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军事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246章

明末风暴-第246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悲愤大喊,此语一出,军营中数千官兵个个面皮涨得通红。

沈至绪为守备主官,带着他们约两千人出外,结果与流寇打了场遭遇战,他们抛下沈至绪逃回城中,而沈至绪因此战败遇难,此事被一小小女子说了出来,如何不令他们羞愧?

况且,沈云英后来的话语说得对,他们可以抛弃身为官长的沈至绪,可是能抛弃自己的父母妻儿么?

(沈云英小萝莉最后补充说:把月票投给老雷啊,都到最后关头了一定要顶住!)

—://。。

四一一、皎皎明月耀荆楚(三)

更新时间:201210297:34:13本章字数:4998

四一一、皎皎明月耀荆楚(三)

白文选骂了一声,恨恨地紧了紧衣裳,望着城头的大明旗帜吐了口口水。

这小小监利城,原本以为可以一推而下的,结果却这么难缠,连攻了两日,虽然城上已经破坏不堪,却终究是未曾攻破。

他甚至亲自登城而战,见到城上那些破烂不堪的官兵哭嚎着抱住登上城的人一起落下,两人同归于尽。这种情形,不只一次!

“那个娘儿们……”

他抬眼向城上望去,只见大明旗下,站着一身孝衣的女子。在孝衣之下,是一套盔甲,而那女子身材甚至还未长足,不过是十四五岁的模样!

原本一身雪白的孝衣,因为这两日在城头的激战,已经沾满了斑斑污痕,少女原本略有些丰腴的脸,也明显瘦俏下去。她站在城头,却是屹立不动,身边是忠心耿耿的家丁护卫,这两日来,只要流寇攻城,那她必然立于大明旗下!

她这个人,几乎就成了大明旗帜了。

仿佛是感觉到白文选的目光,沈云英也向这个方向望了过来。

如今监利的局势极不利,他们挡住了献贼顺江而下的道路,张献忠并没有放弃攻夺湘湖的念头,攻下监利,他们便可以威胁岳州。因此,他围荆州实际上就是吸引各路朝廷援军,实际上却是想破监利渡江。

原本以为这座只有几万人的小县城可以一鼓而下,却不曾想在沈云英激励之下,这座看似虚弱的小城,竟然硬生生扛住了他们的攻击!

张献忠如今虽然有数十万人,但大多数都是跟着他混吃混喝的,真正打起硬仗派不上任何用场,这些人也只是新附,不少人甚至从未上过战场。故此,他能依靠的主力,还是他老营的三万余人——这还是他将数十万人中悍勇不畏死者全都弄进来后拼凑出来的数量。

这又是俞国振在《流寇论》中所说的流寇的大弱点之一:不练兵。流寇的精兵,都是打出来的,个人悍勇上,确实是百里挑一,即使是受过训的虎卫,一对一情况下也未必能占到便宜。但打出一个精兵,要死掉数十成百个普通青壮,这种折损率之高,注定了流寇的精兵一但被摧毁,就很难得到补充。相反,虎卫则不同,练成十个虎卫,也不过淘汰两三人,而且淘汰下去的人还可以作为普通劳动力存在,继续创造物资与财富。这样一来,若是战事持久,流寇象蝗虫,吃尽了能吃的东西,必然走向灭亡,而新襄则始终拥有自己造血的能力,就不虞此节。

今日又是一日未能攻下,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流寇可没有挑灯续战的意志,故此在利监周围燃起无数堆火,一边吃嚼一边嬉闹。贼人连营足有十余里,因此从城头望去,到处都是一片星星点点的火光。

正值月中,一轮明月光空,照得地面上银灰银一片,就算隔着稍远一点,也能看得出人的影子。俞国振摇了摇头,叹气道:“这帮子流贼,打了这么多年,仍是毫无长进!”

