阮福溪想了会儿,终于明白这一点。他犹豫了一下,如今已经是二十丈的距离,只要再近一些,火枪甚至有可能穿透甲胄。

就这一犹豫,他听得对面的守卫中传来尖锐的长哨声,紧接着,对方的火枪兵端起了火枪,又向前五步左右,将火枪架上了支架。

随着哨声再响,对方战阵之上也升腾起了白烟。

不过与方才阮军开火不同,如今双方的距离只有二十丈不到,而且阮军中几乎都没有着甲,因此这密集的弹雨浇过,阮军中倒下一大排,那数量足有上百!

“冲,冲!”阮福溪高声喝令,可这个时候,阮军已经陷入混乱之中了。

己方的射击对对方不能造成多大的损伤,而对方却可以轻易大量杀伤己方,这种绝望的战斗,稍有些头脑的人,都应该知道如何去选择。更何况安南人向来贪残自私,又喜欢玩弄些小聪明,这个时候,还有谁愿意冲出去送死?

便是有那么几个傻货,也在数息之后,被守卫的第二轮射击轰成了筛子,而阮军之中,也又留下了近百具尸体!

若是以射中率来看,守卫也只是有三分之一的射中率,可在这个时代,如此高的命中率,已经极为惊人。第二轮射击与第一轮又只是相隔数息,苏尔火绳枪发射频率较快的优势,也为阮军所察觉,发现自己两次射击之间,对方就可以完成三次射击,成了摧毁阮军斗志的最后一根稻草。

张正敏锐地发觉了这一点,敌军旗帜倒垂,将士瑟缩,人人动作僵硬。他知道对方已经没有了斗志,这个时候只要轻轻推一把即可。

因此他对身边的司号下令:“吹冲锋号!”

司号将胸前的锁呐举起,鼓足腮帮,用力吹响。尖锐凄厉的锁呐声,顿时响彻云霄!

城头的罗九河听到这声音,扶着城垛向前微微倾了倾身体,而俞国振也有些讶然地站了起来。

只见在火枪手之后的守卫们,突然间抢步向前,从火枪手之间插了过去。一片呐喊声中,他们挺矛突击,象是一排海浪,扑向了阮军。

阮福溪这个时候也没有了斗志,他当先调转马头,也不顾其余,驱马就逃。

他身后,一半左右的阮军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丢下武器调头就逃,剩余的一半也很快明白自己的处境,他们当中,一部分人干脆跪下投降,少数试图反抗者,则立刻被冲上来的守卫们刺成肉串。

更多的则是追随着先走一步的同伴,开始了溃逃。

在任何一个局部,守卫们都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胆敢顽抗者,会被毫不犹豫地击杀,然后他们就风一样掠过跪降的安南人,向着奔逃的敌人追去。

“胜了。”俞国振在城头嘟囔了一声,然后笑着向胡静水道:“胡先生,恭喜你,这会安市长之位,可算是坐稳了。”

胡静水拱着手:“还是要恭喜公子根基草创,今后天高海阔了!”

俞国振深吸了口气,用力点了点头。确实,今后至少是在南海范围之内,他是天高海阔了,甚至就连大明朝廷,都再也无奈他何。有了会安这个产粮基地和贸易中心,他可以在此广辟粮田,移民屯垦,既为他提供粮食,也为他提供兵源;他可以将新襄生产的工业产品,尽情地拿到这里来贸易,既能获取利润,又可收得商税。

“小官人,我再遣人出去打扫战场?”罗九河又向俞国振请示,打断了俞国振的思绪。

俞国振点了点头,虽然他联络了郑家,偷偷将五千劳工运到了会安,但是劳力他不会嫌少,特别是这些俘虏的安南人,他们虽然既蠢且懒,但俞国振相信,皮鞭和饥饿再加上适当的恩赏,会将他们教得乖一些的。

罗九河又带了五百人出城打扫战场,而城中则还剩余五百卫兵控制着局势。即使是在大胜之后,俞国振仍然没有放松警惕。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张正率领追击部队回到了会安,随他们来的,尚有数百俘虏,再加上罗九河打扫战场时俘获的,俘虏总数超过了一千人,而杀死、杀伤的阮军数量,也差不多近千人。阮福溪拼凑出来的五千士兵去了一半,剩余人等,也竭力南逃,不敢回望。

战俘被押解入城时,经过一幢宅院,在那幢宅院里,一双眼睛通过门缝不停地张望,小声地计算着人数。当算到一千时,那人再也计算不下去,而是回过头来,沮丧地对着身后一群人道:“诸君,看来……明国人真的要统治会安了,我建议诸君还是早做准备吧,明国人可不是安南人,没有那么好糊弄!”

“弥次郎兵卫,你的意思,咱们就看着明国人从此控制会安?”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那个先前的倭人叹了口气:“你们难道没有看到这位明国将军的士兵么?”

“那又怎么样?”