“这不正合济民心意么?”旁边一人手摇羽扇,飘然欲仙。

宋献策看了这人一眼,在心里微微苦笑,却不曾想这位竟然会跟来,简直是要抢自己饭碗。

“正之先生说的不错,流寇越是弱,咱们取胜得便越是轻松,代价就越小。”宋献策当然不会坐视自己的饭碗被人抢走,他大声说道。

“说实话,我还是觉得,正之兄去研究所比较合适,你造的那齿轮和擒纵器,当真很重要!”俞国振无奈地看着那位正之先生。

这位正之先生正是王浩然,当初与俞国振初遇时,便说了他的志向是在沙场建功立业,而且自诩精通兵书。后来因为家中变故不得不挟妻小去投王传胪,王传胪又将之推荐给了俞国振。他原本为了研究兵法而研究过天文机械,原本是为了观星与改进军械所用,人又是聪明,在俞国振这儿自学了一年,将原先所学与俞国振的实学相应证、贯通,再被俞国振点拨了一下,竟然颇有建树。什么钟摆原理、擒纵器等等之类的问题,被他一一攻克。

可这人没有定性,眼见大功告成,他又觉得缺乏挑战,将一大堆的资料扔给俞国振,转而要求加入虎卫——他口气倒大,直接就要求在虎卫里弄个旅正干干,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俞国振被他缠不过,也想让他知难而退,便给了他个临时的“录事”职务,带着他一起北上。

没想到这厮倒是做军师做出兴头来了,还换了身羽扇纶巾的行头,俞国振每次看了都要笑上半晌:现在流寇中这般打扮的,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研究所太无趣,我既学了孙吴兵法,自然要一试身手。”王浩然气宇轩昂:“我观流寇这般散乱,必无防备,只需要一部精锐衔枚夜袭,必可一击破之!”

宋献策歪了他一眼,这还用说,无论谁都看得明白这一点吧。

这种道理谁都懂,关键在于有没有能夜战的兵。虽然此时的夜盲症不象是后世小说家所言那么严重,但在这月光下仍然能完全发挥出战斗力的部队,并不多见。

对于新襄虎卫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问题。

俞国振从来不认为,凭借虎卫武器上的优势就能够横扫天下,即使虎卫丙型火枪已经开始列装,但是冷兵器的训练他也从未放弃过。对于虎卫的要求,是除了使用自己的武器能取胜外,使用缴获的武器也要能取胜。

这也是这个时代落后的后勤补给造成的,同这个时代其余军队相比,虎卫的火器对于补给上的依赖可以说更为严重,而有的时候补给跟不上,火器无法派上用场,那么就必须用所缴获的武器去战斗。

所以冷兵器、夜战,虎卫也极拿手。他们是职业兵,与除了操演还得充当仆役的明官兵不同,与除了抢掠之外几乎不操演的流寇就更不同,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更象是建虏的八旗,以战争为职业,每日除了吃饭睡觉,就是训练各种和战斗有关的技能。

“我去!”齐牛在俞国振身后突然道。

俞国振看了看他,笑道:“自然可以……先以火力击溃,然后掩杀。”

俞国振没有用什么奇计,从流寇的情形来看,他觉得也没有必要使用奇计。所有的奇计都意味着有比较苛刻的条件,若是条件出现什么意外,反倒更容易出现意外。

便是孙子,在谈到“以奇胜”的前提,是“以正合”。

他这边下令,那边王浩然急了,也顾不得摆出诸葛之亮的模样,扯住他道:“这么急做什么,且让我好生谋划一番……”

俞国振笑着点头,实际上却是给齐牛做了个手势,王浩然正口若悬河地说着该如何排兵布阵时,齐牛却早就引人去了。

激烈的火枪声没有多久,就从监利城的东北角响起,这样的枪声,让终于换下去休息的沈云英霍然起身:“流寇又攻城了!”

她扔下碗筷,立刻就要上城,但旋即听到东北方向传来山崩海啸般的欢呼声。沈云英快步要上城头,就见着一个家丁飞跑下城,一见着她便大叫道:“小姑奶奶,小姑奶奶,援军来了!”

援军!

沈云英身体微微晃了一下,好在她体质好,立刻又站稳了,然后一声不吭跑上城。只见皎洁的月光之下,一队不知从何而来的士兵,排着长长的队列,以整齐的线阵一层层向前推进,每推进十步左右,便止住,然后举起火枪,进行射击。

这样滚滚向前的火枪阵,让沈云英瞧得目瞪口呆:什么样的部队能在这种连绵的攻击下而不崩溃?

至少流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被俞国振称为“排队枪毙”战术的这种战法,说实话在壮宽之余,其实很没有美感。但是凭借新襄强大的武器装备,他们就是可以用这种战术去碾压敌人——特别是在与敌人兵力差距不是太大的情形之下。敌人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派出精锐部队,从虎卫战阵的两翼迂回包抄,避开正面强劲的火力,而去攻击侧面。

但是对着新襄虎卫,这一招可不容易施展,齐牛带着六百骑兵,护住了虎卫的两翼,零散敢于前来的流寇,都被他们杀散。

虎卫丙型燧发式火枪,除了精确程度仍然不理想之外,其余方面已经能形成这个时代最强大的阵前步兵杀伤了。高达百分之八十五的击发率,保证了它的有效性,每一轮射击,都是阎王向一排流寇招手,能够约束其在战场上杀伤力的,唯有虎卫们的射击速度。

熟练的虎卫,平均射击速度,约是二十秒,也就是说,一分钟,他们能射出三枚子弹。即使因为步行推进,射击的速度受到影响,他们也基本能做到每分钟两发子弹。

这种射击频率,让不能承受重大伤亡的流寇根本找寻不到应对方法!

白文选又是第一批逃走的,这个时候,他心里满是恐惧。

他很清楚,全天下能用这么霸道而蛮不讲理战术的,唯有俞国振的新襄虎卫。这一次他看到的可不是虚张声势的旗帜,而是那头幼虎真的又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虎啸于野,必欲噬人!

仅仅是三轮射击,可能被射杀的流寇还只有一两百人,整个流寇大军就彻底崩溃了。他们四散奔逃,除了虎卫杀过来的东北角外,别的方向都有人逃跑,甚至有人逃到监利城下,跪着就磕头求降。

看到这一幕,沈云英眼中泪水突涌,若是这支军队出现得再早些……那该多好!

(要是月票再多些……那该多好!)

—://。。

第二卷四一三、骄至横处藏凶芒(一)

更新时间:201210308:38:59本章字数:5265

原创沈云英身边跟着的便是那日她父亲兵败时逃回城里的官兵,在他们指点之下,顺着官道奔了大半夜,到天色转亮,这望见前方的一处林

“当日老爷且战且退,便是退至此处,战马受伤,不得不弃了战马,然后步行入林,再那之后,小人便不知道了。”

沈云英哭了数日,又在城头守了两天,泪水早就流干了。闻言之后只是点了点头,然后抬眼向那林间望去。

林不密,显然平时有人樵采,而且有明显的林间道路。她催马向着小道过去,一入内,就听得弓弦声响,她毫不犹豫偏身,一枝箭穿过她头上的发髻,钉在了身后的树上。

“狗贼!”

沈云英咤了一声,一踩马镫,战马长嘶入林。虽然知道她身手不逊于成年男,可是家丁们还是纷纷跟上,片刻之后,便将藏入林中的十余个流寇尽数杀了。

“这些狗贼……”沈云英又骂了一声,突然注意到,林间一根树枝上挂着一块布,她心一动,将那布摘了下来。

她认得这块布,原是方仪送她的襄棉布,染成的色鲜艳异常,故此她将之为父亲制成了一件战袄。紧紧攥着布片,沈云英捂着嘴,浑身颤抖起来。

无泪的哭泣,为伤人。

顺着这林间采樵人开出的小道,她慢慢前行,细心地打量着周围,希望还能找到一些她父亲的线索。穿过林之后。她眼前霍然开朗,却看到一处村落,从那模样来看,村落竟然还是完整的。

“随我来!”

若是村完整。或许还能从中问到点消息,因此她上马步向前。

村入口处,一群满脸惊惶的村民,看着她驱马而来,纷纷就要走避,她扬声道:“休怕,休怕,我们是官兵……”

可一听得是官兵。村民逃走得了。

还是一个家丁手,一把揪着个跑得慢的老头:“老东西,我家小姑奶奶问话,你们跑什么跑!”