第二卷二五五、回望新襄虎卫旗(一)

更新时间:201281810:38:20本章字数:5167

全文字无广告二五五、回望新襄虎卫旗(一)

“那又怎么样?你问我那又怎么样?”被称为弥次郎兵卫的倭人沙哑地笑了起来:“我可是元和二年就追随父亲来到了会安,在那之前,我曾经见识过关原合阵东西二军的阵式,见识过大坂冬之阵与夏之阵。即使是诸位大名的母衣亲卫,也不曾有这样的武士容貌!”

“果真如此?”

“当然是真的,而且这位明国将军阁下,他可不只有几十名这样的武士,那个数量至少是三千!就算是如今的幕府将军,他能拥有这样规模的母衣众么?”

弥次郎兵卫的话语,让和他聚在一处的倭人都沉默了。若论个人勇武,或者他们本国的武士,不逊于这些大明士兵,但论及一个整体,他们国内,任何一个大名,哪怕是如今已经建立了幕府的德川家,也找不出这么多精锐来。

“所以,不管诸君是怎么想的,在时局平定之后,我是一定要去求见那位殿下了。”弥次郎兵卫抬起脸,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芒。

局面平定得很快,没有多久,便有居住在会安的安南土著,敲着木梆在镇中往来呼喊,大意就是街禁取消,各家店铺又可开张营业。弥次郎兵卫早已经准备好了礼物,他回头看了一下那些仍在观望的倭人一眼,心中不屑地冷哼了一声。

这些商人出身的家伙,果然目光短浅,他们就不仔细想想,为什么一个明国的大人物会出现在会安!这可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若是真能讨得那位殿下的欢喜,或许,自己就能重振家名!

弥次郎兵卫命仆人捧着礼盒,走上了街道。

会安的街道上原本是极混乱的,但这位明人殿下来了之后,虽然短短几天,可还是花大气力整治了一番。在每个路口,都可以看到四名卫兵,他们警惕地察看着周围往来的人员。

弥次郎兵卫来到一个卫兵面前,恭恭敬敬地学着明人做了个长揖:“武士老爷,请问如何求见将军殿下?”

他能说明人官话,就是有些绕口,那个卫兵看他衣着打扮并不是明人,微微一愣之后道:“你有何事?”

“知道将军殿下打败了敌人,小人特意奉上礼物,向将军殿下表示祝贺。”

他说完之后,还将一个小袋子塞到了那个卫兵手中,那个卫兵接过后掂了掂,袋子挺沉的。卫兵有些犹豫,看了一眼同伴,同伴当中一个肩膀上绣了根红线的,嘴角噙起了一丝冷笑。那卫兵慌忙将小袋子奉上,肩膀上绣了红线的那个卫兵却不接。

“还给他。”那卫兵冷冷地道。

“这个……”

“回去之后,我会将此事上报,贾许,你准备接受处分吧。”那绣着红线的卫兵噗的一声:“咱们的规矩,看来你忘了。”

“伙副,可别,可别,我退给他就是!”那被称为贾许的卫兵慌忙把钱袋又扔给了弥次郎兵卫,仿佛钱袋烧手一般:“拿去拿去,莫要害我!”

弥次郎兵卫心中极是诧异,他从倭国到安南,打过交道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国家,不收取贿赂的,当真是少之又少。虽然这个贾许是在那“伙副”的威逼之下退回了钱袋,但也可以看见,那位殿下对这支部队的控制力是极强的。

“可是,小人想要求见殿下的事情……”

“我们会替你通报的,但是我要警告你,不要再试图贿赂卫兵,此为大罪。”肩膀上绣着一根红线的那位“伙副”冷冰冰地道。

他派了一个人领弥次郎兵卫前进,待离开这位“伙副”之后,弥次郎兵卫又掏出一个钱袋,递给那个卫兵:“这是一点鞋底钱,还请笑纳。”

“你这厮好不晓得道理,我们伙副都说了,贿赂是大罪!”那卫兵却不敢接,瞪着他道:“我家公子早有交待,我待若是服役期满,家中自然有田地和退养银,可若是伸了这一次手,不但那些全都没有了,就是赃款也得追取,另外还得服苦役!”

这话让弥次郎兵卫大吃一惊,他问道:“这却是何种章法?”