那老头转过脸来。露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不敢,不敢,老儿目盲耳聋,实在是什么都不知道……”

“什么都不知道,还留你作甚?”那家丁知道如何对付这种老头。当即抓着刀柄道。

老头顿时跪下:“小姑奶奶有话请问,请问!”

“大约……四日前,有没有一个朝廷将官经过此处?”沈云英颤声问道:“国字脸,红面庞。使一杆大枪……”

那老头愣了愣,目光中闪过一丝犹豫。沈云英顿时生出了一丝希望,她父亲死讯是逃回的官兵带回的。但却没有谁能说清楚她父亲具体死在何处,故此,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我是他女儿,我是来寻父的!”沈云英说到这,猛地想到什么,摘下头上的发钗,将之交到那老头手中:“若能指明寻处,愿以此为谢!”

这发钗亦是方仪送她的礼物,甚是珍贵,那老头虽不识货,却也知道这玩意非同小可,因此一面死死攥着,一边喃喃说“这怎么可以”。

沈云英又催促了一句,那老头指着正东方向:“确实有员大将受伤退入村,后来倒在那里,村里人见他英勇,便将他搬到了东面那座破寺庙里。”

沈云英闻言,立刻催马向着一里许的那庙奔去。那破寺庙也不知遗弃了多久,都塌了大半,原先的院里长满了杂草灌木,神龛佛像也都不见了。在一块还算完好的屋顶下,放着块烂木板,一具身着战甲的尸体,便躺在那儿。

“爹爹!”

沈云英悲呼了一声,冲了过去。

沈至绪身上可以看得到的伤口便有十几处,既有弓箭枪,也有刀剑矛槊,看得出他是在何等不利的情形下辗转苦战,终于鲜血流尽而阵亡的。村民待他倒是还算好,不仅没有剥去他的衣裳,还用清水为他洗了脸,拾掇得还算干净,只是身上的血迹却是怎么也洗不掉的。沈云英伏尸大哭,旁边的家丁士兵,也不禁为此泣下。

正当沈云英大哭时,有一队人却北面进了那座村。那队人一进来便是踹门踢屋,劫掠放火,而漂亮些的姑娘媳妇,也被他们驱赶到一处,村里的男人稍有反抗,便是被乱刀砍死。村里的哭嚎声与火光传到破庙这边,庙里的沈云英毫无知觉,但庙外随她来的官兵却知道了,立刻闯进来,也顾不得沈云英在悲泣:“小姑奶奶,出事了,有贼人!”

“贼人?”沈云英抹了抹眼睛,站起身来:“杀贼去!你们几个,在这里守着我父亲!”

那几名被点到的家丁应了一声,沈云英就杀气腾腾地出了庙。随她出城的有三百余人,她领兵回头,不一会儿便又到了那小村前。

小村里的人将她父亲安置好,这份情她必须要承。

“是官兵?”有人见着那些正在烧杀劫掠之辈后惊呼道。

沈云英目光一凝,还不待她说什么,就见旁边的屋里冲出一老头,那老头满脸是血,看着她时尽是恨意。

“还你!”那老头将一枚带血的发钗掷了过来,沈云英让了让,那发钗撞在她身后的墙上,碎成数片落下。

老头恨恨地看着她:“狗官之女……枉我们……”

说到这,沈云英已经明白,老头以为这后来的官兵也是她带的!

“住手,住手!”沈云英凝眉道:“你们是何人所部,竟然在此滥杀无辜!”

“啊,这有个小娘儿们,好生端丽……还对着爷们吼呢!”一个官兵笑嘻嘻地拧着一个女出来,那女正回头哭喊。那官兵挥刀便将之杀了,然后兴致冲冲奔向沈云英:“这有好的!”

他也是昏了头,将沈云英身后的家丁和监利兵都当成了自己的同伴,以了沈云英面前觉不对。刚要说什么,沈云英梨花枪已经刺了过来,直接贯入他喉中,他咕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