那卫兵横了他一眼,只怕他还要做些贿赂的事情,若是为别的伙卫兵见了,只怕面皮上不好过,因此细说道:“我家公子说了,我们既是青壮,就须得服兵役……”

新襄已经建立起了兵役制度,俞国振很清楚军队的作用,因此在新襄强制规定,凡是他辖下之人,年十七以上者,需要服四年兵役。服役期间,衣食之类,尽数由俞国振出资,若是伤亡,还有抚恤补助。自然,服役之期内,也要服从新襄的军法,否则不但不会有收入,还会落得相应的处罚。

自然,在义务兵之外,尚有志愿兵,象原先的家卫,就全属于志愿兵。刚刚入伍的义务兵每个月只有一百文的零花钱,但三个月后,由新兵营正式进入团队,每个月各色收入加起来便有一两银子左右,勉强还可以补贴点家用。一年之后,便可评衔,从一级家卫开始,各有不同的职衔补助。基本上来说,在入伍两年后,一个义务兵的收入,便足以养活四口之家。

入伍三年,或者立有殊勋,便可申请转为志愿兵。唯有志愿兵,方可担任棚一级别以上的军职。到了志愿兵,则至少可以在卫队做到三十五岁,其中每五年可做一次选择,是继续从军,还是转业。

“转业?”听得这细细划分的等阶章法,弥次郎兵卫原本就悚然动容,再听到“转业”这个词,则满是惊奇了。

“正是,我家公子有的是产业,如今这会安又得了,今后有的是田庄……”

原来所谓转业,便是志愿兵退伍的另一种说法,他们不仅可以按照从军年限领取一份补助,还能按照在军中的职衔,在俞国振的产业中获取一个相应的职位。只要能够称职胜任,那么今后便仍然拥有稳定的收入。

自然,三十五岁以上,若未能升到队正以上的职位,会被强令转业,同样,五十岁以上,若未能或到团正以上职位,同样会被强令转业。通过这种方式,裁汰家卫中的平庸老弱,使得家卫的中基层官兵,始终保持着强悍的体能。

弥次郎兵卫听完这一些,已经在瑟瑟发抖了。

他在倭国之时,曾经也是一位武士,家族甚至极有名声,因此他当然明白,这一套制度,或者说“家法”,比起他见过的倭国任何一方大名的家法更为完备。

他还想再问别的东西,可这一次,那名卫兵就紧闭着嘴,再也不肯多说了。

他们到了码头边上,就看到那被俘的近两千安南人,一个个盘膝坐在地上,目光呆滞地看着一个方向。弥次郎兵卫顺着望去,就看到明人的首领,那个不过十七八岁的年轻殿下,坐在一只方椅之上,而在他面前,则跪着几个衣饰华美的安南人。

俞国振看着眼前跪着的阮福溪,心里也觉得有些无趣。

他可真不想抓着这家伙,有人同阮福渶为敌,这才真正符合他的利益。

目前俞国振手中的兵力,也只是三千多不足四千,其中绝大多数,都只是训练了不足三个月的新兵,核心武力,仍然是他不到五百名的家卫。而他能够迁到安南的人口,也只有三万多人。

三万人占据一个会安都略嫌不足,更何况去占据整个安南!

因此,安南必须要保持分裂,这样他可以各个击破,同样,阮氏也必须保持分裂,这样就能为他争取稳住会安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必很长,有三年,就足够了。

“你有什么遗言要说?”他看着阮福溪,淡淡地道。

阮福溪跪下前望了俞国振一眼,俞国振的年轻,还有他身边军士的精锐,给了他极大的压力。他伏在地上,听得旁边的通译将俞国振的话语翻译过来,浑身忍不住一颤。

这就是要死了么?

他回忆自己此生,以前生活在父兄阴影之下,好不容易盼到了一个机会,却因为选择错误的对手而失败。他觉得这非常荒唐,他兢兢业业,为何就比不上阮福渶,机会为何会落到阮福渶身上?

想到这,阮福溪猛然抬了一下头。

落在阮福渶身上的不是机会,而是眼前这年轻人的青睐,是眼前这个明国人,帮助阮福渶抓住了机会!

“下国小臣,不知上邦大使来我安南,是否是奉天子之命?”他试探着问道。

“此事非汝能问。”

“是,是,下国小臣有罪,但何劳上邦大使动手,一纸敕令,下国小臣便俯……”

“拖下去砍了吧,这个时候还耍嘴皮子。”俞国振身边,罗九河听得不耐烦了,他向俞国振建议道。

胡静水心中一动,上前拱手:“此人既是安南阮氏之人,还是送与阮福渶处置为好。”

“阮福渶是什么东西,咱们公子要杀个人,还需要他管?”

阮福溪是通汉话的,听到他们对阮福渶少有敬意,心中猛然一动,顿时叩首:“阮福渶能为上邦贵使做的事情,小臣也能做,小臣比他做得更好!”

他一边说,一边连连叩首,当真是惶恐至极。

俞国振微微撩了一下眉头,没有想到阮氏的这个成员,倒是会见机行事的。他看了看罗九河,罗九河没有什么表情,再看张正,张正同样是没有什么表情。

倒是旁边的胡静水,目光闪闪烁烁,见他望向自己,悄悄做了一个手势。

第二卷二五六、回望新襄虎卫旗(二)

更新时间:201281910:26:07本章字数:5223

全文字无广告二五六、回望新襄虎卫旗(二)

“胡先生有什么看法?”

“公子,此人可留!”胡静水低声道:“阮福渶矜上慢下,在未成事之前,需要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